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2|回复: 1

《周易明义》之《乾》卦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5 09: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卦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乾”《说文》:上出也。谓“乾”之本义为草木出土,乾乾然强健。引申为动而进。
  “乾”为阳,为天,为动,为人之神。“坤”为阴,为地,为静,为人之形。道者,乾坤运行之常也。义者,天地相得而和合也。动者,阳之性也。静者,阴之性也。阳动而阴随,谓之变也,阴阳转变谓之化也。天为主导万物运行者,乃阳物之大者。地为承载万物者,乃阴物之大者。天运地,地承天,天地协运,阴阳和合,有灵者生于其间,能全其性命,同乎造化,谓天地之大义也。
  “元”《说文》:始也,引申为根本。
  “亨”《说文》:献也,同“享”,祭品也,因其为沟通鬼神之媒介,故引申为“通达”之意。
  “利”《说文》:铦(tiǎn)(古读音xiān),农具,意为金属工具之锋利,引申为利益。
  “贞”《说文》:卜问也,由卜问而能得其正,故引申意为“正”,“正”者中于义、合于道也。
  “元”为“乾”之用也,阳之动,万物之所由始也。
  “亨”言乾道可通达于道也。
  “利贞”乾道运行必合于时义,合于大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贞正于道,方能致“亨”。
  “元、亨、利贞”为卦辞而非单纯卦德,六十四卦皆然。如若说《乾》为“元”,为“亨”,为“利”,为“贞”,则“亢龙有悔”其意与卦辞违背,“有悔”能言“亨”?能言“利”?能言“贞”?吾未见其是也!
  考“亨”,“亨”为通达,若其为《乾》之一德,“潜龙勿用”爻意与卦辞相矛盾,如何解释?
  考“利”,通观六十四卦有“利贞”、“不利君子贞”、“不利为寇,利御寇”、“不利涉大川”、“利涉大川”。利与不利皆为利益、利于之意,无一有“义之和”之意。
  考“贞”,《乾》之贞与不贞在于其动,合于义为贞,反之则不贞,若“潜龙”而用事则“不贞”,“亢龙有悔”既“有悔”必有“不贞”之事。
  考《彖》词曰:“大哉乾元”,只字未提及“亨、利贞”,若为四德,焉有只表述一德之道理?
  可见《乾》有不利,不亨,不贞之虞。不利者“勿用”,不亨者“潜龙”,不贞者“有悔”,以“元亨利贞”为其四德,谬之远矣!
  《左传•襄公九年》有一筮例为《艮》之《随》其中穆姜分析“元亨利贞”其言如下: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其中“元,体之长也”与《文言》中“元,善之长也”不同,其余皆同,可见“元亨利贞”作四德解于春秋已有之,可见《易》理之乱久矣!《文言》应为研究《易》者之杂文,未得《易》理之正解,托孔子之名而附于《易》,其时当在秦之前后。
  综上《乾》之卦辞应如是“元,亨,利贞”。“元”是其用也,“亨”言其能也,“利贞”乃行之则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哉乾元”,“大”于《易》中有“大人”、“大吉”“大君”、“大有得”,凡言“大”皆超越所言之事物,进入事物道义之层面,如“大人”即“大于人”之人,得人道者,全道德者,可教化人者。如“大吉”即“大于吉”,利义两得。如“大君”即“大于君”,权位与道义兼得之君。
  “大哉乾元”即《乾》之“元”为“大元”,《屯》卦辞“元亨利贞”,《比》卦辞“元永贞”,《大有》卦辞“元亨”,《蛊》卦辞“元亨”,《随》卦辞“元亨利贞”,《临》卦辞“元亨利贞”等。除《坤》之“元”曰“至元”,其余诸卦之“元”,皆言一事体之始。如《屯》为建侯之始,《随》亲民之始,《蛊》为教民之始。
  “大哉乾元”,即“大元”也,阳之始动也,阳始动而阴随,变化生焉,变化生,万物始也。故“乾”之“元”为万物之“元”,亦为《坤》之元,故曰“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资”《说文》:货也,引申为依托。万物皆依托阳动而始生。
  “乃统天”,“统”《说文》:纪,丝之一端,引申统率之意。“乃统天”乾乃统天也,“天”者,阳物之大者也,阳之消长,动息,决定天之运行。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此句话解释“元”。
  “云行雨施”言“乾”运转之大。
  “品物流形”,“品”《说文》:众庶,即众多之意。 “流”《尔雅》:水行也,引申走动、运行。“形”《说文》:象形也,引申形成。“品物流形”应为“品物形流”为和于“各正性命”、“万国成宁”之音韵,故倒装。万物因“乾”之动而形成,而生,长,成,灭。言《乾》所运转之广者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言“乾”之致用广大,为万物运行之根本。此句话解释“亨”。
  “大明终始”,“明终始”即为明事物之终始,“大明终始”即为明事物之终始以及主宰其终始之义理。譬如草之春生,夏长,秋实,冬亡,此为物之终始。阳生,阳长,阳衰,阳消,此为理之终始,“大明”者,物与理皆显明其道。
  “六位时成”, “六位”指《乾》卦之六爻。“时成”即因时机而用其事,此处指“乾”六爻皆为因时成事,
  “时乘六龙以御天”,“御”《说文》:使马也,即驾驭之意。“龙”《说文》: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易》中以龙比作阳。“时乘”因时机不同而用不同之“龙”德以治事。“乘”乘用之意。“六龙”《乾》之六爻也。“御天”运天道也,行道义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天下之事无非道长道消,阳盛阳衰。君子治事当明察时义,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因其时机而用事。譬若“潜龙”之时则“勿用事”,“飞龙在天”则可“见大人”。君子知《乾》之变化因时而治事是谓“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乃指道长道消,阳盛阳衰,“潜龙”至于“在田”,至于“在天”,至于“亢龙”,阳道之变化也,乾之变化也。
  “各正性命”,“性”《说文》:人之阳气而性善者也,与“情”相对。“情”《说文》:人之阴气而有欲者也。
“命”《说文》:使也,此处为天命,人生终极之意义也。万物因于“乾”之变化而变化,能同乎阴阳之化,则得于道,是谓“正性命”,即正其“性”而达其“命”,斯为《乾》之用!
