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3|回复: 0

落井下石为正义,授人以柄为不义-《论语明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3 14: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雍也》中“井有仁焉”之本意。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⑴ 逝《说文》:往也。
⑵ 欺,欺诈、欺骗。
⑶ 罔,愚弄、欺骗。
⑷ “井有仁焉”这是出自《左传·宣公二年》的一个典故:有一个宋国大夫名叫狂狡。在战场上与一个郑国人争斗,结果郑国士兵不小心掉进井里。狂狡把自己的戟倒过来,用戟柄把郑国士兵从井里拉了上来。结果郑国士兵一上来立马把狂狡制服了,俘获了狂狡。狂狡认为虽然是战争,但对手掉井里还是要讲仁德,把他救上来,并且仁爱到把戟倒过来,“授人以柄”以不伤害对手。可见狂狡是深有仁爱之心的人。狂狡的这种作为必是受已故去三十年的宋襄公影响。仁爱亦有“义”与“不义”,“合礼”、“不合礼”之分别。比如在战场上的义与礼,即是发扬果敢刚毅的作战精神,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杀*死敌人为果敢。士兵能做到果敢杀敌则称之为刚毅,若不能如此则是不中于战争之义,不合于战争之礼,还要丧命于他人之手。故应落井下石。
  宰我问老师:仁者,虽然知道‘井有仁焉’这个故事,还会这么做吗?宰我的意思,这对仁者是一个两难的事。救人是仁爱之事,可是救敌人会丧自己的命,面对这种情况,仁者怎么做呢?
  孔子告诉他仁者可以去干任何事,但不能使自己陷于不义之地,作茧自缚。仁者可能被别人的小伎俩欺骗了,但是在关乎道义的事上君子不可能被欺骗愚弄。言外之意,我明白什么是正义,你宰我说的是歪理。
  对于“井有仁焉”这个事,君子明白“义”之所在,不会干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所以孔子告诉宰我,他所说的是关乎大义的事,君子怎么会糊涂呢?
  朱熹把“井有仁焉”解释为“井有人焉”,讲救不救人,谬之千里。
摘自《论语明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