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1|回复: 50

[易学杂谈] 我为什么反对“设卦观象系辞”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4 03: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yangsy 于 2015-7-24 03:33 编辑

任何解易者必须也是必然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周易》是怎么来的?《易传》给出的答案就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
这当然是一个假说一个猜想。既是假说,我要问:有多高的可信度呢?

“设卦观象系辞”包含三个阶段:
一、设卦,这是说创设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画。先由伏羲圣人设立三画八卦,再经*文王圣人之手重为六十四卦画;
二、观象,文王圣人观察、揣摩六十四卦画,看出了卦画里的卦象;
三、系辞,文王写出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以阐明卦象。当然,还有孔圣人,担心后人文化水平低看不明白,亲自或让学生代笔作了《易传》以阐明《周易》的微言奥义。

这三个阶段,简而言之就是:先有卦,再有象,最后有辞。象在卦中,辞为卦象服务。

于是,我的疑问就来了:既然象在卦中,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

《周易》流传到西方一个叫莱布尼兹的洋圣人手里,他就没看出来卦画里有什么象,他只看出来二进制。好吧,就算莱布尼兹受其专业背景所限,加之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而看不出来卦象,中国历朝历代那么多有学问有传统文化素养的大学者一个都没看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不奇怪吗?

近人尚秉和是“辞为卦象服务”观点的代表人物。百度一段是这么说的:尚秉和先生对易学的主要贡献是在易象学方面。他提出“易辞从象生”的观点,无疑是指导人们治易的正确方针。而他从注《焦氏易林》中发掘出来的百余条久已失传的易逸象,以及从中归纳出的易用正覆象、对象、互象、大象、半象之法,“验之于《左传》、《国语》的占象而合,验之于《逸周书·时训》的准象而合,验之于《周易》卦象也都基本上相合”,因而解决了易学史上诸多悬而未决的易象问题,其对易象的贡献在近现代是无人可与之比肩。王晋卿因而称赞尚氏“使西汉易学复明于世,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

注意:尚秉和先生是通过注解《焦氏易林》而发掘出了久已失传的“逸象”。我们要知道,卦画可从来就不曾逸失过,既然“辞从象生”,也就是卦象原本就在卦画里,卦画不曾逸,卦象也就不曾逸,谈何“逸象”呢?岂不是自相矛盾么?

这只能说明,尚老爷子也没能从卦画里看出什么象来,他老人家是通过琢磨《焦氏易林》里的文字而不是卦画才挖掘出了“逸象”,不是吗?

我们所知道的卦象打哪儿来?统统都是文字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我们直接从卦画里看到的。古今中外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说过他从那一横一断的卦画里看出了什么象,对吧。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卦画中无象,象仅在卦爻辞里。《易传》提出的“设卦观象系辞”假说,是不能重复试验再现的,不能成立。

证毕。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 收起 理由
赵庚白 + 2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05: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7-24 06:03 编辑

《周易》是以文字形式传承下来的,有的人不去认真解读《周易》中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文言的古文字。反而去“以象解辞”其实质就是“以八卦”去“解八卦”其结果是使八卦越来越“八卦”。
支持楼主
。{: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07: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4 11:09 编辑

就《周易》而言,它是一本书。是书,就有主旨。

主旨统帅卦画、卦序、卦名、卦爻辞。

然后,再看各自应当产生的时间先后。

六十四卦最早产生,至少商代就有。

但是文王演易,重排了卦序,重排有重排的目的,因此,对于《周易》来说:


主旨首先产生。
其次卦序。卦画包含在卦序中。
其次卦名。
其次卦爻辞。

那么,卦爻辞是说明主旨的,即言以尽意,文以载道。卦爻辞是《周易》的内容。
重排卦序,说明卦画有序,即有规律,这个序是《周易》的结构形式。
将卦画与卦爻辞相统一的是卦名。
卦名即卦画之系辞。卦名既为辞,即言;卦画是为一种卦符,因此种符号有结构,故有学者也称之为卦象,此卦画之象,实则即卦符,与卦名、卦爻辞之象实有区别,卦名、卦爻辞之象,乃象者像也之谓也,即具像。象以尽言,因孤立之卦符象属万物类象。言辞可表达明确之意,却难于完整地表达意理,必待卦画尽言,如此,则卦画含象之完整义,卦名表达卦画即卦象部分义,如此,卦名有卦画之卦象而非卦画之全象。象以尽言,言以尽意。

