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3|回复: 28

[西周] 转:“天再旦”日食与世界时改正数ΔT(张培瑜 韩延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7 17: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10-17 17:35 编辑

摘要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关键词 日食 地球自转 世界时


    《竹书纪年》是3世纪在汲郡的战国魏墓中出土的一部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其中有一条“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西周共和时代以前,中国古史无确切纪年,懿王是共和前的第四个王,在位年代尚未被确切认定。天象证认是确定历史年代的可靠依据,因此这条记载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西周年代学者的注意。“旦”意即天亮,“天再旦”是什么天象,所述不明,使人感到困惑。1944年中国学者刘朝阳先生提出,“天再旦”是日出前发生的一次日全食形成的现象的假说,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可惜,他和随后的董作宾先生分别提出的公元前926年3月21日和公元前966年5月12日的两次日食,却均未能证实刘朝阳先生的论断。1975年韩国学者方善柱据刘朝阳说并参考Oppolzer的《日月食典》,论证《竹书纪年》中的“天再旦”记录的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环食〔1〕。此后,有另外几位学者也对“天再旦”日食的年代做了论证和讨论。1988年美籍学者彭瓞钧(Pang)等人不仅也认定所记是公元前899年的日环食,并对此次日食在“郑”(今陕西省华县,λ=109.8°E, φ=34.5°N)引起天再旦现象必须满足的天文条件,第一次做了详尽理论分析和计算,并假设食甚发生在日出之时,计算得出了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相应的ΔT为(5.8±0.15) h,将天再旦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2,3〕。
  “天再旦”究竟是不是日食,什么样的日食会引起天再旦,在懿王所处的年代范围有没有这样的日食,日环食时日体如金环,日不能“既”,这样的日食能否形成天再旦,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若能实际观测日出前后的日食造成的天光变化,对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有帮助的.

1 “天再旦”现象的实际观测
  1997年3月9日的日全食,在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下同)正好发生在日出前后,由刘次沅、周晓陆先生设计并指导的新疆日食观测对认识上述问题将是有益的。据报道,观测以塔城为中心,共设20多个观测点,全面观测食甚时太阳在地平线上下不同高度、食甚时各地的不同食分以及不同天气下的各种情况,重点是日食过程中天光的亮度变化,方法有目视的主观感受和照相机测光。
  塔城位于新疆北部(λ=82°58′E,φ=46°45′N)。这次日食在塔城是偏食,初亏7:45(北京时间,下同),食甚8:39,食分0.97,复圆9:36,日出8:53,民用晨光始为8:22.5(太阳在地平线下6°),天文晨光始为7:11.5(太阳在地平线下18°)。
  新疆的日食观测证实了日出前的几尽日食(近中心日食),不论目视的主观感受还是用仪器测光,的确出现了天色变亮、转暗、再变亮的过程。塔城最大食分为0.97, 食甚在日出前14 min. 由此可知:(1)日出前后发生的日食的确能造成天再旦现象;(2)不一定必须日全食,环食或几尽日食都可出现天再旦的感受;(3)不同的食分大小及食甚距日出的时刻,产生的主观感受会有所差异,食分越大,距日出的时刻越近,天再旦的感受会更强烈一些。
  另外,按照塔城日食观测的实际体验和仪器的光度测量,如果食甚在日出前一小时或更早,复圆阶段的生光不会造成天再旦的感觉。
  现在观测实践和理论分析都证明日出前后发生的全、环或几尽日食确能引起天再旦现象,因此《竹书纪年》所书就很可能是一次日食的记录。若如此,那么“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所记述的是哪一次日食?在目前西周列王年代诸说中,懿王元年有的早到公元前966年,有的迟到公元前895年,相差71年。作者考察了这一时期发生的日食(详细内容另文讨论),的确只有方善柱、彭瓞钧等先生认定的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日环食的可能性最大.

