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1|回复: 1

[原创] 《红楼梦》谜语是《红楼梦》入门钥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13: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逗红轩 于 2015-3-12 09:42 编辑

《红楼梦》中的谜语是《红楼梦》之入门钥匙,如果解不开这些谜语,就只能和“红学家”一样永远在“红楼”之外打转。《红楼梦》中的谜语可分为明谜和暗谜两类。明谜即作者点明其为谜语之谜,暗谜即作者未点明其为谜语之谜。其中明谜又分两种,一种为作者给出谜底之谜,一种为作者未给出谜底之谜。(详见《石头真言》)
一、第五十回李氏三姐妹之“春灯谜”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十回原文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
李纨三姐妹之“春灯谜”共有四个谜语,这四个谜语单独各自成谜,串起来后又构成另外一个谜语。就是这个连环谜语,道出了《石头记》作者之莫大秘密。
1.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    打《四书》一句
谜底:虽善无征
原文先指出谜底不是“在止于至善”,宝钗又提醒“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于是黛玉猜出谜底为“虽善无征”。
“虽善无征”,出自《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云:“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
此谜意为:观音虽善,但没有“世家”、“传”记载其事,无从征考。
“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亦著《列国世家》十篇。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传(zhuàn)”:传记。“征”:证明,验证。
2.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    打《四书》一句
谜底:蒲芦
“蒲芦”出自《四书》《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
东汉郑玄注曰:“蒲芦,蜾蠃(guǒluǒ),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桑虫也。蒲芦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芦之于桑虫也。”
蜾蠃(蒲芦、土蜂)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以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蒲芦,说者以为蜾赢,疑不然。蒲芦,即蒲、苇耳。故曰:‘人道敏政,地道敏艺’。夫政犹蒲芦也,人之为政,犹地之艺蒲苇,遂之而已,亦行其所无事也。”
所以《四书》中的“蒲芦”实际上有两解,一为蒲苇,一为蜂。
3.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    打一古人名
谜底:山涛
谜面出自宋代苏洵“冷香联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山涛”:晋代诗人,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此谜是一个“谜中谜”,其谜底“山涛”实际上也属于谜面。我们且将“水向石边流出冷”分作两部分来解:
(1)“水向石边流出”:山涛字巨源,点出此“水”乃“大水”。大水冲刷石头会将其边角冲走,而“石”字去掉“边”(一横一撇)后就只剩下一个“口”字。
(2)“水流出冷”:即水从“冷”流出,而“冷”字之“水”(含“令”字下面一点)流出后就只剩下一个“今”字。
“口”和“今”合而为一便是一个“吟”字,这才是此谜真正的谜底,因为只有大水“向石边流出”并发出声响才能称之为“山涛”。
而“吟”又为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如《五美吟》),代指《石头记》;“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或书册。
4.谜面:萤    打一个字
谜底:花
萤火虫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化蛹成长,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崔豹《古今注》:“萤火,腐草为之。”故黛玉道:“‘萤’可不是草化的?”“草化”为“花”字之分拆。
李纨三姐妹之“春灯谜”又是一个“连环谜”,我们再将这四个谜语串起来进行解读:
第1个谜语借“上焉者虽善无征”,点出遭清廷忌讳和隐没之“明史”也将“不可考”。(参见《红楼玄关》之三“赤壁怀古”)
第2、3、4个谜语则点出《石头记》作者及其创作方法。其中第2个谜语的谜底为“蒲芦”,第3个谜语的谜底为“吟”;第4个谜语则用“草化萤”,点出“蒲芦”和“吟”之间的关系就是“蒲芦化吟”。“吟”与“萤”谐音,“蒲芦”即水草(蒲苇)。
“蒲芦”又指蜂,而“蜂”又名“万”。《说文》:“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众多,动以万计。”《字汇》:“万,蜂也,今借作数。”《正字通》:“万,蜂王也。”
“蜂”即“万”,“万”即指万斯同。所以所谓“蒲芦化吟”即“万化吟”,意指万斯同像“蒲芦化桑虫之子为己子”和“草化萤”的传说一样,“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即将清廷所忌讳之“明史”化为了《石头记》。“万斯同”即“万与此相同”之意;“斯”,此也;“同”,一样,没有差异。
所以,李纨三姐妹之“连环谜”不仅道出了《石头记》作者是万斯同,《石头记》即“世家传”,即“明史”;而且还道出了万斯同创作《石头记》之法就是“化”,即“化”清廷所忌讳之“明史”为《石头记》。
而所谓“曹雪芹”,就来自李纨三姐妹之“连环谜”。
《石头记》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所谓“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点出攻读刻苦,常用“萤雪”(“萤窗雪案”)来形容。所以“曹雪芹”之“雪”,可以替换为“萤雪”之“萤”。“芹”是一种水草,即今之水芹菜。
“曹”谐音“草”,“雪”可替换为“萤”,“芹”则代指“一池青草”之“蒲芦”。那么所谓“曹雪”即李纨三姐妹“连环谜”之所谓“草化萤(吟)”;所谓“曹雪芹”即“草化萤之蒲芦”,即“草化吟之万”,也就是“化‘明史’为《石头记》之万斯同”。
所以,所谓“曹雪芹”即万斯同;所谓“悼红轩”即明史馆。
