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67|回复: 323

[楚辞] 《诸病源候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08: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病源候论》 隋 巢元方 公元614年
3 V, k' Z, E, r( P1 u# }
7 g# y/ C+ \; y: h" L9 D
臣闻人之生也,陶六气之和,而过则为诊;医之作也,求百病之本,而善则能全。
, r. t- _" D; o; f5 i, b  若乃分三部九候之殊,别五声五色之变,揆盈虚于表里,审躁静于性韵,达其消息,谨其攻疗,兹所以辅含灵之命,裨有邦之治也。3 j9 q2 U8 `% R/ I; B+ J! ?# F0 ]
  国家丕冒万宇,交修庶职。执技服于官守,宽疾存乎政典。皇上秉灵图而迪成宪,奉母仪而隆至化。明烛幽隐,惠绥动植。悯斯民之苦,伫嘉医之拯济。且念幅员之辽邈,闾巷之穷厄,肄业之士,罕尽精良;传方之家,颇承疑舛。四种之书或阙,七年之习未周,以彼粗工,肆其亿度,夭害生理,可不哀哉!是形HT怛,或怀重慎,以为昔之上手,效应参神,前五日而逆知,经三折而取信,得非究源之微妙,用意之详密乎?盖诊候之教,肇自轩祖;中古以降,论著弥繁。思索其精,博利族众,乃下明诏,畴咨旧闻,上稽圣经,旁摭奇道,发延阁之秘蕴,敕中尚而雠对。《诸病源候论》者,隋大业中太医巢元方等奉诏所作也。会粹群说,沈研精理,形脉之证,罔不该集。明居处、爱欲、风湿之所感,示针、挢引、汤熨之所宜。诚术艺之楷模,而诊察之津涉。监署课试,固常用此。乃命与《难经》《素问》图镂方版,传布海内。洪惟祖宗之训,务惟存育之惠。补《农经》之阙漏,班禁方于遐迩。逮今搜采,益穷元本,方论之要殚矣,师药之功备矣。将使后学优而柔之,视色毫而靡愆,应心手而胥验。大哉!昧百草而救枉者,古皇之盛德;忧一夫之失所者,二帝之用心。弭兹札瘥,跻之仁寿,上圣爱人之旨,不其笃欤。% q7 f" O4 T! X. `+ A  Y
  翰林医官副使赵拱等参校既终,缮录以献,爰俾近着,为之题辞。顾惟空疏,莫探秘赜。徒以述善诱之深意,用劝方来;杨勤恤之至仁,式昭大庇云尔。谨序。
  W3 P# y2 g& k) y: ]  . w9 d- r# @; k0 V# v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玉清昭应宫判官中散大夫尚书左司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 v8 v4 M+ T  V$ z4 X. u   
; _" k; f2 i8 V& b    判馆事上护军常山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宋绶奉敕撰

- i1 w1 h/ H: Z$ u7 v% Q' E: X7 N
, H, J( V: R8 R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07: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之一\风病诸候(上凡二十九论)] 一、中风候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者,人中少死病;不从其乡来者,人中多死病。其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 e& Q: j4 t) R
  其入经脉,行于五脏者,各随脏腑而生病焉。
% Q" S5 V6 V0 t9 J* _  心中风,但得偃卧,不得倾侧,汗出,若唇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壮;若唇或青或黑,或白或黄,此是心坏为水。面目亭亭,时悚动者,皆不可复治,五六日而死。
' K2 @  u1 F- q; J' u& s  r8 c3 E  肝中风,但踞坐,不得低头,若绕两目连额上,色微有青,唇青面黄者可治,急灸肝俞百壮;若大青黑,面一黄一白者,是肝已伤,不可复治,数日而死。
1 l$ R' T/ C$ [  脾中风,踞而腹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壮;若手足青者,不可复治肾中风,踞而腰痛,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饼粢大者可治,急灸肾俞百壮;若齿黄赤,鬓发直,面土色者,不可复治。; P( X& w5 M0 [! H
  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视目下鼻上下两旁下行至口,色白者可治,急灸肺俞百壮;若色黄者,为肺已伤,化为血,不可复治。其人当妄,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寻缝,如此数日而死。7 C) ~0 }$ `. R: Y
  诊其脉,虚弱者,亦风也;缓大者,亦风也;浮虚者,亦风也;滑散者,亦风也。
3 J" E# O. F6 w* z

