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4|回复: 27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18: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
---“圣人立象”是开启《周髀》、《周易》等智慧之学,神秘殿堂之门的“金钥匙”


2008.11.3.布衣.学子
一:“圣人立象以尽意”
  

  《系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太玄》曰:“垂[ ]为衣,襞幅为裳。衣裳之制,以示天下”。
        青铜“圣人立象”:“首出庶物,离目外明,坎耳内聪”。“爻衣”、“襞幅”,垂示天下。胸饰:“五星联珠”,腹饰:“玄牝之门”。双手握器,威然屹立。《鹖冠子.泰录》曰:“若上圣皇天者,先圣之所依威立而有命也……法天居地,去方错圆,神圣之鉴也”。“先圣”:鉴往知来,“去方错圆,作自为象。立象尽意,体道行法”,造福子孙后代。《黄帝.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观象悟道,博览群书。“类以合类,智类之明”。后学从相传的古籍与现在新获得的历史资料中,深切的感悟到,先哲们论《经》:“言约旨远”,隐语诠释,对后学们寄托着殷切地希望。《参同契》曰:“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代后兮,昭然而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魂灵乎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圣人立象以尽意”,思之思之,困而知之。青铜“圣人立象”:“垂衣裳(裳:chang常)”的“襞幅”造型纹饰中,隐藏着太极宇宙乾坤图的核心图形,后学以青铜“圣人立象”的“玄门”为“圆心”,“襞幅”纹饰为轨迹,“推而图之”,复制出人文始祖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依图绎《经》,再现出昔日北天之景。
     《太玄》曰:“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其所循也大,则其体也壮。其所循也小,则其体也瘠。其所循也直,则其体也浑。其所循也曲,则其体也散。故不惧所有,不彊所无。譬诸身,增则赘,而割则亏。故质幹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也。其可损益与”?《太玄》三家一部,三部一州。三州一方,三方九州。九九八十一首,赞颂的是《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是根据原始太极宇宙乾坤图按1:1的比例严格铸造的,后学“推而图之”,复原后的图形以然“夫矩之于数”,故“其可损益与”?《周髀》曰:“凡为八节二十四气,气损益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然如何“损益”?“陈子”先哲且闭口无言。不知如何“损益”,何以“夫矩之于数”?““数”,即“天数”。《史记.天官书》曰:“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周髀》首章开宗明义的讲了“周公”向“商高”请教“天数”。
         晚明天文学家徐光启曰:“《周髀》勾股者,世传黄帝所作,而经言庖牺,疑莫能明也”。古往今来,《周髀》、《周易》,这两部“奇书、谜书”之间的关系鲜为人知,《周髀》:“易道”也!《周髀》太极宇宙乃《周易》乾坤。《周髀》“上圣”:“君子盛德,深藏若虚”。《系传》曰:“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千百年来,学者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周髀》作了大量注释、猜测、孝证和研究,众说纷纭,各有异同。《系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二:天圆地方
  
  《周髀.勾股圆方图》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勾,勾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唯耳”。“勾”,赵爽注曰:“影也”。“影”,圣体晷影。黄帝“以身为度”,“上圣”,即晷影。《周髀》曰:“冬至晷长丈三尺五寸,夏至一尺六寸”。“上圣”的“身形”,伴随着“日道之发敛,外衡冬至,内衡夏至,六气复返”而变化。《易纬.乾凿度》曰:“夫八卦之变,象感在人”。“人”,“大人(上圣)”,“勾也”。《太玄》曰:“天启去人哉?人自去也”。“人”,“大人[上圣]”。《周髀》曰:“正晷者,勾也”。“正晷”:“夏至日中,日下无影”。
  人文始祖黄帝运用阴阳几何气数学法则,“覆其数用,重差勾股”。将损益、求证后的气数值,以寸为单位代入图中,制造出了“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唯耳”的“矩”,轨仪。上古圣贤运用“十变九道”的轨仪来观测北天极,以寸比万里的比例,将宇宙北天“裁制”。创立了一种“弥纶天地之道”的天文学体系。《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鹖冠子-渡万》曰:“天地阴阳,取稽于身。故布五政,以司五明,十变九道,稽从身始,五音六律,稽从身出”。“身”,“圣人立象”之“身”也。律、历、卦,共聚一盘。《十大经.立命》曰:“昔者黄宗旨使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立(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有学者认为:“首篇《立命》通过黄帝前后左右都有面孔,能够观察控制四面八方的神话……”。其说谬矣。人文始祖黄帝:以“人法地,地法天”。“获宝鼎(轨仪),迎日推策”。“开天辟地”,创建“天地人合一”的太极宇宙乾坤图籍,开创了史前原始科学、哲学与宗教合一的文明时代。
   师传《春典》曰:“亘古元祖鸿君仙,居住西岳昆仑山。万仙洞府作文武,普渡天下女共男。天下到处一个礼,亘古文武一人传”。“鸿君仙”,即太极宇宙乾坤图中:“顶天立地,怀玄抱一。手握乾坤,依威立而有命”的“上圣皇天”,黄帝“圣人立象”。太极宇宙:“为径八十一万里”。“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上圣”与“天地合一”,以“声为律而身为度矣”。故《周髀》曰:“过此而往者,未知或之。或知者,或疑其可知,或疑其难知。此言上圣不学而知之”。“西岳昆仑”:“三重”,“耸立”在太极宇宙中。
  师道尊严,后世不忘前世之师。《系传》曰:“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圣人立象以尽意”,“亘古文武一人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统于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创建的“易道”。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象帝]”

《郑语》云:“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韦注:“八索,八体,以应八卦,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兑为口,坎为耳,艮为手”。
《尚书.武成》篇载:“惇信明文,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毕命》亦载:“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而成。”“小子”者,“上圣”也。
DSC04865.jpg
DSC0486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2 收起 理由
東華道醫 + 12 珍贵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学子 的帖子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東華道醫 银子 +12 珍贵资料 2008-11-6 20:09
感谢东华道医兄台赏识!gx1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学子 的帖子

上帖藏品资料供师友们参考---北宋临汝窑:道教符纹盘

左青龙右白虎中央端坐黄帝   gx21
“人、神、鬼、怪”

  
《史记.历书》“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史前文明,天下大同”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1-8 01:36 编辑 ]
附件
DSC02945.jpg (177.82 KB)
2008-11-8 01:30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1-8 02:10 编辑 ]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DSC01056.jpg
DSC01058.jpg
DSC0330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 銀子 +5 收起 理由
東華道醫 + 2 + 5 珍贵资料,客气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1 2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期待新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赏识gx17