二、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之“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1)“明史”   (2)清初文字狱
解读:
“赤壁沉埋水不流”:明朝已成为历史。“赤壁”,可以别解为“朱姓王朝”,即明朝;“沉埋”,入土,成为历史;“水不流”,不再延续。(“赤壁”也可以别解为“朱家墙垣”,即明长城,代指明朝。明时长城称“边墙”、“边垣”。)
“徒留名姓载空舟”:只留下名姓记载在“明史”里。“空舟”,指“书”;“载”,记载;记载明朝“名姓”之书即“明史”。
“喧阗一炬悲风冷”:“明史”被清廷在冷风中付之一炬。“喧阗一炬”,借“火烧赤壁”代指清廷禁焚“明史”,即清初文字狱。“喧阗”:喧哗,热闹。
“无限英魂在内游”:“明史”记载着无数历史人物。“英魂”,指明朝历史上的忠臣义士。
“庄氏明史案”: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告病返乡后,编有《皇明史概》和《列朝诸臣传》。明亡后,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从朱国祯后人处购得部分史稿,延揽江南一带才子加以修订,并补写了崇祯朝和南明史事。书成不久,庄廷鑨去世,其父庄允城将书刻印行世,书名《明史辑略》。该书对清室并没有过分讪谤之语,只是对清兵入关之事,直书为“夷氛”、“夷寇”,对“奴酋(努儿哈赤)”名号,也没有加以避讳。在李成梁传中,称努尔哈赤为李成梁所豢养。这是清廷最忌讳之事,被归安知县吴知荣告发,清廷派人查究。庄允城被逮捕上京,惨死狱中,庄廷鑨被毁棺戮尸。康熙二年(1663)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此案被处死刑者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入狱者2000余人。“庄氏明史案”被史家称为“清初文字狱第一案”。
此灯谜诗点出万斯同(钱名世)是在清廷为“明史”大兴文字狱,部分明史可能因此而湮灭的情况下,才私撰明史,将清廷所忌讳之“明史”化为了《石头记》。

三、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九首和第五十回湘、钗、黛灯谜诗三首
1.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1)战鼓   (2)黄皆令
解读:
此谜有人猜为铜鼓。
(1)战鼓
“铜铸金镛振纪纲”:“金镛”即大钟;“钟”,古乐器。“纪纲”,法度;从下文提到马援和张子房来看,此处当指军队的法度。和钟一起用来节制军队的铜制乐器还有鼓。《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汉代高诱注:“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
“声传海外播戎羌”:战鼓声传遍了海外绒羌。“戎羌”:指周边少数民族。
“马援自是功劳大”:马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封伏波将军,曾带兵西击羌族,南征交趾,北逐匈奴。
“铁笛无烦说子房”:此句意谓和鼓一样,笛也被用于军队作战。传说项羽被围垓下时,张良命军士用笛吹楚歌,瓦解楚军军心。明代沈采《千金记》:“听楚歌叫人悲伤,思亲泪汪汪,品梅花铁笛断人肠……我和伊把铁衣卸却早还乡,早离了战场。”“无烦”:不需烦劳,不用。
(2)黄皆令
战鼓乃“铜铸”,色“黄”;战鼓用以号令全军,即“皆令”。黄皆令,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二):“黄媛介,字皆令,嘉兴人,儒家女也,能诗善画。其夫杨兴公,聘后贫不能娶,流落吴门。媛介寺名日高,有以千金聘为名人妾者,其兄坚持不肯……”
(1)关于两个谜底的问题:其实万斯同曾在第二十二回“灯迷”中做过示范,即贾环灯谜:“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谜底:①“枕头”②“兽头”。
(2)关于谜语中暗藏人名的问题: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说:“明末人作诗词,往往喜用本人或对方或有关之他人姓氏,明著或暗藏于字句之中。斯殆当时之风气如此,后来不甚多见者也。”
2.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1)傀儡(木偶)    (2)陈圆圆
解读:
此谜一般猜为傀儡。
(1)傀儡(木偶)
“名利何曾伴汝身”:受人操纵的木偶谈不上什么名利。
“无端被诏出凡尘”:“出凡尘”,应理解为“出到”或“去到”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傀儡戏有多种,这里指演员拉动丝线操纵木偶(提线木偶)进行表演。
“莫怨他人嘲笑频”:“嘲笑”,戏谑,开玩笑。
(2)陈圆圆
陈圆圆,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擅梨园之胜”(冒襄《影梅庵忆语》)。陈圆圆被国戚田畹带进京城,准备献给崇祯帝,正所谓“无端被诏出凡尘”。其时崇祯焦虑国事,无心逸乐,陈圆圆被转送给吴三桂。(清代邹枢《十美词纪》:“陈圆,女优也……后为田皇亲以二千金酬其母,挈去京师。闻又属之某王,宠冠后宫,入滇南终焉。”)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经。因陈圆圆被李部所掠,镇守山海关之吴三桂降而复叛,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中国历史因此改写。吴三桂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庭闻录》卷一)此即所谓“牵连大抵难休绝”。但陈圆圆只不过是身不由己之木偶,故谓“名利何曾伴汝身”。后吴梅村之《圆圆曲》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正所谓“莫怨他人嘲笑频”。
3.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1)大便    (2)杨云友
解读:
(1)大便
“壮士须防恶犬欺”:太平闲人释此谜曰:“此是打狗棒,诸恶业,死有余恐。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shú黏高粱)桿,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过恶狗村用之。”但并非只有“打狗棒”可以“防恶犬欺”,“蹲下”也是一招,此乡间小童皆知也。当恶犬扑来,万不可仓惶逃遁,应速蹲下,手在地上做抓拣瓦砾状,恶犬见之则扭头逃之夭夭也。所以此句意指“蹲下”。
“三齐位定盖棺时”:两条腿及屁*股各就各位,事后盖上马桶盖之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告诉世间不要轻视它。“轻鄙”:小看,轻视。
“一饭之恩死也知”:“(化为)屎”了也不要忘记一“饭”之恩(意指屎由饭化)。“死”谐音“屎”。
(2)杨云友
