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3|回复: 8

[转帖] 科举制堪比“四大发明”影响全球用人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6 20: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摘自:《库尔勒晚报》2015年5月16日第22版,作者:佚名

     西方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中国科考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管是利是弊,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英国对此兴趣最盛申请考试招聘官员

        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介绍,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仕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

        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影响了全球用人观可与四大发明媲美

       据倪方六介绍,两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

      “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活学活用进行改造相比中国更加科学

       “但是,如同发明了火药只知道用来做鞭炮烟花逗乐,不知用于枪炮子弹杀人一样,虽然中国人创造性地发明了科举考试模式,但这一手段后来却成为束缚中国人思维的一个绳索。”倪方六表示,而欧美人却知道活学活用,把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

      原因在哪?一在考试内容落伍,二在考试模式未变。


       倪方六表示,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内容在长期时间内呆板、重复、单调,《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成为千百年来的必考科目,至今许多章节仍是高考学子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固化了人的创造性思维。而西方不同,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

此外,据倪方六介绍,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学子(举人)一样,立即可以获得官职和荣耀,戴红花骑大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而对比中国呢,“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改”,一成不变,结果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成了八股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6 22: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可惜这一醒悟实在是太晚了,“老师”看“学生”已是望尘莫及了。

放翁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早在春秋时期,子夏就明白“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了,他告诫天下学子:官做得好(处理公务得体)的人我们就要向他学习,谁学得好谁就应该去做官(这样才能做个称职的公务员)。可惜我们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甚至让人觉得孔子这个文弟子连一句通顺的话都不会说,颠三倒四,情何以堪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7 0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5-7-7 03:18 编辑

本文的大部分目前在网上的最早出现是2008年12月31日,作者何剑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c7dbf0100bqgs.html
《库尔勒晚报》或凤凰网只不过最近发现了那篇博客短文而已。

> 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

诺斯科特-特罗维廉报告(Northcote–Trevelyan Report)的维*基*百*科页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rthcote%E2%80%93Trevelyan_Report
两人英文名为Stafford H. Northcote和C.E. Trevelyan。诺斯科特应排在前面,另外,他的名不是斯坦福,是斯塔福德,或斯塔福。

认为该报告是受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影响的学者是鄧嗣禹,它写有
Chinese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Examination System
一文(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7 (1942-1943): 267-31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 12: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家洋人并没有囫囵吞枣式地生吞了天朝之科举,而是合理借鉴。相比于天朝之自大尤其是满清之闭关自守,人家不后来者居上也不可能了。挨了洋枪洋炮之后,痛心疾首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 16: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5-8-2 16:42 编辑

我们都认为是因为别人的枪炮我们吃了败仗。。。。。
其实我们是败在制度上的,甲午战争没把我们打醒,明打输了就说别人无赖。。。。。。骗愚民罢了。。。。

“闭门造车”,“关门称皇”。
加上科举,有六大发明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 20: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教育体制还在延续旧式的明清科举制度。只不过把八股文变成了四六级。只重学历,不重技术,已经遭受了百年屈辱。如果再不改,“第三次鸦片战争”的厄运就会降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2 16:2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今天,上昏昏而下不明,还谈什么环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3 0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才培养和提拔上,只重学历、不重技术是世界各国通有的毛病,只是一些国家改得好点,一些差点。困难不在于从这个高层次指出弊病,而是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或至少是从低层次指出不足之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4 16: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钢盆 于 2015-8-15 14:28 编辑

中国古时候有过世卿世禄制度,高层永远是高层,基层永远是基层。后来出现了察举制(举荐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可以从社会基层选拔人员,能上能下了,但瞧不起基层劳动者的思想一直未变。虽然说建国初期开始歌颂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了,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又把文凭、高考状元捧上了天,考高分上大学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教育体制日趋僵化。
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大学虽然烂,迂腐不堪,陈旧落后,非但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和引领者,相反成了落伍者。这样的高校教育能培养出什么,可想而知。但是家长和中小学现在还拼命地把孩子往里面硬挤,把考大学当成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真是一大悲剧。
中国的学校如同养鸡场,把学生们关在铁笼里,往嘴里喂“含激素的垃圾食品”,看起来肥肥胖胖,其实营养不佳,消化不良,走上社会后会有很多问题。
我是有勇气对孩子放养,不圈养,可以走其他成才路,比如专升本等。可惜多数家长脑子僵化,无法接受的。
yjc000.jpg
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分几大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人等,各层之间严禁通婚,限制交往,于是窒息了整个社会,国力一直不强,且长期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后来还经历了被殖民化的悲剧。
中印两国由于都不能尊重中下层人员,导致社会隔阂,制度腐朽,最终都挨了打,被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吸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