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8|回复: 0

[综合讨论] 道德内修与唯物定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5 06: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前几天看百家论坛,主题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言述扼要二点:一是朱熹的知先行后论,与阳明知行合一论的逻辑比照,似伸阳明而屈朱熹,知行合一,君子言行一致,道德内修;二是归纳为致良知,心体光明,道德内修。不管是朱熹知先行后的“性即理”,还是知行合一的“心即理”,先天定理,理在气先,都是宋明理学的道德内修心性学。
二、从朱熹的知先行后论,到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过后出现什么新的知行论?船山知行论,引述如下:
且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知行之效也。
夫能有迹,知无迹。故知可诡,能不可诡。异端者于此以知为首,尊知而贱能,则能废。知无迹,能有之迹也。废其能,则知非其知,而知亦废。
1〕显然,船山知行论以气本说为逻辑依据,理在气中,倡导于实,实学与实践效应的知行论。“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夫能有迹,知无迹”。世间事,有虚实之分。知之为虚,行之方有实。知虚故无迹,能在践行方有迹。正如仁与礼,仁心入虚,仁诈难辨,明蔽何分?礼乃角色位置的行为规范,名当副实,命配称性。行务为实,能则有迹。仁礼同道礼为体。仁因礼方有实,“仁之大用因乎礼为体”。
2〕何以“知可诡”?先秦荀子提出解蔽,纠正知之蔽。船山却提出“知可诡”,诡不是蔽,明知却非知,人心之诈入鬼矣 故戴震认为:“人之大患者,私与蔽也”。显然,诡入于私而非是蔽。
三、官场贪腐,入于私而非是蔽。
当官者,若是卖官鬻爵而成官,焉有不贪?
为名利官禄,巴结上司及官势,结党以营私。当官心术不正者,焉会不贪?
改革开放之初,下海经商财路广;看现时,国企高管收入丰。实惠于眼前利益,权柄掌握,焉能不贪?
食色乃性,质胜文则野。人欲横流,质野成风。情*妇女祸,赌风利欲。纸醉金迷,礼崩乐坏。焉能不贪?
初为清廉人,奈贪腐成风气。水清无鱼,环境造人。离尘而出皆可,恋栈以讨生计。随以自然,避离因果。随风入流,不贪而贪。渐之盲目,习以性成。焉能不贪?
贪以成性之种种,不管出自私心之贪,还是环境造成的私心之贪,不是知之蔽,而是“知之诡”,人鬼之诈。试问,面对“知之诡”的人鬼之诈,见不得光明,道德内修心性学能奏效吗?能止其贪念致心体光明?道理清楚。不知贪腐人鬼之根由,遗落客观化理论的研究,此道德内修心性学之大蔽也。
四、从官场贪腐事,想起孔子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正心修身,民所共由为天下利。君子不义,何成君子?何在其位?以权谋私,上行下效,贪腐成风气,焉有君子小人之义利规范?规范失,实务乱相成人心乱相,社会乱相矣。制止贪腐,必树立法治之尊严,从规范做起。君义小人的规范准则,规范结构及规范秩序的整治。各正性命,治理人心。
五、从道德内修心性想到唯物定论。孟子说:“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道德内修心性,难道终极目标依然是道德内修?“人人皆可以为圣贤”?可以吗?其实,道德内修心性学,内存功能与价值意义、有方向感与目标性,与唯物定论逻辑联结。
1〕文化走向文明的唯物源头,万物生成的事物生生不息,要求文化整体,包括道德内修的道德文化与心性文化,与之适应、共通演变成“物则”之“则”,证验为道德内修心性学的功能意义。人道教化之实质,与文过饰非之所以,甄别于此矣。
2〕与人类通性契合的唯物定论。道德内修的心性逻辑,必以联接到性善人性自然的逻辑中,切忌割舍人性自然,成惉滞情,无欲理。性善人性自然,在于发展民生经济的忠性求实,证验为道德内修心性学之价值意义。也是人道教化之实质与文过饰非的逻辑分界。
3〕人能弘道的唯物定论,致道德内修心性转变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人文文化,穷神致化成元亨利贞的天道运行,“实函斯活”的大中涵化成中庸体用,继善成性成文明走向的文化进程。道德内修心性学显示其功能与价值意义,显示其方向感与目标性。此点,正是与人道教化不一样的社会教化。人道教化与社会教化合二为一,天下大同。
唯物定论的道德内修心性学,与宋明理学不一样的道德内修心性学,是孟子“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的逻辑再续与逻辑升华。唯物,即唯实,实而理性,民所共由,此乃孔儒体系的理论核心与古今通义。孔儒体系,即有道德内修心性学,也有天〔元亨利贞〕人〔仁义礼智〕合道的仁礼本体学与性命学,有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学与文明学。因而,唯物定论的道德内修心性学,是孔儒体系及脉理传承的人文文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 30 有广度.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