杨云友,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杨云友三嫁董其昌》(改编自李渔传奇《意中缘》):明时钱塘女子杨云友擅丹青,善摹董其昌之画,并在是空和尚画肆出售,以资家用。董其昌与陈眉公到画肆见杨云友之画,赏其才。是空和尚于是假董其昌之名妄图自娶杨云友,以阉人黄天监扮董其昌骗娶杨云友。杨云友识破,将是空沉于江。杨父嫁女多日,未见归来,寻至华亭董府,董其昌言无娶亲事,只得回转钱塘。杨云友回家不见父亲,追到华亭。时董其昌已赴京,遇陈眉公。陈眉公命妾林天素易男装代董其昌娶杨云友,又为杨云友识破。陈眉公于是携杨云友入京,杨云友始获见董其昌,终成婚姻。
“杨云友三嫁董其昌”,正所谓“三齐位定”。“恶犬”指“是空和尚”。杨云友擅长模仿董其昌之画,靠卖模仿之画养家,正所谓“一饭之恩”。
4.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1)柳    (2)柳如是
解读:
(1)柳
“蝉噪鸦栖转眼过”:点出“树”。
“隋堤风景近如何”:点出“柳”。“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只缘占得风流号”:“风流号”指“柳眉”、“柳腰”、“花街柳巷”、“花柳病”等等。
“惹得纷纷口舌多”:意谓柳树之“风流号”容易引起口舌是非。
(2)柳如是
此灯谜诗第一联点出“柳”,第二联则意为:“柳”正“像这样”,即柳如是。
柳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河东君柳如是,……丰姿逸丽,翩若惊鸿。性狷慧,赋诗辄(zhé)工,尤长近体七言,作书得虞、褚法。年二十余,归虞山蒙叟钱宗伯,而河东君始着。”(清初钮琇《觚剩·吴觚下》)
柳如是“丰姿逸丽,翩若惊鸿”,工诗善书,是秦淮名妓,又多与当世名士交往,其与南明复社领袖陈子龙、东林领袖钱谦益之间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世人褒之者有之,贬之者亦有之,正所谓“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5.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1)春联    (2)卞玉京
解读:
(1)春联
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后在其上贴春联,故又代指春联。春联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上联、下联、横批。横批是对联的题目或对联的中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补充内容的作用。
“衰草闲花映浅池”:秋天门窗上的春联已残破下垂。“衰草闲花”点出秋天,又比喻秋天残破下垂的春联。“映”:照。“浅池”:比喻门、窗。
“桃枝桃叶总分离”:上联和下联*总是从门窗边上脱落而去,“桃枝”指桃符,代指贴上下联的地方,桃叶代指上下联。
“六朝梁栋多如许”:南京的屋宇有那么多横梁。“六朝”:指六朝古都南京;“梁栋”:屋宇的大梁。
“小照空悬壁上题”:只有横批徒然吊挂在墙壁顶端。“小照”:画像,代指横批。“悬”:吊挂;表明横批也已下垂。“题”:额头,代指物品的顶端。
(2)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后为女道士,自称玉京道人,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知书,工小楷,善画兰、鼓琴,喜作风枝袅娜,一落笔,画十余纸。”卞玉京对才子吴梅村一见钟情。“与鹿樵生(吴梅村)一见,遂欲以身许。酒酣,拊几而顾曰:‘亦有意乎?’生固为若弗解者。长叹凝睇,后亦竟弗复言。”(吴梅村《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后有人为吴梅村邀请卞玉京,卞玉京虽至但“终不肯出”相见。吴梅村叹曰:“吾自负之,可奈何!”归而作《琴河感怀》四首。数月后,卞玉京携琴而至,“梅村学士作《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卞玉京后来“归于东中(会稽)一诸侯,不得意”,“复归吴……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又十余年而卒,葬于惠山只陀庵锦树林。”(清代余怀《板桥杂记》)吴梅村“为诗吊之”。
此灯谜诗意谓卞玉京和吴梅村虽然互相倾慕(横批),但最终没能结合在一起(上联和下联一起贴于横批下,组成春联)。
6.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1)墨斗    (2)马湘兰
解读:
此谜一般猜为墨斗。
(1)墨斗
“黑水茫茫咽不流”:“黑水”,指蘸斗中的墨汁,渍在棉子中,所以“不流”。“茫茫”:模糊不清楚。“黑水茫茫”:墨汁渍在棉子中的样子。“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这里指拽动墨线使木轮转动时发出的声音。
“冰弦拨尽曲中愁”:指用墨斗画直线。“冰弦”:琴弦的美称,代指墨线。“曲”:指曲直之“曲(qū)”。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意谓墨斗真值得赞叹,臭椿杂木应作万古羞。“樗栎”:臭椿杂木,指不能成器的东西。
(2)马湘兰
马湘兰,名守真,号湘兰,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马湘兰擅画兰竹,尤擅墨兰。清初徐沁《明画录》道:“其墨兰一派,潇洒恬雅,极有风韵。”清代姜绍书《无声诗史》:“兰仿赵子固(赵孟坚),竹法管夫人(管道升),俱能袭其余韵。其画不惟为风雅者所珍,且名闻海外,暹罗国使者亦知购其画扇藏之。”马湘兰所绘墨兰为各地青楼人所效仿,以其名义流传的伪作,数量、影响均大,见于史籍。
“兰”,繁体为“蘭”,古时假借为“籣”,所以墨兰即墨籣。“籣”是指盛弩矢的一种器具,所以“墨籣”可以别解为盛墨之器,即墨斗。(籣从竹,墨斗则木制)
7.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1)扇子    (2)李香(李香君)
解读:
(1)扇子
“寂寞脂痕渍汗光”:因天热胭脂浸在汗水里。
“温柔一旦付东洋”:用扇子一扇就干了。“温柔”指风,代指扇子。“旦”,谐音“掸”,用掸子轻轻拂打或抽,借指“扇”。“付东洋”:付之东流,消失。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因为衣衾上已经留下了随汗流淌的胭脂,所以这天还有香味。
(2)李香
李香君,又名李香,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宛转,调笑无双,人题之为‘香扇坠’。”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一见倾心,嫁与侯方域作妾。阉党阮大铖得知侯方域拮据,暗送妆奁,以拉拢侯方域。李香君得知,让侯方域退还,因此得罪阮大铖,侯方域逃走。阮大铖又强逼李香君嫁人作妾,李香君以死抗争,头撞栏杆,额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宫扇上(“寂寞脂痕渍汗光”,有如用水调朱砂,指“血”)。友人杨龙友就着斑斑血迹,点染出一幅桃花图(“只因遗得风流迹”),桃花扇因此得名。此时正值马士英、阮大铖大肆迫*害东林党人,侯方域也被捕入狱,李香君则被阮大铖送入宫中。后清军南下,侯方域降清。李香君趁乱从宫中逃出,下落不明(“温柔一旦付东洋”)。李香君的故事流传至今(“此日衣衾尚有香”)。后孔尚任据此作《桃花扇》。