# X, R! R, N" u; v, G1 D&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07: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之一\风病诸候(上凡二十九论)] 二、风候风邪之气,若先中于阴,病发于五脏者,其状奄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发汗身软者,可治;眼下及鼻人中左右上白者,可治;一黑一赤,吐沫者,不可治;汗不出,体直者,七日死。3 ~. ^/ o, q* r4 v+ k
9 d# ]. I$ L* R) J6 M# W0 S) H4 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风口噤候  诸阳经筋,皆在于头。手三阳之筋,并结入颔颊;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诸阳为风寒所客则筋急,故口噤不开也。6 t; `; D4 M0 C: Q
  诊其脉迟者生。

6 m0 I0 m3 x% x" X1 a. S4 o( k9 F/ O- B# 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8: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风舌强不得语候  脾脉络胃,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  X) G' C, [) n3 t% q

& A0 c- l- M$ 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8: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风失音不语候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风寒客于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
" Q. z. O5 b  d3 U5 ~! z8 x6 S- s  《养生方》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 K+ D! }/ y( {

7 G% z' B( d9 l) C6 a9 a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8: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贼风候  贼风者,谓冬至之日,有疾风从南方来,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9 }  `7 A8 t4 k4 q/ g
  其伤人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伤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也。但觉身内索索冷,欲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气相搏,乃结成瘰及偏枯;遇风热气相搏,乃变附骨疽也。

; W: m. K9 J& Y$ E, l# X! c% |6 Z3 x, r( q* v, v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08: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风痉候  风痉者,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之状。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体痉直者,死也。由风邪伤于太阳经,复遇寒湿,则发痉也。3 V8 l" I5 Q$ {4 r8 a
  诊其脉,策策如弦,直上下者,风痉脉也。
. n( F$ R5 v) S1 q5 H  L
" i5 f1 C8 q" A% W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08: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风角弓反张候  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 B: u" P& B6 u0 h* s

( u+ Y$ ?  S/ r. W/ 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8: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风口候  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 H, \0 O" j9 n. F- J
  诊其脉,浮而迟者可治。( |! }' r) z+ s+ N/ p$ M
  《养生方》云∶夜卧,当耳勿得有孔,风入耳中,喜令口。

" C# g( l7 z" J; O% b# O5 b7 |9 C0 i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8: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柔风候  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于阳则皮肤缓,在于阴则腹里急。柔风之状,四肢不能收,里急不能仰。5 G' z& P9 k6 m  }$ y

  {. \2 N0 a! V" Z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07: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风痱候  风痱之状,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时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6 N- X; _1 I1 L9 ]7 x/ S. M

: o9 P- v- @* J/ `+ L& \5 E. d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08: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风退候  风退者,四肢不收,身体疼痛,肌肉虚满,骨节懈怠,腰脚缓弱,不自觉知是也。由皮肉虚弱,不胜四时之虚风,故令风邪侵于分肉之间,流于血脉之内使之然也。经久不瘥,即变成水病。
+ b* j5 J6 Z" |# g. ^) M1 Q, v$ N1 J- @"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8: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风偏枯候  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血气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其状半身不随,肌肉偏枯,小而痛,言不变,智不乱是也。邪初在分腠之间,宜温卧取汗,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f; U' ]! p4 p% D- a- N
  诊其胃脉沉大,心脉小牢急,皆为偏枯。男子则发左,女子则发右。若不喑,舌转者可治,三十日起。其年未满二十者,三岁死。又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足太阳经虚者,则病恶风偏枯,此由愁思所致,忧虑所为。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 @2 m- Z) X8 A2 v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又云∶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暝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7 F- Z& c2 C4 D$ L) s+ t
  又云∶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4 ?! ~* V7 D% B6 d6 Q; I* ]( R: A  又云∶一足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6 |; A' G/ w* Y" @  g  Q

