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7|回复: 0

易经《明夷》卦解析-《周易明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 08: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十六卦明夷坤上离下
利艰贞。
“夷”此处解作“消灭、湮灭、消亡”,《吕氏春秋·知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
“明夷”,光明、正义被湮灭,指君子之正教不行于世,道义不彰。
“利艰贞”,于道义不彰之时坚守正义。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入地中,明夷”,日月入于地,故天下幽暗。比喻道义被湮灭,不能行于世,则天下文明不彰。
“内文明而外柔顺”,“内”指在信从道义者内部,此处指正义之邦国内部。“外”指在道义湮灭之范围。“明夷”之时“刚当位”,君子率领正义之邦对外“柔顺”以求存立,在内行“文明”之政,以求道义永续。
“以蒙大难”,“蒙”《尔雅》:奄也,覆也,引申承受之意。“大难”指不义者对道义以及信从道义者进行祸害,故曰“大难”。
“文王以之”,“以”此处解作“用”。“文王”即周文王,在位期间倡行仁道于其国内,在外则受无道商纣非难、迫*害。周文王以“内文明而外柔顺”之策略应对不义者对道义以及信从道义者的祸害,故曰“文王以之”。
“晦其明也”,不义幽蔽、湮没君子正义之光明,故君子须“艰贞”。
  “内难而能正其志”,“内”指“明夷”范围内部。“内难”即君子处在“明夷”范围之内,处不义包围之中,故困难。君子于困难之中能正定其心志,坚定不移,故曰“内难而能正其志”。
  “箕子以之”,“箕子”为商纣王之叔父,商之贤臣,坚行仁道而遭受迫*害。箕子处不义之中而能坚守道义,故曰“内难而能正其志”。
  “文王以之”乃君子处“明夷”之外,而力不能决胜之,所应采取的态度。“箕子以之”乃君子处“明夷”之内,而力不能改变之,所应采取的态度。文王委曲求全以待时机,箕子坚贞不渝以求存道。
此处有一题外话,后人关于周文王、商纣王以及箕子的评价有不同的认识。在《易》以及孔子的论述中以能否倡行“仁道”为评判标准,与今人之功利标准不同,故功过是非之认定存在差异。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li)众,用晦而明。
  “莅”《礼记·曲礼下》“莅官行法”,《礼记·文王世子》“成王幼不能莅阼”,皆为“到来”之意,其别于“临”之处在于“临”有监视之意。
“晦”《尔雅》:冥也,即幽暗之意。
“君子莅众”,君子来到人民之中,亲近之,教导之。
“用晦而明”,“用”此处解作“治理、整治”,《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
“用晦而明”,整治道义晦暗的局面,使天下文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行”《尔雅》:言也,用言语去达成某种目的,如商讨、宣传、告知等,皆称之为“行”。
  《管子小匡》“公乃使鲍叔行成”其中“行”解作“商议”。《管子山劝数》“行者,道民之利害也。”、“行,殚道无失义”其中“行”解作“宣传、宣讲”。郭璞《尔雅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管仲亦江东人,今安徽。“行”于此爻解作“宣传”。
  “明夷于飞,垂其翼”,“明夷于飞”即“明夷比之于飞”。飞鸟垂下翅膀则必然不能前行而坠落于地。君子为载道者,君子如果停止宣教弘道,则道义必坠于地,而不能明于世,为“明夷”。寓意君子当时刻谨守载道弘道之使命,不然则有“明夷”之凶。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君子于“明夷”之世,欲推动道义上行,必须奋力而为,所以“君子宣扬道义,以至于长时间不吃饭”,“三日”言时间之长,并非确指。“三日不食”形容君子废寝忘食,竭精殚虑,孜孜以求的状态。“君子于行”其中“于”为助词,无义。
  “明夷于飞”与“君子于行”,只是形式对仗,意思逻辑并不对等,有学者依据这种对仗推测“明夷”为一种鸟,谬论。
  “有攸往”,即君子往以宣教、弘道。
  “主人有言”,“主”《尔雅》:职也,掌也,即掌管。《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此处解作“主导、使听从”。
  “主人”,使人听从于君子。
  “有言”即“使用言语劝导”。君子明告民众利害,劝说民众远离不义,归于正道。
  “有攸往,主人有言”即“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此爻明君子应对“明夷”,应奋力弘道,深入宣讲教义,以争取民众归顺正道。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义不食也”,载道弘道为君子之职责,处道义不彰之时,弘道尤为迫切,其“义”当发奋图强,故“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左”为尊位。《礼记曲礼下》“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左青龙,右白虎”,可见彼时以左为贵。
