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0|回复: 16

[转帖] 替罪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0 1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2-7 16:39 编辑

替罪羊
转自:寰球知识

  我们常说的“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一词。世界各地都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定为“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先牵来一头公羊和一头公牛,用公羊和公牛的血作为赎罪祭品。再牵来一头活山羊,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和牛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tzygp0.jpg
tzygp1.jpg
tzygp2.jpg
sy8422.jpg
tzygp3.jpg
dzs845.JPG
dzs825.JPG
dzs83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羊与牛作为祭祀的牺牲品古代中外皆有同类风俗.而中国的“替罪羊”一源其实与祭祀无关,羊的软弱可欺及逆来顺受才代人受恶或过,才是其原典的真实表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7 18: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紂之不善,不如天下之惡皆歸焉甚也。是以君子惡居替罪羊。」所謂“四人幫”及現在的反腐,所抓的其實都不是原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0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deqingli的引申理解有点太远了吧,不过还是很有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03: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5-1-8 03:34 编辑

我不是引申的理解,而是直接理解。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到底指啥?以至於比紂之不善還甚?

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下流“肯定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理解,而是一種比喻,眾惡如水,流入一處(下),此處即是天下之惡皆歸之處,眾惡所歸,這不是替(眾)罪羊是啥?

所以,那個“是“指的就是“下流”(眾惡所歸),即“眾惡所歸”比紂之不善還甚, 故君子惡居

不信你去問周xx和薄xx.江青寧死不居也,因爲她覺得很冤,是替老*毛頂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03: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5-1-8 04:01 编辑

也許“下流”指“原罪”更貼切。

眾惡所歸=眾惡歸焉(那裏)=眾惡之源

所以原話的意思是「紂之不善,不如原罪之甚也。是以君子遠之(原罪),即遠離惡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0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贴对“下流”的理解我没有异议。但“不如是之甚也”中“是”指后一句中的词,这种情况不多见,在这里这样理解不合适。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1/lyxj/020.htm 的白话理解“並不像後世所說的那麼過分呀”就可以了,其中“是”就是“这样”,究竟怎样?添加形容词组“像后世(即纣之后的时代)所说的那样”让读者更好理解一点。

> 也許“下流”指“原罪”更貼切。

“原罪”现在一般有固定含义,指基*督教中的原罪。子贡的话应该没有哪个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0: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5-1-8 10:21 编辑
yong321 发表于 2015-1-8 05:23
第5贴对“下流”的理解我没有异议。但“不如是之甚也”中“是”指后一句中的词,这种情况不多见,在这里这样 ...
其中“是”就是“这样”,究竟怎样?添加形容词组“像后世(即纣之后的时代)所说的那样”让读者更好理解一点。

更好理解?我看需要添加個故事才好理解。指向另一個指代,你都一竿子支到霧裏去了還好理解?你不會以爲前後兩句沒有關聯吧?

原罪指罪源,罪之所出,眾惡所歸于,我都解釋過了。正是因爲這個(原罪之)“甚”字,所以才有下句“君子惡居”之說。神馬基*督教的?這與子貢扯得上嗎?不是試圖混淆視聽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0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5-1-9 03:55 编辑

話説回來,添加概念(原罪)的確增加理解負擔。
更準確說,子貢的意思是,一個人的不善不如衆人的不善,紂之惡不如天下之惡。上流的水不如下流的水眾,位高者(君)的不善或惡,不如位低者(百姓)的不善或惡多。故君子惡居下位。

簡單地,子貢的意思,紂之不善,是上流的,不如下流之不善甚也,君子寧居上流(之惡),不居下流(之惡)。“同流合污”大概是從這來的吧?


子貢這句與孔子基本是一致的(教也君子,爭也君子,惡亦君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yong321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1: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只是说,我同意通常的理解,即“并不如大家说的那样过分”。你的理解有新意,就算一家之言吧。假如按你的理解,“紂之不善,不如原罪之甚也”之后最好用冒号,正如汉译西文在下面这个例句中不得不做的:
“这个工作在这个意义上很有意义:它...”(译“This work is significant in the sense that it...”)

我指出你用“原罪”指罪源不合适,是因为“原罪”一词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有固定理解。例如
http://baike.baidu.com/view/209.htm
https://zh.wikipedia.org/zh/%E5%8E%9F%E7%BD%AA
在将它做一个语言的词理解时都只列出宗教上的意义。另外
http://www.zdic.net/c/f/a/16483.htm
还列出古汉语中作“宽宥罪过”解。而你对这个词的使用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理解,即“罪源”。不是件大事,不过稍微增加了读者阅读的负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2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16 21:51 编辑

中外都有“替罪羊”
  “替罪羊”是个外来语,意指带人受过。有意思的是,中外各有史上堪称“第一”的替罪羔羊。外国的一只来自基*督教《圣经·旧约》,中国的一只在《孟子·梁惠王上》有记载。既然是舶来品,就先说国外的那一只。
  圣经《旧约》中说,挪亚后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他99岁得一子。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要他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献给上帝。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他杀子以撒献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随父亲上山,亚伯拉罕准备好一切,正当亚伯拉罕带着儿子来到森林,并将他放上祭坛欲动刀献祭。亚伯拉罕正要举刀时,忽然来了一位天使,飞来拉住其手,不准他杀子。天使告诉亚伯拉罕只是耶和华的考验,对他说道:“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改用羊来做为祭品,便按照天使的说法把那只羊抓来杀了,替换下了儿子的性命。这就是替罪羊的来历。
tzy055.jpg
  圣经《新约》则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品奉献上帝,是因为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
tzy056.jpg
  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国也有一只替罪羔羊;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意思是齐宣王(前350-前301)不忍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
tzy155.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yong321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07: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国也有一只替罪羔羊