2 公元前899年日食与地球自转长期变化
  发现地球自转不均匀是20世纪天文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今天推算历史上的日月食,必须知道定量地描述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ΔT——世界时改正数的数值,它表征在所分析的时段内,守均匀时的时钟与守世界时时钟间积累的时间差,一般记作ΔT(ΔT=ET-UT, UT为世界时,ET为历书时,是均匀时的一种)。历史上各个时期的ΔT值大小,主要通过研究文献记载的注有交食时刻或发生在日出日没的日月食(时间可知),以及中心日食(全、环食)和近中心日食观测得出的。目前使用最早的为公元前8世纪的资料。如果能够认定“天再旦于郑”的确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在郑日出前后观测到的日环食现象,那么,这实际上等于发掘了一条约3000年前的纪时观测记录。同时,新疆观测证实只有全、环或几尽日食才会产生天再旦的感受,则华县一定位于环食带内或在它的边缘。这样,我们可用纪时日食以及中心日食两种方法来计算得出相应的ΔT值。由此得出的结果可将现在由中国古代天象记载得到的ΔT值向前延伸约200年。而由它反映的地球转速变化情况,对于推算远古(夏、商、周)的日月食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由纪时日食方法得出的ΔT


    根据汉森方法及J-2历表,选取月球潮汐加速度=-26〃.0/cy2(cy为世纪,下同),计算得出前899年4月21日日环食在华县、西安及各地的见食食分、各食相历书时时刻的数值(篇幅所限,详细数据无法列出,可参阅文献〔4〕)。这次日食在华县、西安的见食食分、食甚时刻与1997年3月9日日全食在塔城的情况十分相近,后者观测证实食甚在日出到日出前15 min均能明确感觉到“天再旦”。由此可得出ΔT值: (1) 日出时食甚:ΔT=5.95 h;(2) 日出前15 min食甚:ΔT=6.20 h。

2.2 由中心日食方法得到的ΔT


   利用古代交食记载研究ΔT的所谓“中心日食”方法,是基于中心日食的中心食带宽度有限,在地球表面只经过局部地区,中心食带在地表的实际位置与以均匀时间系统为标度求得的理论位置在经度方向上存在差别(Δλ),Δλ可换算为表示地球自转速率不均匀造成世界时变化的积累值ΔT。本工作中,中心线的理论位置是在历书时ET系统下求出的,则ΔT可表示为:
ΔT=Δλ/1.002738,
其中Δλ=λe-λo.

    式中,λo表示观测地的地理经度,λe 表示理论中心线上与观测地同纬度处点的历书经度。研究中规定经度值均以向西度量为正。
  中心日食法主要用于观测者的确看到了中心日食现象及观测地点可知或通过考证可确认的日食。中心日食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观测地中心食带在经度方向具有的宽度引起的不确定性,对于发生在古代的日食,由此在ΔT中引起的相对误差较小。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近中心日食(大食分日食),其误差与观测地的食分有关,食分越大,误差越小。
  引起“天再旦”的这次日食,对观测地点来说,至少应是一个食分很大的近中心日食,或者可能是中心日食,可以用中心日食方法研究它。计算得ΔT约为6.1 h,如果“郑”见到的是中心日食,ΔT的不确定范围约为0.2~0.3h,如果见到的是大食分日食,不确定范围可能达到0.5 h,这与彭瓞钧的结果是不矛盾的,以计时方法得到的结果也在中心日食方法结果的误差范围之内。