无言辞不足以尽意;无卦画之象不足以补言之不能言。

在设卦之前还有一道程序,即确定主旨。设卦主要指设定卦序,因为在《周易》卦序重排之前已有卦。序成则卦成。卦成而名定,定名即以言赋象。卦序和卦名共同将卦画之象加以约定。名定而后卦爻辞成。

我的意见,孤立的卦画,属万物类象,有约定俗成之象,但象类多,非序无以约束,非名无以确定。

有一些概念,大家混用了,非明确定义,则歧义必生。故卦画之结构为一种象,有称之为卦象者,规范一些的话,可称之为卦画或卦符。卦符不在序中时,也有象,其象虽类万,但常用者当看约定俗成之几至十数种。序中之卦象,有构序之象。序成之后之卦符,已有卦名,则卦象经序和名之序境和语境之约束,当以常见之象围绕卦名之义而生发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支持楼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1: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设卦观象系辞”说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就是不学习易也会活得很好。{:soso_e113:}{:soso_e112:}
但是,你的这个结论:“卦画中无象,象仅在卦爻辞里。《易传》提出的“设卦观象系辞”假说,是不能重复试验再现的,不能成立。

证毕。”表明,学无止境。{: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2: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设卦观象系辞”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如何解读《周易》的方向问题。

大方向错了,用再多的功也是白费。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 收起 理由
神圣o俏丫儿 + 2 确实该是如此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2: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5-7-24 05:59
《周易》是以文字形式传承下来的,有的人不去认真解读《周易》中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文言的古文字。 ...

说得好。{: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2: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问你,《咸》九三:咸其其随。往,吝。之“股”执”是怎么来的?
按卦象:巽为股,艮为手为。就很好理解。{:soso_e104:}{:soso_e11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7-24 07:55
就《周易》而言,它是一本书。是书,就有主旨。

主旨统帅卦画、卦序、卦名、卦爻辞。

“《周易》是一本书,是书就有主旨。”

《周易》是一本仅供查阅的占筮用书,不需要一个主旨。就如一本学生花名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7-24 12:59
我只问你,《咸》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之“股”[/backco ...

我只问你,《咸》九三:咸其其随。往,吝。之“股”执”是怎么来的?
按卦象:巽为股,艮为手为。就很好理解。

你不能只看到九三爻这一处。还有“咸其拇、咸其腓”,又怎么结合卦象呢?
以所谓卦象解易,就是一处用这个规则解释,换一处用另外一个规则,没一个统一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4: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7-24 14:22 编辑
yyangsy 发表于 2015-7-24 14:06
我只问你,《咸》九三:咸其其随。往,吝。之“股”执”是怎么来的?
按卦象:巽为股,艮为手为。就很好理解。

你不能只看到九三爻这一处。还有“咸其拇、咸其腓”,又怎么结合卦象呢?
以所谓卦象解易,就是一处用这个规则解释,换一处用另外一个规则,没一个统一的。

哈哈。。。。。。{:soso_e112:}如果这些都搞通了就破解了易。目前只能点到为止{:soso_e104:}{:soso_e112:}{: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5: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7-24 07:55
就《周易》而言,它是一本书。是书,就有主旨。

主旨统帅卦画、卦序、卦名、卦爻辞。

当然,我的观点都是基于“《周易》是一本占筮用书”而言的。

如果《周易》是其他的什么书,自当别论。{: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5: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7-24 14:17
哈哈。。。。。。如果这些都搞通了就破解了易。目前只能点到为止{:soso_e112: ...

历代在“卦象”里耗费毕生光阴和心血的解易者比比皆是,多你一个不算多。{: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6: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7-24 16:05 编辑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7-24 12:59
我只问你,《咸》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之“股”[/backco ...

《易学探奥》那边网络出现问题,在这里同您讨论。

您说:
我只问你,《
咸》九三:咸其其随。往,吝。之“股”执”是怎么来的?
按卦象:巽为股,艮为手为。就很好理解。

先生差矣,其实咸》九三:咸其其随。往,吝。中的“”不是指人身体上的【大腿】。
那个“”更不是指用“”去拿,这和【艮】为手根本没有半点关系。

正确解读《咸》九三爻辞要参照咸》九三 象辞。两者结合才能找出爻辞真意。
《咸》九三 象辞 “
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6: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4 16:52 编辑