    元代理学家吴澄论“天人合一”说:“身半以上同乎天,身半以下同乎地,头圆足方,腹阴背阳,离目外明,坎耳内聪口鼻有肖乎山泽,声气有象乎雷风,故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是知易即我心,我心即易。故推而图之,章之为六位而三极备,叙之为六节而四时行,合之为六体而身形具,经之为六脉而神气完,表之为六经而政教立,协之为六律而声音均,官之为六典而政令修,统之为六师而邦国平,……而大易八卦之体用备矣。《宋元学案.草庐学案》”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3-27 11:33 编辑 ]
附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 280.jpg (22.39 KB) 2007-8-30 09: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1-14 14:49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3: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论《周髀》“道术”
   《周髀》曰:“夫道术,言约而用博者,智类之明。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谓之知道。今子所学,算术之术,是用智矣,而尚有所难,是子之智类单。夫道术所以难通者,既学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能知。故同术相学,同事相观,此列士之愚智,贤不肖之所分。是故能类以合类,此贤者业精习知之质也”。中华上古传统数学“算术之术”,是法自然的应用数学,阴阳几何气数学。气数学为体,纯数学为用。如果以自然数论、纯数学的知识来解析《周髀》圆方勾股术,其法理难通矣。
  《周髀》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勾广三”,“广”,“广袤”。其几何图形就是圆。“股修四”,“股”,表股。天周为规,表股为矩。《论语.为政》:“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朱熹《论语集注》曰:“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后学以为朱熹不通《易》,他的说法只对一半。矩方的中央倚立着“大人(上圣)”,其几何图象即为原始象形文字修字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由法自然的“易道”引伸而来。“径隅五”,“隅”,城隅、角隅,其几何图形就是“圆方”的对角线“斜径”[参见出土的仰韶文化陶符象形数字X(五)]。圆、方、圆方斜径,“得成三四五”。《太玄》曰:“故玄者用之至也。见而知之者,智也。视而爱之者,仁也。……能以偶物者,通也。……”
   赵爽为《周髀》作注曰:“圆径一而周三,方径一而匝四,伸圆之周而为勾,展方之匝而为股,共结一角,邪适弦五,政圆方斜径相通之率。故‘数之法出于圆方’。圆方者,天地之形,阴阳之数。然则周公之所以问天地也,是以商高陈圆方之形以见其象,因奇偶之数以制其法。所谓言约旨远,微妙幽通矣。”
  如何“政圆方斜径相通之率”?学者们因为无图象考据,难免要曲解圣意。赵爽说:“圆方者,天地之形,阴阳之数。”有些自以为聪明的学者不论“阴阳”,他们盲目的批判数字神秘主义。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然诸多学者人云易云,删文断句,将圆、方分割,用四个勾3股4弦5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个“地方”来,把“天圆”舍去放在一边不用,搞成了:“奇阳不长,隅阴不生之象”,认为商高陈其象是:“勾三、股四、弦五……。”《十大经.观》曰:“……牝牡相求,会刚以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绘于地,上绘于天,……”黄帝说的“牝牡”,影射的就是“方圆”。古籍、图书,左图右书,书中无图,“神、鬼”难通。
  在《周髀》卷上第3节中,“陈子”先哲列出了运用勾股圆方术勘测日高的应用题,悟通了该题的解题方法后,才能窥探“玄门”,洞察“玄妙”。遗憾的是诸多著名学者,不知“勾股各自乘”后,为何还要“并而开方除之”?
  《周髀.勾股圆方图》曰:“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轨仪;以“地方”为“股”,“上圣”为“表”。黄帝以“身”代“斗”,洞悉天机,所谓“知天者圣”。《史记.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史记.天官书.索引》文耀鉤云:“镇,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琁玑,中宿之分也。”(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1-14 07:23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22: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周髀》太极宇宙构建原理
  《晋书.天文志》曰:“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西汉灵帝(168-189)时,蔡邕于朔方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无状,多有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台所用铜仪,则其法也。”
当代学者冯时先生在《中国天文考古学.第七章.早期宇宙模式》中说:“中国古人把盖天说的形成上塑到传说中的伏羲时代,这当然无法确考,不过现有的材料表明,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新石器时代,盖天说已经产生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理论在当时己经颇为完善,并且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最有影响的宇宙学说。”千百年来,学者们认为:盖天学派原有一个旧名叫作“周髀”,它的理论保存在一部名为《周髀算经》的著作中,‘周’是天周,‘髀’是表股,表股是测量天周的工具,古人以九数重差,计算日月周天行度远近之数,都要用表。天圆为规,表股为矩,规矩又为方圆画具,所以‘周髀’的简单理解就是方圆,用它来描述宇宙的基本模式便是天圆地方。”
晚明天文学代表人物徐光启曰:“《周髀》勾股者,世传黄帝所作,而经言包牺,疑莫能明也。……至于商高回答之后,所谓荣方问于陈子者,言日月天地之数,则千古大愚也,李淳风驳正之,殊为未辨。若《周髀》果如此,其学废弗传不足怪;而亦有近理者数十语,绝胜浑天家,余尝为雌黄之,别有论。”
   综上所述而知,学者们对《周髀》这部“奇书、谜书”知之甚少,人们不知步入《周髀》这道“玄门”的“门檻”很高。前文己说:太极宇宙乾坤图,即《周髀》“勾股圆方图”。“勾股圆方图”是一幅“象图”,该“象图”即《庄子.天地》中所说的“象罔”。有了这幅“象图”,才能读懂荣方、陈子:“言日月天地之数”之真谛。古今诸多著名学者,因为没有“象图”考据,故难以窥探“易源”,认为《周髀》这部书构建的几何宇宙模型,只是非常简单、原始的盖天宇宙几何模型,因此而得出:“《周髀》术数具存,考验无状,多有违失”的结论。后学发现:《周髀》“象图”乃《圣经》“天符”,神秘的“河图、洛书”数图,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而已。故先哲们行文非常的谨慎、诡秘,言象论道,隐语诠释。例如该书对“象图”的图象、“矩数”等重要的核心部分,一盖不论。纵观历史,那些参悟到《周髀》真谛,修身成名的先哲们,著书立说,弘扬《易》理,然皆唯命是从,谁也不言《周髀》。《史记.天官书》曰:“……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
   巜太玄》曰:“仰以观乎象,俯以视乎情,察性知命,原始见终。三仪同科,厚薄相劘。圜则杌棿,方则嗇吝,嘘则流体,金则疑形。是故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所谓“三仪同科”,道出了轨仪构造之真谛。《易》是人类文化、文明之起源,意义重大。故简而言之,就教方家,仅供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参考。《周髀》整部书的核心主题围绕三幅图而展开,一:“勾股圆方图”。二:“为径八十一万里”的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三: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七衡六间图”只是太极宇宙乾坤图中的部分内容。
(一)“盘古开天地”


