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9|回复: 0

郑张尚芳——古国名与古音相印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 11: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国名与古音相印证(2013-06-10 17:01:50)

汉语在汉代以前属于上古音,依郑张-潘系统三等没有i介音,喉音读小舌更近见组。用这样眼光去看待汉代古国译名,更好理解。有意思的是,许多地名的今名还滞留原来古音念法呢。
《汉书·西域传》所记,如“于阗”,原名是khotan<qhotan,两字原都没有介音(四等阗的i介音,更晚至中唐才发生)。现在叫“和田”,“于”改成这“和”字实际更近原名。
焉耆”两字古音*an-gri,此对argi,乃是邻国粟特、佉卢文书所称之名。在其国原住之吐火罗A本语文献中还发现一个自称:Ars'i,此正好对法显所称焉耆之名“焉夷”(见法显《佛国记》,今本或作乌夷),“焉夷”古音为*an-hli。正因古三等无腭介音,所以焉读an。
以an对译ar,亦合当时习惯,如“安息”对Arsak,“罽宾”对Kespir。以喻四对其清音书母,如以“翼”译s'ik也见于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王静如1947还找到法显用“夷”对译梵名s'i 的其他例子:拘夷那竭Kus'inagra,阿夷Asita。突厥《阙特勤碑》和《苾伽可汗碑》有“南征Toquz Arsin,几达吐蕃”,这a&#776;rsin大概是Arsi的多数形式“九焉夷”(九城焉耆)。
“龟兹”,唐颜师古注“龟音丘,兹音慈”,此对*khwu-dz&iuml;,《广韵》之韵疾之切也说“兹,龟兹,国名,龟音丘。”梵文是Kuci,《大唐西域记》作屈支,佛经有作“丘慈、归兹”的,今名“库车”Kucha,也还差得不太大,“丘”无介音 i 就正读 ku。
(波斯文《世界境域志》作Kusan,回纥Ku&#776;sa&#776;n,藏文《于阗国史》Guzan,唐日释带去的归兹大德礼言撰《梵语杂名》作Kucina,则与其国原住民吐火罗B的本语名Kus'in&#771;n&#771;e相关联。《突厥语大词典》记了ku&#776;sa&#776;n,也与此接近,有人以为Kus'in表其本语多数形式或形容词形式)。
“大宛”在《史记·大宛列传》屡屡单称为“宛”(如“宛有善马”、“伐宛”、“宛贵人”,则“大”形同于大月氏的“大”,可省)。“宛”地以浩罕为主城(旧译霍罕,魏唐旧说至清《西域图志》,皆以霍罕为大宛。也作敖罕,王先谦《汉书补注》:“大宛今敖罕也”)。
“宛”本三等字qon,实际可以视为“霍(浩)罕”khokand<qhoqand 的对音。小舌 q 音汉人渐向零母发展,所以“宛”*on [oan] 乃是对译 o-and 的合音。我们可比较“于阗”khotan<qhotan或译为“斡端、兀丹”,也是把 qho 译成零声母了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