  “股”《说文》释为“大腿”,此处指人之大腿,人依赖双腿站立、行走,依靠仁义立身、行事。此处以“股”比喻仁与义。君子之教化,仁为精神,为根本,义为准则,为方法。仁贵于义,故“左股”比作“仁”,“右股”比作“义”。
  “夷于左股”即“灭其左股”,即仁道消亡,亦即教化之根本教义不存。
  “拯”通“騬(cheng)”,騬《说文》:犗(jie)马也,即阉割马。
  “騬马”则使马匹驯顺。“壮”即健顺。
  “用拯马壮”,比喻使民众顺从教化,同时强健力行。使民众健顺,不断壮大正义力量,才能决胜不义,化“明夷”为“明”,为“吉”。
  此爻明使民众顺服、信从,是治理“明夷”之方法。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则”《尔雅》:常也,法也,即常则、规则。
  “顺以则也”,使民众顺从规则行事。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狩”《尔雅》:冬猎为狩,火田为狩。《说文》释为“犬田”,“犬”应为“火”之误,二者篆体形近。《礼记·月令》“春不田猎”,孟夏“毋大田猎”,又有“仲夏毋用火南方”,《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火田”者,焚烧草木以田猎,即放火烧草,守其下风以待猎物。以上综合考之,“南狩”乃仲冬(即十一月)在南方以火田猎。
  “南”化育之方,为仁之方位。《礼记·乡饮酒义》“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
  “南狩”,君子立于仁之所在,待时机而起事,以火为用,守于必得之所而待“猎物”。“南”寓意君子立于仁;以火为用,寓意以明攻晦;“狩”之时机在“日至短,阴阳争”之际,寓意顺应天时。君子围剿不义,如同“火田”,放火烧草,守其下风,则必得猎物,寓意君子以此治“明夷”,必有所获。
  “明夷于南狩”即“明夷比之于南狩”,君子平定“明夷”,如同在仲冬时节,君子在南方以火田猎之情形。
  “得其大首”,“首”《尔雅》释为“元”,即头,引申为“为首者、首领”。“大首”即不义之为首者,如商纣王。行不义者最终败亡,其罪魁落入正义者之手。
  “不可疾贞”,“疾”此处解作“疾速”,平定“明夷”,不能急于回归正义,要根据时机行事。如同以火田猎,必须在仲冬方能进行,时机不成熟,过早暴露锋芒则会祸及于身。
  此爻明平定“明夷”在方法上如同“南狩”,同时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归正。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乃大得也”,首先“南狩”成功,消灭邪恶势力,其次“南狩”之成功乃仁道之胜利,是以光明攻击晦暗之成功,故为“大得”。
ls: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获”《说文》:猎所获也,引申为收获。
  “左腹”,心之所在也。
  “入于左腹”,君子宣讲正义,谆谆之言入于受蒙蔽者之“左腹”。“左腹”近于心也。寓意君子循序渐进以劝导民众回归正义,由“左腹”而渐得其心。
  “明夷之心”即受蒙蔽者之心。“获明夷之心”,君子通过劝导,获得受蒙蔽者认同、顺从。
  “于出门庭”,“于”解作“往、去”。“于出门庭”比喻君子往行于民众之中,获得蒙昧者初步认同,此乃君子平定“明夷”之开始。
  此爻明获得民众的认同,是平定“明夷”的基础工作。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意”《说文》:志也,即志向。
  “获心意也”,君子获得蒙昧者的认同。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箕子”处“明夷”内部上层,为近于“大首”之君子。如“箕子”之君子者,面临“明夷”之境况,应当坚守贞正,终能有得,故“利贞”。
  此爻明君子置身“明夷”之中,要坚守贞正,如此可存道,可立德。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明不可息也”,正义之光明永远不会息灭,即使在“明夷”内部亦如此。
  孔子可谓同于“箕子”者,坚守道义,继道义于“明夷”之世。颜回、子路、子贡、曾参无不“内难”之中“正其志”。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中华文化之传承,唯赖往哲弘毅,以继道为己任,传薪火于后来。然建国之后,国人自断根本,至于今日,祸乱繁多,可叹!若先哲地下有知能无悲乎?后贤得知能无恨乎?当年之“大首”其“无后乎”。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初”《说文》:始也。
  “不明晦”,不能明察不义,不明“明夷”之道。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掌国家教化者,如果不能深明义与不义之分界,则会逐渐落入“明夷”之道。无论先前道义如何兴盛、光明,最后都不能避免使道义坠落地下的结局。
  此爻明君子必须明察义与不义之分界,无论何时,都要严守正义,懈怠、疏忽,必然有失。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照四国”,比喻道义极其光明。
  “失则也”,丧失正义准则。
摘自《周易明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