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1|回复: 3

箭毒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9 1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箭毒木" S/ J7 e0 ?4 q. q9 k
转自:热带植物# O8 n' d* Z& `! a' S+ |# E2 I
  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号称“毒木之王”,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林中,乔木,高达30m;具乳白色树液,树皮灰色,春季开花。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见血封喉”。分布于热带季雨林5 ^/ Q8 s+ l7 X3 U/ Y
jxfh09ba.jpg ; a) `% s% l5 d( c, n
  域:真核域1 z8 }+ M( X' w; R" d. T3 K
  界:植物界2 i6 g/ C8 |2 I5 s$ @1 z
  门:被子植物门
# k" q/ F# Z7 O  纲:双子叶植物纲* T8 \8 I& N2 V: `7 l" I7 w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9 t* p' m( \) b# D( B
  目:荨麻目
, {+ [; b- Q, H& [  科:桑科# u( D2 m. Q8 _9 F4 e4 N; `
  亚科:波罗蜜亚科
( z- c6 c2 e) l1 Y  族:见血封喉族9 B6 X* O8 J' E) o9 y
  属:见血封喉属
: g% M2 P, }, I) B  种:见血封喉(箭毒木)+ v9 v  A8 e8 d% ~8 \! k0 k( [
jxfh19ba.jpg
+ F4 V4 i6 n. ]  毒性:剧毒+ Y" t0 y4 ]) u! Z
' v) @- e5 C* J5 D' a2 Q
  1.形态特征
' v: a3 b* j' N# |, n5 @# V0 N  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大树偶见有板根;树皮灰色,略粗糙;小枝幼时被棕色柔毛,干后有绉纹。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幼时被浓密的长粗毛,达缘具锯齿,成长之叶长椭圆形,长7-1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两侧不对称,表面深绿色,疏生长粗毛,背面浅绿色,密被长粗毛,沿中脉更密,干后变为茶褐色,侧脉10-13对;叶柄短,长约5-8毫米,被长粗毛;托叶披针形,早落。雄花序托盘状,宽约1.5厘米,围以舟状三角形的苞片,苞片顶部内卷,外面被毛;雄花花被裂片4,稀为3,雄蕊与裂片同数而对生,花药椭圆形,散生紫色斑点,花丝极短;雌花单生,藏于梨形花托内,为多数苞片包围,无花被,子房1室,胚珠自室顶悬垂,花柱2裂,柱头钻形,被毛。核果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的核果,直径2厘米,鲜红至紫红色;种子无胚乳,外种皮坚硬,子叶肉质,胚根小。花期3-4月,果期5-6月。
2 i" g2 y0 k  Q# X% o
) H8 N0 p( o7 r5 c/ l4 {  2.生长习性
( A' A& J# k" D, j9 W8 N  见血封喉分布区位于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热量丰富,长夏无冬,冬季寒潮影响微弱,年平均温多为21-24℃,最冷月平均温在13-17℃以上,极端最低温在0-5℃以上,大寒潮南侵年份桂西南至粤西可出现短暂0℃以下低温,年降雨量1200-2000(-2700)毫米,于湿季分明或不太分明,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在花岗岩、页岩、砂岩等酸性基岩和第四纪红土上,土壤为砖红壤或示红壤,pH值6.8-7.7。见血封喉可组成季节性雨林上层巨树,常挺拔于主林冠之上。根系发达,抗风力强,风灾频繁的滨海台地,孤立木也不易受风倒,但生长往往较矮。
3 g; o5 N2 Z2 h8 Q- I. E, z5 x3 B  N* [9 A
  3.分布情况
6 r7 ~0 n: |9 R0 g) K) [  产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雨林中。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也有。变种分布于大洋洲和非洲。
2 r; e! i/ K1 @3 D/ l
! H, g- j: W  }# d1 O5 r* ^  4.保护措施
/ [& P* E- u3 Q) q$ Y  海南的见血封喉大都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地区,该地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以保存最为完整。在云南,见血封喉所分布的大部分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外的,当地群众都有保护习惯,常不任意砍伐。广东、广西未建保护区的产地应加强保护,扩大种植。
$ G+ O6 ]; E, p" M( N& g1 T! Q# _$ w
  5.栽培技术