* s4 n3 h9 R3 L/ a& j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8: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  2 ^2 O% n/ z* ^
3 k8 ~% w& o* F( l6 C! y
    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春遇痹,为筋痹,则筋屈,邪客关机,则使筋挛。; W0 ]8 o# o1 P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足厥阴,肝之经也。肝通主诸筋,王在春。其经络虚,遇风邪则伤于筋,使四肢拘挛,不得屈伸。
6 ^9 J/ c8 E* }1 K# b' q1 B. g  诊其脉,急细如弦者,筋急足挛也。若筋屈不已,又遇于邪,则移变入肝。其病状,夜卧则惊,小便数。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 N# h) P8 b0 y# |- X' I' J: B  《养生方·导引法》云∶手前后递互拓,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膊前后欹侧,柔膊二七。
4 T2 Z4 _. t: ?# o  去膊井冷血。筋急,渐渐如消。3 u0 y2 w2 o' u1 i
  又云∶两手抱左膝,伸腰,鼻纳气七息,展右足,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萎。
+ i: N' m4 \" k3 l( J1 }* t) X  又云∶两手抱右膝着膺,除下重难屈伸。: w! W% D3 S+ W. ?  H: Y) f7 J
  又云∶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右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 g* e+ |0 L4 Q0 C  又云∶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极势,上下来去,换易四七。去膊内风,两膊井内冷血,两掖筋脉挛急。. K- `6 f; E7 R0 ?* Q: k
  又云∶踞坐,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 ?$ k9 X) ^3 M! C4 y& v& |

8 [6 t& L4 ]* s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8: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风身体手足不随候7 @  o  {& R8 J3 B8 R- X8 @: ^
    风身体手足不随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足太阴为脾之经,脾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胃为水谷之海也。脾候身之肌肉,主为胃消行水谷之气,以养身体四肢。脾气弱,即肌肉虚,受风邪所侵,故不能为胃通行水谷之气,致四肢肌肉无所禀受;而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机关缓纵,故令身体手足不随也。! O" T# }6 \+ S
  诊脾脉缓者,为风痿,四肢不用。又心脉、肾脉俱至,则难以言,九窍不通,四肢不举。肾脉来多,即死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 w4 Y* V3 H6 O/ V& r  x% _+ Z/ m  《养生方·导引法》云∶极力左右振两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劳倦,风气不随。振两臀者,更互,犹言厥,九通中间,偃伏皆为之,名虾蟆行气,久行不已,愈臀痛劳倦,风气不随,不觉痛痒,作种种形状。
2 b, j" u# \$ @5 O  又云∶偃卧,合两膝,布两足,伸腰,口纳气,振腹自极七息。除壮热疼痛,两胫不随又云∶治四肢疼闷及不随,腹内积气,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三寸,握固。握固者,以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两脚竖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调和气息,莫思余事,专意念气,徐徐漱醴泉。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吐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引气五息、六息,一出之,为一息;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鱼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恚,悉不得辄行气。惟须向晓清静时行气,大佳,能愈万病。

% ^0 H3 J; b2 g% n# s
. s( G" f. `" |" F* @! d+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候  0 q/ C/ v, \3 I0 ~

- ]! N  n1 z. G% H& v" P" t! X. Y    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其三气时来,亦有偏多偏少。而风湿之气偏多者,名风湿痹也。
! X7 T) p, x$ u, _( r  人腠理虚者,则由风湿气伤之,搏于血气,血气不行,则不宣,真邪相击,在于肌肉之间,故其肌肤尽痛。然诸阳之经,宣行阳气,通于身体,风湿之气客在肌肤,初始为痹。若伤诸阳之经,阳气行则迟缓,而机关弛纵,筋脉不收摄,故风湿痹而复身体手足不随也。
6 i: P! A3 K5 i1 Y1 D' D$ y
5 j7 \7 o5 \3 K#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07: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风痹手足不随候
5 e' a! n' r# ]' B2 j/ p5 ^6 N" O
0 ^6 T, T0 F( r% h6 f: K
5 l+ o% [, Q; A& r" s/ m/ s
    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多者为风痹。风痹之状,肌肤尽痛。诸阳之经,尽起于手足,而循行于身体。风寒之客肌肤,初始为痹,后伤阳经,随其虚处而停滞,与血气相搏,血气行则迟缓,使机关驰纵,故风痹而复手足不随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 P) c2 ?+ g& A; E
  《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拱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0 r7 x  c' G: |, }0 s8 b! `' k7 L; u( W4 g( Y8 V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08: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风半身不随候
% D" G' ~" p$ m" o6 d0 f$ _0 m& _5 ?0 Z
9 q4 |5 G) Q8 P- J# y
   
