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4|回复: 1

易经《需》卦解析-《周易明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 0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卦需上坎下乾
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说文》:须也,遇雨不进,止须也。“须”《说文》:待也,期待之意。“需”由“有所期待”引申为需求、欲求之意。《需》卦为君子治民之需,养民之事。
  “孚”《说文》:信也。
  “光”《说文》:明也。《尔雅》释为“昭、显”。此处指君子之事业光大。
  “有孚”,君子治民需可取信于人,即君子德行孚众。
  “亨”,治民之需为君子弘道化民之基础工作,可保证君子之事业亨通。
  “有孚、光、亨”,君子治民之需,可以取信于人民,可以光大君子之事业,可以使君子弘道化民之事业亨通。
  “贞吉”,君子治民之需应遵循客观规则行事,如此则“吉”。
  “利涉大川”,利于涉越大河,比喻君子治民需应广泛、深入推行。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须”《说文》:待也,期待之意。此处引申为需求、欲求。
  “险”指坎而言,此处意思为“困难”,指养民,解民之需。
  “刚”指君子意志刚强。《易》中“刚柔”有两种含义:其一、“刚”为不德者、小人;“柔”为君子、有德者。其二、君子、有德者意志“刚”;小人,不德者意志“柔”。
  “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虽然解民之需有其困难,但君子意志刚强,行为勇壮则一定不被困难所阻陷,因为从道义上来讲治民之需符合天道,所以不会至于困穷。言外之意虽然困难但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以及上天的保佑。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君子治民需之行为,符合上天之作为。天使云行雨施、季节流行,可以滋养育成万物。君子治民需,能以资粮养天下人民。二者同功。天有常而人信,君子有恒而民信;天道因育成万物而光大,君子养育万民而君子之道亦光大。天道亨通,君子之道亦亨通。天道贞正,君子治事亦秉持贞正。故曰“位乎天位”。“以正中”,正行以中义,即君子治民需以践行其养民之义。
  “往有功也”,所谓“有功”在于解决民众之基本需求,可以保障、促进君子弘道化民之事业。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比喻君子养民教民之事业。“天”德为“健”。“云上于天”比喻君子强健推行养民之事业。“云上于天”可施雨养万物,君子力行其事业可养兆民。
  “宴”《说文》:安也。即安适、安乐之意。
  “乐”《尔雅》释“愉、悦”为乐。
  “饮食宴乐”,君子治民众之饮食,从而可保障民众生活安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恒”《说文》:常也,即法则、规律之意。《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恒”指月相变化规律,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故为“常”。古人以月历为参照编制历法,指导农业生产。“恒”此处指时节、节气。
  “郊”《说文》:距国百里为郊。《尔雅》:邑外为郊。即距离城邑十里之内为郊。推测应该以《尔雅》解释为准。古人农耕以人力、畜力为主,如果农田距离城邑太远则不方便耕作,所以“郊”应该指城外十里范围之内。此处泛指郊外农田。
  “需于郊”,君子解民众饮食饱暖之需,率民众务农桑于郊野。
  “利用恒”,务农桑必依时节而动,故“利用恒”。“恒”天之常也,节气、寒暑也。
  “无咎”,君子依天时而务农桑,丰欠由天,君子无咎,君子行常道而矣。
  此爻明解民众衣食之需,根本之道在务农桑。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犯”《说文》:侵也。
  “犯难行”,挑战困难以做事。
  君子依天时,用民力耕作于郊野,是最为基本且易行之谋食手段。所以说是“不犯难行也”。
  君子依时节率民众务农桑于郊野,解民众饮食饱暖之需,是顺天道而行,故曰“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沙”即沙河,颖水支流,又名濮水。古颖水在流经今河南省周口市境内时分流为沙河。经淮阳县南向东南流至今安徽省怀远县南注入淮河,今大部分已堙。今仍有沙水名为沙颖河。《尔雅》释“颖”为沙,亦指沙河。沙河大部分在河南境内,一部分在安徽注入淮河。故推测沙河应当大部分或全部流经当年作《易》者所在之国。
  “需于沙”,治理沙河以防水患,引沙河之水灌溉农桑。“需于郊”是解决衣食的基础,“需于沙”是解决衣食的保障,前者是顺天命,后者在尽人事。君子认为养民之道在“顺天”,是为存身立命之基础,并不能使人民“安乐”,只有“尽人事”才能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才能达到“宴乐”的地步。“治理沙河以防水患,引沙河之水灌溉农桑”,这样才能旱涝保收,民众之“需”方能有保障。
  “小有言”,治理沙河,兴修水利是“犯难行也”,故于人略有微词,于事略有周折。君子治水需动全民之力,民众愚昧往往见利而后动。防水患是防于未然,治水利图于保障,民人不能先见其利所以“小有言”,最终民众受其益,故“终吉”。
