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6|回复: 2

[疑难辨析] “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9 17: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不愛朱熹,讀《中庸》後但覺概念越來越模糊。此種感覺就像喝酒後那種思維被局限的感覺一樣。因此不愛喝酒,更不愛這種模糊的概念。

    此後,閱及相關書籍,期待能找到合理解釋。龐樸先生儒家辯證法研究提及的“因對立而尚中”讓我仿佛找到了解決的思路。

    在接下來對儒學書籍的閱讀中,不少模糊不解的地方都能夠得到合理的解釋。但隨後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儒家學說的中心“仁義”

    在現代詞語解釋裏,仁義的意思是:仁愛與正義。好吧,我承認這段我是在搞笑。

    但是搞笑之余,思及那麽儒學的中心到底是什麽呢?如果連最高准則都不能領悟,那麽我讀儒學還有何意義???

    因此,我暫停了其他書籍的閱讀。開始尋找“仁義”的解釋。



一、仁
    仁字在骨刻文是一個很性*感的小人立于二旁;金文是人坐于二上;小篆是人立于二旁。隸書開始,“仁”就是單人旁與二組成的了。

    從“仁”字的演變來看,仁的組成沒有太多改變,屬于會意字。

    下面看看先人對“仁”的解釋。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爲仁。——《春初·元命苞》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解老》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仁者,人也。——《孟子·盡心下》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顔淵》

    可見對“仁”字的解釋,先人早就明確了“仁”的根本就是“我”之外的“人”,無論是愛人、立人、達人,都是以“人”這個族群爲本的釋義。人類是一種脆弱的生物,族群的生存數量足夠才是族群能夠生存下去的根本條件(好

吧,這是生物學的角度,我承認,我錯了!)。但是至少我們不能認爲“仁”就是“二人牽手一起走”這種幼兒園小朋友放學的解釋。

    余以爲,仁:以人爲本;以人爲重。有利于族群生存的思想。

    好吧,我知道我這麽解釋,肯定會挨不少罵的,因此我不敢繼續下去了。但是不解釋“仁”就不好解釋“義”了。因此不得不硬著頭皮寫下這段文字。

二、義
    以中庸思維方式,“仁義”是一種極端。當然,是按照現今釋義的極端。人極端,可以成事。國極端,但當滅國。以“仁義”治國是錯的嗎?如果是錯的,那麽我們先人在這2000多年就應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了。現在生存的或許是

更接近正確的部族的子孫後代。我們的祖先以“仁義”爲准則治國,雖然曆盡坎坷,但使他們的子孫後代今天在這裏可以噴口水、學西化。那麽至少比其他准則更接近正確一些。余不極端,所以也未成事。不過好處就是正著想不明白能

很快反過來想。

   義並非仁的同、近意詞,而是對立並列關系。

   義字在骨刻文是我上長了一對很漂亮的羊角;到金文則羊角下添了一橫;小篆又加了一橫;隸書則將羊角簡化爲一橫加兩點,由此“義”字便定型。
義也是會意字,我羊。告訴別人這是我的羊,不是你的羊,更不是他的羊。爲什麽不是你的羊,更不是他的羊呢?因爲捉到這些羊後,這只羊是分給我的,所以是我的羊。

   這是一種規定,這種規定有助于穩定避免族群産生混亂,有利于平衡族群內分工,並且在族群擴大到一定程度繼續細化社會分工(好吧,我又錯了,跳到社會學上去了,堅決認錯,死不悔改!)。義字居然有這種作用?爲什麽會這樣

?我們先看看先人是怎麽解釋“義”字的。

    義,理也。——《荀子·大略》
    貴貴尊尊賢賢老老長長,義之倫也。行之得其節,禮之序也——《荀子·大略》
    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禮記》
    義者循理。——《荀子·議兵》
    以義爲理。——《莊子·天下篇》
    義者,理也。義者,德之理也。——《新書·道德說》
    義者,宜也。——《中庸》
    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孟子·萬章下》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孟子·告子上》

    既然是讀《中庸》産生的問題,那麽就從《中庸》的“義者,宜也。”開始吧。據容庚教授的考證,“宜”在甲骨文中似與“俎”爲同一字,“俎”爲一種殺禮,是“殺”的意思,龐樸先生也認爲“宜”字本義是殺割,與“俎”字

、“肴”字同根(《儒家辯證法研究》通過甲骨及《周禮》等上古文獻考證)。雖然我不認同“內仁外義”中的“義”就是這個意思,但認同龐樸先生對仁義是“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對立統一的正反兩手”的觀點。

    而根據《孟子》強調的“義”是“路”,“人路”,孟子所說的“路”是什麽意思呢?《說文》裏面說:“路,道也。”《爾雅》解釋爲:“路,途也。”。余百思不得其解,遂翻書求一解。當然,翻書好比扯談,總是容易跑題的。

從史書翻到詩歌,從詩歌翻到散文,從散文翻到小說... ...偶靈光一閃,忽如大神附體。陶潛的《桃花源記》裏說:“遂迷,不複得路。”這個路是實際中的路,會迷路。那麽思想中是不是也會迷路呢?思想不迷失就必須有個行爲准則