  “勾股圆方图”是轨仪法天的模拟、缩影图。《周髀》曰:“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何谓“正晷”?“正晷”就是古人将轨仪假想安放在天轴、地轴线上,所谓“乾坤大挪移”,“盘古开天地”。“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天之琁玑,天北极。地之琁玑,地北极。“人体”之琁玑,“脐轮”。三者贯通,一体同源。建立起相应的坐标体系,将北天全部纳入了自已的观测范围,“夫矩之于数”,以寸比万里的比例将北天“裁制”。
(二):太极宇宙,“天有十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曰“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之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所谓“十日所浴”,形容的是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中,两至两分十个日象坐标点,这十个日象的坐标点是如何布列的呢?该问题不在本文中详述。江晓原、谢筠两位先生译注的新版《周髀算经》,虽然经过了钱宝琮先生校点,然仍有诸多错误,好在绘制太极宇宙乾坤图的方法是用矩之道,所谓“夸父逐日”,以夏至日日中时为起点,逆推到冬至及冬至夜半,故曰:“易:逆数也。”
(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系传》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天成象”说的是太极宇宙平面示意图,该图“仰观”。“在地成形”说的是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该图“俯察”。“地法覆盘”,实指天赤道坐标体系。“黑齿北,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句神话传说描述的影象与太极宇宙剖面示意图十分符合,实际上从剖面示意图中人们只能看到,一日居上枝,七日居下枝,其余的两个日象与另外两个日象重叠。“一日居上枝”说的是夏至日,日中时太阳的坐标点,该坐标点在“盖笠”的中央(天堂)。《系传》曰:“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先哲有云:“黄帝以天言”。(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2-7 16:21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05: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浅析“洛书”象数图
    《古三坟》后序(唐未隐士)中说:“《传》曰:‘《河图》隐于周初,《三坟》亡于幽厉,《洛书》火于亡秦,治世之道不可复见……’”。《路史.黄帝纪》曰:“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河图”、“洛书”的名称,始见于《尚书:顾命》、《论语:子罕》、《系传》等古籍中,那么究静河图是怎么来的呢?是谁得到或创造了河图洛书呢?相传的古籍中有很多猜测。然讫汉、唐、宋、元、明、清以降,纵览易学之作,诸多学者考证、研究神秘的“河图、洛书”数图,图文并茂,是非纷然,探端者皆“同术相学”,研究数理,不知图式中奇偶之数的阴阳数位。
     后学发现“洛书”九宫数是在《周髀》“勾股圆方图(乾坤)”中演绎推理而产生的,古今不知“象图”图式者,穷其必生精力易难以破译。《系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如何“行鬼神”?后学草根,才疏学浅,行不通,这个难题留待以后有道德的国学大师们共同来破译吧。后学以为推演“洛书”九宫数的方法较为容易悟出,故在此论述异想天开的研究成果,就教方家。如果将乾坤图中的“天、地”之数,效法宇宙自然,“天道下济,地道上行”之法理。将天数斡,地数旋,然后斗纲设位合十,其“象图”图式中的阴阳数位将变化为:一,九位居“天一”。八,二位居“地二”。三,七位居“天三”。四,六位居“地四”。五,五位居“中央”。“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合为十,交点连线后其几何图形---如鸡子。
   《系传》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上圣”正身立位乾坤图,所谓“先天”。《系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上圣”背身立位乾坤图(圣体顺位),所谓“后天”。圣贤们运用“悬天之轨,薄地之仪”来“侯气法勾陈”,所谓“天效以景,地效以响”,“需以待时,听钟之声”。历、律、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聚一盘。关于乾坤图“后天”象图的易象易理,《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门无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 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系传》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南怀瑾先生在《别讲易经系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八个字,就说明了《周易》是以乾坤两卦做开头的。……下面“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两句话解释天为什么那样尊,地为什么叫做卑,卑高是翻转过来的运用。”
     “我们看到中国文字,就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读书人没有学多少西方文字,便批评中国文字不合逻辑。象这里有人会认为应该是高卑以陈才对,因为高是天,卑是地。……”

   “原道(易道)”,一天人。天地一大宇宙,人体一小宇宙。婴儿在母体中怀胎十月,降生时转胎头朝下为顺生。后学收藏的宋、元时期低温绿釉后天八卦扁壶,倒悬之象以为证误。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2-7 16:23 编辑 ]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学子 于 2008-11-8 01:57 发表
上帖藏品资料供师友们参考---北宋临汝窑:道教符纹盘

《淮南子.原道训》:

“……
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霓,游微雾,鹜?忽,历远弥高以极
往。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景。扶摇扌?抱羊角而上,经纪山川,蹈腾昆仑,
排阊阖,沦天门。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是故大
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
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
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霄{雨兆}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刘览偏照,复守以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故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
舆,则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不使也;阴阳为御,则无不备也。是故疾而不
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九野之形埒者,
何也?执道要之
柄,而游于无穷之地。是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
不可究也,秉其要归之趣。夫镜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而方圆曲直弗能逃也。
是故响不肆应,而景不一设,叫呼仿佛,默然自得。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
后动,性之害也;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
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故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
内不失其情,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小大修短,各有其具,万物之至,
腾踊肴乱而不失其数。是以处上而民弗重,居前而众弗害,天下归之,奸邪畏之,
以其无争于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






附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jpg (175.92 KB) 2008-12-3 16: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2-3 16:4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lixunhuang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学子 于 2008-12-3 16:36 发表
[quote]原帖由 学子 于 2008-11-8 01:57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帖藏品资料供师友们参考---北宋临汝窑:道教符纹盘

《淮南子.原道训》:

“……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 ...



感谢兄台赏识gx17

http://bbs.laozi.net/thread-6911-1-1.html!gx20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2-5 20:22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4: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先哲“自远方来”的“友朋”,是否即上古时代的黄帝“圣人立象”?故“不亦乐乎?”参玄悟道,“其真知者,以谓中有神炒,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者也。”《淮南子.俶真训》曰:“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中国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文化之道是什么?是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创建的《周髀》易道。
[img=http://ff.a.5d6d.com/userdirs/9/b/zlhx/attachments/month_0811/20081103_0376fea55e56b46d13e1rCxm8nACcRA6.jpg]DSC04868.jpg[/img]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8-12-7 16:24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06: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浑天、盖天”一体本原

六:“浑天、盖天”一体本原
  《周髀算经》卷上赵君卿《序》曰:“夫高而大者莫大于天,厚而广者莫大于地。休恢洪而廓落,形修广而幽清。可以玄象课其进退,然而宏远不可指掌也;可以晷仪验其长短,然其巨阔不可度量也。虽穷神知化不能极其妙,探赜索隐不能尽其微。是以诡异之说出,则两端之理生,遂有浑天、盖天兼而并之,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有以见天地之赜。则浑天有《灵宪》之文,盖天有《周髀》之法。……”
  今人以知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经漫长的封建帝王统制阶段,人民长期遭受君权神授,君权天授思想渊靡,故汉代以来史书中所记载的“浑、盖之争”,所谓知之而不知,不知而知之。后学参玄悟道,苦修了十余年,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所谓“铁规三折”,绘制草图近万幅后方才洞悉真奥,复原了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后,依图解《经》,尚需破译先哲们按八卦谜宫术撰写的经文,所谓“穷神知化”,无内功修炼者而不为。苦熬了数月后,方才悟懂了“玄算”的基本方法,终于推算出了八个日象的平面“浑天”,剖面“盖天”示意图,研读了《山海经》后才发现少绘了两个日象,少了这两个日象就缺少了一条“中道”。
  赵君卿先哲是得的传之人,他撰写《勾股论》的目地就是为了给自己证言。赵爽先哲所论的“勾股术”,是“圆方、方圆”由内而外求解圆方斜径、圆方面积的推算术,后人若想破译《勾股论》,悟通这种推算方法的唯一途径就是,得到青铜黄帝“圣人立象”,并复原出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那么赵君卿(赵爽)先哲为什么说“遂有浑天、盖天兼而并之,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呢?因为古籍中记载的“盖天派”们,根本就不知道《周髀》卷上第2节以后,陈子先哲讲的就是太极宇宙平面“浑天”示意图,著《太玄》的汉人扬雄,“难盖天八事”,难的是一些不通《周髀》的“盖天家”。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述古。“作”,创始。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吾学一以贯之”的道学,继承、弘扬的是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创建的《周髀》“易道”。而张衡撰《灵宪》则是对《周髀》的诠释与补充。后学“生正逢时”,生活在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弘扬民族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将管窥之见,公布于众,撰文就教方家。
(一)《周髀》构建的天体坐标体系框架
  《系传》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哪三极?《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中的“赤极、中极、黄极”,此三极对应“天、地、人”三才。中华上古文明创始于北纬36度的黄河流域,有《周髀》天书为证。《周髀》卷下第9节曰:“中衡去周七万五千五百里。”“中衡”,“在地成形”后即天赤道。“周”,即“周地”观测点。《周髀》卷上第4节曰:“则从周北十万三千里而至极下”,盖天剖面示意图地平夹角为45度,根据上述数据值,在剖面“盖天”示意图中可测算出“周地”的观测点在北纬36度的“天中(东)南”方位。这就意味着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们,所观测到的天北极高出北方地平线上36度,对这一地区的先民来说,以北极为中心,以36度为半径的圆形天区终年不没入地平。而上古圣贤们若想将所有天体全部纳入自已的观测范围,则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坐标体系框架。《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中赤极、中极、黄极,三极横列,赤极---天北极不在“浑天”之中心,以地盘方位而言,在“黑齿北”。赤道为阳,中道中庸,黄道为阴。故赤道、中道、黄道,都是黄帝之道。易道诡秘,阳明阴晦。太极宇宙中以东方的东南为阳,以西方的西北为阴。《系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老祖宗们将“一阴一阳”,“牝牡若形”的黄道、赤道坐标体系分拆二用,则“显诸仁,藏诸用”,神鬼亦莫能知其宗也。这种文化将其人格化,即今天所说的哲学、科学。若将其神格化,即宗教文化。故自古亦有“儒门氏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之说。
(二)“悬天之轨,薄地之仪”
  《周髀》“勾股圆方图”是轨仪法天的模拟缩影图,轨仪“十变九道”,“数之法出于圆方”。《周髀》卷上第五节曰:“此方圆之法。万物周事而圆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或毁方而为圆,或破圆而为方。方中为圆者谓之圆方,圆中为方者谓之方圆也。”这段话的含意至关重要,“陈子”先哲微言大义,“微妙玄通”,千百年来诸多学者悟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江晓原博士在译注的新版《周髀算经》中说;“这段空洞的议论显得颇为突兀。‘此方圆之法’下还附有“圆方图”及‘方圆图’各一,只是一个正方形的外接圆和内接圆,没有什么意义,亦无法确定是否赵爽所绘,故删去以省支蔓。”


