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2|回复: 0

吉林“安图人”遗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9 11: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9-9 11:56 编辑
, b8 y5 o& c+ Z! M
7 N$ O3 b+ W$ p$ m3 F& d4 V7 d吉林“安图人”遗址$ ?1 I2 ]& E6 T" P5 _
来源:吉林省博物馆
; C' i- ~0 r0 b0 A! G9 h% _+ {) |% J* ]5 }" C5 u
  安图人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明月镇东南2.5公里的石门山南坡洞穴。洞穴海拔365米,南临布尔哈通河,高出河床25米。1964年5月,吉林省地质局区测大队、东北地理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组成联合发掘小组,在洞穴中发现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经考古学家命名为“安图人”,属晚期智人。碳14测定结果,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万~2万年,生活在冰期时期的冰天雪地中。6 o# x7 o6 N/ S' D: L4 w9 T
anw600.jpg % ]# P9 }# b, z: P$ u  Z; U
  安图人化石是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1964年发现于吉林省安图县明月镇附近的一个洞穴中。从残存堆积和伴出的动物化石判断,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35370±1850-26560±550年。1964年吉林省地质局区测大队、东北地理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联合组织发掘。
, L( [) t! e$ i# t  安图人化石只有一颗保存完整的右下第一前臼齿。颊尖和舌尖的形状与现代人相似。嚼面的釉质磨损较重,齿质暴露,估计为中年人,曾患龋齿病和牙周萎缩症。在发现安图人的洞穴及其西9米处的另一小型洞穴中,共出土19种哺乳动物化石。重要的虎、最后斑鬣狗、真猛犸象、披毛犀、普氏野马、东北野牛和东北狍等,均属东北地区常见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代表寒冷的气候。植物孢料分析也表明,当时的气温至少比现在低5℃,处于冰缘环境。从“安图人”洞穴堆积所处的气候和动、植物的性质来看,当时安图人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采集、渔猎。夏季以采集植物果实、根茎为主;冬季主要从事狩猎活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生活十分艰苦。“安图人”所处的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相当或晚于河套人文化时期。“安图人”的发现,当时震惊了中外历史界和考古学界,在国内外出版的大学教材《中国通史》和其他历史学术著作、旅游介绍中均使用“安图人”资料, 这不仅填补了智人类化石在吉林省的空白,而且对于进一步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和开发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3 X. |7 E8 ]) n7 u" d8 S$ [ anw611.jpg
! Y8 M* h6 q0 o8 [, x# Z+ p$ v anw620.jpg
! O) n0 b+ F' o$ r! z5 `9 u anw610.jpg
( {4 u  Q% _+ L1 O: ?    “安图人”以后,经过若干千年,安图地区已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在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已经进入了发达的奴隶社会。在安图境内至今尚未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是,青铜时代或早期铁器时代的人类遗迹却多有发现。大砬子遗址位于明月镇大砬子村1.5 公里处的小山岗上,为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沃沮人原始村落,渤海时期的山城,今已成耕地。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在耕地地面上,已采集到夹砂褐陶片、石器等遗物。, c* ?4 w. p! }) i8 w# E5 V
anw630.jpg
! N$ ]# U) O1 }1 {1 L0 K" o    头沟遗址位于石门镇北山村,头沟屯东南1公里处台地上,为原始社会及渤海、辽金时期较大的聚落遗址。由于修筑公路,遗址北侧遭破坏。今尚存的遗址区东西长300 米,南北宽20—55米。地面散布的遗物数量较多,采集品中有石器、手制夹砂陶、轮制泥质陶、瓷器等。这些发现都是安图境内原始人类生活的历史见证。& m  J$ S+ J$ @
anw631.jpg 1 Z* A& `' h0 \; {+ V6 u8 t6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