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9|回复: 1

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 17: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赏析
* h+ I. W$ V, [' })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X2 n: M" A/ h8 k$ L% L
图1 卷云纹玉璧 6 B; ~7 f. g+ J
熊家冢墓地是东周楚国大型墓地之一,因多次被盗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产建设的影响,墓葬的埋藏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11月正式对其发掘。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张场村、宗北村与当阳市河溶镇星火村交界处,这里分布着许多岗地,熊家冢墓地处在一条南北走向的西山岗上。熊家冢的规模与陕西发现的秦公墓相比更宏大,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大一个楚(王)墓。熊家冢主冢长宽均达67米,规模为楚墓之最,比荆门发现的包山楚墓(墓主身份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级别)还要大一倍!目前熊家冢已挖掘了部分殉葬墓、车马坑,出土了1000余件以玉器为主的珍贵文物。从其出土文物看应该是战国早中期墓穴。现择取部分殉葬墓出土玉器以供大家欣赏。, C% m+ E: K' e6 j7 B0 J% v
卷云纹玉璧(图1)直径9.9厘米,孔径4.3厘米,厚0.45-0.55厘米。深灰色,有灰白色沁,不透明。圆形扁平体,两半边厚薄不均,一面中部有一道切割痕,双面阴刻纹饰。内、外缘各刻一周阴线廓,廓间浅浮雕卷云纹。
3 I# D) |4 ]% c) H# o0 [透雕蟠螭纹玉璧(图2)直径10.5厘米,孔径2.4厘米,厚0.2-0.5厘米。青白色,有灰褐、黑、灰白色沁,不透明。圆形扁平体,厚薄不均,造型由内外两环和环间的透雕蟠螭组成,两面纹饰相同。外环刻两道阴线廓,廓间雕云纹;内环刻两道阴线廓,廓间雕谷纹、勾连纹。两环之间透雕蟠螭8条,分为4组,两两相缠,曲身卷尾,螭首刻双目、双耳(角),身躯刻斜线纹,相隔的4条蟠螭腹部均有一足。
% @9 E0 q$ P+ ]' D- u1 a 0 X, C: Y) G1 h

- H% K6 s. X1 l$ P8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k. ]' t' n: ]0 o
图2 透雕蟠螭纹玉璧  
1 L4 K7 O( m, Z' v
双龙玉璧(图3)直径5.6厘米,孔径2.35厘米,通长9.6厘米,厚0.25-0.425厘米。灰黄*色,杂黄褐、黑褐、灰白色沁,半透明。两面有相同纹饰。内、外缘各刻一周阴线廓,廓间刻谷纹、蝌蚪纹、和“S”形纹;两侧附龙,龙作躬身回首状,龙身浅浮雕谷纹,周边雕凸棱边廓,尾端刻鬣纹。6 _  ?# b6 s* U- _! E: p/ j
, ?  _! z: M; `2 y( Y8 d
1 v- o9 x5 E) v  Z/ C*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 v. R% D0 h* u
图3 双龙玉璧  
  z. _, [- T# @
变形龙纹璧(图4)直径15.4厘米,孔径6厘米,厚0.5-0.9厘米。青色,有黑褐、黄褐、红褐、灰白、紫红等色沁,不透明。圆形扁平体,厚薄不均,一面有一道明显的切割痕,两面有相同纹饰。内、外缘各刻两周阴线廓,廓内刻勾连纹、网纹,内、外缘之间琢变形龙纹及网纹。& j% M* g0 {) \5 b  s+ F

