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4|回复: 24

创新经济•实函斯活•活化心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1 06: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新经济,是商品经济时代的顺乎物则。创新经济,需要制度支持,所以有政治体制改革;企业的创新经济,需要资本支持,需要金融制度的变革。
政治体制与金融制度在变革中,然而,创新经济前景堪忧,经济下行,步履维艰,期待着经济好转的国民心性,无疑蒙上迷惑与焦虑的情绪。创新经济需要动力能,由此作深度思考。制度体制变革的同时,也将掀动着一场思想解放潮,也是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潮。
历史惊奇相似,当王安石的政治变法失败后,明清之际掀动了一场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没有帝制的专*制制度及文化依然如故,地方割据的军阀混战,如七国之乱,“城头变幻大王旗”。因此而产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上两次文化思潮都流失了。明清之际的实学与启蒙,由于满清的文化逆转而夭折,船山学被荒芜;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拔错根,伤害了孔儒的文化根,该拔掉的满清逆转文化根,宋明理学的帝制儒学文化根,却没有实质性的触及,因孔儒“代受过”而“逃脱一难”,继续沿流,致文化灾难重重。明清之际的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继续流失,船山学继续丢荒。事不过三,深化改革进程再度需要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将展现着希望与信心。
一、文化思潮,当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了。现时流行着佛道儒思潮, “内则道佛”的历史思潮,在现代社会的重演,该走下坡路了。道之虚无心性,佛之幻化心性,与深化改革所需要的心性文化格格不入。深化改革需要什么心性文化?实与活。实是理性务实,活是活化心性。
二、现代新儒学推崇的宋明理学,道德内修,治世可以通行,乱世则遗落了。心性有内外,只研究适者生存的内修心性,遗落环境宜人社会改善的客观化理论研究;则重以性正情,存天理,去人欲的心性偏蔽,偏失性为情节,无欲理亦废的心性文化内外兼全的理性务实;论道尊卑定理的理在气先,以帝制的专*制文化,取代孔儒尊卑定位,理在气中的民本理道文化;提倡“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儒道合流之道法自然,异变了孔儒“精于物者而物物”的顺乎物则之有为自然。“因乎天而不因乎物”,实质已不通于人而不合于天,“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也”。不协于芚愚之化,失去文化心性的实与活,与深化改革所需要的心性文化格格不入。
三、对于孔子思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层次规范义利观的理解,教训何期深?做官,当遵奉君子义的社会责任感,想发财,勿当官。做企业家,“小人利”阶层,千万富翁,亿万家产,只要符合天下利的义利原则,天经地义,都是造福社会的“义举”,何必作层次义利规范的混淆,做官发财,仗势与民争利?带来失公理、失正义、失平衡的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贪腐天下的灾难性祸根。以人道理欲的理论角度,深化孔子的义利观,更是深化改革所需要的理论。
四、孔子忠恕,治世可通行,乱世人心则文化变质了。美好品德,视为“愚蠢”行为。孔子忠恕,须有环境宜人之支持,“于人欲见天理”,合理、公平的社会原则所造就制度环境的支持;“于天理达人欲”,文化造就道心环境的支持,健康的仁义心性与健顺的礼义心性。仁礼本体与仁礼心性就是实与活。仁礼本体是实函斯活,请看船山一段论语:
实,充也;函,量也,充其量斯活矣,故曰:“实函斯活”。……函之中,仁也,仁则活之理赅而存焉,仁则活之体赅而存焉,仁则活之用赅而存焉,然而必于实矣。函之所至,无不至焉;与函相得,无不浃鄢。函之所透,不容已而透矣,然后活矣先此之理,待此而叙;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些之用,待此而兴。蕴之乃以氤氲之;流之乃以条理之:浑之乃以发挥之。
仁礼本体的实函斯活,连接价值观的实效性是什么?“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与深化改革的中国梦一致吧!
五、实函斯活的仁礼本体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顺乎物则之活化心性,实现人的本质发展的活化性命,“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实函斯活的活化性命,“循理而应乎事物”的性命学。创新经济的技术层面,需要与之适应,并走在技术层面前头的心性文化。与之适应的是与技术层面所需要的人才观念;走在前头则是技术层面的创新者与领导者,“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理论的时代解读;也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之性命学原理的时代解读;“道心统性与人心统性矛盾理一”之神化性命学的时代解读;回复到“循理而应乎事物”之性命学的时代解读。实函斯活的仁礼本体论,就是尊卑定位,提供机会平等与条件平等的现代性命学,一是倡导竞争文化,优胜劣汰的有为自然,非人为扭曲自然的优汰劣胜。有为自然的竞争文化,冲破而解脱二千年尊卑定理的封建枷锁,成为适应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心性文化。二是倡导互助,商品经济时代供需平衡的市场法则,剩余价值规律显然的商品经济时代。需要以强扶弱,以富济贫的时代整体观,保证内需市场的消费力,防止不必要的产能过剩,引出不必要的经济波动。又是人道理欲与天道体用之间天人合道理论的时代解读。顺乎物则,实函斯活的仁礼本体论,连接而掀动着的仁礼心性论,“始奏以人”毫无疑义成为创新经济的动力能;“中奏以天”制度改革和文化变革,造就实函斯活的本体论,实现活化心性动力能的仁礼本体论,无疑又是创新经济的存在本体论。仁礼心性与仁礼本体的实与活,就是顺乎物则的“终奏以物”,人、天、物总体均一的自然之化。所透彻着的心性唯物论,顺乎物则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也透彻着的心性辩证法,“疑乎人心”,高度关注而思究“人物之元,鬼神之绍”的音容天也。仁礼本体的实函斯活,仁礼心性的活化动能,掀涉心物逻辑,有心性唯物论与心性辩证法,都是深化改革、锐意创新需要的传统哲学之优秀文化
六、以船山哲学为主导的文化传承,适应着深化改革时代创新经济的需要:实函斯活的仁礼本体论:活化动能的仁礼心性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1 15: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对于孔子思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层次规范义利观的理解,教训何期深?做官,当遵奉君子义的社会责任感,想发财,勿当官。做企业家,“小人利”阶层,千万富翁,亿万家产,只要符合天下利的义利原则,天经地义,都是造福社会的“义举”,何必作层次义利规范的混淆,做官发财,仗势与民争利?带来失公理、失正义、失平衡的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贪腐天下的灾难性祸根。以人道理欲的理论角度,深化孔子的义利观,更是深化改革所需要的理论。
·······································································································································································
“君子喻于义”何曾解决过官场腐*败?毋宁说,恰恰是这种“君子可以以义喻之”的观念造就了制度性的约束缺失,以至于贪腐泛滥;
现代社会制度的重要理念就是要防范这些“君子”以义自居、脱离法规监管得行滥权谋私;
就是要消除那种凭借道德、党性教育就能实现“绝大多数都是廉洁自律的”政治盲目;
就是要建立一种使官员想贪而不敢贪的制度约束体系。