3 结语与讨论


    通常可以用抛物线方程近似地表示某一历史时期的ΔT值,即ΔT=ct2, 其中t为自1800.0年起算的儒略世纪数。以纪时日食方法求出的日出时食甚和日出前15 min食甚的ΔT值,相应的c值分别为29.43s/cy2和30.67s/cy2,以中心日食方法求得的c值约为 (30.17±2.47)s/cy2。
  我们选取自西汉至隋末800年间32次日食的时刻观测记载和春秋至汉初5次日全食或几尽日食记载,得出的c的平均值分别为32.30s/cy2 和33.26s/cy2 〔5〕 。不难看出,前一数值(32.30s/cy2)与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日环食在华县日出前33 min食甚相当,后者?(33.26s/cy2)与日出前46 min对应。Stepheson研究相当于中国春秋时代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3次确切日食记录,得出的c为32.5s/cy2 〔6〕,与作者由中国纪时日食得到的结果相近。同时我们看到,如果“天再旦”的确是公元前899年的日环食记录,由此得到的ΔT值与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日食记载得到的结果略有差别,原因可能是:(1) 观测者在“郑”看到的不是中心日食,而是近中心日食,或者食甚与日出的时刻有略大的距离;(2) 也许那时地球自转的速率与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均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致谢 本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9573011)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张培瑜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 210008;
     韩延本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韩延本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北京 100012
参考文献
 1 方善柱.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 大陆杂志,1975,51(1): 15~23
 2 Pang K D, Kevin Yaum, Hung-hsiang Chou, et al. Computer analysis of some ancient Chinese sunrise eclipse records to determing thr Earth's rotation rate. Vistas in Astronomy, 1988, 31:83~847
 3 Pang K D, Kevin K. Yau, The need for more accurate 4000-year ephemerides, based on lunar and spacecraft ranging, ancient eclipse and planetary. Dynamics, Ephemerides and Astrometry of the Solar System (Ferraz-Mello S, eds.), 1996. 113~116
 4 张培瑜. 天再旦与日食.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8,13(1):84~99
 5 张培瑜, 韩延本. 八世纪前中国纪时日食观测和地球转速变化. 天文学报, 1995, 36(3): 314~320
 6 Stephenson F R, Said S S. Non-tidal changes in the Earth's rate of rotation as deduced from medieval eclipse observations. Astron Astrophy, 1989, 215: 181~189
(1998-08-29收稿,1999-04-18收修改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899日食表.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可适性.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7: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078da0100drkw.html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天再旦”(2009-06-17 01:18:31)
     从前在电视上看到一帮人搞“夏商周断代工程”,说是这个科研项目把夏商周三代(也许只是商、周两代)的确切纪年搞清楚了。其中一个关键证据是《竹书纪年》中的一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这个“天再旦”,字面意思是“天亮了两次”,和日全食的过程类似。不过《竹书纪年》并没有说“天再旦”就是“日食”,这只是当代的学者的一种猜测。这种猜测根本没有被看作是猜测,而是被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实。有人曾经到新疆看日全食,整个过程的确就是天亮了两次的感觉,于是学者专家们很得意地说,这个观测体验,证明了“天再旦”就是日全食。用现在的电脑,根据现有的天文学知识,已经能计算出这次日全食是公元前899年的一次天文现象。因此《竹书纪年》“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说法,就等于是“周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这样,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年份又向前推进了很多。自司马迁以来,中国有确切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的。

  如果“天再旦”的确指的是日全食,那么“周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的说法,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天再旦”真的是指日全食吗?2009年6月16日上午在北京,强对流天气导致白昼无光,到十一点钟时,天色黯然如夜。中午时天又亮了。这完全也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天再旦”。因此《竹书纪年》中的“天再旦”,未必就是日食,很可能只是一次强对流天气,导致天色十分晦暗而已。还可能是其他种类的天气现象或者天文现象导致的类似结果。所以,“周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的论断,虽然未必一定是错的,但漏洞非常大。

  其次,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日食,几乎从来不说“天再旦”,从来都是用“日有食之”来表达的。在《春秋左氏传》中,没有见到“天再旦”的表述,一律都是“日有食之”。《诗经》《后汉书》等古书,都提到“日有食之”。可以说,在表述日食的时候,古代文献习惯于用“日有食之”的说法。那么《竹书纪年》是否例外呢?这部古书,至少有一次“日有食之”的记载,那是在夏朝仲康五年(公元前1948年或前1961年):“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如果周懿王元年那次是日食,为什么《竹书纪年》不习惯性地写成“懿王元年,日有食之”?在古代,天文事件是大事,意味着上天在向凡间传递什么信息,向人类指示祸福,为什么不选用意义极为明确的“日有食之”,偏偏要改个说法“天再旦”?再者,日食是天文现象,古籍的记载,习惯于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几乎从来不关心有的地方能看见,有的地方看不见。在《竹书纪年》成书的年代,人们甚至很可能以为整个大地都能看到日食,不会受到观测地区的限制。因此“天再旦于郑”的说法,如果理解为是日食的话,极其诡异。

