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1|回复: 3

[综合讨论] 文化的感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0 06: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鄙曾有贴《文化的沉思》,到今天,对文化研究出现种种问题的思究,感慨而生,草成贴《文化的感慨》。
自五四运动后,现代文化研究近一个世纪了,评析现时的文化研究状态及学术水平,令人感慨万千。鄙人提出文化研究理绪之六项,首项是逻辑源根及根由问题。文化讨论更多停留在此问题上。
一、尊卑问题。原创理论出自《易传》的本体论,探究位置尊卑的理论。自汉武独尊儒术后,开始了专*制政治与儒学异化的结合路,产生专*制尊卑。到明清之际,船山为代表的孔儒脉理传承,回复而论理的是位置尊卑。
如刘先生所说,那个社会不存在尊卑。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之一,就是尊卑关系。不管是位置尊卑,还是身份尊卑,尊卑关系客观存在。关键在于:专*制尊卑人为地扩大了人类群体的不平等差别,走向极限就是满清专*制的“以理杀人”。人事结构的合理性紊乱了,原则性被遗弃了,专*制制度的等级结构与权力专崇心性,成为专*制尊卑的本体弊源。位置尊卑及相关理论,核心之重是人事结构合理性的理论研究,级能结构与权威专崇心性的理论研究,是位置尊卑的基础理论。尊重知识与智力,崇尚德才兼备,崇尚实践验证的中庸致用,专崇权威,任贤使能,务实而敬重权力。小人利而君子义,提防权力异化为谋私利。倡导“机会平等”,人*权平等,鼓励人群积极向上,释放人的活力和能力。尽求社会的合理与公平,缩小人群间的不平等差别,这是位置尊卑理论透彻的哲学意义。然而,将位置尊卑与专*制尊卑混同,连尊卑源根一起批判。源根性及实质性的人事结构合理性问题,以及相关性的理论问题,何以主体实践成社会实在的客观化理论问题,都搁置了,令鄙感慨不已。
二、儒道论争,乃二千数百年前的学术问题,早该厘清。何以纠结不清,令人感慨。
天地,乃人参之天地。自然与人为的矛盾体,焉能分割?“知于天而不知人”,世间不存有弱化或淡化人为的道法自然。
形上道之导与形下器之道的关系界分,乃社会实在,产生人为之有为与妄为的源根。妄为有两种:形上直接妄为,与形上无为造成人世间妄为。两种妄为都是历史与客观的存在。
妄为,根由出自人的私蔽成因及知〔智〕能局限,人为造就了文化环境,文化环境造就人的心性文化,演变成文化的逻辑循序与因果源流。思想体系研究文化环境与文化因果,产生的思想逻辑,引证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铺成人类的理性台阶,凝聚成人类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反对妄为是对的,关键是消除妄为的人为成因,形上道之导的刚健有为、经世治用的智慧性问题,学术思想“会通古今通义”的哲理逻辑,人的心性文化及文化环境问题,是否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务实致用成“新故相资”的问题,等等,都是思想体系探究的客观化理论。
上述问题本已清晰,却又发生无谓的儒道纠结,令人感慨不已!