事实证明,是制度造就君子,当然制度也能造就贪官;
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一旦身居要位就大贪特贪的实例比比皆是;
你是君子还是贪官并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道德话语、读了多少论语、马列;
而在于你没有贪污腐*败的事实、没有尸居其位的行为。

那种“君子喻于义”的迂腐观念必然消解甚至抵制科学的制度设计;
是对制度改革最直接的反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7: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便提出君子义小人利的层次性规范问题,是成就天下利的根本性问题,难道孔子文化不值得称颂?如林安梧先生所说,孔子的理想境界从来没有实现过,为什么?撇开专*制制度及文化的客观性因素外,还有的是孔子思想的主观因素,历史逻辑局限的主观性因素,如船山所说:“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这就是孔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深化孔子理论,就要“通于人而合于天”“成于事而顺理道”,这就是船山的人道理欲。其中,有人欲见天理的人道逻辑。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所批判君主专*制三大弊政之一,就是贪腐天下。历史上贪腐事件常在,反贪腐事件常有,一直胶结着而无法根治。深化改革时代提出的制度性治理,从根本上的治理。难道故我在君感觉不到社会治理思路的不断成熟?治理成熟的标志,不是回复到君子义小人利之间层次规范的清明与透彻?人欲见天理之日新盛德,达成天理达人欲的富有大业。若故我在君感觉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不断走向成熟,也就不会苛责于孔子的义利观,反而有崇敬心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1 2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8-31 22:17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8-31 17:16
难道故我在君感觉不到社会治理思路的不断成熟?治理成熟的标志,不是回复到君子义小人利之间层次规范的清明与透彻?人欲见天理之日新盛德,达成天理达人欲的富有大业。若故我在君感觉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不断走向成熟,也就不会苛责于孔子的义利观,反而有崇敬心吧!

深化改革时代提出的制度性治理” 以致于 “社会治理思路的不断成熟” 难道说是 “深化孔子的义利观”、“回复到君子义小人利之间层次规范的清明与透彻” 的结果?
如此看来,质文先生最终多半会导出更为辉煌的结论:现代民*主法治思想源于儒家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或许还应该有更进一步的推论:改革开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只要我们关起门来大搞儒家思想的深化就足矣!
当然还可以有更为巧妙的说辞:改革开放不过是从西方把根源于儒家义利观的现代民*主法治理念接回它的发源地而已!

呵呵,你不如干脆说船山当年如老子般西去,以致于最终落脚于印第安部落,并为美利坚的社会制度准备下了一整套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1 21: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1 12:11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8-31 17:16
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便提出君子义小人利的层次性规范问题,是成就天下利的根本性问题,难道孔子文化不值得称 ...