周髀》:“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勾股圆方示意图


  后学理解陈子先哲这段话的含意为:大匠创造制作规矩,是将“圆方、方圆”几何图形,根据晷影实测的数据,将损益后的气数直代入几何图中,由小到大,由中央向外面延伸扩展。赵爽先哲说“伸圆之周而为勾,展方之匝而为股”,其含意亦然。轨仪十变九道,其“天数”为:“一、三、五、七、九,五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地方”,“方以类聚”,二、四、六、八、十,由小到大五个正方形,就是将“圆方、方圆”扩展到“天九、地十”为止。偶数“地方”的最小数为“地二”,那么两个“地方”其隅数即为“地四”,直方、正方叠错,立八极。所谓两阴辖一阳,中央倚立着“大人(上圣)”,故曰:“股修四”。《太玄》曰:“能以隅物者,通也”。古人以轨仪效法天地,两个地方合而并之,曰“翕”,效法宇宙时赋予其立体概念,故曰:“上下四方为宇”。展开曰:“其动也辟”,效法宇宙曰:“辟宇谓之宙”。《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以轨仪“圆方”图形而言,两个地方“股修四”了,那么“地方”的内切圆亦即“天三”。效法宇宙曰“气起于三”,天地中产生了精气“大人”,故《老子》曰:“三生万物”。言至于此,由“天一”到“地十”的几何图象以然明了,然“充气以为和”的几何图象,必须与黄帝、尧、舜“垂衣裳”的“襞幅”纹饰合为一体,故“圆方、方圆”由天一推到地十的几何图形只是其基本图形而己。《老子》的道学是否就是黄帝老子的道学,有待于当代的国学大师们来考证,后学认为《老子》即《周髀.糸辞》。
   论《周髀》最短的古文,即所谓韩国八十一个字的《天符经》。《天符经》曰:“一始天始。一析三。极无尽本。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一积十矩。无匮化三。天二三,人二三,大三合六,生七八九。运三四,成环五,七一妙衍。万往。万来。用变不动。本本心,本太阳,昂明人中。天地一一,终无终一。”“天一一”,无极。“地一二”,“圆方”。“天二三”,“方圆”。“人二三”,“人地天”。《易》弘益人间,理化世界”。唐兰先生说:“战国时人称九鼎为三翮六翼,翮就是鬲,空足的圆鼎;翼就是釴,是附耳的方鼎。”九鼎是否“三翮六翼”?有《周髀》矩形矩数为证。现在的学者们可以根据青铜黄帝“圣人立象”,得知上古时代“分、寸、尺、丈”等长度的计量单位,这对考古界而言至关重要。