在这个谜语中,谜底李香之“香”与谜面“此日衣衾尚有香”之“香”相犯,这有两种可能:①当时制谜与猜谜,要求没有后来那么严格。谜语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才逐渐有了许多规定。②属于“露春格”,作者有意为之。比如第二十二回探春“风筝谜”之“风”与谜面“莫向东风怨别离”之“风”相犯;惜春“海灯谜”之“海”与谜面“莫道此生沉黑海”之“海”相犯。本人倾向于二者兼而有之。
8.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1)眉    (2)寇白门
解读:
(1)眉
“小红骨贱最身轻”:“眉(媚)骨”贱,眉毛最轻。“眉”:常借指美*女,故谓“小红”。
“私掖偷携强撮成”:指哭时用力皱眉。谁能亲眼看见自己皱眉呢?故谓“私掖偷携”;“掖”:挟扶。“强撮成”:指用力皱眉。“撮”:聚合,聚拢。
“虽被夫人时吊起”:人笑时眉自然吊起。
“已经勾引彼同行”:已经勾引眼泪流出。“彼”:指眼泪。“同行”:谓哭时皱眉与流泪同时进行。
(2)寇白门
皱眉加上泪水,即“眉”加“水,便为“湄”,乃寇白门之名也。寇湄,字白门,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十八、九时,为保国公购之,贮以金屋……甲申三月,京师陷,保国公生降,家口没入官。白门以千金予保国赎身,匹马短衣,从一婢南归,归为女侠……”
“小红”即小朱,小朱即保国公朱国弼,后叛明投清,故谓其“骨贱最身轻”。朱国弼曾花重金赎娶寇白门。按当时风俗,金陵妓女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即所谓“私掖偷携”。“强撮成”,指朱国弼位高权重,强势娶妾。清代陈维崧《妇人集》:“朱保国公娶姬时,令甲士五十,俱执绛纱灯,照耀如同白昼。”“虽被夫人时吊起”,指朱国弼之所作所为遭人议论。“已经勾引彼同行”之“勾”,亦“购”也。
9.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1)荷叶    (2)董小宛
解读:
(1)荷叶
“不在梅边在柳边”:与梅树不同,垂柳耐水性强,多依水而种,可用于防浪护堤。如“广陵怀古”中的隋堤之柳;又如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所谓“在柳边”表示在水里。此句点出荷叶生长于水中。
“个中谁拾画婵娟”:此中是谁拾取荷叶比对着画月亮呢?意指荷叶与月亮皆圆形。“个中”:此中,这当中。“婵娟”:指月亮。
“团圆莫忆春香到”:不要把圆形荷叶当做中秋圆月而思念春天的到来。“团圆”指圆貌。唐代元稹《高荷》诗:“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颭(zhǎn)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此处之“团圆”即指荷叶的圆形形状。元代曾瑞《哨遍·古镜》套曲:“寒光皎洁明盈室,素魄团圆照满天。”此处之“团圆”则指月之园。“春香”:代指春天。
“一别西风又一年”:因为西风一吹,就只有明年再见了。(荷叶生于夏天,西风起在秋天。)
(2)董小宛
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其名之“白”与字之“青莲”,皆因仰慕诗仙李白而取(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本指青色莲花,也可以别解为“青(绿)色的莲(不含荷花)”,即荷叶。
10.史湘云《点绛唇》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1)(耍的)猴儿    (2)杨宛叔
解读:
(1)(耍的)猴儿(此谜底已由宝玉猜出)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猴儿离开自己的栖息之地,到人间耍猴把戏,这难道真的很有趣吗?
“名利犹虚”:被耍的猴儿谈不上什么“名”和“利”。
“后事终难继”:湘云亲自对这一句作了解释:“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2)杨宛叔
杨宛叔,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杨宛”条:“杨宛,字宛叔,金陵名妓也。能诗,有丽句。善草书。归苕上(浙江湖州)茅止生。止生重其才,以殊礼遇之。宛多外遇,心叛止生。止生以豪杰自命,知之而弗禁也。止生殁,国戚田弘遇奉诏进香浦陀,还京道白门(旧时南京别称),谋取宛而篡其赀(zī同“资”)。宛欲背茅氏他适,以为国戚可假道也。尽槖(tuó囊也)装奔焉。戚以老婢子畜之,俾教其幼女。戚死复谋奔刘东平。将行,而城陷,乃为丐妇装,间行还金陵,盗杀之于野。宛与草衣道人为女兄弟。道人屡规切之,宛不能从。道人皎洁如青莲花,亭亭出尘,而宛终堕落淤泥,为人所姗笑,不亦伤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此谜将“名妓”之“金陵”比喻为“猴儿”之“溪壑”。而离开金陵之杨宛叔正是为国戚田弘遇所耍之“猴儿”。“盗杀之于野”,亦正所谓“后事终难继”也。
11.薛宝钗灯谜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1)蓑衣    (2)王修微
解读:
(1)蓑衣
蓑衣是我国农村传统的防雨用具,用茅草或棕毛一缕挨一缕,一层压一层,密密匝匝编制而成。
“镂檀锲梓一层层”:此句写蓑衣的制作过程。“镂檀锲梓”,指从棕榈树上用镰刀等工具割取“棕衣”(又叫“棕榈布”)。“檀”、“梓”:代指棕榈树。“锲”:本义镰刀,《说文》:“锲,镰也。”“镂”:雕刻。“一层层”:指用晒干并经过处理的“棕衣片”,一层一层地编织蓑衣。
“岂系良工堆砌成”:编制蓑衣并不需要什么能工巧匠。“良工”:古代泛称技艺高超的人。“堆砌”: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此处之“堆”则指层层叠叠地拼接棕衣片;“砌”指缝制。
“虽是半天风雨过”:点明蓑衣的使用场合。
“何曾闻得梵铃声”:蓑衣又称草衣,唐代景云《溪叟》:“潇洒尘埃外,扁(piān小)舟一草衣。”草衣又指草服,草编的衣服。《书·禹贡》:“岛夷卉服。”唐代孔颖达疏:“凡百草一名卉,知卉服是草服。”草服又指黄冠。《礼记·郊特牲》:“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故息田夫而服之也。”而黄冠又指道士之冠,代指道士。唐代唐求《题青城山范贤观》诗:“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所以此处之蓑衣已转而代指道士,故有所谓“梵铃”之说。“梵铃”: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所悬的铃铎。
(2)王修微
蓑衣(草衣)转而指黄冠,代指道士,从而引出此灯谜诗的另一个谜底“草衣道人”,即王修微。