你不正面回应我在2楼的质疑;
却以所谓“苛责于孔子”这等说法旁顾左右;
那我就不妨多说几句。

在本论坛我的言论向来是反对虚抬道家贬斥儒家的,并甚至因此得罪了一些网友;
我对二位先圣有着同等的尊敬;
但那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华夏民族早期的伟大思想者,他们在那个时代就进行了伟大的思考;
而决不是奢望还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多少可以拿来在现代社会予以运用的法宝;
更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某些、甚至是很多完全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观念——即便这些观念对于他们的时代是适当的。

西方社会尊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并不是因为他们还指望从先圣那里得到任何秘笈法宝;
现在再也不会有人津津乐道于理型、线喻理论、洞穴寓言、第一推动力、单子论等传统理性主义观念;
这些观念本身早就受到深入的批判——即便是近现代的康德、黑格尔等也不能幸免于批判;
反倒是他们所一再贬斥的民*主政治遍地开花;
但他们仍然是西方思想脉络的发源地,并受到应有的歌颂。

当我们批评某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是错误的、腐朽的、甚至是反动的;
此时我们并不是针对这些观念本身和提出这些观念的先圣,而是针对那些在现代社会还要抱着二千五百年前的观念不放的人;
而对那些罔顾历史事实,穿凿附会地将“社会治理思路的不断成熟”归结到传统思想的人,甚至谈不上这样的批评;
因为那不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错误,而是某种非学术性的东西在作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07: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客建议尊君更改为《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哲学思想之彻底性的标准吗》或《形而上学本体论并非评判儒道思想之彻底性尺度》。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间事物。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辩证法,持有限性,非彻底性。“无有一极”的无限性,“无有不极”的有限性。无极而太极,持有限性,非彻底性。无限性,乃哲学抽象,逻辑深化,随历史与逻辑循序演变不断深化的哲学抽象。根治贪腐,有制度治理之清明,也有文化治理之透彻。文化透彻,当深切理解孔子义利层次规范论,洞明其理想境界从未实现过的主客成因;当深切理解船山人道理欲论,洞明其为何贪腐不能根治的主客成因。从根本上治理,除制度科学的硬性治理,配以是文化科学的软性治理。健康的仁义心性与健顺的礼义心性,合道合体的社会质文心性文化建设,软性的文化治理之根本。从孔子义利的层次规范论,船山的人道理欲论,到根本治理的制度清明与文化透彻,难道不是哲学抽象的古今通义,根本问题的社会治理,形成君子义与小人的层次规范。共同应对的不是历史与逻辑发生变化的“人物之元,鬼神之绍”之音容存在,方产生心性辩证的有限性,非孤立与静止的形而上学。
中国现代民*主的法治思想源生于儒家民本思想的德主法辅,礼法合治,非帝制儒学的专*制文化。商品经济时代需要民*主政制,与自然经济时代适应的是民本政制。文化传承,就是要治理君主专*制时代的三大弊政:贪腐天下、势尊必蔽、文有法而礼无法。抑制专*制,提升民本,完成民本政制走向民*主政制的“日新而不用其故”。
从时空概念来说,孔老时代距离现代是二千五百年,船山学距离现代仅三百多年。经过二千一百多年,方从孔子学,发展更新为船山学。从时空概念,尊君是否想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为何启蒙学派推崇船山学,批判宋明理学;为何现代新儒学第四代传人林安梧先生提倡以“船山哲学为主导”。经过三百多年满清文化逆转史,近百年文化研究的曲折史与灾难史,方得出的文化理论。尊君不是要研究船山学原著,希望尊君认真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 1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1 19:22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9-1 07:03
观云客建议尊君更改为《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哲学思想之彻底性的标准吗》或《形而上学本体论并非评判儒道思想之彻底性尺度》。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间事物。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辩证法,持有限性,非彻底性。...

只要你粗略地看过那个帖子,就不会不知道,我正是在形而上学、而且是传统形而上学和前批判的理性主义的层面上使用“本体论”概念的;
而且,你所说的观云客的“建议”恰恰是观云客先生引用我自己的表述——请见那个帖子的4楼;
看样子我一再提醒批评者看清楚帖子之后再提出批评,实在不是多此一举。

质文先生是否要继“逻辑”之后再将“辩证法”引入你的言说之中?
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辩证法,持有限性,非彻底性”,呵呵,你这个说法实在是石破天惊啊!
辩证法的终极阐述者黑格尔究竟是如何运用辩证法的?
还有比一种由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为历史先验进程的历史总体主义更为“彻底”的吗!
黑格尔可谓传统形而上学的完成者;
到你这里倒成了有限性的代表,呵呵················

有限性概念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这可是我那个帖子(《本体论真的能作为哲学思想之彻底性的评判标准吗?》)的核心观念;
你此时倒要拿来指导我,呵呵,你真是很有趣啊···············

你把有限性与非彻底性并用,是不是认为有限性必定就是非彻底性的?
呵呵,我以有限性去讨论彻底性,这绝不等于要否定彻底性;
理解自身的有限性这本身就是理性的彻底性;
这的确有些不好理解,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 12: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1 12:06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9-1 07:03
船山学距离现代仅三百多年。经过二千一百多年,方从孔子学,发展更新为船山学。...

这个说法质文先生一再提及,似乎时间长短的事实就足以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真理性证明;
你不觉得这种说法实在是很无稽吗!