9 \" W- N. Y6 E% B6 S/ u& k) V% t) [9 O
       风半身不随者,脾胃气弱,血气偏虚,为风邪所乘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润养身体。脾胃既弱,水谷之精润养不周,致血气偏虚,而为风邪所侵,故半身不随也。
5 G4 S6 }4 b& k8 i0 `( l' j% [  诊其寸口沉细,名曰阳内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臂偏不举。
# h; z% g' b! [) a3 u( }! D  又寸口偏绝者,则偏不随;其两手尽绝者,不可治也。
3 V2 j. b) i9 }5 X
- n5 K" q; S  t# ~. M3 S4 u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8: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偏风候
, b2 t2 b+ r; ^7 p) O* f) C  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其状,或不知痛痒,或缓纵,或痹痛是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7 k# V$ V& z7 h9 P! L
  《养生方·导引法》云∶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9 _! F- c5 X9 l  b% H7 i: P
  又云∶一足踏地,一手向后长舒努之,一手捉涌泉急挽,足努、手挽,一时极势。左右易,俱二七。治上下偏风、阴气不和。

& j# C" z" M- U+ {) Z- R6 A' k7 T( P: m: v2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0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风曳候  风曳者,肢体弛缓不收摄也。人以胃气养于肌肉经络也。胃若衰损,其气不实,经脉虚,则筋肉懈惰,故风邪搏于筋而使曳也。2 a6 d8 u3 G. z1 |, K
- H" o+ H) l( D8 I5 w/ @! K0 d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09: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风不仁候  
9 t, [  t% B  H: Q( z# ]1 a# y& b, ?0 K! n
    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使血气行不宣流。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
5 E0 ^, G, Q' M. B  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不仁,脉虚数者生,牢急疾者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8 n2 e9 J9 @$ a0 D
  《养生方·导引法》云∶赤松子曰∶偃卧,展两胫、两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仁、足寒。( m3 l# b% V* \1 j* @+ ?+ z
  又云∶展两足,上。除不仁、胫寒之疾也。

8 t. `. M; c) h8 q) T
7 u) Z/ k! r2 z% Z4 W+ V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08: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风湿痹候+ y5 Z+ b& {2 s
  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浓,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8 l- _; s: a$ Y+ w" }: b% T
  《养生方·导引法》云∶任臂,不息十二通。愈足湿痹不任行,腰脊痹痛。又正卧,叠两手着背下,伸两脚,不息十二通,愈足湿痹,不任行,腰脊痛痹。有偏患者,患左压右足,患右压左足。久行,手亦如足用行,满十方止。
; M' ]- [' `" z3 C. r  又云∶以手摩腹,从足至头,正卧,蜷臂导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闭气不息十二通,以治痹湿不可任,腰脊痛。
# j/ s/ L/ m1 S
0 ]8 Q2 i, c% }9 i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08: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 g0 R3 c4 Y. g3 Q& o% t
二十三、风湿候  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风者,八方之虚风;湿者,水湿之蒸气也。若地下湿,复少霜雪,其山水气蒸,兼值暖,退人腠理开,便受风湿。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脏则喑哑,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香港脚。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 F+ S1 F  ~# V. N5 S2 y  s# R$ J% q0 i  《养生方·真诰》云∶栉头理发,欲得多过,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