王微,字修微,号“草衣道人”,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王修微才情殊众,明末钟惺《名媛诗归》:“其诗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贞相上下。”早年“扁舟载书,往来吴会间”,“所与游,皆胜流名士”,又曾“布袍竹杖,游历江楚”。王修微在问法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名德清、号憨山)后,在杭州建“生圹”(生前预造的坟墓,又称寿域、寿坟),并自号“草衣道人”,以示从此皈依佛道。(陈继儒《王修微生圹记》)但王修微并未从此“长斋绣佛”、持戒诵经,而是“红尘游戏”依旧,并先后做了名流茅止生、许霞城的家姬。此即所谓“何曾闻得梵铃声”。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钱谦益)谓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如与君(柳如是)鼎足而三。何可使许霞城茅止生专国士名姝之目。”
12.林黛玉灯谜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1)云    (2)林天素
解读:
(1)云
“騄駬何劳缚紫绳”:云如良马,何劳系上“闪电”之缰绳。“騄駬”(lùěr):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紫绳”:指闪电。“紫”:与天帝、仙人有关的颜色。
“驰城逐堑势狰狞”:云之势。
“主人指示风雷动”:“风雷”之“主人”即天,表示在天上。
“鳌背三山独*立名”:“鳌背三山”,云之形。
(2)林天素
林雪,字天素,福建三山人,明末清初江南名妓,寓居西湖,工书善画,有“三山才女”之称。
林天素之“素”,本义为没有染色的丝绸,借指白色、雪白。“天素”,天上白色的(东西),可以指“雪”,这也是林天素的名与字之间的关联处。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吾国人之名与字,其意义多相关联,古人固如此,今人亦莫不然。此世所习知,不待例证。”“天素”也可指“云”,这也是此谜语诗两个谜底之间的关联处。
“三山”,福州之别名,因福州城内有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鼎立而得名。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四》记“河东君尺牍首载三山林雪天素书于翠雨阁之小引”云:“余昔寄迹西湖……再十年,余归三山……”
“三山才女”之称,可谓“鳌背三山独*立名”。
第五十一回“怀古诗”九首和第五十回“灯谜诗”三首,都有两个谜底,其中第二个谜底都是明末清初江南名妓,也可谓“金陵十二钗”。以柳如是为代表之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都色艺双全,“所与游,皆胜流名士”,又见证了明清之交替,所以她们的经历也是明末清初历史的一部分。正如清初余怀《板桥杂记》之序所说:“此即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而非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
此处用“十二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点出《石头记》之“明史”范围。其中马湘兰为明万历年间人(努尔哈赤即兴起于万历年间),所以《石头记》是一部从万历朝到南明之“晚明史”(“明末清初史”,主要为“南明史”)。
四、第五十回宝玉“灯谜诗”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谜底:(1)彩虹(虹霓)  (2)《明史》与《石头记》
解读:
(1)彩虹(虹霓)
“天上人间两渺茫”:“天上人间”之间模糊一片,指雨天。“渺茫”: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琅玕节过谨隄防”:谓雨后就要注意。
“琅玕”: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琅玕节”即竹日、竹生日,又称竹醉日。清吴雷发《香天谈薮》:“《文心雕龙》:‘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四民月令》:‘是日谓之竹醉,栽竹多盛。’”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五月十三日既是竹醉日,又是龙生日(或雨节、下雨节),民间以为是日必雨,民谚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求之关帝则必验,故是日又为“关帝诞”(关帝生日)。所以琅玕节即雨节(五月十三日)。“隄防”:小心防备。
“鸾音鹤信须凝睇”:要注视天上的彩虹(虹霓)。“鸾音鹤信”:比喻从仙界来的音信,此处指夏天雨后之彩虹。“凝睇”:凝视,注视。
“好把唏嘘答上苍”:以便用惊叹来报答“上苍”的神奇。“唏嘘”:叹息。
(2)《明史》与《石头记》
彩虹即虹霓,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主虹称虹,副虹称霓。《尔雅·释天》疏:“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
《明史》与《石头记》正如虹霓,一主(主体)一副(补充),一明(官修)一暗(私撰)。
所以《石头记》即《明史》之“副史”,是一部清初官修《明史》所讳言和隐没之“明末清初史”(主要为“南明史”)。正如为“宝玉”(缺角传国玺)补缺之通灵宝玉,《石头记》也是为官修《明史》补缺之反文“明史”,《石头记》和《明史》(万氏稿)一起全面而公正地记载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即“朱明之梦”,即《红楼梦》。
《石头记》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明史》与《石头记》就像雨后挂在天空的虹霓,我们必须凝睇注目,感叹万斯同(钱名世)之神奇。
五、第十回秦可卿“药方”之谜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张太医之药方其实是一个谜语。
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宝钗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如果将宝钗的“虚实”之论用来解谜,此谜便迎刃而解。
“人参、白术、云苓、归身、白芍、川芎、黄芪……”
这些药名显然第一个字为“虚”,第二个字为“实”,那么分别取其第二个字。
“引”即“引药”,亦称药引,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所以引药之“建莲子”和“红枣”,应分别取其第一个字。
这样“药方”就齐了:“参(shēn、cān)术(zhú)苓地,身芍(sháo)芎(xiōng)芪(qí),附柴山阿,胡甘建红。”
翻译为非“药方”文便为:“谄主佞帝,身少雄器,浮财善讹,胡甘建红?”