王夫之的时代是17世纪;
不幸的是,18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将世界彻底改变了;
在那之前,人类社会几乎处于静态的循环往复之中;
而对于近代和现代社会来说,公元17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实在是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而如果时间性可以作为某种证明依据的话;
那么是不是军国主义、纳粹主义也可以由此获得真理性?
而船山之后的各种主义是不是都要比他真理得多?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6: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道•本体•道体》贴6楼,我提出过有限性、非彻底性问题。此次重提,必有所指。是否还是那个中西哲理问题,互相看不懂?以往文贴,我曾提出,现在再重申:勿孤立以《论语》论孔子,以孔孟荀、《易传》的孔儒发展系统论孔子;勿以宋明理学论孔儒,以孔子到船山的思想演变全过程论孔儒;勿停留在历史逻辑层面论儒学,透过现实逻辑层面去思辨、探究历史逻辑的儒学。尊君对孔子君子义、小人利的层次规范论的激烈反应,认为:“‘君子喻于义’的迂腐观念必然消解甚至抵制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对制度改革的最直接的反动”,是否对中国哲学史全然不解的主观武断?制度设计、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达成君子义承负社会管理之责任感?精于道者兼物物?小人利,不是从事实际性操作的社会物质生产领域,“精于物者而物物”?共同的物物目标成就天下利。按部就班,不同位置、职责与职能,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健顺之礼义规范,也是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之体征。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变革,还不是为了健顺的礼义规范,而不是“礼无法”吧;为了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非鬼域流行的礼崩乐坏吧!哲学理论的提出,不仅于提出,在于实证的践行,方有实践检验理论的标准,方有哲学抽象的逻辑深化,方有古今通义之会通。从孔子的义利层次规范论,船山的人道理欲论,到现代的制度清明与文化透彻,不是在解决同一问题,逻辑深化成古今通义吗?我之所以在回贴重提有限性与非彻底性问题,哲学抽象无限性的逻辑深化说,会通古今通义说,同样提醒尊君,谈论中国哲学史问题,务必有整体观与过程观,切勿陷入形而上学主观武断而不觉。鄙人好意,争拗何必,尊君体谅。
二、至于时间性,我真的要提醒尊君,面对是中国的文化现状,谈论是中国的文化事。不管你怎样想,文化传续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往历史文化传续成文化现状。共和国历史,也是民*国历史,以至满清文化逆转史传续而来。我曾经说过,WG的文胜质则史之钟摆现象,走到改革开放出现质胜文则野。接续,历史思潮在现实社会的重演。研究中国的文化现状,需要研究历史的文化思潮吧!中国历史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自然经济条件限定,君主专*制的制度与文化的条件限定,盛唐后本该要出现,却没有出现顺乎物则的思想解放潮。直到今天为止,依然不是完全的商品经济社会,尊君是否认同?中国历史发生过启蒙运动,与西方不一样的启蒙运动。启蒙,就是个性解放、活化心性之实学。为什么出现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面对二千年君主专*制的尊卑定理,面对宋后忠君报国,忠诚异化,成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明清之际而发生。转而就是满清的文化逆转走到登峰造极,文化专*制与伦理礼教的以理杀人。尊君是现代人,对于现代社会存在的专*制文化,君主专*制三大弊政:贪腐天下,势尊必蔽,文有法而礼无法,需要制度清明与文化透彻而根治,难道没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觉?提出“以船山哲学为主导”,实学与启蒙,为真正意义的传统文化传续,建设现代文化体系,必要寻找中西会通,古今转换的文化中介点,这是三十多年前文化热提出的文化理论。还是那句话,身为中国人,研究并传承中国文化,依愚见,不能不研究船山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 09: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2 10:27 编辑

勿停留在历史逻辑层面论儒学,透过现实逻辑层面去思辨、探究历史逻辑的儒学。
·······································································································
建议质文先生自己审视这个说法:你究竟要说什么!
一句话滥用了三个“逻辑”,而句子本身却完全没有逻辑;
你这可不是笔误而是一种文风和学术倾向,你不妨“探究探究”自己的这种言说方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 1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道•本体•道体》贴6楼,我提出过有限性、非彻底性问题。此次重提,必有所指。是否还是那个中西哲理问题,互相看不懂?
···································································································
互相看不懂?呵呵············
我在7楼质问你“有限性概念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其中的含义难道说不是显而易见吗!
我是指责你从我的帖子中学得了个“有限性”词汇(对你来说还不是个概念),还没弄清其内涵就拿来指导我;
你此时重提所谓“看不懂”,不过就是避重就轻罢了。

你真的以为我说“看不懂”是因为所谓“中西哲理”?
上贴我给你摘出来的那句话你自己就真的能看懂?
呵呵,其他我也就不多说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 10: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2 22:04 编辑

二、至于时间性,我真的要提醒尊君,面对是中国的文化现状,谈论是中国的文化事。不管你怎样想,文化传续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往历史文化传续成文化现状。
··········································································
我不得不说你这是在玩弄伎俩,文人的腐朽方面被你“传续”得似模似样,甚至颇有“深化”之势。

我在8楼批评你以时间长短作为判断思想理论之真理性的依据;
你不正面予以回应,却将时间性问题转引向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并顺手给对方扣个大帽子;
你这等典型花招迹近无聊,应该不是承自船山吧!