  总之,《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说法,如果一定要理解为日食,那是非常牵强的,非常可能只是一次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天色晦暗。即使是其他的天气或天文现象,也完全可能。因此,“周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的论断,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大,正确的可能性非常小。“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的可靠性,也实在令人无法相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8: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篇文章

周懿王元年_天再旦于郑_为日食说质疑.pdf

362.97 KB, 下载次数: 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2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说天再旦为沙尘暴的,有说为强对流天气的...
但各说都忽视了人的直接感觉,如沙尘暴引起的阴暗,是能一下感受到这是沙尘暴,因而不会记成是天再且。强对流天气虽也有类似结果,但人们还是能感觉到这是气侯原因,也不会记成天
再旦,顶多记成天大曀。
所以天再旦为日食说,还是十分可靠的。它是人们在不知早上发生了日食的情况下,对早上日食的完美记录,所以它不会被记作为:日有食。只有当人们能步历之后,才能推算出这是日食。故而
关于天再旦的记录至今只有两例,而这两例,都与日食密合。我不知否定者又如何解释这种密合现象。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刘次沅的《从天再旦到武王伐纣---西周天文年代问题》一书,作者通过层层剥茧,最后得出结论,过程十分精辟,令人信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4 14: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为日食,那是非常牵强的,赵光贤先生分析不错,但天再旦(天再启)不是如沙尘暴引起的阴暗,应该是奇怪的天象。
日食可造成郑地黎明前后天暗下来后再亮(地点特殊),郑地以外的人能看到的,看到的就可能不是天再旦,而是日食.(经度不同,时差不同,日出时间不同;)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说1997年3月9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新疆的塔城地区有天再旦的感觉,确实是天亮了,亮了之后又再黑下来,黑红黑红的,非常恐怖,然后天又亮了。以此证明。
但此次日食在中国的“北极”——漠河的人都看到是日全食,突然天就慢慢黑了,很短几分钟,大地就恢复了正常很完整,有许多人拍了那次日食的精彩相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4 19: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处是可能为明显日食,可是当時记史都是以都城为政治中心,所以不存在外地是日食的记录。即便诸侯史官记了,也不见得就流传下来了。
如日食说不可信,赵光贤的什么说就更牵强了,何况还有金文历谱年代也可以佐证懿王元年的日食说呢!
朱兄的断代就是太倚重今本《纪年》了,所以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4 21: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之信 于 2014-12-5 23:01 编辑

外地是日食(同时)的消息应该会呈报上来(至少在周朝直辖的地方),看是不是只有郑地天再旦(天再启)。这些异象如同福瑞一样,是混入原书,虽然一些书收有此条,只是说明混入较早,可能是晋就混入了。日出前后日食,郑与周原时差可能就有1个时区,周原到齐可能就有2个时区.
我不认为是天大曀。
古今本竹书都有十日同出(有解释太阳黑子),马化为狐等,原书一些异象本不明。此条是混入原书.

另外我有猜测:天再启变成天再旦,搞不好是由于汉景帝的缘故(猜测错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20: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之信 发表于 2014-12-4 21:51
外地是日食(同时)的消息应该会呈报上来(至少在周朝直辖的地方),看是不是只有郑地天再旦(天再启)。这些 ...