如果没有卦画,只有卦爻辞,恐就没有“象”这个概念了。

易传很有意思,他有“彖辞、象辞、爻辞”三种,其实,彖辞即卦辞,实质即解卦画和卦名关系的辞;爻辞不用释;象辞释卦辞和爻辞中的“象”。这就说明,古代学者已将卦名当作一种“象”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7: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4 20:11 编辑

尚氏云:易无象外之辞。

卦象的来源比较容易理解,爻象的来源实在不易解也。是以,古人有时用“旁通“来理解,或如来氏用”情象“来解,或如尚氏用”半象“来解。但诚如yyangsy所说:”以所谓卦象解易,就是一处用这个规则解释,换一处用另外一个规则,没一个统一的。“,是以很多易学家解易用象,并没有全部为后人所认可,栽了跟头。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易经作者对卦象的取象范围广,有天、地、人、物之象,然卦象还是作为主象的。而爻象,还取法于写作思路所及,有虚拟之象,是以,要准确解易爻之象,实在是难矣。

一卦六爻,象非只一,然64卦有序,故每卦均有统一规则之令象。令象为经,名象为纬,杂以他象。

令象,只和序有关,因此,若纯以独立之卦画来解其象,无疑为缘木求鱼。而令象,又约束着卦爻辞之内容,是以,仅以训诂之法解易,确实不能得其全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07: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5 07:47 编辑

既然象在卦中,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象”在文字中。

这是YY的主要论据。

什么是文字?文字是一种符号。什么是卦画?卦画也是一种符号。

什么是符号?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

什么是象?象者像也,物生而后有象,象是物质的样子——是模仿而来的形状,是从不止一个而是类中抽象出来的形状或样子。

符号有形有义,因此,义是内容,形是物质表现形式。所以,符号本身就是一种象。

符号具有模糊形、结构性、系统性、层级性的特征,所以一个符号要表达什么义,要看它在系统中的位置而定。

在特定情境中的卦画之象所表达的较为确定的义是什么,这是我们解读卦爻辞的目的,即寻求卦画之象和某种言辞之象有特定联系,表达什么特定意义。

卦画之象可看,可想; 文字之象,可看,可想; 二者关系,不仅是看出来的,还是联想出来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0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5 09:08 编辑
yyangsy 发表于 2015-7-24 13:00
“《周易》是一本书,是书就有主旨。”

《周易》是一本仅供查阅的占筮用书,不需要一个主旨。就如一本 ...

《周易》可以作为一本筮书,这是无法否定的。但是,很多学人说“《周易》原本卜筮之作”,这甚至是学界主流的看法,然这个观点也是受到部分学人的质疑。

为什么质疑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如果是供人翻检的筮书,筮者利用该书,可以得出该书出具的吉凶结果,以供求筮者参考。然该书有不少地方,出现“利贞”、“可贞”等劝筮行为, 夏含夷先生于《周易研究》2010年 第5期发表《<周易>“元亨利贞”新解——兼论周代习贞习惯与<周易>卦爻辞的形成》一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特地指出《周易》如果作为筮书而出现劝筮现象,令人不解。不过,夏先生最终还是未敢打破“《周易》原本卜筮之作”的主流观点,认为古时,三占取二,故有是说,即筮过一次,结果令人不能满意,劝人再筮一次。这样一来,这种做法,又与《周易》蒙卦指出的“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相矛盾。

二、《周易》内容含卦序、卦画、卦辞、爻辞,其成书有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什么时候成序、什么时候成辞,什么时候成爻辞,当历史地去考证。在爻辞未形成而卦辞形成时,就算有筮法,其筮法也是不应该虑及爻辞的。虑及爻辞的《系辞》筮法应该是原筮法的后起之物。

三、《周易》卦序和西周历法能完美结合,而《系辞》提出筮法是“象闰”而作,说明《系辞》之筮法,是模仿“闰法”而成,并非西周闰法,而笔者复原之《周易》卦序却与西周”闰法“完全一致,而卦爻辞中的不同卦之间的相近之辞又揭示出这些原始卦序的卦间关系与卦历相关。是以,笔者特地指出:《周易》的编写,考虑到了月令,与历训结构完全一致,这里至少说明,原始卦序筮法是历筮之法。周代”告朔“、”朔望以闻“的礼法,又在文献和文物中能够得以证实。

四、《周易》中有部分史实,如”武人为于大君“、”开国承家“等所值之卦的时间,与文献所载能够吻合。《周易》中部分卦爻辞显示出来的月令与周代《月令》内容吻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08: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7-25 07:33
既然象在卦中,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象”在文字中。

这是YY的主要论据。

文字符号与非文字符号,尽管都是符号,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文字有相对明确的含义,非文字符号如果不加说明,很难明白具体含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三画八卦取象,我认为完全是由解易者人为设定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09: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5 09:28 编辑
yyangsy 发表于 2015-7-25 08:58
文字符号与非文字符号,尽管都是符号,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文字有相对明确的含义,非文字符号如果不加说 ...