6 t' W- q9 d4 `; L
- x9 R, i8 `4 w/ `9 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08: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风痹候$ W8 @% y+ g( l, B' m' T0 n& q/ Y
    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浓,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在阳曰风,在阴曰痹;阴阳俱病,曰风痹。其以春遇痹为筋痹,则筋屈。筋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肝。其状∶夜卧则惊,饮多,小便数。夏遇痹者为脉痹,则血凝不流,令人萎黄。脉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心。其状∶心下鼓,气暴上逆,喘不通,嗌干喜噫。长夏遇痹者为肌痹,在肉则不仁。肌痹不已,复遇邪者,则移入脾。其状∶四肢懈惰,发咳呕汁。秋遇痹者为皮痹,则皮肤无所知。皮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于肺,其状,气奔痛。冬遇痹者为骨痹,则骨重不可举,不随而痛。骨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于肾,其状喜胀。
# u! Z2 }. ?& A1 Z  诊其脉大而涩者,为痹;脉来急者,为痹。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0 Q, Z1 t  t0 w- F% N
  《养生方》云∶因汗入水,即成骨痹。7 \1 B0 `7 E# _8 e5 v6 x
  又云∶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 C) z2 v& R( Q  又云∶大汗勿偏脱*衣,喜偏风半身不随。$ _% K& H; H; X  Z6 I. Y
  《养生经要集》云∶大汗急敷粉,着汗湿衣,令人得疮,大小便不利。
; n+ w" `4 T+ i) y& D; Q) ~  《养生方·导引法》云∶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风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两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3 p; p) y8 H6 M0 b1 @  又云∶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伸腰,口纳气,胀腹自极七息。除痹痛热痛、两胫不随。
! G) x6 Y6 ?' ^* {1 m6 z  又云∶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引两手布两膝。除痹呕。
" F- C: ?7 O8 b) |  又云∶偃卧,端展两手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7 ^) J5 c' |4 t: s( v4 A  @7 x  又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大风、偏枯、诸痹。2 g* M; ~* v' F$ m
  又云∶左右手夹据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窍。
4 ^: B1 ?3 F/ L" H$ a( f  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 P! B4 r, M. Y9 B5 o+ f6 F, J2 e  又云∶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右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痛痹。4 T, j+ U& J) O  f+ ^% ?
  又云∶左右拱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 V" R0 d- X* u! y  又云∶凡人常觉脊背皆倔强而闷,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仰面努膊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日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

: M8 ^- V+ l/ L6 v
9 A1 m" e8 |. X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血痹候  0 A" s! W! Z) ^/ m% `& G

# {  z( _& ?6 ^' \    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此由忧乐之人,骨弱肌肤盛,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肤腠开,为风邪所侵也。诊其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血痹也。宜可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9 t' ~/ e$ T: h1 c- H. }2 _2 }& O1 A5 l  x* T3 K1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08: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风惊邪候
9 U* q: b0 n* ^, Y    风惊邪者,由体虚,风邪伤于心之经也。心为手少阴之经,心气虚,则风邪乘虚伤其经,入舍于心,故为风惊邪也。其状,乍惊乍喜,恍惚失常是也。
: ?( n+ A! X& v/ B! a: U) ^+ W
. R3 f: }, T0 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8: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风惊悸候
$ g( I- E2 ?8 L6 A     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腑为风邪所乘;或恐惧忧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其状,目精不转,而不能呼。  x; `; l$ t/ t; q, ~* R5 J
  诊其脉,动而弱者,惊悸也。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 F) c- U) r8 ~; u1 R$ r) {( S2 Q( c7 D8 t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08: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风惊恐候
) }0 y  a* {* U    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脏腑。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肝之经,与胆合;足少阳为胆之经,主决断众事。心肝虚而受风邪,胆气又弱,而为风所乘,恐如人捕之。/ g3 z- f: {7 l/ F- O
4 ^* J+ d" k4 \! a. R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09: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风惊候% M( _& z: Z0 B: c6 O0 h  h; E9 W
    风惊者,由体虚,心气不足,为风邪所乘也。心藏神而主血脉,心气不足则虚,虚则血乱,血乱则气并于血,气血相并,又被风邪所乘,故惊不安定,名为风惊。
/ Z! F6 u) `5 u, A  诊其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6 ?6 E% C# X  N' Y) S$ ]  u' X  《养生方》云∶精藏于玉房,交接太数,则失精。失精者,令人怅怅,心常惊悸。
0 |5 _: K. u- U6 s: b/ d# W
3 k, @- q0 f. [6 y9 N( T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