前三句:“谄主佞帝,身少雄器,浮财善讹。”
以天启帝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为首的明末阉党,跃然纸上。“谄(chǎn)”:谄媚,曲意迎合。“佞(nìng)”:用花言巧语谄媚。“浮财”:指金钱、首饰、粮食、衣服、什物等动产。“讹”:讹诈。
第四句:“胡甘建红?”
意谓怎么会甘愿兴旺朱明。“胡”:怎样,何。“甘”:甘愿,乐意。“建”:通“健”,使精力充沛。“红”:即“朱”。
《明史·天启帝本纪》:“(天启帝)在位七年,妇寺窃权,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张友士代表明朝辽东将领,由于客魏阉党专擅朝政,排斥异己,张友士也只能“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贾珍请张友士为天启朝(秦可卿)把脉,张友士就给出了这么一个药方,意谓只有铲除客魏阉党,才能医治秦可卿之“红尽”(“朱尽”)。
六、第二十二回之“春灯雅谜
1.贾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谜底:(1)枕头(北京朱明)  (2)兽头(清朝)
“大哥”代指北京朱明。“枕头”指“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这里借指外强中干之北京朱明。
“二哥”代指清朝。“兽头”指古建筑屋脊上避邪的神兽,屋顶正脊两端上的神兽因其造型似张口吞脊,故称吞脊兽。这里借指入关前之清朝;长城犹如明朝之正脊,而将漠南蒙古纳入版图之清朝则正像“吞脊兽”。
脂批道:“诸卿勿笑,难为了作者摹拟。”又道:“亏他好才情,怎么想来?”
贾环代表李自成农民军(大顺军),推*翻北京朱明导致清朝入关的正是李自成。
2.贾母
猴子身轻站树梢  打一果名
谜底:(1)荔枝  (2)北京朱明
“荔枝”即“立枝”;此处用“立枝”之“猴子”代指摇摇欲坠之北京朱明。脂批道:“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所谓“树倒”,即指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经殉国,北京朱明覆亡。所谓“猢狲散”,则指南明诸政权之建立及覆亡。(详见第十三回“秦氏托梦”)
3.贾政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谜底:(1)砚台  (2)《石头记》
此谜意指在清朝文字狱的高压下,万斯同用隐语记载“明末史”(明末清初史)。“砚台”即“石头”,“有言必应”即“记”;“必”隐“笔”。而贾政之“政”即“正反文”。
4.元春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1)炮竹  (2)弘光朝廷
此谜用爆竹比喻弘光朝廷。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五月三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四月,扬州失守,史可法遇难。五月清军占领南京,弘光帝仓惶出逃被俘,弘光朝廷覆亡。脂批道:“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5.迎春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谜底:(1)算盘  (2)永历帝
迎春即永历帝。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即皇帝位,年号永历。永历帝性格懦弱,遇事毫无主见,一生从未自主,先受制于拥立大臣和军阀,后依附于张献忠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永历帝一生受人摆布,正如任人拨弄的算盘。故脂批道:“此迎春一生遭际,惜不得其夫何!”所谓“夫”,指能干忠心的文武大臣。
6.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1)风筝  (2)郑成功
探春代表隆武政权及郑成功。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在清廷基本稳固了大陆统治的情况下,郑成功出兵台*湾。十二月,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次年五月,郑成功病逝。郑成功就如断线的风筝,再也没能回师大陆。故脂批道:“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陈寅恪先生谓当时之人都“心悬海外之云(郑成功),目断月中之树(永历帝)”。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郑成功之子郑经率师登陆参战,事败后又退回台*湾。
7.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1)佛前海灯  (2)张煌言
惜春代表鲁监国政权和张煌言。上联写张煌言在南明灭亡后,解散军队隐居悬岙岛。因悬岙岛上有一山形似坐佛,其峰仿佛大佛之头,又名“大佛头山”,故谓张煌言隐居悬岙岛为“出家”。“菱”,代指南明。下联颂扬张煌言之精神。张煌言被俘后断然拒绝降清,从容就义,黄宗羲为其撰墓志铭道:“今公已为千载人物,比之文山(文天祥之号),人皆信之。”
8.宝钗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1)更香   (2)南明五政权
解读:(此谜作者没有给出谜底,一般猜为“更香”)
(1)更香
“更香”:旧时为夜间按时打更而特制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名。“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朝罢谁携两袖烟”:从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句化出,隐“香”字。
“琴边衾里总无缘”:弹琴时焚鼎炉之香,衾被则用熏笼之香,而更香用于计时打更,故谓其与“琴边衾里”没有关系。
“晓筹不用鸡人报”:“筹”:指古代计时报时用的竹筹或铜筹。“晓筹”:代指早晨的时间。“鸡人”:古代宫中头戴“绛帻(zé)”(象征雄鸡鸡冠的红布头巾)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此句点出更香用于打更报时。
“五夜无烦侍女添”:改自唐代李颀《送司勋卢员外》诗之“侍女新添五夜香”句,隐“香”字。更香燃尽只须更换,不用添加香料。“五夜”即五更或五鼓。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焦首”、“煎心”比喻更香的燃烧特点,更香从头上点燃,棒香还有细竹棍或细木棍做“芯”。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更香只用于打更报时,不管“风雨阴晴”之“变迁”。
(2)南明五政权
一夜分为五更,而更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所以此谜用更香比喻南明五政权,即南明弘光朝廷、隆武政权、绍武政权、鲁监国政权、永历朝廷。南明五政权正有如更香,“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一个接着一个化烟成灰,相继消亡。