你看看就这个帖子来说,你几乎都在如此演绎;
我在5楼就明确向你提出警告,你却依然故我。
作为一个学人,如果同意对方的批评,就应该直言坦承——比如你为什么对7楼的前二个反驳装聋作哑?
如果反对对方的批评,就应该正面回应;
你不但不作回应,还要挖空心思旁顾左右、掩饰真正的问题;
我就此严重质疑你的学术品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 12: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尊君对孔子君子义、小人利的层次规范论的激烈反应,认为:“‘君子喻于义’的迂腐观念必然消解甚至抵制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对制度改革的最直接的反动”,是否对中国哲学史全然不解的主观武断?制度设计、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达成君子义承负社会管理之责任感?······哲学理论的提出,不仅于提出,在于实证的践行,方有实践检验理论的标准,方有哲学抽象的逻辑深化,方有古今通义之会通。
···············································································
我感到有必要向你演示一下究竟应该如何思考和判断古典思想,也顺便说明一种肤浅是如何被更肤浅的精神境界当作“深化”的。

“君子喻于义”当然有其合理的方面:君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倾向于精神追求,“义”对君子具有实在的、有效的感召力;
因而,对于君子应该以义喻之,以道德、大义激发其忠君爱民的情感倾向,强化其道德意志,并付诸道德实践。

这个观念就其本身而言似乎也还说得过去——特别是如果我们不想在事实层面上去质疑古人的话,也许那个时代,没有文化的底层平民的确是较为蒙昧的(虽然我们今天不会这样看);
但问题在于,这个观念会很容易形成一种内涵漂移:由“君子可以以义喻之” 流变为 “君子必定是可以以义喻之的”;
其中的区别在哪里呢?
前者不过是说“义”可以作为引导君子道德实践的一个辅助因素,而后者则是把这个因素绝对化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基于时代的技术性限制:
受制于政治学、法学不发达,以及各种一般技术性的原因,古代社会、甚至是近代社会无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际有效的针对官员的制度约束体系;
只好寄望于道德、大义的教育,以达到官员自律的道德实践;
但“君子喻于义”毕竟是在理论上起到了强化 “君子必定是可以以义喻之的”这种政治效果;
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将“君子”、官员暗示为道德上的优越者;
使得任何一种致力于针对他们的严密可靠的制度性约束体系的建设,在理论上遭到质疑和削弱;
再加之这种建设的难度,如非一种坚定的政治意志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贯彻的;
而“君子喻于义”这类观念恰恰起到了消解这种政治意志的作用。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君子喻于义”从来都没有在历史中自证其身,而是恰恰相反;
正如我在2楼说过的: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一旦身居要位就大贪特贪的实例比比皆是(http://www.gxfxwh.com/thread-46486-1-1.html)——以至于泛滥成灾、危及国本;
但是我们还是对那种盲目的政治乐观记忆犹新: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廉洁奉公的!
这种观点从何而来?
那种 “君子必定是可以以义喻之的”、必定是可以通过党性和道德教育拒绝贪污腐*败的观念,至少是一个暗示性的心理依据;
而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国家针对官员的制度性约束体系的建设;
以至于将一大批“君子”置于毫不设防的利益诱*惑面前!
其结果可想而知,也是人所共见··············

“君子喻于义”、“君子可以以义喻之” 这句话原本并非一无是处——虽然小人也可以以义喻之;
但是作为一种观念,它就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君子也同样可以被利所诱,特别是面对那种极大的利益且又风险几无的情境中;
也许在同样的条件之下,“君子”的确是会比“小人”更倾向于义;
但这决不能被极端化为“君子必定是可以以义喻之的”;
而这种极端化却在实践上极易成功,极易造成相应的心理暗示;
这种观念显然缺乏针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是一种道德上的乐观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政治上的幼稚病。

质文先生貌似深刻地说:哲学理论的提出,不仅于提出,在于实证的践行,方有实践检验理论的标准,方有哲学抽象的逻辑深化,方有古今通义之会通;
可却又对如此直观、丰富的贪腐历史和现实于不顾;
可见你对“哲学”和“逻辑”仅仅具有字面上的知识,仅仅是把它们当作一种说辞,而并不在意“实证的践行”、“实践检验”究竟为何物;
现实的政治实践正是要从心理上、理论上肃清那些历史腐朽观念的流弊,以便确立制度性反腐*败的政治意志;
你却莫名其妙地非要把这种代价沉重的政治进步归功于所谓深化孔子的义利观”、“回复到君子义小人利之间层次规范的清明与透彻” ;
呵呵,如果说你这类说法还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让我们切实理解到历史文化批判的必要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 1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先生必定又在琢磨如何避重就轻、进而再予以反击;
他必定会发现这样一个契机:历史文化批判岂不是要背离“历史文化传续”吗!
这位先生高呼:“身为中国人,研究并传承中国文化,依愚见,不能不研究船山学”;
这就是在暗示:背离“历史文化传续”你还能算是“身为中国人”吗?
甚至更进一步:你不研究船山学就已经是背离“历史文化传续”了,就已经不能算是“身为中国人”了!