。再看到司馬穰苴所著《司馬法》開篇就提到:“古者,以仁爲本,以義治之之謂正。”終于明白,孟子強調的這個“路”就是將路的意思引伸爲:規律,規則。

    再看荀子、莊子所說的“義”“理”也的“理”字就包含有:規律、標准、法則的意思。完全符合將“義”解釋爲:規律,規則。孔子說:“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就是說義是一種衡量仁的標准。既然仁是以人爲本,使族群生

存的思想,那麽做爲衡量“仁”的“義”就是使族群生存、發展的規則。不是所有的規則、規律都是“義”,鳥在天上飛,樹葉是綠的,這些不是“義”,而是“道”,即宇宙萬物的規則(這裏不討論道啊,稍提一下)。而是有利于族

群的規則才叫“義”。無論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亦或是“貴貴尊尊賢賢老老長長”都是有利于族群的規則,都是“義”。


三、仁義
    我本不想觸及“仁義”,因爲這會使我被罵得狗血淋頭。望諸公口下留情,勿牽連余之先人,余定唾面自幹。

    從“仁內義外”來說,告子的“仁內”是以自我爲中心的。當然,這個自我的範圍並非狹義上個個人,而是泛指更親近。而“義外”也是以自我爲中心的。當然,這個自我的範圍亦非狹義上的個人,而是指對更親近來說相對疏遠的

。這麽說很拗口,還是舉例方便。隨便舉兩個例子吧:

    一、華南虎是保護動物。這裏面“仁內”是人類這個群體。因爲我們知道生物的多樣性對人類的生存有利,本心是有利于人類本身,這就是“仁內”。而“義外”則是保護華南虎,我們制定這個規則是因爲這個規則對人類這個群體

生存有益。這就是“義外”。但是,如果華南虎都開始吃人了,以人類做爲主食。那麽保護華南虎就不是“義”了。這個時候的“義”是消滅華南虎。同樣,這也是“義外”。“義外”的本心就是“仁內”。

    二、部族與其他部族發生戰爭。這裏面“仁內”就是以“自我”所屬的部族爲中心。爲了部族的生存去消滅另外一個部族即“義”之所在。但是,當部族戰爭的時候,外族入侵,爲了不亡國滅種,兩個部族聯合起來對抗外族。那麽

這個“仁內”的“內”的範圍就擴大了。而“義外”的“外”則完全改變對象。

  “仁內義外”中,有利于種族繁衍的思想是從親近到疏遠,這也符合生物基因遺傳本能。而有利于種族繁衍的規則則是以內爲界限界定“外”。並且“仁內義外”是一環套一環,層層疊疊以“自我”爲中心逐漸發散開的。

    告子:“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爲悅者也,故謂之內。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爲悅者也,故謂之外也。”以吾弟與秦弟點明“我”爲內外區分標准;“以長爲悅者”之“長”爲行爲准則,即“外義”。

顯然“以長爲悅者”完全符合“義”有利于族群的規則的解釋。

    仁是以人爲本,以人爲重的有利于族群的思想,而義是有利于族群的規則。仁義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仁是以人爲本,義是以規則爲准,仁義的共同中心則是有利于族群。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好吧

,再手賤亂寫,就斬手指不寫了!)

    我曾以爲華夏幾千年曆史大多數時候儒表法裏。但此時思及,無論是狹義的仁,還是禮,或是法,其實都是“義”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其中心思想是不變的。狹義的仁即“仁”做爲一種規則的時候,是對君王進行行爲約束的規則

;禮是對貴族行爲約束的規則;法則是對庶民行爲約束的規則。而儒家思想就是一種建立社會各階層行爲規則,使華夏族群處于生存有利點的學說。



四、其他
老子的道德經讀得我暈頭轉向,想不看釋義實在是太難讀了。女兒來找我玩,我順口曰:“老子... ...”

曆盡千辛對有一些“義”的句子進行了解釋。看看能不能以上面對義的定義解讀古、今文語句。

1、“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老子·道德經》
釋義:真正的仁是發自本心的,沒有目的性的去做有利所有人的事;真正的義,其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遵守這個行爲准則。看來劉玄德壓根就配不上這個“仁”字啊,當然,如果他是我上司的話,我也會贊其“仁義之君乎!”
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裏仁》
釋義:同一件事情,有才德的人看到的是規則(或者用規律更好?),而一般人只能看到表面現象。
3、正義
釋義:基本規則,規則的本源。
4、講義氣
釋義:遵守(綠林)規則的思想。
5、義父
釋義:規則規定(義父子認定規則)的父親
6、大義
釋義:最高准則(難道是憲法?)

五、義的含義
義做爲一種道德範疇來解釋,完全不如做爲:規則、行爲准則、規律解釋來得直接、符合。當然義並非自然界所有的規則、規律,義是:以人爲主體的一種行爲准則、規則、規律。

後: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余獨久矣。有惡客自遠方來,余亦鼓瑟吹笙。
注:參考書籍就懶得寫了。反正也沒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1 16: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義人.jpg

義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2 07: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什么是人?也许现代人认为的“人”这个字与古人认为的“人”这个字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呵呵
義,羊在上而我在下。如果羊代表柔顺,那么我就代表拥有武力。我:从手,从戈,意为“以手持戈”。
意思也就是柔顺处上,武力处下。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做到了義。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