9 m! O( `3 S$ k% t% I" w

" S* B5 r/ U* a( I0 n6 g(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k/ n$ Q9 ]( s
图4 变形龙纹璧  6 Z  z+ B% u0 L  x( R4 s; o
变形龙纹珩(图5)长13.2厘米,宽3厘米,厚0.45-0.55厘米。青绿色,夹杂较多细小黑色斑点,有灰白色沁,半透明。扁平体,弧形,中部上端钻一圆孔,两面阴刻纹饰。边缘有方形齿牙,边缘刻一周阴线廓,廓间琢变形龙纹、网纹。
- z6 \- ?5 Y1 \7 L$ F) z + a* T! |& l3 {7 c3 F) |1 b/ p" I
5 ~6 |; |* V( q& `5 r7 M&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 T4 g8 m9 E
图5 变形龙纹珩  
" L# O: x" X( O1 N. |6 |
谷纹珩(图6)长15.6厘米,宽2.9厘米,厚0.35-0.6厘米。青灰色,有灰白、灰黑色沁,不透明。扁平体,弧形,两半边厚薄不均,中部上端对钻一圆孔,两面有相同纹饰。边缘有方形齿牙,表面中段刻两周扇面形廓,廓间刻勾连纹,内廓内雕3行11列谷纹。两端略具龙首状,雕谷纹、卷云纹、网纹。龙吻部略凸起,刻斜线纹。( k/ t, J2 ~! U2 O4 {6 @! z0 L) h
+ k% }: |& O: q

8 ]& U  `; ~7 s  W-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t/ g6 _& G1 H* [* p- W  W
图6 谷纹珩  , U% {; X8 W& w' u! {  f6 B
透雕龙凤虺纹珩(图7)长18.2厘米,宽5厘米,厚0.7厘米。浅黄*色,有红褐、灰白色沁,半透明。扁平体,弧形,残断缺失约三分之一,断口被打磨光滑。透雕龙、凤、虺的轮廓。5 L4 G6 g5 D) K

2 U. m% y! n" d6 I

+ d# M1 F! i% @&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 U, L+ |. x/ C3 B
图7 透雕龙凤虺纹珩  . g! ?! H8 i- I! o* A) s: _
双龙首谷纹珩(图8)长19厘米,宽2.05厘米,厚0.425-0.675厘米。青色,有黄褐、黑褐色沁,半透明。扁平体,弧形,作同身双首龙状,脊中部钻一圆孔,两面纹饰不同。边缘雕一周凸棱廓,两端作龙首状,角、眼部略凸,角上刻网纹,吻部刻斜线纹,下颌刻“#”形纹。身躯浮雕谷纹,另一面的头部仅有刻痕。
3 u3 m/ x$ G" ?  k2 r" S9 B
* K: A) o( D6 @  U

/ Q( x, U, B, F; U; F*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t2 ^. w9 U! j. @7 e. Z9 z4 {" V& U
图8 双龙首谷纹珩  
7 g' J4 u; T2 g2 f" c; W2 t
龙形佩(图9)通长11.4厘米,宽5.5厘米,厚0.225-0.35厘米。黄褐色,有红褐、棕红色沁,半透明。龙形,作回首挺脊,摆尾腾飞状,脊中部对钻一圆孔。边缘刻一周阴线廓。首部刻眼、鼻、角,足部刻爪,尾部刻鬣。躯干部分两面纹饰略有不同,一面浅浮雕谷纹、蝌蚪纹,另一面阴刻卷云纹。$ H- F; l% Z3 R0 T: e0 F4 E+ g

# t! V" d0 V- ?' h4 A2 n' X  E" Y

1 y4 Y1 n/ l5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1 Y9 H' s9 c# q  |/ t  Y
图9 龙形佩  3 Y% N( ?; N9 Y/ ^% M- M- F4 `
龙形佩(图10)长25.65厘米,宽7.05厘米,厚0.275-0.5厘米。米黄*色,有灰白、灰绿、红褐、黑褐色沁,不透明。龙形,吻部上颌较长,身躯细长,四肢纤小,作回首扭身、蹬足摆尾状,脊中部钻一圆孔,两面有相同纹饰。边缘雕一凸棱廓,首部刻眼、鼻、角,吻部刻斜线纹,足部刻爪,尾部刻鬣,躯干阴刻云纹。
  T* p* M) m6 R/ D6 v; d; u / ~( J4 B7 s8 I  Y