呵呵,我记得对于“历史文化批判”与“历史文化传续”之间的统一性关系已经多有阐述;
你这类说法只能表明自己对于“辩证法”没有字面以外的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0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应该以义喻之,以道德、大义激发其忠君爱民的情感倾向,强化其道德意志,并付诸道德实践。”
“闹了大半天”,这就是故我在对君子义的理解,故我在是否再认真思考,将君子义之“义”的哲学义理郑重其事地言述清晰,也许,分歧的争论在此开始。
此外,尚有几个问题要讲清楚。
一、尽管西哲是弱项,也不至于连有限与无限的哲学内涵都不懂,要从你的贴子学得?睁开你的“尊”眼,看看几个月前的贴子《“无极而太极”感言》。放心,我不会以尖酸刻薄语言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
二、能说我没有正面回答你?君子义小人利问题,6楼回答,9楼再续回答,没有摘录你的文字而已。其实,你何尝不是避重就轻,甚至于断章取义而蛮横指责。九楼提出制度设计与制度变革,治理目的是建立健顺的礼义规范,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你有正面回答?是,不是?13楼我明确提出:“孔子的义利层次规范论,船山的人道理欲论,到现代的制度清明与文化透彻,不是解决同一问题,逻辑深化成古今通义”,你有摘录?我认为:逻辑深化成古今通义是思想文化不断走向的成熟期,你再正面回答,是,不是?放心,我不似你,说出多少难听的话。
三、6楼我提出林安梧“以船山学为主导”的观点,其中提及时空观的文化传续,你不同意可以讨论,看看8楼回应,以中西不同文化的时空比照,可以这样比照吗?我能无动于衷吗?我的回应,包括最后一句话,你可以认为是伤害你,但是,你八楼的言论伤害谁?你所有的回贴在伤害谁?你不尊重人,人能尊重你?你要伤人,人也伤你;你专长于西哲,自喻对国学只知皮毛;我专心研究中国哲学史,西哲是弱项,互补不好?何必相煎?
四、用在孔子到船山,逻辑深化成古今通义,当然用历史文化传续;用在对宋明理学的帝制儒学,用历史文化批判,难道不对?若不清楚我的观点,可以看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谈哲学圆圈》。不过,看不懂我的文章是难怪的,却不是无的放矢,胡说八道吧!
五、逻辑学有分类,不是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吗?提出历史逻辑有错吗?
有传统逻辑或历史逻辑,必有现代逻辑或现实逻辑,提出现实逻辑有错吗?
我有自知之明,未经高级院校正式训练,西哲、逻辑学与语言学都有知识的缺失。我会尽快完善,这是我的自我态度。对于你的盛气凌人,不屑一顾,我的态度是:除了鄙视!依然还是鄙视!
此贴发出,不想出现雷霆之怒,于论坛氛围无好处。没关系,有思想准备了。当然,我期待故我在对义的哲学义理的逻辑言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3 13: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3 16:30 编辑

质文先生把世界时空上的“有限、无限”与批判哲学的人类理性之根本“有限性”的判断混为一谈,这恐怕只能证明你没有理解“有限”与“有限性”这一对概念的区别;
也就是说,当你在“无极”贴中使用“有限”之时,完全不表明你对批判哲学意义上的“有限性”有任何理解。

质文先生大概要在理气性命之中谈论“义”的哲学义理吧;
这些形而上学类神学的概念我实在是没有兴趣;
我想孔子说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时,应该不会把后人这些看似“哲学”的东西考虑在内;
否则,就不得不给后面这个“利”字也来个义理之说;
不过我倒是很想见识一下质文先生是如何对“义”、“利”进行哲学义理界说的。

至于“尖酸刻薄”的指责,我倒也不想多说,我做不到一边尖酸刻薄,同时又宣称自己不会尖酸刻薄。
不过如果尖酸刻薄能够有助于质文先生转变自己的文风那也仍然是一件善举。
比如10楼的那句话:勿停留在历史逻辑层面论儒学,透过现实逻辑层面去思辨、探究历史逻辑的儒学;
你如果把这三个“逻辑”都删掉除了会减少歧义之外还会有任何其他影响吗?
“历史逻辑层面”、“现实逻辑层面”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个“逻辑”究竟是指历史诸实在、现实诸事物及其之间的因果关联,还是指你已经透过这些实在及其关系洞察了历史和现实的本质或规律?
你不知道“逻辑”这个词的多义性,如此表述不必要地增加了歧义性。

你或许以为如此表达会增加学术性,其实恰恰相反;
学术性表现在言论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及其真假上,而不在于是否使用或者使用了多少学术性词汇;
在任何一部哲学巨著中都不大可能遭遇你一个短贴中所含有的如此众多的“逻辑”字样;
这类术语的滥用往往是要掩盖实际内涵的匮乏。

如果不太离谱的话,你这句话大概是要说:
不要把儒学只看作是既往历史的,并因而只在历史语境中讨论儒学;
还应该把现实社会经验纳入儒学的思考之中,要通过现实社会实在去思考历史性的儒学。

这里我用“历史性的儒学”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与你“历史逻辑的儒学”有所差异;
前者强调的是儒学的历史性,亦即我们理解儒学不能只在字面上和命题上予以理解,还应该透过儒学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的表达并深入到其历史源头和历史延续之中理解其内在话语;
而你所强调的是儒学仍然是中国现实社会活生生的思想基础;
应该把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也作为儒学的外显来理解,并以此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儒学。

如果你的确是这个意思,那么你的表述本身就是不成功的,或者说辞不达意的;
而且你还有责任证明现代中国社会、特别是你所提及的制度方面的进步就是儒家思想深化的结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3 14: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3 14:18 编辑

有时间不妨对质文先生的“无极而太极”贴做些讨论;
我们或许会看到,在思想上即便是一种自洽的要求都是多么不容易达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3 14: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3 16:33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9-3 06:30
四、用在孔子到船山,逻辑深化成古今通义,当然用历史文化传续;用在对宋明理学的帝制儒学,用历史文化批判,难道不对?若不清楚我的观点,可以看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谈哲学圆圈》。不过,看不懂我的文章是难怪的,却不是无的放矢,胡说八道吧! ...