  《系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千百年来有多少学者为《系传》中这十位数而感到茫然?《周易.坤》卦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以几何图象而言,“直”,直方,倚立之象。“方”,正方。“大”,“大人”。轨仪正方为“底盘”,“直方”为规,周天旋转,所谓“以方出圆。笠以写天”。“正方、直方、大人”,“股、规、表”,所谓“三仪同科,厚薄相劘。”轨仪中轴径长2.3寸,轴中心孔径1寸,寸比万里。故《周髀》卷下第9节曰:“璇玑径二万三千里,周六万九千里”。《系传》曰:“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太极宇宙地心说,两至、两分--春夏秋冬四季,十个日象,皆“日照四旁十六万七千里”,用几何学来表示,即“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年底工作忙,后文七:“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9-1-23 15:1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5 收起 理由
lixunhuang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6: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周易.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李鼎祚《集解》曰:“彖者断也,断一卦之才也。”也就是说“彖”是解释卦义的。姑置邃古以来,《乾.坤》两卦的《经文》、《彖》、《象》之含义,知之者鲜矣。由于人们不知到,也没看到老祖宗们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科学思想,哲学智慧,创建的太极宇宙《乾、坤》是个什么样子的,又是如何构建的。因此,《周易》这部被誉为六《经》之首的古籍,自古以来,虽然经过了历代学者研究、诠释,并派生出了众多的研究著作。但是,时至今日,仍然被人们称为“奇书、谜书”,穷其毕生精力也无法读懂、破绎的“天书”。近年来,海内外出版了多种易学著作,形成了一股周易热,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参同契》曰:“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学人不知“乾坤”在哪里,幻想着通《易》、解谜,又谈何容易?
(一)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
  当代诸多学者由于不知《周易》乾坤的构建原理,悟不通《周髀》圆方勾股的推算方法,更不知“裁制万物,唯所唯耳”的“矩”是何种神器。故错误的认为:“古代中国的传统天文学几乎不使用任何几何方法或手段,而是依靠代数方法去描述或推算各种天象,因此常被称为‘代数的’,与‘几何的’西方古典天文学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说法确实很有道理。……”
  后学认为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是阴阳几何气数学,由阴阳几何气数学而推导求证出几何学,没有几何天文学的基石作基础,又如何能用“代数的方法去描述或推算各种天象”呢?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统于《周髀》易道。《灵宪》曰:“……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鬱搆精。时益庶類,斯谓天元。……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八极……”所谓“人之精者作圣”,即《周髀》中所说的“上圣”。“上圣”无为是为而不为。天子“配天”,“无为而治”,“执道要之柄”。《尚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充执厥中。……”。有学者说“六经皆历,六经皆器”。而《周髀》则是“历、器”之本原,《淮南子.俶真训》曰:“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今人若想正确的诠释老祖宗们创立的绝学,应该从最基本的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学起。《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宇;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后学在前面几篇撰文中,由浅入深的论述了“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的几何图象、法理,感兴趣的师友们,现在可以绘图求解圆方勾股的推算方法了,后学提示:在《周髀》第3节中陈子先哲为什么说:“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呢?悟通了圆方勾股的推算方法后,便可释解赵爽先哲的《勾股论》,结合《周髀》“盖天”宇宙的构建原理,再重头来论正所谓的“商高定理”,说一说所谓的“商高定理”,是否创立于北斗玉衡作为极星的遥远时代。
   后学承德学子,一界草民,才学浅昧,不求功效利益。参玄悟道,鉴赏一得。推算绘制出《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后,立志尊圣人言,“退藏于秘,极深研几”,然时不我待。《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后学管窥之见,便公开所学,不揣冒昧,别有隐情,实属无奈。望儒门氏户,三山五岳的列位师长函容!
(二)易道,仁道。《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黄帝曰:“吾受命于天,定立(位)于地,成名于人。唯余一人,德乃配天……”。青铜“圣人立象”正身立位乾坤图,其形象即原始象形文字“帝”字的象形。背身立位乾坤图,其形象即原始象形文字“黄”字的象形。背身“配天”,即所谓“后天”,圣人面南“垂拱而治”。《易》“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伏羲画八卦说的是自然之道。“后天---黄天”是“吾类天大明”的“上圣---伏羲”---黄帝之道。伏羲---大明(太阳)画八卦,“伏羲(上圣)”,在太空中“俯则观法于地”。“地”,地球物理。《庄子.天地》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之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黄帝用“象罔”在索什么?索大明(太阳)在两至、两分,子、午时刻的运行轨迹、方位,从而根据北斗可观测推算出其所在方位的距极度。黄帝运用北斗七星这个天然规表,“探赜索隐,勾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穷神知化,三五以变”。以“身”代斗统化万方,构建“内圣外王”之道。“象罔”中的“上圣”,其“身形小大”,伴随着“夏至、冬至日道之发敛,六气复返”,由小到大(大壮),由大到小(括囊)而变化。《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所谓“昆仑之丘”后学在下一章中阐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圣祖们创立的绝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易》讲半面,《乾、坤》两卦统一年。青铜“圣人立象”,“首出庶物”的形象,即原始象形数目文字“九”字的象形。“庶”,庶民。“庶物”是黄帝一统天下后九族共和,万国庶民图腾的集合体。黄帝时代距今究竟有多少年?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可以根据“盖天”宇宙的构建原理,运用岁差法来推算。黄帝、尧、舜老祖宗们兼有的天下到底有多大?科技文明究竟达到了何种精人的成度?参见后续拙文,八:按图索骥,探寻中华圣祖们遗存的文化、文明古迹。
    《易》“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盗天地之机,利天下万民,造福子孙万代。故《易》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青铜“圣人立象---垂衣裳”的身形,即原始象形数目文字“八”字的象形。“乾坤”---“圆方”的对角线,即原始象形数目文字“五”字的象形。“乾坤---圆方斜径通幽”,“近取诸身”,等同于人体的交叉神精。《周髀》太极宇宙学说,是中医医理学《黄帝内经》之本原。研《易》者如果不知“五”字的含义,则分不清太极宇宙中天地两盘的天南地北,左东右西。
    探知了“矩”象的几何数理,便知神秘的卦爻符号,是由乾坤图中以象天地的“圆方、方圆”几何图形演化而来,阳爻符号表示奇数,阴爻符号表示隅数。《系传》曰:“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隅,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圆方”之象,奇圆统隅方,“股修四”之图象),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方圆”之象,将“股修四”之图象返转过来述说,两阴辖一阳),小人之道也。”综上所述,我们回过头在来研读《周髀》陈子先哲关于“圆方、方圆”的命名含义,可否是至关重要的噢?古籍《圣经》无废言,圣贤们聪明叡智,惜墨如金。行文阳明阴晦,藏头露尾,五行用事,精义入神。
(三)《易》是人类文化文明的源头活水
   有学者著书说:“汉字通易经”。相传至今的古籍中,关于古人创造文字的神话传说有:黄帝仓颉说,伏羲八卦说,神农结绳说等等,哪种说法正确呢?汉字为什么能通易经呢?圣人是否按易道、易理,天文星象等相关的知识来创造文字,撰书契呢?《韩非子.五蠹》曰:“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为公。”《说文解字.叙》曰:“及神农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后学认为“鸟兽蹄迒之迹”当以古天文来诠释。
  《史记.索隐述赞》(黄帝)曰:“自昔轩后,爰命怜纶。雄雌是听,厚薄伊均。以调气候,以轨星辰。军容取节,乐器斯因。自微知著,测化穷神。大哉虚受,含养生人。”
   后学身居下位,人微言轻,望有识之士,转载本帖,以广视听,上达“天庭”。集国家之力,以本求末,系统梳理“综罗百代,博大精微”的道学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9-1-5 11:24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9: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学子 于 2008-12-15 06:50 发表
六:“浑天、盖天”一体本原
  《周髀算经》卷上赵君卿《序》曰:“夫高而大者莫大于天,厚而广者莫大于地。休恢洪而廓落,形修广而幽清。可以玄象课其进退,然而宏远不可指掌也;可以晷仪验其长短,然其巨阔不可度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lixunhuang 银子 +5 我很赞同 2008-12-15 21:19
  • 感谢先生赏识!!!
  • 值此圣诞及新年来临之际,后学预祝贵网各位师友阖家欢乐,吉祥如意!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9-1-7 14:43 编辑 ]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1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暗瞢暗,谁能极之?冯冀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焉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2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按图索骥,探寻中华圣祖们遗存的文化、文明古迹