卦画当有了卦名,实则与文字符号具备的音、形、义相当。

赞同三爻取象有主观义,不仅是解易者,就是易经成书时的创作者取象时恐也有主观义,是以,在不了解其时详细背景的情况下,我至今不敢用卦象解全部的卦爻辞。

以象解易,只能是在古今学人共同努力考证下的不断逼近,以一人一时之力而全合古义,恐难矣。目前的解读,能做到切近而亲就算不错了,能解者则解一部分,不知者如牵强附会去解,还不如单纯训释一下为好。

不过,对大多数易学爱好者而言,如非做历史研究,知晓了《周易》主旨,取其精髓,诚如孔子所言,”取其德义“,结合现代哲学,形成中国特色易哲学,能加以适当运用,也就达成学易目的了。

我个人理解,《周易》是古代历法与社会规范的结合产物,因历法是自然科学,社会规范是社会科学,而卦画符号是思维科学,因此,《周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为人处事,要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结合起来,即用科学的哲学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09: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5 10:27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7-25 08:49
《周易》可以作为一本筮书,这是无法否定的。但是,很多学人说“《周易》原本卜筮之作”,这甚至是学界主 ...

一、如果是供人翻检的筮书,筮者利用该书,可以得出该书出具的吉凶结果,以供求筮者参考。然该书有不少地方,出现“利贞”、“可贞”等劝筮行为, 夏含夷先生于《周易研究》2010年 第5期发表《<周易>“元亨利贞”新解——兼论周代习贞习惯与<周易>卦爻辞的形成》一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特地指出《周易》如果作为筮书而出现劝筮现象,令人不解。不过,夏先生最终还是未敢打破“《周易》原本卜筮之作”的主流观点,认为古时,三占取二,故有是说,即筮过一次,结果令人不能满意,劝人再筮一次。这样一来,这种做法,又与《周易》蒙卦指出的“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相矛盾。

这个问题,我比较采信“卜筮并用”的说法。《周礼.春官.筮人》:“凡国家大事,先筮而后卜”。《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可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卜筮并用”现象。《周易》的“贞”就是指龟卜,筮得“利贞”就再卜,“不利贞”或“不利XX贞”也就不再卜。{:soso_e113:}

二、《周易》内容含卦序、卦画、卦辞、爻辞,其成书有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什么时候成序、什么时候成辞,什么时候成爻辞,当历史地去考证。在爻辞未形成而卦辞形成时,就算有筮法,其筮法也是不应该虑及爻辞的。虑及爻辞的《系辞》筮法应该是原筮法的后起之物。

我赞同卦辞先于爻辞形成,请问你是如何确认这一点的?{:soso_e181:}

三、《周易》卦序和西周历法能完美结合,而《系辞》提出筮法是“象闰”而作,说明《系辞》之筮法,是模仿“闰法”而成,并非西周闰法,而笔者复原之《周易》卦序却与西周”闰法“完全一致,而卦爻辞中的不同卦之间的相近之辞又揭示出这些原始卦序的卦间关系与卦历相关。是以,笔者特地指出:《周易》的编写,考虑到了月令,与历训结构完全一致。周代”告朔“、”朔望以闻“的月训之礼,又在文献和文物中得以证实,而古人也说周公制时训。

我对卦序参考西周历法存疑。历法这块儿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10: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7-25 10:34 编辑

一、商周时期, 的确是卜筮共存的。但筮法不仅仅指巫筮之占筮法,还有古代数学和历法用到的筮法。历筮法也是存在的,太极图和八卦的形成据研究怕也是上古早期历法产物。即以卦表时,古已有之。汉人说”十二辟卦“为《归藏》所载,孔子于春秋时期,也曾以卦谈月。商周时期,也当承继以卦记时这一做法。商周时期,巫筮与历筮并存,也在情理之中。即卦气说上古即存,下古又有发展,如独中古没有,反是一件怪事。