  “保合大和”,“保”《说文》:养也。“合”《说文》:合口,两相对合之意。“和”《说文》:相应也,有相应相合之意。“保合”为“乾”之用也,生养万物且使之和谐共处。“大和”万物应于阴阳之化,和同于道,谓之“大和”,大者,进于道也。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为“乾”道之阐发。
  “乃利贞”,“乾”道之行必合于大道之常,阴长阳消,阳盛阴衰,阴阳相对相承,相生相依,故《乾》道之行必“贞”于大道。此为“乾”之原则。
  “首出庶物”,“首出”者谓“乾”为万物之源始也。“庶物”言物之蕃多也。此为“元”。
  “万国咸宁”,言“乾”之用,广大之于“万国”,致用之于“咸宁”。此为“亨”。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此为“乾”之用。为万物之源,育万物蕃多,致用广大,通达道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说文》:伉也。“伉(gang)”《说文》:人名也。我以为“伉”应为“仡”之误,二者篆文形近。“仡(yi)”《说文》:勇壮也。《说文》释“豪”为“健”,《说文》释“杰”为“豪”。以上推之“健”当作“仡”解,其意为勇壮、强健。
  “天行健”,“天行”即“天道运行”,“天”者,阳物之大者也。“天行”,为天地运行之先,故其德为“勇”;“天行”,为天地运行之源也,故其德为“壮”。“天行健”天行勇健,其力强健。
  “君子自强不息”,君子修养德智,弘道化民,比之于天也。“自强”者,自实其德,自强其力,“不息”者,不惰于道,孜孜以求进,不慢于行,不倦以教民。
初九:潜龙勿用。
  “潜”《说文》:一曰涉水,一曰藏,此处意为藏于水下。
  “潜龙”,藏于水中之龙。“乾”卦以龙喻阳,喻天道,喻道义。“潜龙”者,阳蛰伏于下,时机未现,道义未行。君子治事必观于天时,世情,人情,察道义存亡消长而有所行,当晋则晋,当遯则遯。“龙”于君子而言,道义之象征也,察龙之所在而后君子有所用事。
  《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孔子见麟遇害而感伤,孔子以为“麟之至为明王也,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孔子以为天下太平,麟凤龟龙出现是祥瑞,麟现而被伤害则为凶兆,预兆道义不彰,以孔子哀麟可知古人以龙麟凤龟为道义兴衰之象征,以瑞兽之行为比象于阳与道义之状态。《乾》卦之“潜龙”、“在田”、“飞龙”、“亢龙”皆象征道义之状态。
  “潜龙”喻时机未现,君子行教化民不能行也。此爻明君子治事必察其时义,当行则行,当止则君子待时。凡人之治事,亦必察事之机理,顺之则成,违之则败,天下之事尽然。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阳在下也”,道义未行也,时机未可也,君子不可贸然治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有解为“现龙在田”者,不合《乾》卦“龙”之用法,“现龙在田”即“龙出现于田”,即“龙在田”之意,加一“现”字则多余。考“飞龙在天”亦不为“现飞龙在天”,可见“见龙在田”即君子见龙在田,亦符合君子观象而用事之旨。
  “田”者,人劳作之所,赖得食以养身也。“人情”君子经营之“田”也,进德以养性也。《礼记•礼运》“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见龙在田”,君子见龙在田,即君子观仁义行于人情,行于人世。
  “利见大人”,此处“大人”为得道者,全德者。《易》中“利见大人”共出现六次,《乾》卦两次,其中《讼》之《彖》释“利见大人”曰“尚中正也”,《蹇》之《彖》释“利见大人”曰“往有功也”。《萃》之《彖》释“利见大人”曰“聚以正也”。《巽》之卦辞“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由上推之“见大人”之作用,其一可得道义之中正;其二可得事用之功成。
  “龙”之所以“在田”,乃因为“大人”教民而有成,道德行于民众,故“龙在田”为其征兆。君子见龙在田而思亲比于得道者,故曰“利见大人”。“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君子亲比于“大人”,可进于道义,可辅“大人”以教民化民,故往而能有功。
  此爻明君子观察世道,顺义而为,积极治事,修己以爱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德施普也”,“普”应为“溥”。“溥”《说文》:大也,引申广大普遍之意。“德施普也”即道德广施。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惕”《说文》:敬也。此处有敬慎之意。
  “夕”《说文》:暮也,即傍晚。
  “终日”终一日也,竟日,整日也。
  “乾乾”即“自强不息”也,上进也。
  “惕若”即“若惕”,兢兢业业也,警惕也,戒慎乎不失于道。“夕惕若”即在一天治事即将结束之际,仍然不能放松、懈怠。寓意君子治事当永保敬慎之心,如此方能有成。