   《西方哲学简史》说:“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该书认为“在诸多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并且这三个民族的哲学是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诞生的。”
       后学认为,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中华自然哲学---《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学说的创始。后学根据《周髀》太极宇宙乾坤的构建原理,结合相传的古籍,与现在获得的历史资料,可知黄帝平定“天下”以后,“举三卿,监万国”。而黄帝自己且亲帅一支精干的“特种部队”---“云师”,集国家之力,选择在不同的纬度来观测天文,考察地理,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来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东至于海,登九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徒往来无常处,……获宝鼎迎日推筴。……顺天地之际,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一)人文始祖黄帝是“开天辟地”的英雄
       根据《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可知“宝鼎”即轨仪,张衡《灵宪》曰:“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考本元。”又说:“悬天之晷,薄地之仪。”《尚书.尧典》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史记.天官书》[索隐]案:《尚书》“旋”作“璿”。马融云“璿,美玉也。机,浑天仪,可转旋,故曰机。衡,其中横筩。
       后学在前文已说,轨仪十变九道,正方为股,直方为规,上圣为表。股、规、表,所谓“三仪同科”。轨仪中轴径长2.3寸,轴中心插入长八尺孔径1寸的竹筒以望极。综合考验上述数据值后基本可知,黄帝“顺天地之际,幽明之占”,所使用的“宝鼎”---轨仪,小巧玲珑,便于长途跋涉而携带,现在的学者们依图可以复制出轨仪,运用天文考古学的知识,再现出昔日北天之景观,从而可以精确的推测出黄帝构建太极宇宙乾坤的具体时代。《参同契》曰:“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代后兮,昭然而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黄帝“开天辟地”的伟大功绩,有黄天为证。
       《周髀》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圣书,传授圣人---黄帝用矩之道。后世学子们,如若无缘“利见大人”---天下大宗师“黄帝”,参玄悟道。《周髀》就如同是一部谁也读不懂的“无字”天书。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仁志士研究过《周髀》,但是“在相当投入的状态下”,仍然还是不能知到,《周髀》中还别有一翻“洞天”。“矩数”法“天数”,“天数”是上古圣贤们探索宇宙、人生奥秘,科学思想,哲学智慧的结晶。是人文始祖黄帝开宗明义的立道之本。故“陈子”先哲引而不发,在《周髀》卷下第(13)节中,列出了八节二十四气的损益值后,便闭口不再淡如何来“损益”。
      《系传》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其出入以度外内,使之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论语》开篇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参玄悟道,“其真知者,以谓中有神炒,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者也。”圣人“撰书契”以言说,立像以尽意,“言传身教”,“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师付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亘古文武一人传,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古人文武兼修,具备了文武道学修为,使人精神专一,神思敏锐。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是根据原始太极宇宙乾坤图来设计铸造的,铸造工艺原始,采用分体、单范铸造,陶胎组合烧结等多种复杂工艺制作成形。《参同契》(九十六)节曰:“惟昔圣贤,怀玄抱真。符链九鼎,化迹隐纶。”(九十七)节曰:“忧悯后生,好道五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籍,开视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冒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符链九鼎”,说的就是《周髀》太极宇宙乾坤“九鼎大熔炉”。人文始祖黄帝老子,在这个乾坤“九鼎大熔炉”里,“修炼”成了采集天地之精华的“齐天大圣”,“上圣”脚踏“地二”,“首”顶“天三”。黄道、中道、赤道,“牝牡若形”。《系传》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太极宇宙乾坤图以黄极为中心。《灵宪》曰:“建用皇极”。“皇极”,即赤极---天北极。人文始祖黄帝“建用皇极”,效法先天自然之道,来构建以黄极为中心的太极宇宙乾坤。赤极对应“天皇”,黄极对应“地皇”,中极对应“人皇”,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即因此而产生。《史记.历书》“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月令》曰:“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郑玄《注》:“日之行,四时之间,从黄道,月为之佐。”《正义》引《考灵耀》曰:“春则星辰西游,谓星辰在黄道之西游也;日依常行,在黄道之东。季春日依黄道而行。夏,日依常行,在黄道南;……”由是言之,黄帝,盖因九天黄道得名。
        华夏文明发祥于北纬36度的黄河流域,与其所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由于北斗在公元前第四千纪前后与真天极的位置非常接近,随着地球的自转,北斗象表针一样呈现围绕北天极作周日旋转运动,又随着地球的公转,北斗呈现围绕北极作周年拱极旋转。古人利用北斗这个天然规表,建立起了最早的时间系统,从而确立了北斗建时法则。上古圣贤运用轨仪构建北天球坐标体系框架,用轨仪天盘五衡道将北天裁制、划分,地盘游标索定北斗、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将天盘二十八星宿投影到地盘平面内,根据北斗七星的斗建作用,便可推算、判知日月五星的运行方位。
         古往今来,学者们对  《周髀》中记载的四季塞暑五代知识感到疑惑,对神奇、精准的数理推算方法感到茫然。《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出的“蓍草”,非天然蓍草,该“蓍草”由上圣的脐纶而产生,密教说“脐纶六十四脉”,其法理是从黄帝老祖宗哪里取来的真经。“参”通假“叁”,参、叁的原始象形文字即取象、义于太极宇宙乾坤图。前文以说:隅数“地方”的最小数为二,那么“两地”即“股修四”。“参天”,参天之气,按阴阳几何气数学的数理原理推算,“气起于三,三而三之,合则为九”。《系传》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又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参天之气,“物以群分”。《皇极经世》说:“气起于三,三而三之,合则为九,四其九,三十六宫都是春”。宋人邵雍得陈抟真传,著《皇极经世》,明永乐皇帝得张三丰密传,诏令数十万军民南修五当,北建都城故宫。故宫围墙为何东南方面亏一角?唯有《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可以考究。
   《   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中,十个日象的坐标点位,所显示出的极昼、极夜,四季寒暑五代知识与今无异。以日冬至日中时的坐标点为例:《周髀》卷下第(7)节曰:“冬至日虽在外衡,常出极下地上二万里。故日兆月,月光乃出,故成明月,星辰乃得行列。”“盖天”宇宙:“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地法覆盘”的几何图形,就是梯形金字塔形状的方锥体,顶面是地北极琁玑,“径长二万三千里”,其下端依次为“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等。《灵宪》云:“赤道横带天之腹”。《庄子.天地》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赤水”,北天银河也。“游乎”?“黄帝”在太空中“俯则观法于地”。太极宇宙阴阳几何气数学,天以三成,故曰“勾广三”。地以四成,故曰:“股修四”。“长出极下地上二万里”,“极下”,即地北极璇玑之下。“地上二万里”,即“地四”衡之上二万里。悟不懂阴阳几何气数学的推测、推算方法---“道术”,无论是“来世”的“佛子”,还是“得道”的“神仙”,谁也无法绘制出原始的“盖天”宇宙乾坤图来。该日象的坐标点在盖图南纬23度左右。今人己知,冬至日左右某一天的正午,在南回归线上太阳出现在中天。而北半球太阳的周日黄道轨迹且很低。在南回归线以北90度的地方,冬至日左右正午的太阳正好出现在北极圈的地平线上。《律书》曰:“曰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虚女。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十一月也,律中黄钟。”《乾》卦《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系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我们的老祖宗们早在上古时代就以经考察、勘测了地球。先哲们在获取了大量的实地勘测数据后,逻辑思维,融会贯通。统筹归纳,“三五以变。”创阴阳几何气数学,制造轨仪,构建太极宇宙天球坐标体系框架。人文始祖黄帝统帅臣民,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天辟地”,构建太极宇宙乾坤,创阴阳五行八卦历法、道学文化,造福子孙万代,“盛德大业至矣哉”!《黄帝内经》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绚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配天)。”
(二)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系传》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段话的含义己经说明,《易》是由黄帝时代创始的。千百年来人们大话乾坤,所谓乾天坤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乾坤的内涵是什么,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系传》曰:“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乾坤”如何“成列”?《系传》中给出的答案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有学者认为: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龟版就是“河图、洛书”。后学有象图考证,认为该玉龟版刻画的几何图形只是乾坤图的简化图形。乾坤图的几何图像象龟甲图案,盖天图的几何图像似龟腹纹饰。“浑天”图的几何图像就是《系传》中所说的“罔罟”,《庄子.天地》中所说的“象罔”。《灵宪》形象的形容曰:“浑天如鸡子”。《系传》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矣”。现代人若要想知道“易”的内涵,首先需要明确《周易》六十四卦是如何演绎推理而产生的,又是如何布列的,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个未解之谜。南怀瑾先生在《中国文化泛言》中说:“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且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那么就依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的传统说法,究竟又是如何演绎的呢?后学一孔之见,简略其说,请列位师友谨慎参考。
        《参同契》开篇曰:“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第(四)节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那么如何来“列阴阳之位”呢?原始乾坤图五衡道皆分布十二爻位,“爻者,交也。”爻字的字形基本保留了原始象形文字的雏形。乾坤图中五衡各十二爻位,合则六十爻位,由内而外,由下而上布列六十甲子。“河出图,洛出书,圣人象之”。《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形若盘龙,模拟浩瀚的宇宙银河,伴随着地球的公转,北斗统帅群星围绕北天极拱极旋转。赵爽为《周髀》注释曰:“日月首甲子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初。日月若合壁,五星如联珠,青龙甲子摄提格……”。《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时立气布,如环无端”。黄帝以“身”代斗,“处中以制外”,“八索,八体以应八卦”。
    《郑语》云:“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韦注:“八索,八体,以应八卦,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兑为口,坎为耳,艮为手”。
       《参同契》曰:“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如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度,动静有早晚。”由此可知:布卦分阴阳,一正一反,两卦一昼夜,六十卦配三十日,周而复始。《黄帝内经》曰:“五日谓之候,三侯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侯迹同法。”综上可知《周易》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是在《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中演绎推理产生的,圣人设卦明义,言说易道法理。故阴阳五行八卦历法、六经、《老子》道学等等,一体同源。至此《易》的内含以基本明析,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统于“道”,人文始祖黄帝就如同《老子》乙本古佚书中所说,是“道”的化身---天下大宗师,体“道”行“法”的埋想人物---“易道”。故《系传》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论语》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注:人家不知道您是远方来的老祖宗---“黄帝”),而不愠(您也不怨恨您的后世子孙们),不亦君子乎?”以往古籍中六十甲子,六十四卦的横向编排序列都是错误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原始太极宇宙乾坤图的图像。
       《周髀》卷下(16)节曰:“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四蔀为一遂,……七首为一级,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赵爽注曰:“至德之数,先立金、木、水、火、土五,凡各三百四岁。”赵爽先哲为什么引用《易纬乾凿度》这句话来译注《周髀》呢?《史记.律书》曰:“黄帝考定星历,立五行。”《律书》太史公曰:“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锺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
       现在有学者畅导宇宙全息自律,认为太极和合文化是人类的希望和规宿。我们的黄帝老祖宗领导他的臣民们,早在上古时代就己经创始、构建了太极宇宙乾坤学说,并历经尧、舜、夏、商,至西周逐步系统的加以丰富和完善,开创了人类文化、文明史的新纪元。《太玄》曰:“盛哉日乎,炳明离章,五色淳光。夜则测阴,昼则测阳。昼夜之测,或否或藏。阳推五福以类生,阴幽六极以类降。升降相關,大贞乃通。……巡乘六甲,与斗相逢。历以纪岁,而百谷时雍。”原始社会,以农耕为本,“民以食为天”。《尚书.尧典》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华夏九族万国庶民得黄天垂祐,故曰:“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自助则天助,乾坤法自然。
(三):《周易.贲》卦“莲花生大师”
        南怀瑾先生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说:“从西藏密教的传说,认为释迦佛的一生,所传授说法的重点,都是可以公开讲说的,所以便叫它为‘显教’。至于具有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释迦恐怕说出来了,会惊世骇俗,所以终其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槃后的八年,为了度世的心愿,需要传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显化,不再经过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个国度里,正当国王夫妇在后花园闲游时,看见池中巨莲中间的一朵怱然放大的异乎寻常,顷刻之间,又从这巨莲的花蕊中跳出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据说莲花生大师永远以十八岁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终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胡子,点缀他的庄严宝相。”
   《周易》贲卦第二十二  山火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艮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离下