二、卦辞的具体形成时间,实无法详考;爻辞的形成时间,早不过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我是从师卦和随卦推出来的史实结合《左传》考察得知的,加之《周易》文句的特点,具有春秋特征,这个子居先生考证有力。卦辞的写作风格与爻辞不类,故臆测其与爻辞形成时间不同。卦名含义由序构可以大致确定,其义又与卦辞不完全照应,故也认为序和卦名形成当较早于卦辞形成时间。至少古人认为卦序和文王相关,而卦辞由”康侯“知其上限只能在成王以后。

三、学人皆以为西周历法已亡失无存,实际上,有一本古藉还真保存了整个周代的历法数据,因此,西周、春秋、战国的周人历法用古代历算均能够复原。这是俺的强项也是专利,实者,在先秦古纪版,已发多篇相关西周历法贴子。(其实,据笔者所知,也有极少一部分学人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只是了解得不够全面)。关于古代历算之法,于本版也已发出,只是纯数学的东西,一般易学爱好者,似无心及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1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7-25 09:02
卦画当有了卦名,实则与文字符号具备的音、形、义相当。

赞同三爻取象有主观义,不仅是解易者,就是易 ...

我个人理解,《周易》是古代历法与社会规范的结合产物,因历法是自然科学,社会规范是社会科学,而卦画符号是思维科学,因此,《周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为人处事,要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结合起来,即用科学的哲学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

总结得好。{:soso_e163:}{:soso_e179:}虽然目前人们并不认为《易》属于科学,但是,她的博大精深已经超越了科学!{:soso_e179:}{:soso_e104:}{:soso_e112:}{: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6 07: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对易学研究的文化底蕴深,“总结得好”。对易学爱好者的建议中肯,“知晓了《周易》主旨,取其精髓”。毕竟,《易经》成书历史悠远,且按历史逻辑循序修改与补充,理解原义极难。《易经》写作者是主持卜筮活动的初期知识分子,《易经》的逻辑基础,无疑来自卜筮逻辑,却又经过思维加工的精练提纯,其思维逻辑已不等同卜筮,高于卜筮,符合时代逻辑,具有初期人文文化阶段的科学性,备受后世推崇,列为五经之首。儒道思想都是从《易经》开出,为何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体系,值得探究,从该时代的历史逻辑角度,《易经》是值可推崇的人文科学书,若要推崇至“博大精深已经超越了科学”,那么,《易》的定义不要局限于《易经》与《易传》范围内,会通易学的古今通义,跨越时空去论理。况且,“超越了科学”的说法,是否言过其实,不合逻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6 08: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7-26 09:41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7-26 07:43
乾坤客对易学研究的文化底蕴深,“总结得好”。对易学爱好者的建议中肯,“知晓了《周易》主旨,取其精髓”。毕竟,《易经》成书历史悠远,且按历史逻辑循序修改与补充,理解原义极难。《易经》写作者是主持卜筮活动的初期知识分子,《易经》的逻辑基础,无疑来自卜筮逻辑,却又经过思维加工的精练提纯,其思维逻辑已不等同卜筮,高于卜筮,符合时代逻辑,具有初期人文文化阶段的科学性,备受后世推崇,列为五经之首。儒道思想都是从《易经》开出,为何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体系,值得探究,从该时代的历史逻辑角度,《易经》是值可推崇的人文科学书,若要推崇至“博大精深已经超越了科学”,那么,《易》的定义不要局限于《易经》与《易传》范围内,会通易学的古今通义,跨越时空去论理。况且,“超越了科学”的说法,是否言过其实,不合逻辑?