+ H! o' C" d' `% c$ v8 F! v.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Z' y4 U0 w7 I# T$ q
图10 龙形佩  
3 M# t! |3 t) G( k
龙凤形佩(图11)长13厘米,宽9.1厘米,厚0.4-0.425厘米。青绿色,杂少量灰褐色及较多细小黑色斑点,有灰白色沁,半透明。边缘略残,两面有相同纹饰。一龙一凤形,龙作曲颈、蜷躯、卷尾状,龙体边缘刻一周阴线廓,首部刻眼、鼻、角,足部刻爪,尾部刻鬣,躯干阴刻云纹、谷纹;凤栖于龙尾部,钩喙回首,身饰羽纹。龙脊对钻一圆孔,其中一面的龙头颈部和腹部各有一道切割痕。
' d0 H/ i0 r7 x& z5 U6 i
, o* Z! o1 l% e2 N; f
) A) ~7 `# a, d0 @$ L9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T* E& N% F$ e, _
图11 龙凤形佩  4 a' K* g, `" |8 _/ h' i
神人与龙形佩(图12)长11.8厘米,宽8厘米,厚0.25-0.4厘米。青灰色,有黄褐、灰白色沁,半透明。两面有相同纹饰。一龙一人形,龙曲颈卷尾,前肢伸长作变形凤首状,龙体边缘刻一周阴线廓,首部刻眼、鼻,足部刻爪,躯干刻云纹、谷纹。在龙身一侧有一神人倚立,刻画五官,双首捧于腹部,穿曲袄方格纹袍。龙身有一道切割痕,角端略残。4 P2 T+ D9 @6 W. a( {; X8 |3 n
2 V: S) n. h7 r4 l) _4 J

/ c' ]# Y, v! P' u5 Y; S: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 M9 ?7 L/ ^- C$ N
图12 神人与龙形佩  7 n( i* Q! a: ]2 O$ H8 b( N/ @
龙形佩(图13)长12厘米,宽7厘米,厚0.6-0.7厘米。青绿色,有墨绿、棕红色沁,不透明。两面有相同纹饰。龙形曲颈虬躯,尾端似有残缺,断口被打磨光滑。龙边缘刻一周阴线廓,首部刻眼、鼻、唇、角,足部刻爪,躯干琢变形龙纹及网纹。脊中部钻一圆孔,尾部一面有一道明显的切割痕。
5 y& d, O* x/ _" ~) `$ T
; ]( V7 K! n+ ~8 |7 W2 V% g' x0 T& T$ R
" q0 ^' ?% I/ t$ D) |8 L0 E0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M+ J% Q, x! Y- D. x3 y
图13 龙形佩  
1 h: x4 m$ ]% ?  D, B  [
玛瑙珩(图14)长7.55厘米,宽1厘米,厚0.55-0.9厘米。米黄*色,杂絮状灰褐斑,有油脂状光泽,半透明。扁平体,两端残。弧形,截面为多边形,中部钻一孔,两端作简化龙首轮廓状,略有磨损。表面有纤细的竖向磨痕。
. t. |" }) K' F) j" I
  o$ l& ~$ O! J) e& g+ N

7 Q; V8 R4 m7 D, ~1 |" q! y)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 m  W+ {& x- m) K9 X
图14 玛瑙珩  - m) c' {8 e& L4 A9 C
水晶环(图15)直径3.05厘米,厚0.35-0.55厘米,高1.65厘米。白色透明,圆筒状。截面外壁平直,边棱斜削成多面体,内壁中部尖凸成棱。5 @' z8 U" n! V6 ^
# E* l+ C& X% `
- C. f* q/ R2 o.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5 L9 {3 _  s) k
图15 水晶环  6 P9 K5 M2 m$ }; a4 j. b
双面纹片饰(图16)长3.95厘米,宽1.8厘米,厚0.2-0.3厘米。为马面部的装饰玉片,青白玉片,为一端窄薄而另一端宽厚的椭圆形。一面刻勾连云纹,另一面刻如意云纹。上端有直径0.2厘米的圆形穿孔,下端有直径0.1厘米的圆形穿孔。
  x$ v5 u- A/ B4 y3 Q
+ s4 |5 U  ?* b( s; y