  此爻明要从根本上解民之“需”在于兴修水利,在于尽人事。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衍”《说文》:水朝宗于海也,即水循河道流汇于海。此处解作“根据地势治理河道使之顺畅”。
  “衍在中也”同于“利用衍”。意思为“根据‘水朝宗于海也’的道理来治理沙河,使水为农桑之用,又不使泛滥成灾。”
  虽“小有言”以终吉也。虽然民众“小有言”,因为君子有“需于郊”之功,所以君子“有孚”于民,故“需于沙”能行、能成。“需于沙”功成,而后民人生活安乐,故曰“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泥”《说文》:泥水,泾水支流,出北蛮中郁郅郡。可参考马莲河,柔远河。郁郅郡即今甘肃庆阳县。泥河流域在商代或为鬼方等少数民族之势力范围。鬼方等少数民族侵扰商朝边境,在《易》中有“高宗伐鬼方”的记载。
  “需于泥”,我方民众日益增多而需要不断扩大土地疆域。如此新开发区域远离我中心防御力量,如此则有敌寇之患。泥河即远离我中心城邑之区域。
  “需于泥”,指君子欲保证广大民众“饮食安乐”,必须扩大生产土地面积。“需于泥”即开垦泥河流域之土地。
  “致寇至”,新开垦区域远离中心防御力量,所以容易招致敌寇侵掠。
  此爻明欲保证广大民众“饮食安乐”必须扩大土地面积,但敌寇侵扰是其忧患,须要妥善安排。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灾”《说文》:害也。古代“灾”有不同写法,火灾为“烖”、水灾为“災”、兵戈之灾为“𢦏”,各有其字。此处指兵戈之灾。
  “敬”《说文》:肃也,肃恭之意。
  “慎”《说文》:谨也,小心谨慎之意。
  “灾在外”,面临外敌侵扰。
  “自我致寇”,“自”此处解作因为。因为我远离中心防御力量,而招致敌寇侵掠。君子者能明察于此而谨慎从事,有所防备,亦可立于不败之地。
ls:需于血,出自穴。
“血”此处应为“恤”,恤《说文》:收也,即赈恤、体恤、关爱之意
  “需于血”,民众不仅需要衣食之需,还需要精神上的关怀。社会管理者应谋及于此。
  “穴”《说文》:土室也。此处指君子之家。夏商时期一般民众多居住在平地起建或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半地穴式的房屋室内地面低于室外从半米到两米不等,房屋的墙壁用土夯筑而成,厚度多在半米至一米之间。一般所谓古人“穴居”大多是指这种土室。
  “出自穴”,对民众之关爱应该出自君子之家,此处寓意掌国家教化者应当关爱天下人民。亦即国家有义务给予民众精神上的关怀。“自穴”指君子之家,寓意朝廷。
  “需于血,出自穴”,体恤民众是君子的必要职责。可以赢取民众之敬爱,使上下亲和。
  此爻明给予民众精神上的关爱,是掌教化者之必要职责。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听”此处为“治理、管理”的意思。《荀子王霸》“士大夫分职而听。”
   君爱民,民敬顺,如此则天下治矣!亦即君子仁爱以治国。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酒食”言饮食之美。民众有“酒食”之用则君子治需有成,养民有功。
  “需于酒食”,民众衣食丰足、生活安乐。
  “贞吉”,衣食丰足、生活安乐,但不可奢侈淫逸,应守礼义。为人君者当养民教民兼用,使民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此爻明富民为弘道化民之基础,但“富而好礼”方为至善。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以中正”,使民众富而知义,知义而行礼。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入”《说文》:内也,象从上俱下。“内”《说文》:入也,自外而入也。“入”与“内”都有“进入”的意思,区别在于“从上而下”与“从外而内”。由“入”可知君子所居“穴”为半地下“土室”。
  “速”《尔雅》:征也,征,召也。
  “征”《说文》:召也,行于微而闻达者即征之。即对于身份低微但声望闻达之人要召之于朝廷。“速”应为召请贤良之意。
  “入于穴”即君子归于自穴,归家。此处君子之“穴”有“朝廷”之意。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君子进入家中发现有几位未召请而自来的人。“三人”指多人,并不是确数。之所以说是“客”,表示来者并无恶行。既然不为盗寇,且先于主人到达主人之“穴”中,则一定是慕主人之名而来,有预谋之事要与君子说道。当此时君子显著区别于民众之处莫过于治“需”有功,德行昭著。“三人”一定是信孚于君子而前来归顺、辅助。“客”此处亦可以解作“门客”。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即“得道者多助”之意,亦是卦辞之“有孚,光,亨”之证。
  “敬之终吉”,君子以礼待之为“敬之”,君子得辅助者,故“终吉”。
  此爻明治需可得人助,即正义之事业必能壮大,亦即孔子所言“德不孤必有邻”。
《象》曰:“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虽不当位”,彼时君子未有君王之位,行君臣之事而无君臣之名,故曰“不当其位”。
  “未大失也”,虽无君臣之名,能行君臣之义,能成教化之功,不违大义故曰“未大失也”。
摘自《周易明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 20: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学习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