易“博大精深已经超越了科学”{:soso_e183:}{:soso_e112:}{:soso_e113:}是本人讲的,非乾坤客言。因为现在很多现象科学都无法解释得清楚,但是易就能够很容易做到。比如“鬼”的现象,到底世界上有没有“鬼”?按照唯物论的观点,肯定是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的。可是,“鬼”的存在并不是由我们决定的,我们讲没有它就不存在了?我原来也不相信的,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鬼”的确存在,而且是无时不在!其实“鬼”并非小说里面描述的青面獠牙那样恐怖。现在科学已经知道世界上有正、负粒子,其实“鬼”就是阴性的负粒子!生活中“鬼”现象太多了,比如打麻将中的“鬼”扯手现象,就是“鬼”在作怪!有的人得了怪病,疼得不得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来,吃什么药都没有效果。但是,用易理来医治,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这些目前科学是无法做得到的。又比如马航370失联,世界上动用了很多人造地球卫星和其它先进的科学仪器来寻找马航370,都不知道它在什么方位。可是用易来预测就明显知道它在什么方位,我当时发帖在周易天地易学探奥两论坛,明确点出马航370是在马来西亚向后的东南方向,而不是向前即沿着中国的方向。飞机明明是向前飞行,而失联却在向后的东南方向,而且是提前知道的,即比马来西亚总理后来发布的信息要提前很多天,这够神奇的吧?你说易是不是超越了科学{:soso_e104:}{:soso_e112:}{:soso_e113:}{: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0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开心易友:易学探奧是否如此神奇,我是相当怀疑,能否公示一二,让我开开眼界。麻*衣相命、风水学都有理论依据,历史上的神人,如诸葛亮,高智慧倒是,后人推高也有。从中国哲学史逻辑,鬼神现象属心性现象。“明有性情,幽有鬼神”。“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也”。“天曰神、人曰鬼、地曰示”。人心有智诈两途,人鬼现象乃奸诈,天神乃智神合一的科学性。即使神奇,也是科学,蕴含原理性与规律性。我认为:世间没有超脱原理与规律的超越科学,探奧,探究人类未认识的科学领域,不等于超越科学。探究人的心性现象也是一门科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0: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7-27 07:06
回开心易友:易学探奧是否如此神奇,我是相当怀疑,能否公示一二,让我开开眼界。麻*衣相命、风水学都有理论 ...

你去搜索周易天地开心易友预测马航370的帖就知道了,多说无用也不会相信的。{:soso_e183:}{:soso_e104:}{:soso_e11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0: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7-27 10:44 编辑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7-26 08:45
易“博大精深已经超越了科学”{:soso_e183:}{:soso_e112:}{:soso_e113:}是本人讲的,非乾坤客言。因为现在很多现象科学都无法解释得清楚,但是易就能够很容易做到。比如“鬼”的现象,到底世界上有没有“鬼”?按照唯物论的观点,肯定是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的。可是,“鬼”的存在并不是由我们决定的,我们讲没有它就不存在了?我原来也不相信的,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鬼”的确存在,而且是无时不在!其实“鬼”并非小说里面描述的青面獠牙那样恐怖。现在科学已经知道世界上有正、负粒子,其实“鬼”就是阴性的负粒子!生活中“鬼”现象太多了,比如打麻将中的“鬼”扯手现象,就是“鬼”在作怪!有的人得了怪病,疼得不得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来,吃什么药都没有效果。但是,用易理来医治,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这些目前科学是无法做得到的。又比如马航370失联,世界上动用了很多人造地球卫星和其它先进的科学仪器来寻找马航370,都不知道它在什么方位。可是用易来预测就明显知道它在什么方位,我当时发帖在周易天地易学探奥两论坛,明确点出马航370是在马来西亚向后的东南方向,而不是向前即沿着中国的方向。飞机明明是向前飞行,而失联却在向后的东南方向,而且是提前知道的,即比马来西亚总理后来发布的信息要提前很多天,这够神奇的吧?你说易是不是超越了科学

我在生活中,已经医好了几例这种怪病了!{:soso_e183:}{:soso_e179:}在场的有近十人之多,特别是有一位行医有二十多年的医生最感到神奇,他说行医二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神奇,就是打杜冷町也要十分钟以上才能止痛,看到用不三分钟就能好真是太神奇了。{: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乾坤客的易学文章,我必看,深知其易学的文化底蕴,理性务实的研究者,我很尊重。我对《易经》的见解,有来自乾坤客的影响。“总结得好”,“博大精深已经超越了科学”,非出自乾坤客的手笔。若因此发生张冠李戴的误会事,我会向乾坤客致歉。
对于马航飞机失事方向,能以易学预测,“神乎其神”。以后若有有同类预测事,我可以“全神贯注”参与以领教吗?
近几年退休,人老多事之秋,肿痛事常有。我习惯了平常疗养,肿痛时理疗,不用去医院,基本不用药物,短期或瞬间肿痛消失,有机会交流。从我的矇眬感觉,与传统中医学的气血、气脉、以及气功学有关。若属实,是一门科学。传统中医学与传统哲学一样,是面临继承与发展的文化科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09: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7-28 06:49
凡乾坤客的易学文章,我必看,深知其易学的文化底蕴,理性务实的研究者,我很尊重。我对《易经》的见解,有 ...

用易来调理、养生,是条光明之路,根本不用怀疑!因为我已经实践过了,很有成效。你可自己去实践体会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oso_e179:}{: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