能将中外典籍中相同或类似的事件并列陈述很有趣。如果有很多这种例子,我们可以编一本“管锥编”续集了。当然不限于文学,而且文字不一定那么典雅,外语也不一定都列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08: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人類是原罪,他(們)獲罪于天之後,要找非人類的牲畜來頂罪,以消除對上天懲罰的恐懼。用動物頂罪要比用人來頂罪(替罪羊)好吧?所以子貢說,用人來頂罪是罪中之罪(最)。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09: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替罪羊”一词,关键在于一个“替”字,A有罪,以B代罪受惩是也。即使要引申,也只是“嫁祸于人”之意。
D先生的理解似乎有点似是而非,也可以说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因为那只是原罪的缩放问题,与无罪替罪还是有差别的。爱则爱不释手,恨则恨之入骨,人之常情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6: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5-1-16 22:13 编辑
臆学 发表于 2015-1-16 09:33
“替罪羊”一词,关键在于一个“替”字,A有罪,以B代罪受惩是也。即使要引申,也只是“嫁祸于人”之意。
...
臆学 发表于 2015-1-16 09:33
“替罪羊”一词,关键在于一个“替”字,A有罪,以B代罪受惩是也。即使要引申,也只是“嫁祸于人”之意。
D先生的理解似乎有点似是而非,也可以说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因为那只是原罪的缩放问题,与无罪替罪还是有差别的。爱则爱不释手,恨则恨之入骨,人之常情矣。

那不是引申,完整語法是“原罪者嫁禍于替罪羊。”,如果非要這麽說的話。

以我看,你的所謂“缩放问题”才是似是而非呢,“爱则爱不释手,恨则恨之入骨,人之常情矣。”這種“愛、恨”説法, 甚至連“擦邊毬”都談不上,因爲子貢所“恨”的,根本不是一個人或東西,而是一處境,不能用神馬“愛不釋手”或“恨之入骨”來形容。子貢是“疾”,而不是“恨”,即“衆矢之的”是子貢所疾也。

順便提一句,孔子所疾者,齊戰疾也,因爲這三者一旦爆發,如受驚狂奔的動物,任何人都阻擋不了。
估計子貢是受到孔子啓發,所以才有“下患甚於上患”,或者“為君不善,不如為眾不善”的變奏, 這是君子(或上層人)所憂懼,非常人百姓之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5: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2-7 16:26 编辑

“替罪羊”原本充满着“神圣”内涵
  人们对羊的感情,其实是复杂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羊是软弱、胆小、受欺的代名词,最常说的是“替罪羊”。
  “替罪羊”一说是怎么来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这么一种说法,有一次,(齐宣)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  所谓“衅钟”,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王听后便让人放了牛,说是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让无罪的牛去死;身边人说,那就废了“衅钟”仪式。王反问为什么要废除呢,指示“以羊易之”。
  替罪羊产生的源头,应该始于上古时期的献祭仪式。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三牲猪、羊、牛三种家畜。羊是小牲口,用之祭祀为“少牢”,牛是大牲口,重要仪式才使用,称为“太牢”。
  虽然羊是小牲口,但也不能随便使用,《礼制·王制》中称“大夫无故不杀羊”。只有必须时才杀羊献祭,让羊给人类“替罪”,但这仍不应是替罪羊的最早由来。
  在殷商时期,有用奴隶献祭的恶俗即所谓“人祭”,这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中有大量发现。在当年,特别是殷人的敌人——以羊为图腾的羌人,被殷人*大量捕获用于杀祭;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羌人的反抗,人祭被严格控制使用,便用羌人的图腾羊来替代,这也许才是“替罪羊”的真正开始。
dzs815.jpg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殷商时期,羊是被使用最多的牺牲,确实是可怜的“替罪羊”。如在殷墟一座宫殿的置础仪式上,一次就埋了101只羊。而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上看,用羊来祭祀的记载特别多,几乎是祭必用羊。需要补充的是,用羊献替罪并非中国独有,如古代犹太教祭礼上,便常用羊来替人承担罪过。
  替罪羊现在看是一个贬义词汇,是羊的一种悲剧,实际当初并无此义,替人担罪的羊是神圣的。替罪羊是“代人受过”、“代人赴死”,这种“奉献精神”是羊身上的又一闪光之处。或许正缘于此,西汉学者董仲舒(179-104)在《春秋繁露执贽》中对羊在临死时的表现才大加赞叹:“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
dzs80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8 0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5-2-8 02:53 编辑

仔细想,似乎该主题中中国的替罪羊一说还是有问题。无论是齐宣王以羊替牛还是殷商时期及以后的以羊替人,都是献祭而已,没有替罪的元素。假如中国古人并无原罪说(deqingli可能会不同意),那么献祭、或用一物代替另一物献祭并非替罪的献祭或杀*死。古人在向祖先或神灵献祭时,没有想到祭品是希望祖先或神灵为自己(献祭者)赎什么罪。替罪一说就不成立。中国古人献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纪念祖先或让神灵息怒和赐恩,不是因为自认为有罪而请求豁免或饶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