        《经文》曰:离下艮上  贲:享,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享”,柔来而文刚,故享;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
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关于《贲》卦:《经文》、《彖》、《象》的含义,历代学者们的注释,众说纷纭,浮想联翩。
《孔子家语》曰: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之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乾坤图千变万化,有诸多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符纹为证。《贲》卦的几何图像是一幅,盛开在太极宇宙乾坤图中的巨大莲花图案,莲花的花蕊中包裹着身形浅小瘠瘦、微露端貌的“婴儿”---“上圣”。
   王辅嗣注六五爻卦说:“处得尊位,为饰之主,饰之盛者也,施饰于物,其道害也。施饰于丘园,盛莫大焉。”
   孔疏:“丘园是质素之处。六五处得尊位,为饰之主。若能施饰在于质素之处,不华侈费用,则所束之帛戋戋众多也。”
   上九:“白贲,无咎”,上得志也。得什么志啦?“天子执一守中央”。
《尚书.武成》篇载:“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毕命》亦载:“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而成
《系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十大经.观》曰:“群群[][][][][][]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因以为常,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以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刑[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时若[][][][][][][][][][]寺(待)地气之发也,乃梦[萌]而兹(孳)者兹[孳],天因而成之。弗因则不成,[弗]养则不生。”
   《贲》卦:《经文》、《彖》、《象》的核心含义,讲的是人文始祖黄帝体“道”行“法”,“开天辟地”,构建太极宇宙乾坤学说,缔造上古时代的文化、文明,使人类告别了无知无识,“无晦无明”的愚昧时代,开创人类文化、文明历史的新纪元。
2003年4月立于黄帝故里祠前右侧,郑州李铁成撰文并书丹,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立。
碑文:
 夫天地悠悠,生生灭灭,而亘古及今其名不泯并受后世尊崇者,其行必有殊勋,其品必有盛德。念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惟我始祖炎黄二帝其可当之。
  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新郑乃有熊氏故墟,有轩辕之丘,故为黄帝故里。此史有明载,地有确迹,代有传述。
  先民之世,原本蛮荒,茹毛饮血,出入草莽。继炎而起,肇造初创,毕其大成。教民耕牧,始备糗粮,建筑宫室,暑避寒藏。制造舟车,以便来往。嫘祖教民养蚕,始着衣裳,使大桡作甲子,风后演阴阳,羲和占日,尚仪占月,车区占风,鬼臾区占星,后益占岁,隶首作数,容成作历,而人始分物候之变,四季之序,岁月之易。使巫彭、桐君习医,治病疗伤。伶伦、荣将制音律,始娱宫商。苍颉造字,告别愚盲。其余如婚丧嫁娶之仪,兵、乐、生产生活之具,不胜枚举。于是,食、住、行、衣、历、医、乐、文,生民之需备矣。
  黄帝之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以治民,设百官而各有专司,政和清明、上下通畅。整饬营卫,盟炎帝以壮社稷;威临四海,平蚩尤以弭战乱,怀德归心,天下宾服,扩土开疆。皇皇大邦成矣,而吾祖犹末尝宁居,仆仆风尘,巡视四方,体察下情,解民疾苦。东至于海而登丸岱,西达空桐而攀鸡头,南涉大江而陟熊湘,北逐荤粥合釜山。孜孜屹屹,劬劳而忘年,终尽瘁而崩殂。
  呜呼,万世一统之基业,吾祖开之;千秋文化之曙光,吾祖播之;伟人者,非事事皆擅,乃善启众智以成其伟,此吾祖兼之。此三者非有爱民之心,顺势之智,不可以成其功,故爱民者盛,顺势者昌。念吾族数千年来,砥砺奋发,自强不息,曾辉煌于往昔,然自近代以来,苦难深重,屈辱良多,而屡困屡博,屡踬屡起,自强之心弥坚,直至当代新中国建立方自立于世。方今前进之势,如万马兢驰,次正千载一逢之际,宇内凡炎黄之裔胄,虽居四海,实同一堂,两岸一家之情殷殷,血肉一脉之谊尤亲,当同心同德,共襄盛举,民族振兴之志必成。世世薪火相承,代代共辉祖光。
  伟哉黄帝,万世敬仰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9-1-4 13:38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21: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按图索骥,探寻中华圣祖们遗存的文化、文明古迹




(四):“和符红山”,验证西周时代的长度计量单位传于上古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发掘了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该地点是一处距今53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长方形环壕聚落,填补了红山文化晚期研究资料的空白。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原始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女神庙南 1公里的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坛四冢沿东西方向排列,间距不过几米。坛是以同心圆式的三圈淡红色石椿分三层迭起的同心圆祭坛,剖面则呈拱形。祭坛三环直径分别为:内环:11米,中环:15.6米,外环:22米,三环直径构成根号2的倍数关系。后学参考过多位著名学者研究三环祭坛的文章,多数学者认为:三环祭坛完全有理由被看做是由《周髀》“七衡六间图”的核心部分组成的三衡图。
       后学考察论证后认为:红山文化三环祭坛,是根据《周髀》“勾股圆方图---太极宇宙乾坤图”来建造的,“七衡六间图”只是乾坤图中的部分内容,“七衡六间图”表达的内容是“夏至、冬至,日道之发敛,六气复反”所造成的周年四季寒暑气候变化。由是而知“七衡六间图”的内衡就是夏至日道,外衡就是冬至日道,由于“七衡六间图”中只有内衡与外衡构成根号2的倍数关系,因此,多数学者的推论是不确切的。后学根据人文始祖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可以合理的推算出三环祭坛三衡直径的原始数据,核实出考古实测出的三环径长值与乾坤图中原始数值的微小误差。从而验证出西周时代分、寸、尺、丈、步、里的长度单位传于上古。《周髀》是智慧之学,古人用数神奇、诡秘,故学者们从三环祭坛的三环径长值中,难以悟出乾坤图中的“矩数”值。
        红山文化坛、庙、冢,代表了已知的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专家们因而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
(五):丈量埃及金字塔
          摘录相关资料:埃及“大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66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26多米,占地面积约80亩。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金字塔特征