你正好弄反了,不是天再启变成了天再旦,而是天再旦为避唐中宗讳变成了天再启,发端于《开元占经》。
晋出竹书,没有必要为汉帝讳。窜入说更不靠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2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之信 于 2014-12-6 23:28 编辑

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866e5d0100zuk5.html

小论西周的周懿王天再旦日食和夏商周断代工程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2-06-19 19:25:45)
转载▼
标签:
天再旦周懿王
夏商周工程
文化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伟业,为中国文化和断代提供了非常客观的观点和证据。可总是有些人说断代时间不对,说不对的人证据有三个,一个是晋侯苏钟,一个是眉县出土的逑鼎,一个是天再旦。苏钟和逑鼎日历推算我辈是推算不出来了,所有的人都推算不出来,推算出来的也是改干支了,可是金文干支你改说的通,,他人也可改啊,也说的通,争议就有了。我这里只重点说天再旦。

<<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夏商周工程将其解释为早晨天亮了两次,也就是早晨发生了日全食。经过天文计算,由此确定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并借着新疆日全食的感受来证明,我怎么都感觉这是证明日食思路不对,我感觉必须是有年月干支才能确定,并不是说周懿王元年不是公元前899年。有此我对日食产生兴趣,试着核实并验算日食。

日食的时间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美国宇航局nasa的数据就较准确到分钟了。还有别人也编程序计算出来。刘次元先生和张培瑜先生都有计算的结果,都有书出版。Nasa的数据可以直接查时间和地点的日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其次现在有个许老师寿星历的出现,更是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查询。我只需计算的是干支号就可以了,干支甲子为0,最后为59号。

古代的日食发生后,一般史官记录如下

年  月  月相 干支

例如著名的孔子的出生那年的日食,

《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年         月       月相    干支

鲁襄公二十一年   九月       朔     庚戌



经查表:地点在曲阜,干支为庚戌的日食只可能是

年     月        日       最大食分    儒略号        干支号

-628
        

4
        

06
        

0.502
        

1491777
        

46

-551
        

8
        

20
        

0.696
        

1520037
        

46

-313
        

5
        

03
        

0.251
        

1606857
        

46

只有这三次可能,最可能的是公元前552年8月20日的那次。你看,计算日食非常简单吧,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并可用计算日食的工具多。以下是刘次元先生书中的日食图片,是途径中国东北的日食,曲阜可以看到偏食。

至于日食大小嘛,都是推算小论西周的周懿王天再旦日食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大差不差就可以了。





再来一张全景的根据寿星历的照片

小论西周的周懿王天再旦日食和夏商周断代工程

您看清楚了吗?就是这次日食。所以说有年月干支月相的日食最容易推算时间,也非常容易核实对错。

咱们再说天再旦,只有年是周懿王元年,没有月份和月相和干支,那么你怎么知道天再旦就是日食呢,而不是阴天过乌云呢,是科学家们假设的,假设天再旦是早晨发生的日食。再假设是比较合理的年份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发生的那次日食。那就来疑问了,软件计算结果是这样的吗?先来看刘次元先生书中的图小论西周的周懿王天再旦日食和夏商周断代工程



再来看寿星历的图

小论西周的周懿王天再旦日食和夏商周断代工程

您看清楚了吗,寿星历日食带只到山东半岛,镐京或者“郑”是看不到的;而刘次元先生书中日食地带到了陕西,镐京或者“郑”有可能看到,您就说了这是参数误差的原因,导致寿星历计算的不准确,查nasa,日食地带还要偏东。所以在没有准确的日期参数和干支参数面前,由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发生的这次日食确定周懿王元年是不一定准确的。假如说史书上明白写着懿王元年几月干支发生日食,那就没有疑问了,可以确立断代时间节点了,但现在没有,就不一定确认。也许天再旦真的是早晨天上过乌云了,那夏商周断代周朝的年代可能要调整一下了。

结论是:在没有更进一步的史料支持下,由天再旦得出日食时间再得出周懿王元年时间还值得商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23: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c82a1c0101l5it.html

再谈夏商周工程“天再旦”日食——权威软件掩星软件的应用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3-05-08 21:39:14)
转载▼
标签:
天再旦夏商周工程
日食图
掩星软件
文化
        分类: 商周文化