本回庚辰本至惜春灯谜止,后有脂批道:“暂记宝钗制谜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丁亥”即康熙四十六年(1707)。

七、第六十三回“日边红杏倚云栽”
第六十三回“占花名”,探春掣得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此处借作谜面,谜底为郑成功。“日”,代指南明隆武帝;“边”,“变”也;“红杏”,“朱姓”也。所谓“日边红杏”即“皇帝赐姓朱”。郑成功乃郑芝龙之子,初名森,隆武元年(1645)隆武帝朱聿键赐郑森姓“朱”名“成功”,“以驸马体统行事”。郑森自称和被称为朱成功、赐姓、赐姓成功、国姓成功、国姓爷、郑成功都是由此而来。所谓“倚云栽”则喻大树,郑成功号“大木”。黄宗羲《赐姓始末》:“(朱成功)弘光时入南京太学,闻钱谦益名,贽为弟子,谦益字之曰大木。”“大木”寓“大木寄危厦”之意。所谓“瑶池仙品”,代指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之郑成功。顺治十六年(1659)永历帝亡命缅甸后,郑氏集团成为南明抗清主力,郑成功成为南明旗帜。
“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贵妃”元春代表朱明,探春“必得贵婿”则指郑成功将出兵收复台*湾,建立“真真国”(明郑政权)。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康熙登基。二月,郑成功出征台*湾。十二月,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八、第六十四回“五美吟”
《五美吟》实际上是五首谜语诗,属于灯谜中的“会意谜”。
1.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谜底:史可法
谜面表面意思为:一代美*女如浪花般消失,人们只能空自想念曾在吴宫的她。不要嘲笑那个“效颦”的东邻丑女,她头发白了还在溪边浣纱。
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王句践图谋复国,将西施献给“淫而好色”之吴王夫差,夫差因而不理朝政,终至国亡身死。关于西施的结局,一说吴亡后与范蠡同游五湖;一说沉水而死。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篇》:西施因病捧心蹙眉,益增妩媚;邻家女有样学样,却更加丑陋。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巫里,勾践得西施之所,今有东施家西施家。”后人因此敷衍出“东施效颦”的故事。
“空自”:徒然;白白地。
“儿家”:古时对年轻女子的称呼或年轻女子的自称。汤显祖《牡丹亭·闺塾》:“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洪升《长生殿·闻乐》:“娘娘不必迟疑,儿家引导,就请同行。”
史可法,原为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弘光朝廷在南京建立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后遭马士英等人排挤,自请督师江北。弘光元年(1645)四月清军多铎部破扬州,史可法被俘遇难。清军占领扬州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大屠*杀延续十天,被杀者约计八十余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谜面可以别解为:一代英雄史可法已为国捐躯,人们只能徒然怀念曾效命于弘光朝廷的他。那些屈膝侍清的丑陋之辈,却一直活到白头。
“一代倾城”代指史可法;“吴宫”代指南京弘光朝廷;“东村女”代指屈膝侍清者。
2.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谜底:张煌言
谜面表面意思为:听到乌骓马迎风夜啸而痛断肝肠,虞姬与项羽悲愁相对。黥彭甘愿投降而将来受醢刑,何如虞姬自刎楚帐。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名虞。项羽被围垓下时,曾作悲歌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传说虞姬自刎楚帐。
“乌骓(zhuī)”:项羽所骑战马名。《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
“重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代指项羽。《史记·项羽本纪》:“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黥彭”:“黥(qíng)”指英布,曾受黥刑(墨刑),故称“黥布”;“彭”即彭越。英布、彭越原为项羽部将,后降刘邦,是西汉开国功臣,英布封淮南王,彭越封梁王。后英布起兵反叛,被刘邦诛杀;彭越也因被人告发谋反,被刘邦诛而醢之(《史记》)。醢(hǎi):本是肉、鱼等制成的酱,这里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的醢刑。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弘光元年(1645)七月,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授以翰林修撰。次年清军攻浙东,张煌言追随鲁监国至舟山,加授右佥都御史。永历五年(1651)清军攻舟山,奉鲁监国至厦门,与郑成功联合抗清。其后与张名振率军数次攻入长江。永历十一年(1657),永历帝遣使封张煌言为兵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永历十二年(1658),清军攻云贵永历朝廷。为策应云贵抗清,张煌言与郑成功会师将入长江,在羊山遇飓风而返。永历十三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再入长江,围困南京。郑成功命张煌言带兵控制上游,张煌言攻入安微,传檄大江南北,各地人民响应,一举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后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退出长江。张煌言遭清军阻截,兵败后绕道潜行二千余里,到达浙东海滨,招集散亡。永历十六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杀于昆明,张煌言筹划拥立鲁监国为帝,以继明统。五月,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十一月,鲁监国朱以海病逝于金门。康熙三年(1664)六月,张煌言眼见抗清斗争大势已去,解散军队,隐居荒僻小岛。七月,张煌言被俘,九月,被杀于杭州。(钱海岳《南明史》)
谜面可以别解为:南明形势令人痛断肝肠,只有张煌言在筹划拥立鲁监国抗清。张煌言与其自解武装而遭俘杀,还不如自刎殉国。
“虞姬”代指张煌言,“重瞳”代指鲁监国朱以海。张煌言《追往八首》诗之二:“曾挂星槎沧海东,冠裳涕泪捧重瞳。”