     “ 金字塔高度的不断增加,以52度的斜面直插天际,都反映了国王企图让王灵进入天堂的愿望。此外,古埃及人眼中的金字塔形,还带有太阳神崇拜的意味。在赫利奥波利斯的阿蒙拉神庙里,有一小型四锥体石块,外用铜或金箔包住,在阳光下烁烁闪光,那是太阳神的象征。古埃及人把此形状扩大数千万倍,屹立于沙漠之中,再把这种包有铜或金的石头放在金字塔顶,将太阳的光辉折射到国王的土地上,让人们领受到太阳神的恩泽。此可见金字塔蕴函着浓厚的宗教性质。”

         近年来后学根据《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考察研究了红山文化三环石坛,莫西哥魔鬼城,埃及金字塔,北京永乐皇城---故宫等,诸多历史文化、文明古迹。验证周制:分、寸、尺、丈等长度计量单位传于上古。运用周制长度计量单位来丈量埃及大金字塔,将金字塔高度值换算成周制丈的长度单位,则有:146.66米除2.3米,大金字塔高度约合周制64丈。底边长约100丈,高与底边周长的比值约64/400。《周髀》曰:“天象盖笠,地法覆槃。天离地八万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合七。盖图地平夹角为45度,45度加7度等于52度,“盖天”宇宙乾坤图中的“西岳昆仑”---“大金字塔”的顶端刚好抵达天堂。根据《周髀》盖天宇宙乾坤图可以推算出,古埃及大金字塔与盖图数值存在的微小误差。
         《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是否就是建造古埃及金字塔的规划、设计、施工图纸,有待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来考证。黄帝尧舜时代科技文明究竟达到了何种惊人的成度,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科技方法来创造人间奇迹,现在还是个未解之谜。希望当代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放眼世界,根据《周髀》太极宇宙乾坤图,“探赜索隐,勾伸至远”,寻找回中华民族失落的辉煌历史。

[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9-1-4 00:21 编辑 ]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附件上传:国学复兴,传承文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2: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09-5-29 01:54 编辑

祝福版主、网友们春节快乐、吉祥如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很精美,内容很够高深,只能窥视一班。
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很有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1: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很精美,内容很够高深,只能窥视一班。
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很有意思。
风hh 发表于 2009-2-22 20:09
谢谢朋友赏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5: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子兄好久不见了,也恭祝您万事如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00: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子兄好久不见了,也恭祝您万事如意
国学 发表于 2009-6-4 15:05
版主好!数月来经常出差在外,感谢版主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3: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4da6e0100dzlo.html

九:黄帝、尧、舜“垂拱”、“垂衣裳”之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5: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四经》曰“有‘人’将来,唯目之瞻。言之一,行之一,得而勿失。言之采,行之熙,得而勿以。是故言者心之符也,危者心之华也,气者心之浮也。有一言,无一行,谓之误。故言待首,行志卒。直木伐,直人杀。无形无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文始祖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籍,即形而下的道器。《淮南子.俶真训》曰:“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临汝窑的道教符纹盘中,似有恐龙造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0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临汝窑的道教符纹盘中,似有恐龙造型!
ryyy 发表于 2009-9-22 10:05


应是蟾蜍仙{:3_105:}

历史蕴含  
    古代纹饰中蟾蜍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亦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蟾蜍亦被认为是五毒之一。

  许多文人亦以蟾蜍为造型做砚滴,但并不是意在辟邪,而具有另一番意味。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有桂树,蟾宫折桂,科举及第。

蟾蜍传说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皇母娘娘开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皇母娘娘的后宫花园里恰遇鹅仙女,被其魅力所倾倒,大动凡心。遭鹅仙女呵斥并状告至皇母娘娘处。皇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蟾蜍,那月精盆化作一道晶光侵入蟾蜍体内,皇母又悔其精月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蟾蜍磨难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

  另有夏在民间曾经流传过刘海戏金蟾的神话故事。相传憨厚的刘海在仙人的指点下,得到一枚金光夺目的金钱。后来刘海就用这枚金钱戏出了井里的金蟾,得到了幸福。这说明人们渴望得到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0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版主及各位师友虎年吉祥,顺心遂意,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春节过后,后学释义《周髀》天书公开所学,展示珍藏的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公开人文始祖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籍,用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这把“金钥匙”,来开启国学智慧宝库的大门,与热爱国学的师友们共同研修,为往圣继绝学。歌颂人文始祖黄帝:於维神圣,挺生邃古,开物成务,立极继天。构建“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籍,创立道学,缔造史前文明,造福子孙万代的伟大历史功绩。

九:黄帝、尧、舜“垂拱”、“垂衣裳”之谜
本帖最后由 到处看看 于 2010-2-11 13:52 编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4da6e0100dzlo.html

      《太玄.玄掜》曰:(黄帝)“垂(绡)为衣,襞幅为裳,衣裳之制,以示天下。……可观者,圣人之德也。可久者,天地之道也。是以昔者群圣人之作事也,上拟诸天,下拟诸地,中拟诸人。”
   以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为鉴,“衣裳”的斜领有两重,“上衣”穿在了里面,显现出来的斜领为左衽。“下裳”的样式是衣裳相连,乃斜领、无袖、束身、悬垂于地面的襞幅长裙,下连于衿的斜领为右衽。《颜氏家训.书证》曰:“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考甲骨文、金文中的衣字,皆象襟衿左右掩覆之形。《白虎通.衣裳》曰:“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蔽也。”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垂示于天下的“襞幅”,近似于周代得以“先王贵之”的“深衣”。《五经正义》说“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所不同的是“深衣”的下裳以十二幅度裁片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釆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垂直的背线以示正直;水平的下摆以示公平。
     《说文》:襞,衣也。韏,革中辨謂之韏,从衣辟聲。 《说文解字》:襞:折叠衣裙,泛指衣服的皱纹。《说文》:幅,布帛廣也。从巾畐聲。廣:殿之大屋也。从广黃聲。《汉书扬雄传》云:“固不如襞而幽之离房”,该文影射的是“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张衡《思玄贼》云:“美襞积以酷烈兮”,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垂示于天下的“襞幅”,襞纹图案是太极宇宙乾坤图中模拟乾天精气的几何圆图的轨迹。《坤》,《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DSC07585 (2).jpg (128.57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8020.jpg (308.4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8018 (2).jpg (260.77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8039.jpg (287.33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8036 (2).jpg (285.82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8139.jpg (167.24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03: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四经》曰“有‘人’将来,唯目之瞻。言之一,行之一,得而勿失。言之采,行之熙,得而勿以。是故言者心之符也,危者心之华也,气者心之浮也。有一言,无一行,谓之误。故言待首,行志卒。直木伐,直人杀。无形无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该文中所隐喻的“人”,即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文始祖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籍,即形而下的道器。《淮南子.俶真训》曰:“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统于“道”,人文始祖黄帝就如同《老子》乙本古佚书中所说,是“道”的化身---天下大宗师,体“道”行“法”的埋想人物---“易道”。《易.系传》曰:“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在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黄帝四经》鉴往察来篇曰:“事成勿发,胥备自生。我将观其往事之卒而东焉。待其来事(世)之遂形而和焉。壹东壹和,此“天地”之奇观也。其民作而自戏也,吾或使之自靡也。”



DSC09201.jpg (144.13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9202.jpg (231.73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文始祖黄帝青铜“圣人立象---象帝”.jpg (90.76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9198.jpg (110.49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8018 (2).jpg (260.77 KB)
下载次数:0
2010-2-11 13:10




黄帝“法天居地,天地人合一”太极宇宙乾坤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