  前面的博客中说道目前在中国国内的日食软件一直没有官方发布的权威的软件,我们业余爱好者一般在nasa上查询,前几年有许老师自编的寿星历软件,非常好,无奈日食带只有略图,无具体图像,因其核心数据算法是瑞士星历表,所以精确度是有一定保障的。除此之外再没看到过关于日食的国内软件。官方发布的只有每次日食发生时才发布具体情况,nasa的数据图下载慢而且也无精确图。刘次元先生的书查看太慢了,而且也只是略图,图像还与寿星历有些不同。没有类似寿星历的软件对我们而言感到有极大的不适用。

    终于有个零度星系的博客发布了一个国际掩星协会提供的掩星软件,参见前一个博客说明,这个软件是权威的,日食计算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最大特点是整合了谷歌地图,而且是免费的!!!!中国区域非常清楚的,那么我们就拿“天再旦”验证一下,我用绘图软件光影魔术师标注了一下华县位置。现在上图:时间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早晨



再谈夏商周工程“天再旦”日食——权威软件掩星软件的应用



  大家看到了吗,箭头所指的地方是陕西华县,这张日食带图与寿星历相比还是相符的,说明寿星历数据可能与掩星软件相似。李学勤老师考证:天再旦的地方就是西周时期的“郑”地,也就是现在的华县,从图上看,日全食带根本没有经过华县。也就是说假如“天再旦”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日全食,那么“郑”地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到偏食,不能用到夏商周工程的懿王元年周定点论证的。况且这个“天再旦”还是假设是发生日食的。并不是说周懿元年不是bc899年,而是这次天再旦作为唯一证据来确定周懿王元年不充分。

  这个掩星软件还确实好用,可惜是英文的,盼望着国内出一个中文版的星历类日食计算软件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23: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c82a1c0101l6ug.html
图贴不过来

三谈夏商周工程“天再旦”日食——权威软件的应用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3-05-10 09:04:35)
转载▼
标签:
天再旦日食
日食软件
夏商周工程
        分类: 商周文化

     昨天再上nasa网站,发现日食板块与时俱进,改版了,取消了令人头疼看不清的日月食图集,这个图集出奇的文件大,而且只有一个小图,现在和谷歌地图合作,可以任意放大和缩小了,还是可以翻译成中文的,好用啊。缺点就是把以前的导出文件形式取消了,还有就是取消了地方时间,全是世界时间,也就是说中国的日食图你要自行加上8个小时换算中国日食时间,对中国人来说有点不实用,但任意一个地点的日食数据直接用鼠标点就可以了。

   NASA的权威无可置疑,掩星软件日食和NASA的算法和内核都是是DE系列星表,来自美国喷气实验室的,俗称JP算法或系列,或者瑞士星历表算法,这都是公开的数据。那么中国国内目前采用哪种算法呢?

   根据夏商周工程简本和新闻报道,我们知道在天文断代时间方面,江晓原先生和刘次元先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然还有其他的人参与。这二位先生使用了什么软件呢?

   江晓原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在自己的书关于武王伐纣“回天”那本书提到证明武王伐纣用的天文软件就是当时的DE系列星表,和skymap软件,那是在1999年,用的软件相当先进了,与国际接轨了,skymap软件是星象图为主的软件,虽然是英国人编的,但是内核还是瑞士星历表算法,爱好者遍及世界。这本书也是论文采用天象推算日食的经典之作,尽管论证后的武王伐纣日期夏商周工程没有采用(用刘次元先生的观点),但谁也不否认其论证过程是首创的,过程是严谨的,结论是比较合理的,其论证结果是独树一帜的。

   刘次元先生是陕西天文台的,在自己的书提到自己的日食图集和星历表算法是用美国的一个公司,软件名是sunstrucker,应该不太知名,那么精确度多大呢?当时夏商周工程采用了其计算的武王伐纣的日期表。

    现在书店里有一本夏商周工程出版的5ooo年天象的书,非常厚,上下两册,现在是2013年,从夏商周工程简本发布到现在十四年了,数据是否有变化呢,书作者之一李广宇先生在算法说明中提到本书算法是:李广宇先生的老师在1974年创立cowell积分算法,随着时间推移,李广宇先生改进成为pmoew2003星历表,李广宇先生是紫金山天文台的,那么这个星历表应当有一定的精确度和可信度,但论证结果呢?