三、孔儒的仁礼务本,本出自然的仁礼本体。合群明分的群体特点,决定着仁统同,礼明分的逻辑源根。“物欲需求的人性自然而必然,整体平衡的性善必然而自然”,乃仁礼本体的基本原则。船山仁恕理论,“以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仁也;“以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恕也。恕道是会通仁礼之间的理性逻辑,包括调理人际关系的孔儒忠恕,社会管理的船山仁恕。领导层的民本政制或民*主政制的施政导向,是提供人际忠恕与管理仁恕道心环境的形上之道,这又是仁礼的基础理论。仁礼务本,本体之自然,也是人为的。大一统专*制的社会存在,产生专*制仁礼。仁入于虚而失于实,礼分紊乱而导致实务乱相与心性乱相,“礼无法”导致“礼崩乐坏”。恕道,包括人际忠恕与管理仁恕,因失去仁心调理及礼义秩序而理性弱化,仁礼走向异化而失去仁礼务本之源根,沦为等级工具而失去义理,这便是专*制仁礼的人为妄为。然而,反对专*制仁礼的人为妄为,连仁礼源根都要掀倒,这就令人感慨不已了。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5: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孔儒的脉理传承。孔儒过后出现儒学异化,出现儒学的脉理传承,自然而然,理性发展的自然而必然。上述三个逻辑问题及相关理论未予解决和理顺,也导致孔儒脉理传承的文化研究,历经近一个世纪之时空,尚未走上正常的研究路。
孔儒脉理传承的理论研究,涉及两个哲学圆圈的理论逻辑。第一个圆圈是:孔儒的原创理论到儒学异化,回归到孔儒的脉理传承,以船山学说为代表的明清之际儒学。第一个哲学圆圈的理论,鄙已论理多了,不再赘述。
第二个哲学圆圈的理论,关涉到中西、古今文化转换的驳接口、中介理论及文化基础问题,从而掀涉到圆圈过程所发生两个主要的因果性问题。
〔1〕满清专*制制度的回光返照。明清之际儒学的启蒙学说,已揭露和批判了君主世袭制度三代衰落的弊痼,发出变革政制的理论先声。满清统治延续专*制而走向衰亡,成历史定律。沿袭专*制,靠的是更独*裁的政治专*制。落后文化统治者的独*裁专*制,施以高压的专*制方式与手段,大兴文字狱,扼杀学术的文化理性和自由心性,稳定专*制统治。
满清的逆转文化。明清之际儒学已批判和终结了宋明理学,满清统治者沿袭,以更独尊的专*制思想与灭绝人性的礼教方式,以理杀人。这就埋没了第一个哲学圆圈的理论成果,逆转了文化的方向和道路。
所谓康乾盛世,着实让满清统治者风光一时。其实,是宋明时代儒、道、佛互补,内修心性学的文化效应。内修心性学培养出避离因果的顺民心性,甘当三等顺民而屈从独*裁专*制,适者生存为目的,方造就出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以适者生存于满清专*制环境,习以性成国民劣根的心性文化,以及定在的文化环境,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阻力。
〔2〕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兴民*主自由的新文化意识,却又埋下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乱之源。
从思想史的逻辑循序与因果源流的角度,批判国民劣根的文化心性,剷除其文化土壤,必须批判专*制政治与专*制思想结合的儒学异化,批判满清的逆转文化。然而,矛头指向孔儒的原创文化,让儒学异化和满清逆转文化逃离新文化运动的批判浪潮,继续沿流而祸患后世。“打倒孔家店”的宣言,致文化源根损伤,文化虚无主义入世。全盘西化说与本位文化说的争论,演变成挺儒与反儒的长期论争。更深重的是,孔儒脉理传承的船山学说研究,长期丢荒而失真。中西、古今文化转换的驳接口在那里?一直困扰着文化研究,引发文化之灾难,铺成文化的坎坷路,直到今天,依然在转圈。只要孔儒脉理传承的船山学说未被普世认知,其理论价值未被认同,未能认定是中西、古今文化转换的文化基础,未能进入实质意义的文化研究,如同是未见天日,文化研究依然在转圈。
满清逆转文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乱之源,因果是文化的灾难与坎坷。中西、古今文化转换的驳接口在那里?都与孔儒脉理传承相关,与船山学说未见天日相关,这是研究第二个哲学圆圈理论的焦点性问题。然而,正是这个焦点性问题,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文化研究,尚未见理绪,令鄙人感慨万千。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08: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3〕在满清独*裁专*制环境下的学术心性。
普世欣赞先秦时代自由争鸣的学术环境,在汉武独尊儒术后消失了。人为设立的思想禁区,禁制学术的自由心性,趋向愈烈愈深重,到满清时代登峰造极。在满清独*裁专*制的环境下,学术人物坚恒学术研究与著述,何以窥探其学术心性?
