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4|回复: 0

《易经》中《革》卦的改革观-《周易明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5 08: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第四十九卦 《革 》
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革”应为“諽(ge)”,“諽”《说文》:饬也,一曰更也,即整治、变更之意。
  “己日乃孚”,“己”以天干纪日,有作“巳”者,为谬。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己”居六位,“戊”居五位,“戊”居中,表示事物盛极之时,“己”表示事物盛极转衰之际。“己日乃孚”于事物在转变之际进行改革,方能取信于人。
  “元亨”,变革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之路,为通达之道。
  “利贞”,变革必秉持正义而往,不然则为“乱”。
  “悔亡”,顺应情势,合理、有序改革,则悔不得生。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水火相息”,“息”解作止息。水可灭火,火可涸水,其性相背。水居火上,水下行,火上行,故“相息”。
  “二女同居”,婆媳同居,同《睽》。
  “其志不相得”,即婆媳之志不合。婆婆若不退出主妇之位,则会制约儿媳主宰家庭、全面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故“其志不相得”。婆媳身份变更为人伦之常,其情形如同天地四时变化,故为“革”。
  “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以人伦变革阐释“革”道兼有变更与和合二义。
  “革而信之”,变革切合正确的时机,则可以取得信任。君子行养民教民之事,择时机革旧立新,则民众信之。
  “文明”指主导改革者之文采彰明,寓意改革者之道德广泛孚众。“文明以说”即改革者以自身之道德,使广大民众悦服。即以道德感召民众,从而民众能愿意顺从改革。
  “大亨以正”,即“大亨”要建立在遵循正义的基础之上。“大亨以正”解释“元亨,利贞”。
  “文明以说,大亨以正”,寓意成功的改革建立在民众悦服,以及遵循正义的基础之上。若民众不信从,不能遵循正义,则改革必定失败。
  “革而当”,变革合理、有序,则为“当”,反之则“有悔”。
  “天地革而四时成”,天革,时迁也,地革,物化也,时迁物化则“四时成”。春夏秋冬为天地之变革,为革之大者。
  “汤武革命”,商汤、周武,自革其命也。武王为商之臣,伐纣称王,变臣为君,故为自革其命。
  “顺乎天,应乎人”即顺天时,得人和,为“革而当”也。
  “革之时,大矣哉”,天地之革成就四时,国家之革成就文明进步。凡天下事物无时不在变革之中,改革可利用与道义兼得,故“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泽”中有水,与火“相息”为“革”;“泽”德为“悦”,火德为明,“文明以悦”亦为“革”。“革”兼具变更与和合二义。
  “治历明时”,“历”即历法。“时”即时间。君子修治历法,划分一日之时间。历法用来标注四季之变革,时辰用来标注一日之变革。历法与时辰为天地变革之标记。“治历明时”寓意君子应时刻思变。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巩”《说文》:以韦束也,即用柔皮束缚,此处解作约束。
  “革”此处指皮革,黄牛皮革较其它革坚韧耐用。
  “巩用黄牛之革”,用黄牛之皮革束缚,以达到牢固之目的。此处指君子严格自我约束、克制,不可贸然变革,必须等待时机成熟而后动。寓意治“革”要有坚忍之心。
  此爻明君子变革必须等待时机、条件具备之后动。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不可以有为”,不具备变革条件不能贸然用事。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己日”由盛而衰之日,事物转变之际。
  “己日乃革之”,行改革之事要切合时机。先于“己日”则人不信,后于“己日”则乱已生。人不信则不从,致乱生则君子大费其事,明哲君子必“己日”而革,顺天应人。
  “征吉”,“征”即推行改革,切合时机推行改革则可致吉。
  “无咎”,只有“己日革之”方能无咎,不能“己日革之”为有咎。
  此爻明改革时机之重要,合时机则吉,反之则凶。简言之即“顺天”。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嘉”《说文》:美也,引申为吉庆。
  “行”即君子治革。“行有嘉”即切合时机推行改革则顺利有成,可获吉庆。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征凶”,不符合变革之道而强行,则凶。顺天应人则吉。
  “贞厉”,遵循正义而作。寓意改革需要付出坚实的努力。
  “革言三就”,“言”助词无义。“就”《尔雅》:成也,达成、达到之意。《诗大雅常武》“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革言三就”即改革有赖三个条件达成。所谓“三就”,其一、改革之时机,即“己日”。其二、遵循正义,即“利贞”。其三、合理、有序,即“悔亡”、“革而当”。一为客观条件,二为宗旨,三为方法,三者具备则改革必成。
  “有孚”此处指改革者能遵循“三就”准则行事,则能使改革本身取得民众信服。
  此爻明改革得失之所在。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之”解作往、到某处去,此处指事情发展到某种地步。
  “又何之矣?”为反问句,如果具备变革的三个条件,改革还能发展到那里呢?必成而己。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悔亡”,革而当也。改革应顺应情势,合理、有序进行。
  “有孚”,使人相信改革,为改革成功之关键。
  “改命”,改变命运。变革命运乃“革”之大者,但只要“有孚”,则能“吉”。
  此爻明变革要遵循客观规则。民众能信从,则改革必定成功。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信”通“伸”,此处解作伸张。《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信志也”,改变命运即伸张志向之行为。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大人”即人之大者,道德高尚,功德广大。
  “虎变”,虎皮黄黑相间,变化有序,纹理鲜明,用来比喻大人之文采彰明。
  “占”《说文》:视兆问也,即察看征兆求问疑惑。龟为卜,蓍为筮。问龟,问筮,皆为占。
  “大人虎变”,大人之文采彰明,如同虎之皮纹变化鲜明。寓意主导改革者道德高尚,广为尊重,民众信从。
  “未占”即不用占问。“未”此处解作“不”,《左传·庄公十年》“食肉者鄙,未能远谋。”
  “有孚”,大人有孚于人民。
  “未占有孚”,大人行改革之事,不用借助卜筮以使民众信服。言外之意,民众对“大人”足够信服、敬顺。
  此爻明主导改革者应通过自身德行,使民众由外而内的了解自己,以谋求广大民众之诚服、敬顺。简言之即“应人”。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炳”《说文》:明也,明亮、显著之意。
  “其文炳”,大人之文采炳然。只有内在道德圆满,外在文采方能彰明。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君子豹变”,豹子之皮纹繁盛,比喻君子文采繁盛。
  “豹变”不如“虎变”鲜明、显著。君子之文采虽繁盛但不显明,寓意君子之道德未能“有孚”于民众,民众不能顺从君子。言外之意,若君子主导改革,则需要先谋求民众认同君子之德,而后能顺从君子。
  “小人革面”,“革面”即改变面貌。君子以自身之德行使民众信从,从而民众改变其面貌。即民众对君子由不信转而信从。
  “征凶”,君子在未能取得民众信服之前,强行改革,民众不能应和,则凶,为“征凶”。君子应安守贞正,首先使民众认同君子之道,最终行为顺从,故曰“居贞吉”。
  此爻明改革者取得民众了解、信从为改革之首要。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蔚”《说文》:牡蒿也,引申草木繁盛、繁茂。《说文》中引用此句《象》辞,写作“其文斐也”,“斐”解作“分别文也”,即错杂的色彩。《诗经曹风侯人》“荟兮蔚兮”,其中“荟”《说文》解作“草多的样子”,推测“蔚”应解作“草茂盛的样子”。《淮南子·兵略训》“设蔚施伏,隐匿其形。”
  “文蔚”,君子文采繁盛。
  “顺以从君也”,民众感于君子之德,而顺从于君子。
摘自《周易明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