你以为“传续”就是肯定、推崇,而“批判”就是否定、抛弃?
呵呵,这样的概念层次最多只具有语文学上的正确性。
我曾经多次强调,对于近现代哲学而言,“批判”的基本内涵是:分析、辩护和划界;
并且也是在此基础上达成批判和传续的统一;
这才有些“辩证法”的味道,而你只推崇“辩证法”这个词,却没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这很可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7: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荀子的道是物物,与张无屮论老子道的道是物质之间作逻辑比照,之所以老子自然观被列为唯物与辩证而推崇,我深深感觉到以西方文化套解中国文化的积弊。只要确立道是民之共由,确立人的本体论或主体性,无疑推崇是荀子的物物。精于物者而物物,即现在所说的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精于道者兼物物,即现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文化领域。存在的轮廓是什么?当要对存在问题的探究与对存在者问题的思究,都有一个共同抽象,被视为土壤与养料的实质性存在,在船山理论中,存在,“音容天也”。心性与事物,或直言是心性之内外。心性内是音,心性外就是涉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容。人类本性之合群明分基础的仁礼本体,各正性命所形成“循理而应乎事物〔容〕”的性命学〔音〕,也是天道体用与人道理欲之间的天人合道。所以,存在的音容天也,连接物物之道,或道是物质的问题,由此涉及到对唯物与辩证的理解。有别于西哲,我定论为心性唯物与心性辩证;有限与无限,有别于西哲,我提出知幽明而不知有无的无极而太极。有趣的是,我在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论》中,有一段话:“因为进行哲学活动就意味着追问,‘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却不在’?这种询问则意味着通过澄清所要询问的东西去冒险探究和穷尽的东西,那里出现了这样的活动,那里就有哲学”。“冒险探究和穷尽的东西”,无论是天文之宇宙,还是人文之哲学,都是知幽明,非知有无吧!有趣的是,知幽明的无极而太极之存在者追问,非哲学活动;知有无而道法自然的存在者,有哲学活动,并代言中国哲学,拙拙怪事吧!专论于中哲的本体论,现象与本质,总类归为心性人事的本体论,即各正性命的本体论;有属于性质总论的仁礼本体论;形态范畴的实函斯活之本体论;实践性质的理势,神理成理气的本体论;过程范畴,终乎大始的中庸本体论等,都是贴切于心性人事本体论。其间牵涉哲学问题太多了。当你与张无屮争持不下成口水战时,我的贴《道•本体•道体》最终目标是示明:以西方哲学套解〔包括对西哲的误解与曲解〕的中国哲学,与原本传统哲学之间存在无法消解的文化问题,也是我与你互相看不懂的问题。基源来自对范畴内涵的理解,延伸到义理的理解。从道之涵义及存在者追问的哲学义理掀涉其他。明确地说,当我将“义”的哲学义理作概论,可能你会再一次感慨到你学西哲所无法理会的中哲问题,如同对《道•本体•道体》的理会一样。这是近一世纪中西会流所积弊下来,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当务之急需要解决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构建和确立哲学的范畴体系,清晰哲学的义理体系。以船山哲学为主导,其目的意义于此。
故我在所言述其他问题,不一一回复了。一句话,还是故我在不愿听的话:“作为中国人,研究与传承中国文化,依愚见,不能不研究船山学”。
对于历史与逻辑统一性原理的理解,历史是存在事实,音容存在之历史;逻辑,是基源自历史的音容存在而产生思想的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是探究历史事实成存在者追问的文化逻辑。搜百度,逻辑学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当有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0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荀子的道是物物,与张无屮论老子道的道是物质之间作逻辑比照,之所以老子自然观被列为唯物与辩证而推崇,我深深感觉到以西方文化套解中国文化的积弊。
·································································································································
质文先生,你这个帖子不足一页,却含有11个“逻辑”、3个“唯物”、9个“本体论”;
但同时你又悲愤地宣称你“深深感觉到以西方文化套解中国文化的积弊”;
呵呵,我原先只不过是看不懂你“逻辑”这个词,现在我又多了一个看不懂:你的行文的“逻辑”实在是太过辩证;
我不知道黑格尔能否在辩证法上与你过招,我是甘拜下风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最后一段话,有十个逻辑了。为解释故我在的质问与不解一事,便出现了十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4 16:32 编辑

对于历史与逻辑统一性原理的理解,历史是存在事实,音容存在之历史;逻辑,是基源自历史的音容存在而产生思想的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是探究历史事实成存在者追问的文化逻辑。搜百度,逻辑学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当有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吧!
··············································································································
质文先生在这里对自己所使用的“逻辑”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一个进步——我不想评论这个界定的内容;
但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在这个界定之后的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的表述意图是什么?
文法上看,你似乎是想用逻辑学的时代划分给自己的界定提供根据;
但“传统逻辑”与“历史逻辑”、“现代逻辑”与“现实逻辑”之间具有任何同一关系吗?

