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4|回复: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9 2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P5 h# D! o" r- u% r3 b
转自:古代兵器
8 ?3 Y7 p1 [- H( ]' W
. R, w/ ]7 c6 P9 K/ d$ {- {  兵器简介
) w$ w- r1 A# {' G* M  古兵器,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简”。武术短器械。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锏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吞口上系一环环扣上丝弦或牛筋可悬于手腕。锏多双锏而用。其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6 ^' G7 F; L) j7 ]6 | jian4450.jpg
$ Q1 r$ d* r# q* R  兵器分类 $ z$ w+ P! b1 T0 y$ O& V
  八棱锏:由一根八棱形铁杆制成,故得其名,长约四尺。 $ g1 K: J  s' c4 s7 z9 z9 R2 W$ e9 I
  平棱锏:长四尺,锏把为圆柱形,尾短有一小孔,可作穿绳之用。锏把前有六边形铜护盘。锏身呈六棱形,尾部粗而丰。锏顶端粗为一寸。平棱锏亦有单使,单使之锏粗有二寸。
) N5 \( S' P) }" g5 N: a  凹面锏:锏长二尺五寸左右。锏把为圆柱形。锏身为方形,内中有槽,故得其名。
1 v9 w3 k$ ?9 I5 |! b& n4 r! C  四棱锏:锏体呈四棱形状,故得其名。
6 D* ?, L; K' T+ J  浑圆锏:锏身长为四尺,通体呈圆柱形,以铁制成。
+ g3 v  G; g8 x" t& m  狼牙锏:锏身是一根前端小,后端粗得圆形木棒。其长为二尺。棒长装有四排铁钉,每排四至六刺,交错排列。棒之顶尾各有一刺。铁钉呈三角形。由于铁钉尖锐,且又犬牙交错,攻击能力很强。其棒之尾端五寸为握手处,无铁刺。 * g" e: A% r% x& o
  少林方楞铜锏:少林兵器之一,全长三尺。 9 k  q6 O) L  j+ H- }0 D
. T' c! S7 v1 O# G
  兵器特点 - H$ D2 n. g9 ?% j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不同而变更其名也。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创自何人,亦不复可考;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即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之;亦正如单刀軮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门户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大都皆后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可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谬。 ' {7 G! T  I' I7 P5 Q9 T) W' _

( ~* m) }6 V, x# L6 \. f* a  相关记载 " d! c' z0 x6 Q/ @% T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亦同。
9 X0 A: p2 H; W7 W/ f! I  清王《兵仗记》说:「与剑相类者为铁锏,无刃起四棱,言方棱似?也;有与为类者为铁鞭,纯铁为之,状如竹根节也。鞭、锏大小长短,各随力所胜用之。」由以上历史专著,我们可以了解,鞭形戕如竹根节,而状为四棱体,二者长短因人而异,以力量大小而权衡。 - u7 m. j5 O! \8 R1 W
  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
  E+ Q, J% Z3 c' d
& o4 U& ^+ g7 ~  ^; R! P3 h  兵器使用者
$ _4 F$ q# p0 u2 J* Y0 f  唐初的战将秦琼(字叔宝,?-638年)善使双锏。! i& P! D9 Q) _' X$ S
" }. y+ m* y) n8 D/ i( w
jian4451.jpg
# K( `; r3 F" I6 K) q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22: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11-10 22:27 编辑
* b. N7 k5 U2 W% Q$ m9 Q4 H1 a& b: ~. l9 l
撒手锏9 M, E/ s& g% p2 j
  撒手锏,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相关人物是秦叔宝。
+ Y2 o3 z, f5 N' {0 O
2 ?) t1 D# R% S  1.解析9 a5 a- V7 g4 g; {
  “锏”是古代搏斗时用的兵器,形状像鞭,有四个楞,没有刃。本来是拿在手里打斗的,如果突然扔出去,便大大出乎对方意料,强调出其不意,因而这种办法往往能让投击者取胜。所以,人们便用“撒手锏”来比喻关键时刻克敌制胜的绝招。" f5 Q% ?2 F* l  {4 m
  既然是“投出打击”,也就是把武器向敌人扔去,写作“撒手锏”自然比较贴近词语的意思。# \$ j: x* _+ {+ V2 ?, a' a" b0 n
  当然,有人非要写作“杀手锏”我们也不能说写错了,因为现在词典上也有这个词形。
6 R* p+ z, }: V  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是在《辞海》里,或者在其他的辞书里,根本就找不到“杀手锏”这个词。词典里真正有的是另一个词,即“撒手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锏”的释义是:“古代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而“撒手锏”的释义则是:“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人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o( Q, z: O" d
  中国历史上有一名很有名的将军--秦琼(秦叔宝),使-双锏,"撒手锏"一词也是传说于此!4 u5 D6 O0 W: G) s

+ d8 t/ u6 @. }( Z  @  2.杀手锏
; S! H2 H/ D; w0 h; Y& Q  “撒手锏”和“杀手锏”,读音差不多(撒读sa,杀读sha),从表面上看意思似乎也差不多。但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两种使用方式会引起含义上的重大区别。* M1 S$ J9 k! G/ O+ [
  “杀手”是刺客,是执行暗杀活动的人,一般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形式来行动。杀手的行动特征是隐秘,是在暗中进行活动,秘密执行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刺杀目标对象。杀手可以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去进行暗杀,但也常常有以金钱为目的进行暗杀,因此“杀手”是一种不光彩的形象,往往是为大众痛恨的。4 J7 t* h/ R+ b, R2 B5 a9 y4 t
  按照词典里所说,“撒手锏”是军队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瞬间扭转局面取得胜利。在这样的一击中。对“撒手锏”,既要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强,更要强调出其不意,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达到“一招制敌”的的功效,一举扭转战局,打赢战争。
6 Z; F+ M" t# b# `4 p! g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第1094页 “杀手锏”的解释为“ 见1083页 撒手锏”
! r5 V: \! ^7 a: ^1 k  此词发展到现在,两种用法均被认可,均不算错。1 {. o! }' [( q! N0 k2 [5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15: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雷锏4 d9 h/ Z+ _& D$ e
  火雷锏,是明清两代的一种武器,用铁打制而成,中空为管状,用来放置火药和弹丸。该兵器即可当作锏来使用,也可作为火铳使用,十分具有杀伤力。  y' q) u6 x/ K5 E: ?3 o
hlj92016.jpg ! R. t: H+ Z* G- a7 c
  央视《寻宝》栏目中现身的火雷锏。. I4 h) L) P) K6 `$ o
hlj90010.jpg
$ Y- D, z& f' z2 t' ^8 [ hlj91011.jpg
4 P& t8 ]/ Z" y$ S2 @, {! r4 D0 q hlj91012.jpg
9 w! ~3 t4 a8 i1 h2 R hlj91013.jpg 2 \/ ~& _- {1 P- n: d( p
hlj9001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