3.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谜底:郑成功
谜面表面意思为:王昭君远嫁匈奴时汉元帝才发现其“绝艳惊人”,红颜古今都一样薄命。汉元帝即使不好色,又怎能将决定权交给画工。
“明妃”即王昭君,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昭”为“明”。传说汉元帝后宫人多,不能遍见,叫画工先画了像,然后看画选见。宫人多向画工行贿而昭君不肯,所以像被丑化,不得召见。匈奴求亲,元帝选昭君前去,临行召见,方知昭君很美,但已无法挽回,遂杀画工毛延寿等泄愤。(《西京杂记》)
“出汉宫”:指昭君出嫁匈奴。
“予夺”:赐予和剥夺。“何”:岂;怎。“畀(bì)”:给与,交给。
永历五年(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清军逼近南宁,永历朝廷覆亡在即。永历帝召集廷臣会议何去何从。有人建议逃往两广海滨依靠李元胤的残兵败卒;有人主张迁入越南避难;也有人提议航海往福建投奔郑成功;掌锦衣卫事文安侯马吉翔和太监庞天寿极力主张前往云南依赖原大西军,首辅吴贞毓由于自己曾经反对封孙可望为秦王,这时顾虑重重,不敢决策。特别是永历帝本身“不欲就可望”。十二月,南宁失陷,永历朝廷逃至桂滇交界处,进入大西军管辖区。次年二月,走投无路的永历朝廷被孙可望派人迎请至安笼(安龙),成为傀儡。(顾诚《南明史》)
谜面可以别解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永历帝才发现其是真英雄,自古英雄多磨难。永历帝即使当初不投奔郑成功,也不应将决定权交给佞臣和太监。
“明妃”代指郑成功;“昭君出塞”代指郑成功移师台*湾。“汉宫”代指南明朝廷;“君王”代指永历帝;“画工”代指佞臣马吉翔和太监庞天寿等。
4.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谜底:苏观生
谜面表面意思为:(豪富奢靡的)石崇将瓦砾和明珠一例看待、一样抛弃,又何曾看重过美丽柔媚的绿珠。都只因为他有前生造就的福气,才有绿珠殉情慰藉其死后寂寞。
“绿珠”:西晋石崇的侍妾。“石尉”即石崇,字季伦,以豪富奢靡著称;曾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官至卫尉卿。《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遂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顽福”:谓凭借祖先阴德而享受的福气。
当清军进入福建时,隆武帝之弟续封唐王朱聿鐭(yù)和其他一些藩王乘船经海路逃到广州,本来不过是为身家性命着想,未必有觊觎大宝之心。隆武元年(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原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等援引“兄终弟及”之义,奉请朱聿鐭监国,同月称帝,改明年为绍武元年。十二月清军李成栋部攻广州,绍武帝被俘后自缢而死。苏观生在墙壁上写下“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后,悬梁自尽。绍武政权一月而亡。(顾诚《南明史》)
谜面可以别解为:朱聿鐭只是锦衣玉食的明朝宗室,何曾想倚重苏观生抗清复明。都只因为他是隆武帝之弟才被拥立为帝,并有苏观生等殉国慰藉其死后寂寞。
“绿珠”代指苏观生,“石崇”代指绍武帝朱聿鐭。所谓“顽福”意指朱聿鐭是明朝宗室、隆武帝之弟。
5.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谜底:李定国
谜面表面意思为:李靖以布衣入见杨素却长揖不拜、雄辩阔论,其表现与常人不同,红拂看出他将来必然大有作为。老朽无能的杨素,又怎能束缚得了女中豪杰。
“红拂”:姓张,隋朝权臣杨素的侍女,因常手执红拂,故称“红拂女”。一日李靖以布衣上谒杨素,献奇策。红拂一见倾心,连夜投奔李靖。
“长揖”:拱手。
“尸居余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余气”,最后一口气。
“岂得”:犹怎能,怎可。“羁縻”,束缚。
李定国和孙可望等本同为张献忠养子,地位不相上下,入滇后孙可望虽被推为盟主,但李定国、刘文秀手握重兵,并不能惟孙可望之命是从。于是孙可望决定请求永历朝廷加封,借此挟制李定国、刘文秀。永历六年(1652)二月,孙可望派人迎请,永历帝移跸安笼(后改安龙),却形同软禁。《爝火录》记载道:时可望假天子名号令中外,调兵催饷,皆不上闻。生杀与夺,任意恣肆。帝在安龙,一不与闻。《残明纪事》中说:王自入黔,无尺土一民。在当时的情况下,孙可望大权在握,要玩弄一场禅让的把戏是再容易不过的了。问题是,永历帝的宝座可以取代,永历朝廷所能发挥的号召作用却是孙可望取代不了的。孙可望处于进退维谷之中,一方面强烈的野心驱使他继续策划和筹备登极大典;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考虑一旦踢开永历朝廷,包括李定国、刘文秀等原大西军高级将领在内的各种抗清势力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承认他这个草头天子。尽管孙可望仍有所顾忌,始终没有演出黄袍加身的闹剧,永历帝却感到头顶上悬挂着一把锋利的宝剑,随时都有被废黜以至丧生的危险。为了求得自身和朝廷的安全,永历帝朱由榔及其亲信把惟一的希望寄托于李定国。他们对李定国的战功、兵力、人品和同孙可望之间的矛盾早已有所了解,于是密诏李定国救驾。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1656),李定国入安龙迎永历帝至昆明。(顾诚《南明史》)
谜面可以别解为:在永历帝受困于孙可望之时,李定国仍然尊奉穷途末路之永历帝。尸居余气之孙可望,又怎能束缚得了大丈夫李定国。
“穷途(李靖)”代指永历帝,“红拂”代指李定国,“杨公幕”代指孙可望。
《五美吟》表面上是在吟咏历史上的五大美*女,实际上是在吟咏南明五政权的五根台柱子,即弘光朝廷之史可法、鲁监国政权之张煌言、隆武政权之郑成功、绍武政权之苏观生、永历朝廷之李定国。《五美吟》是对《石头记》“红妆裹白骨”之写作手法的最好诠释。
脂批道:“《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
“独”:本义一犬一笼,谓犬性好斗,多独居。《说文》:“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本指犬,此处借指屈膝侍清者,即“西施谜”之所谓“东村丑女”。在南明文武官员中,义无反顾之抗清者少,卑躬屈膝之降清者多,故谓“五美”与“十犬”。当然此处之“五”和“十”皆表示多数,《五美吟》中之史可法等只是抗清文武官员之代表。
九、第七十六回尤氏之“笑话”
本回尤氏也“学一个笑话,说与老太太解解闷”:
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叭。
此笑话其实是一个谜语,谜底为:一窍不通。人有七窍,即眼、耳、口、鼻七孔。此处之“四个儿子”既点出眼、耳、鼻、口七窍,又都少一窍。
本回是借谜语暗讽清朝“一窍不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书作者的确多才多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