  “厉”通“励”,此处意思为“作”,君子治事也。
  “无咎”,君子若“乾乾”而“惕”而“厉”则“无咎”。言外之意,若不能如此作为则“有咎”。
   此爻明君子必勤于事,慎于不失,励精图治则保“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道”此处解作“行”,《荀子Ÿ非相》“遇敌决战,必行吾所明,无行吾所疑。”
  “反复道”,“反复”是“不息”也,“道”者,践行道义也,君子自强不息,修己以劝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为不必之辞也。
  “跃在渊”跃跃欲试于“潜”渊也。“或跃在渊,无咎”可写作“或跃在渊,君子择时而进,无咎”。君子观龙“或跃在渊”,即观阳动欲上,道义上行,君子择机而用事,故“无咎”。“无咎”意在说明,择机行事为君子必然选择,不然则“有咎”。
  此爻明君子当明察时变而待进,不慢于时义。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进无咎也”,龙虽在渊,择机欲上。君子虽在下,择时而进也,当进乃进,则“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飞龙在天”,阳道上行,道义大行,德昭天下也。
  “飞龙”,阳大行而在上位也。
  “在天”,行于其道也。
  “利见大人”,道义大行,君子亲比于“大人”,以善成其弘道化民之事业。
  此爻明道义大行,君子者应亲比于“大人”,可以得道义,可以成其功。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说文》:就也,成就也。《尔雅》释为“为”。
  “大人造也”即“飞龙在天”之气象,乃“大人”之成就。即道义大行,德昭天下乃“大人”之作为,所“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亢”此处解作“极”,《左传•宣公三年》“先纳之,可以亢宠”。《小过》上六《象》辞“弗遇过之,已亢”,“已亢”已至于极也。“亢”有极于,过于某限之意。                  
  龙之为物,时当隐则潜于渊,时当现则见于田,时利则登于天。故其“潜于渊”、“见于田”、“飞升于天”,皆因时机而作。故龙之所行、所在必贞于道,行于中正则无悔,故道在下则潜,道行则现,道利则升于天。“亢龙”者,久居于天而自得,不贞于道者也,故“有悔”。悔其失于道,违于义也。“亢龙有悔”亦可写作“见亢龙有悔,君子贞吉,无悔”。
  君子治事必随时义而动,若止而不前则失于“贞正”,则必“有悔”。君子必“乾乾”以进德,“夕惕若”以戒慎,方能不失于道,不致“有悔”。
  此爻明君子治事,必与时俱进,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方能永葆中正,反之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不可久也”,大道运行无止无息,故君子进德修业无恒定之既得。君子应与时俱进,自满自得,必“有悔”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九为阳数之最大者,其德主变,故“乾”在数为九,故曰“用九”。此处为占筮遇《乾》卦变为《坤》卦之占辞。即筮卦遇《乾》变《坤》,用“见群龙无首,吉”解卦。同理“用六”者乃筮卦遇《坤》变《乾》,用“利永贞”解卦。
  “用九”与“用六”乃《乾》《坤》互变专用,其它诸卦六爻皆变仍用两卦之卦辞解卦。原因在于《乾》《坤》二卦阐发阴阳之道,其它诸卦皆为一事一理。《乾》《坤》阴阳相对,故《乾》《坤》互变只能用阴阳转变之义来解卦,而不能用两卦之卦辞。
  “见群龙无首”,“群龙”比喻众多进于道之君子。“无首”言群龙皆自得于道,安于其位,而无需领导,言外之意掌教化者应功成身退。
  “吉”,在下位之君子各安其位,在上位之“大人”不以功德自居,如此教化大成,故曰“吉”。
  “用九”之意说明,乾可以率动、主导,但目的不在于主宰天下,而是在于同化天下万物,使皆能致于道,即“保合大和”。掌天下教化者,亦应当秉持此观念行事。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天德”即“阳德”、“乾德”,“乾”为“元”。阳始动而阴随,阴阳偕动,变化则生生不息。
  “不可为首也”,乾可以率动、主导,但目的不在于主宰天下,而是在于同化天下万物,使皆能致于道,即“保合大和”。
  以“天德不可为首”推之,君王亦不应为“首”,应为父,为师,养之,教之,而后由之,终而同化之,此意合于儒教之宗旨。《礼记Ÿ表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摘自《周易明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5 1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赞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