面对“以理杀人”的专*制环境,熟视无睹者何敢言哉?戴震敢言:“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能奈何满清专*制乎?戴震成名传千古之学术人物。船山躲入深山,从事研究与著述,满清专*制已成天命。其学术思想为满清专*制不相容,何有理论之社会效应?何有文章应世见天日?所谓学术人生有涯,应对的专*制天命无涯。不要说性命之虞,人生无常,幻化人生,给予船山的真实人生。何以坚恒研究与著述?毕竟有思考力与选择力的血肉之躯,凭什么意志、恒心与力量去支撑,舍弃一切去研究与著述?其学术心性确要窥探而索隐。“学若儒家”,坚恒于儒家“君道天下”的士大夫境界与心志,是一个方面;养心平衡,调理心性,淡化人生,恐怕也有另一方面,“性随佛老”。在专*制环境下,儒、道、佛互补,调理心性,甘当后世垫脚石,是否成为支撑其意志力和思想力的精神源泉。若然属实,成鄙人感慨之一。
船山学说为满清时代所荒芜,现代文化研究耽搁而丢荒近三百年之久,如沙堆金子被埋匿。当船山学说得见天日,为普世认知与认同,成为中西、古今文化转换的文化基础,其学术成就超越孔子,成为“一代学圣,国魂所系”时,成鄙人感慨之二。
面对满清专*制的社会现实,从事研究与著述,看不到人生之前景,看不到理论的社会效应,看不到文章应世之天日,谁人愿意效法?鄙油然而生对船山的崇敬心性,不忍其学术思想不见天日,不忍看到其逻辑失真而埋没理论价值,损伤学术形象。另一个角度,谁人愿意效法?形成怎么样的学术环境?“九州生气倚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诗情诗境,聚合成学术“替天行道”的正义感,发出震撼天地鬼神泣的理论呼声,成鄙感概之三。
“学若儒家,性随佛老”,以佛老养心,行君子天下道,甘当后世垫脚石。在思想禁区林立的不理想社会里,从事学术研究与著述,是否最佳选择?达成最好效果?佛老养心,儒、道、佛互补,从普罗大众角度,甘当顺民而适者生存,与西方文化物竞天择竞争法则的适者生存,显明中西文化的天壤之别,形成不一样的文化心性与理性偏蔽,成鄙人感慨之四。
感慨多多。从张载的立心与立命的论理角度,思索儒家性命学三种理论:孔儒原创的“天命之谓性”;宋明理学的“天命之谓理”;船山的“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道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藏”。对三种性命学理论的探究透彻,也许,可以成为一个通观之人,一个豁达之人,这又是文化的感慨。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07: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为中体西用论再度见世而感慨。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文化研究,全盘西化说与重建本位文化说,也许不再复回。中体西用论历经沧桑却再度见世,是鄙人感慨之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也决定文化阶段的转换。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原有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文化必然要发生质变,实现文化阶段的量变转换。传统文化的“体”,即道体,民所共由,与时俱进,会通古今通义而经世致用之道体,驳通转换成现代文化之“体”,带有传统道体的文化特色,也融入西方“体”的文化元素,形成适合商品经济时代之“体”。原有传统文化之“用”,即大中涵化的中庸致用,驳通转换成现代文化体系之“用”,同样具有传统“用”的文化特色,大中涵化的中庸致用,融入西方“用”的文化元素,方形成适合商品经济时代的“用”。即是说,传统“体用”的文化理论,适应着商品经济时代,融入西方“体用”的文化元素,发生文化质变而形成的中体中用,就是现代文化之“体用”。
其实,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文化之“体用”,驳通转换成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文化之“体用”,发生的文化质变,依然是文化的“新故相资新其故”,自然而然的顺理成章。有了西方文化为参照物,文化转换应该少走弯路,顺利而通畅。现在适得其反,反成纠结成包袱。有参照物不如无参照物,令人感慨不已。症结在那里?依然是未找到文化转换的驳接口——孔儒脉理传承的船山学说未见天日。
中体西用论的再度见世,看来,船山学说见天日还得延误时日,还得继续俟待“天命”。研究学术的文化心性,还得接续船山的学术心性,以有涯的人生应对无涯的天命,甘当垫脚石!令鄙人感慨不已。
以有涯的人生应对无涯的天命。当无涯的天命入世见天日,成天命的实在,其中蕴涵自然而必然之规律,却又是历经波折与坎坷,苦难与灾难,付出代价而完成的自然而必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亲历目睹。发生的冤假错案,只有到胡耀邦执政方得平反见天日;被WG破坏的高考制度,到D时代方以恢复,学子顺天命而改变命运;SHZY市场经济的理论确立,改革开放的全面实施,方有企业家阶层的出现。……作为形而上道之一的思想体系,从事的学术研究,看来也要俟待天命。学术思想研究的是社会存在,逻辑领先于存在,方成理论先声,方有预测就是权力的论断,方有会通古今通义的学术功能。学术研究也要俟待天命,无怪乎人世间事务,都要俟待天命,都有付出代价的自然而必然过程。“无可奈何奈何天”!
感触良多,无限的文化感慨!       〔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