4 C3 G4 s% i, y  J8 d  由于见血封喉毒性较大,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割伤树枝,在修剪前更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在温室栽培展示时也应该用牌示加以说明,并栽植在游人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 r$ E) C' C  i5 \2 A& ?5 G4 ^& o8 E  见血封喉种子发芽率极高,更新能力强,容易繁殖。但种子寿命短,采集种子后,应随采随播,幼苗给以适当遮荫,即可成活。
  ?5 }* y: V8 I/ b+ ?) ~# {. ], y, k& p  l& ~7 W
  6.主要价值* s% ?3 h3 R% z7 m& o% d
  本种树液有剧毒,人畜中毒则死亡,树液尚可以制毒箭猎兽用;茎皮纤维可作绳索。( k1 F/ Q6 Z1 h
  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馆馆长朱鸿祥介绍,在云南,傣族和基诺族人能用见血封喉的树皮做树毯、褥垫和衣服。他们先用木棍反复捶打树皮,使得树皮纤维和木质分开,然后将树皮纤维浸泡一个月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毒性,然后这种细长的纤维就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
+ w! q/ E* N  t$ x* e. x3 R2 y' ]
6 }* h% M% C. ^; g8 w  7.毒性危害. s% ^9 ?! S' P: C4 I
  见血封喉树液有剧毒。常用它与士的宁碱(strychnine)混合作为箭毒药用。树液由伤口进入体内引起中毒,主要症状有肌肉松弛、心跳减缓,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动物中毒症状与人相似,中毒后20分钟至2小时内死亡。见血封喉是世界上最毒的树,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儋州。即见血封喉树,其树汁洁白,却奇毒无比。唯有红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 P: B+ y' u* N  Y  p+ L) |* j" \  见血封喉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对此,西双版纳民间有一说法,叫作“七上八下九倒地”9 T- g5 S) s# W6 r+ d5 V' j' b
- a2 T1 f, `+ e8 `* D" l% J
  8.植物文化6 v9 K" S6 a, x! v
  傣族( ~: n! x6 p& O
  据传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木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这位猎人在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走投无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人急中生智,折断一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猎人就学会了把箭毒木的汁液涂于箭头用于狩猎。 关于见血封喉树,傣族民间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据说,千百年前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次洪荒。洪荒过后,准备重建家园的人们上山伐木,在林间碰上了77只猛虎。林中猛虎伤人无数,猎户无法捕杀。有个叫波洪沙的男子,为除虎患,只好服下许多毒药,血浸入地下以后,育出一棵树来。由于那树吸收了波洪沙的毒血,树枝中便含有剧毒。这种含有剧毒的枝,用形象生动的传说告诉后人,见血封喉是种毒木,它的树枝可使凶兽毙命。
4 h! [2 |0 t9 ^
+ @  d1 p2 U" D; k- ~  印第安人: s& R$ L  k0 R6 ^1 T
  相传,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在遇到敌人入侵时,女人和儿童在后方将见血封喉的汁液涂于箭头,运到前方,供男人在战场上杀敌。印第安人因此而屡战屡胜,杀得入侵敌人尸横遍野,魂飞胆丧,顽强地保住了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民族在和英军交战时,把箭头涂有见血封喉汁液的箭射向来犯者,起初英国士兵不知道这箭的厉害,中箭者仍勇往前冲,但不久就倒地身亡,这种毒箭的杀伤力使英军惊骇万分。
2 S2 }1 J6 X( j5 C  ]6 C
3 X9 H  E1 @" 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 17: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稀有树种,长见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9 0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覆盖广告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0 07: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广告,顶此主题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