   现在我们用bc899年4月21日的那次日食图来说明。证明夏商周工程已经抛弃了bc899年4月21日天再旦就是日食的观点,也就是说李广宇先生在书中证明了bc899年作为周懿王元年的证据不充分,有待商榷。并不是说周懿王元年不是bc899年。

  现在我用掩星软件再加光影魔术手图软件处理了一下,现在上图:

三谈夏商周工程“天再旦”日食——权威软件的应用

这张图标注了日全食线和日食消失线也就是边缘线,因为这次日食是全食或日环食,两者之间就是日食食分从O到1。很好判断。

现在说明:

1.按刘次元先生计算  这次日全食带必须到“郑”,也就是现在的华县,华县食分为1,那么临近的西安就是接近于1了,宝鸡也接近于1,如果日全食带不到到“郑”,那么这个计算软件算法就是不精确,导致“天再旦”不是日全食,导致夏商周工程断代的失误。。。。。

2.按李广宇先生计算食分:宝鸡为0,西安为0,洛阳为0.17,安阳为0.34,曲阜0.48.以上数据在书中第163页。也就是在地图上食分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那我就有疑问了,在西安和洛阳之间的华县食分是多大呢?肯定是在0和0.17之间了,那不就证明华县根本就没有"天在旦"了。所以通过比较图像说明两个观点:

   第一。日食计算采用的软件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也就是与时俱进,尽量采用先进的数据就可以了。

   第二,夏商周工程半推半通过李广宇先生的书,承认“天再旦”作为日食论证周懿王元年不充分,也完全没有采纳刘次元先生的日食计算数据,刘先生可是09年当时参与夏商周工程重要的天文断代专家啊。。。。。。。



   所以,李广宇先生等所著《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是比较权威的天象书,但其中的这个数据证明了“天再旦”作为日食论证周懿王元年唯一证据不充分,必须有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行。至于李广宇先生自行编程的pmoew2003星历表计算与掩星软件等权威的计算有些不一样,是否准确就看是否有其他证据来论证。

最后我假设一下,天再旦就是日食,那么根据nasa数据在郑地的日全食或环食,有可能是那一年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8: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个“天再旦”的问题,很重要。朱之信先生提供的信息也很重要。

说实在的,西周目前没有一个学人们认为百分之百可靠的支点,对于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日食推导)或许我们只有肓从,但我们也愿意择优从之,需要更多的学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就这一点而言,我感谢朱先生。

日食的问题,我确实不太懂,但认为学者们的核心区分点在于ΔT的确定问题,即地球自转速率问题。张培瑜先生较好的介绍了中国科学家采用及为什么采用相应数据的原因,个别外国学者也改变原来不同算法,也趋于张先生的意见。具体过程,我是外行,愿意网友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9: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培瑜先生的原话:的确只有方善柱、彭瓞钧等先生认定的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日环食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能够认定“天再旦于郑”的确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在郑日出前后观测到的日环食现象,那么,这实际上等于发掘了一条约3000年前的纪时观测记录。同时,新疆观测证实只有全、环或几尽日食才会产生天再旦的感受,则华县一定位于环食带内或在它的边缘。这样,我们可用纪时日食以及中心日食两种方法来计算得出相应的ΔT值。由此得出的结果可将现在由中国古代天象记载得到的ΔT值向前延伸约200年。而由它反映的地球转速变化情况,对于推算远古(夏、商、周)的日月食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中只说有可能,自己没肯定。
截取《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163页,日食食分是0.17,就是说太阳的直径被月球遮住0.17
如日食分为0.6,就是说太阳的直径被月球遮住 6/10。
1.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5-16 10:08 编辑

《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也是一家之言,可以参考,不可为定论。为什么呢?原来那么多的学者都认定“天再旦”是日食,当代国内外学者也做过大量计算,有的给以确认。现在新的计算,反而没有了?无非计算时的参数变了,对于3000年前的计算,有些参数变了,结果就不同了,哪一个参数对?