. r  H( K3 P- d0 V"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o$ D4 p" ^/ B* d9 e6 K" }3 u
图16 双面纹片饰  
6 c8 V* g. V) G
单面纹片饰(图17)孔径0.2-0.6厘米。长4厘米,宽1.1-1.8厘米,厚0.2-0.3厘米。为马面部的装饰玉片,青白玉片,为一端窄而另一端宽的椭圆形。正面四周边缘略薄,中部微弧,阴刻弧线形纹饰。背面平直,有斜直线切割痕迹。上端有不规则圆形穿孔。2 N0 n; ?% O) R4 D) [7 F
) q0 I6 L- I9 c% s4 g" N% j# q8 D0 {, b

+ A+ O2 b. E' A3 ^# P8 [.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9 _8 O$ g% U
图17 单面纹片饰  
* u& I4 Q7 V. u) j' V' x
玉璧(图18)直径21.45厘米,孔径9.45厘米,厚0.7厘米。青绿色,杂有较多黑色细斑和少量墨绿色带状斑,器身有裂痕且沁蚀呈黄褐色,半透明。圆形扁平体,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刻阴线廓,廓间琢浅浮雕谷纹,有较多谷纹的尾部相连而成“S”形,另有少量椭圆形纹和数个蝌蚪纹。. Q* T- {+ b- z3 ]/ K) h8 ^% N9 Q
0 f) F, u+ s4 r) c: g9 `' w( l

  N# m5 W9 k&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F: K5 P) E2 ]0 M; e
图18 玉璧2 Y1 F! T+ a' M9 U0 v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厚古文化名不虚传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17: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荆州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亮相 雕刻精致双龙纹饰
( F6 ?1 g/ L$ d, C
/ g! p; `2 M0 L2 `* z2 e# U熊家冢墓地仅在2006年8月至2007年春季考古发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出土了近2000多件套玉器。本次来穗展出的玉器只是熊家冢出土玉器中的一小部分,但类别丰富多彩,包括玉璧、玉珩、龙形佩、玉牌、玉串饰等。其中,玉璧是熊家冢墓地出土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种玉器。* _2 [+ Q4 I; q2 f2 h2 p
7 u" D* g1 _! {1 |5 v
核心提示:熊家冢墓地仅在2006年8月至2007年春季考古发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出土了近2000多件套玉器。本次来穗展出的玉器只是熊家冢出土玉器中的一小部分,但类别丰富多彩,包括玉璧、玉珩、龙形佩、玉牌、玉串饰等。其中,玉璧是熊家冢墓地出土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种玉器。
, V% u$ d5 K1 ~. N' o

0 U; I* D3 \  ^) R& H5 e4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熊家冢玉器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杨逸,原题为:《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亮相玉璧雕精致双龙纹饰》" `/ }: M# D1 `2 _
12月19日,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荆山有玉——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展”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近200件(套)来自楚国故都荆州的珍贵文物。展期将持续至明年3月19日。
: ?8 h6 w& Y. O4 s/ m提到玉器,很多人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和氏璧已经失踪成谜,但我们可以看到‘和氏璧家族’的真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本次展览展出的文物与“和氏璧”处于同一时代,系其“家族成员”。这次展览也是它们首次在公众面前集体亮相。
. H) V2 s" ^/ V1 B“北有始皇兵马俑,南有楚王熊家冢”。此次展出的玉器均来自荆州市川店镇的熊家冢墓地。熊家冢墓地是目前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战国中早期楚国王陵墓地群,在中外考古界都享有极高的荣誉。熊家冢墓地仅在2006年8月至2007年春季考古发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出土了近2000多件套玉器。本次来穗展出的玉器只是熊家冢出土玉器中的一小部分,但类别丰富多彩,包括玉璧、玉珩、龙形佩、玉牌、玉串饰等。其中,玉璧是熊家冢墓地出土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种玉器。玉璧既是至高无上的礼天用器,也是财富的象征。展场中展出的一件“透雕双龙纹玉璧”,就以精致的双龙为饰:龙首圆眼、回首、躬身、龙身有浅浮雕的蝌蚪纹,龙足为阴刻的线纹。璧上的蝌蚪纹,则反映出战国早期流行的玉器纹饰。
5 D: C9 {: [) u' a6 ]& j! |2 a8 t6 r8 ~2 I3 G2 O  n5 x

  {' \; B+ D5 X1 w+ m: t! Z; A% K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