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4|回复: 8

我讀鄭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8 09: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讀鄭注

《禮記-祭法》:是故先王立七廟。鄭玄注:廟之言貌也。宗廟者,先祖之尊貌也。

老夫子按:
這裡鄭注是說“”的本義就是“”,廟,貌,都是明紐,宵部,聲韻全同。古人立廟祭祀,就是畫祖先容貌而祭之,廟的得名來源于容貌,鄭司農的訓釋還是很有道理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0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檀弓》: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鄭玄注:明,目精也。

老夫子按:這個“目精”是什麼呢?《世說新語-巧藝》裡說:顧長康畫人,常數年不點目精。這個目精,就是眼珠子。所以《孟子-齊桓晉文之事》里的“吾力足以舉百均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這個“明察秋毫”的“明”就是眼珠子的意思。鄭司農的訓釋為我們保留了“明”的古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0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禮-秋官-縣士》:凡得貨賄、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鄭玄注:人民,謂刑人、奴隸、逃亡者。

老夫子按
:《左傳》中“人民”屢見。鄭玄解釋人民含義和現代漢語的含義差別如此之大,可見我們讀古書的時候確實要很小心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鄭玄注:曲藝,為小技能也。

老夫子按:
古代的士,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外,稱為曲藝,就是鄭玄說的小技能,什麼是小技能呢?孔颍达疏云:曲艺谓小小技术,若医卜之属也。也就是醫生、卜筮之類,這是唐人的看法。而現代對於曲藝的理解,專指于相聲、大鼓一類的說唱藝術,可見古今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19: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傳服氏注十》:隸臣僚,僚臣僕。注:僚。勞也,共勞事也。

老夫子按:
僚,勞,來紐,宵部,聲韻全同。僚就是勞,都是從事勞作的人,聲訓的方法在鄭玄是一個很大的特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郑玄注:“居读为姬姓之姬, 齐鲁之间语助也。

老夫子按:
這裡的鄭注,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我們讀古籍時,一定要注意語法問題,也就是識別虛詞,或者叫語氣詞,虛詞本身沒什麼意義,只是調節語氣的作用,知道這一點,就不會胡亂解釋了。二是方言問題,對於古代人們使用方言的習慣和用法,以及口語的說法,古今差別極大,要想準確的理解文章的含義,不能不看註解。在這兩面,鄭注都留給我們大量而寶貴的資料,值得我們去仔細理解和消化。

       另外章太炎先生说过:凡是古代的文章,比如《尚书》,都是古代的白话,古人发布政令檄文,一定用比较通俗的、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说,之所以我们现在读不懂,是语言的环境和含义随时间的推移变化了,所以读古文,要先通文意,再追究词义,大致就差不多,这个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母肆掠,止獄訟。顺阳宽也。郑玄注:桎梏,今械也,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老夫子按:
鄭玄說在手上的刑具叫梏。有人就鉆牛角尖了:《易·大畜·ls》:“童牛之梏。”冷刚问云:“牛四足,何以称梏?”郑答云:“牛无手,前足施梏也。”這個冷剛问的有意思,鄭玄回答的更有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0 13: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丧大纪》:君、大夫鬊爪实于绿中,士埋之。郑玄注:绿当为角,声之误也。

老夫子按:
郑玄说,这里的绿,其实是角,是由于读音相同而把字搞错了。绿,从糸。彔聲。力玉切。音是禄。角,说文段注里说:古岳切。三部。按舊音如榖。亦如鹿。今天我们读“角色”为:”juese”,而《廣韻》反切为:盧谷,音禄。这里今天角读见母,古音读来母,原因是至少在汉代。见母和来母之间是可以互通,在后来逐渐进行分化,有的保留来母,有的保留见母,比如“脸”字,平常我们读lian,而在京剧的韵白中,读jian,就是这种遗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原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鄭玄注:原,泉之所出也;委,流所聚也。陸德明《經典釋文》:原,本又作源。

老夫子按:
原,是源的古字。河為海本,源为委本。委,段注說:按隨其所如曰委。委之則聚。故曰委輸,曰委積。所輸之處亦稱委。故曰原委。總之,原委,本義是指河之源頭和歸宿,延伸為事情的始末原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