如果认定“天再旦”是日食,根据新的计算,无论哪一年都没有华县的懿王元年天再旦。所以,现在的情况有二,看我们如何选取了。
1、新算法参数正确,天再旦不是日食;
2、旧算法参数正确,天再旦是日食。

新算法取了第一种,否定了第二种。我不认同,因为新算法中从BC1001到BC849年间华县根本没有“懿王元年”大食分日食,而懿王元年一定是这一区间。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9: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张培瑜先生的说:

1、通常可以用抛物线方程近似地表示某一历史时期的ΔT值,即ΔT=ct2, 其中t为自1800.0年起算的儒略世纪数。以纪时日食方法求出的日出时食甚和日出前15 min食甚的ΔT值,相应的c值分别为29.43s/cy2和30.67s/cy2,以中心日食方法求得的c值约为 (30.17±2.47)s/cy2。
2、  我们选取自西汉至隋末800年间32次日食的时刻观测记载和春秋至汉初5次日全食或几尽日食记载,得出的c的平均值分别为32.30s/cy2 和33.26s/cy2 。

乾坤客案:这是张氏等做出的计算数据。

3、  Stepheson研究相当于中国春秋时代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3次确切日食记录,得出的c为32.5s/cy2 ,与作者由中国纪时日食得到的结果相近。

乾坤客案:这个结果在张氏考虑到的范围。张氏的研究更宽泛,结论更有包容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9: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之信 于 2014-12-7 20:03 编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日食数据权威,这图是2013年,顶楼论文也可在此人的博客2012年7月1日转载中见到,顶楼论文转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c82a1c01017939.html
13楼的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a9c82a1ct09b420e3b0a4&69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12-7 19:55 编辑

中国学者对上述现象已做出过合理的解说,请注意外国学者已更改旧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12-7 20:04 编辑

我们都不是专业学士,要论,最好找各位专家学者的原文全文,避免片面性。希望我们把这个问题论得更让大家明白些。以笔者个人 的理解,学者们的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取值大小问题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20: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三谈夏商周工程“天再旦”日食——权威软件的应用,比顶楼论文还晚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2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華縣,是新鄭,東周年代
-933bc是懿王元年,曹趞鼎日名在是年,有學者謂恭壬死後之器,恭王在位十五年
數十年前一班中外學者重視古天文學,創辦上海复旦大學取名天再旦之義
以曆法,古藉,銅器銘文,確定年代之外,還要研究古鄭地,才能準碓時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2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頣和園的荷花十五花&#1474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2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5-9 22:29 编辑

请林先生按自已说的“研究古鄭地,才能準碓時差”,拿出华县是新郑的证据。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论断。

-933年是否懿王元年,不是个人说是就是; “曹趞鼎日名在是年”这是什么个意思?我的语文理解差些,也请解说一下,曹趞鼎日名是在-933年么?还是说十五年趞曹鼎的历日是懿王元年-933年的历日?

怎么大虾说起话来让人糊里糊涂?

观点要集中明确,不搞莫测高深的糊涂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16: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王東遷是乾坤強項,不作回應
曹趞鼎所記歷日合-933年(終始五德曆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23: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朱之谢和林秋德二先生,二位对天再旦的不同意见让我看到了又一个新的天地。

不盲从,有辩识。这是完全需要的,既便有误,也给人以启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9: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刘次沅研究员解读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
发布时间:2017-05-05 11:36:00


http://hsta.ustc.edu.cn/xwxx_14/xsxw/201705/t20170505_277261.htm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C.png

关于c值是在28-30之间,还是30-34之间,学者们讨论过,说服力最强的,还是刘次沅先生的说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5-18 10:49 编辑

这就是说,无论哪位天文科学界学人,只要承认“天再旦”是日食,BC899年就是懿王元年天再旦的唯一选择。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推翻“天再旦”不是日食的说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