现代逻辑学与传统逻辑学的区别只是推理方法上的数学化、符号化、计算化,并不是逻辑法则或运用领域的不同;
咱们且不评价你的界定,但你所使用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的“逻辑”显然是指某种发展演进的规律、或者历史承续的因果关联;
规律和因果关联的确是逻辑地导出的,因果关系本身就是主要的知性范畴,“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两个说法也勉强说得通;
但这与作为方法区分的“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却完全是二个方向上的东西;
它们虽然都是有关逻辑的,而且“传统”与“历史”、“现代”与“现实”似乎也多少有些相关;
比如你可以在很多情况下把“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互用;
但至少在这个语境中“传统逻辑”与“历史逻辑”、“现代逻辑”与“现实逻辑”之间却没有任何等同关系——其实连近似性都不具备;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东西方哲学的问题,而是字义、文法的语文学问题。

你不要以为我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吹毛求疵找你的茬,而你的这些问题并不影响言论内涵;
就你混淆这两对词组(称为“概念”不合适)的事实来看,你对概念的区分方面有十分严重的基础性问题;
这已经实质性地危及你推理的有效性,也是你滥用这些词汇的原因所在;
这就难怪你的行文我看不懂了。

由此我给你个建议——完全善意,信不信由你:彻底杜绝所有诸如本体论、逻辑等貌似具有学术性的词汇;
完全回归到中式表达,半文半白亦无不可;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完全可以不借助这些词汇得到体现。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在本帖第一节的第三行用了“文法上看”这个短语;
如果是你,多半会说“逻辑上看”,或者“逻辑地看”等等;
但这里为什么用“文法”比用“逻辑”好呢?
因为,“逻辑”是个大概念(外延大,内涵小),而“文法”是专指行文的逻辑,或者说是逻辑规则在语文学中的具体化;
在这里用“逻辑”就不那么贴切,有可能造成歧义,而“文法”则较为恰当、规定性较强。

这就比如说,我把一本黑格尔的《小逻辑》归类为文字作品当然可以,却毕竟有限不伦不类,失去了归类的意义;
就不如说是人文著作来得合适;
又不如说是哲学著作更加贴切;
当然说这是一部观念论著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如果说这是一部德国观念论者的巅峰之作,或者传统形而上学的完成之作,那就是善之又善矣!

为什么说最后一个说法最好?
就在于这个说法表明了说话者对观念论、传统形而上学等等哲学问题具有清晰的理解,而这个说法本身最为贴切、最具有规定性。
概念准确、贴切、不可替代、避免歧义,是学术性的重要标志;
特别是如果我们反对用西哲套解传统文化,就应该尽量避免西哲概念的介入;
如果实在要使用,也要坚持界说清晰、使用适当。

我不知道质文先生会不会把我这些话仍然归于“尖酸刻薄”;
至少,如果有人愿意费尽心机地指出我在思想或表述中的致命性不足并予以纠正,即便他尖酸刻薄,我也会非常感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2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百度搜是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我的文贴应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受到故我在责难,请看10楼。我搜百度,“耿耿于怀”,回应责难,作比照而已,并没有其他意思。
二、中西会通已是不争事实。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也要不断新新不己,才致义理深化。在不失传统哲学义理的基础上,使用西哲范畴,以更清晰传统哲学义理,有何不可?中西会通,是义理的会通;应用的范畴体系,其目的也在于清晰义理体系吧!故我在有空打开《中国儒学网》,其中有黄顺化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谈到《易传》的变易本体论。在中哲的研究文章中,都有使用西哲范畴,如逻辑、本体之类,问题不在于应用,而是应用是否合理,依然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追问与存在者追问的问题吧!若故我在不责难,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问题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22: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9-4 22:57 编辑

问题正在于你的“应用是否合理”呢?
目的是“更清晰”就等于你能以此达到、或者已经达到“更清晰”吗?
即便在西哲著作中也见不到如此滥用概念的事例啊。
你在中国儒学网看到有人如此言说吗?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黄顺化本体论是你所理解的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吗?

绝大多数哲学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的流变历史;
没有个十年苦读,不大致遍览传统哲学、近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主要著作,你是根本不可能把握其中细微脉络的;
你真的以为能够凭借百度弄清逻辑、本体论、形而上学,并且来个活学活用?
有如此简单易行的学问吗?

呵呵,多言无益,时间宝贵啊,就此别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06: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张冠李戴了,是黄玉顺,非黄顺化。刚好,黄玉顺有另一篇文章《形而上学的黎明》请读读。我以半辈人生的生活履历,三十多年的钻研中国哲学史,也许我更懂得什么是活学活用,什么才是合理与清晰。人非完人,务实是不断提升自己,“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愈困而学必勤”,是习学的座右铭!拜拜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