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9|回复: 22

[品读经典] 《论语·第八章·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为孔子正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 08: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10-1 19:44 编辑

《论语·第八章·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为孔子正名。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俗认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愚民思想,具有这种看法的人都是以现代汉字字义简单解释此句论语。说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在WG期间成为攻击孔子的依据。

其实人们都错怪了孔老夫子。孔子是中国有记录的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一生都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有三千学生,其中出类拔萃的就有七十二人。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抱有如此思维的人怎能不喜欢民众学习更多知识,知道更多道理呢?

其实这里的“不”在古文中与“丕”同,既“大”的意思。(『說文解字注』故古多用不爲丕。)结合这句论语上文应这样翻译此句论语:

老百姓能够听从命令,派遣他们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认真照着办,大多数前文提到的诗、礼、乐知识都可以让他们知道。

——这才是孔老夫子此段话之原义。


注释:”可以,能够。《左传·庄公十年》:“可以一战。”
      “使”命令,派遣。《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

     ”听命,照着办。《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通“丕”(pī)。大。《诗经·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管子·侈靡》:“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心术》:“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
    『說文解字注』大也。見釋詁。从一。不聲。敷悲切。古音在第一部。鋪怡切。丕與不音同。故古多用不爲丕。如不顯卽丕顯之類。於六書爲假借凡假借必同部同音。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使”致使,让。《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知道。《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 08: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5-10-1 08:56 编辑

正名???
将【帝王师】正名为【乡村教师】吧,哈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看不起【乡村教师】难道乡村教师的学生就没有做帝王的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 17: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百姓能够听从命令,派遣他们都会认真照着办,大多数前文提到的的诗、礼、乐知识都可以让他们知道。

樓主的這個譯文增加了太多原文所沒有的東西,而且表達含混不清,比古文還難以理解。想要爲孔子正名,還是先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再說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8: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10-1 19:06 编辑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5-10-1 17:56
樓主的這個譯文增加了太多原文所沒有的東西,而且表達含混不清,比古文還難以理解。想要爲孔子正名,還是 ...

欢迎先生留言,
您看不清不等于别人也看不清,您认为此解比古文還難以理解很对,因为此文是为那些能读懂此文的人准备的,您不在这些人之内。您说是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 19: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5-10-1 18:50
欢迎先生留言,
您看不清不等于别人也看不清,您认为此解比古文還難以理解很对,因为此文是为那些能读懂 ...

不在能讀懂你的文字之列,青竹感到很榮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 20: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5-10-2 08:13 编辑

1、“使由之”與“使知之”句型結構、表意方式完全相同,樓主竟然可以把第一個“使”字解釋爲“命令”而第二個“使”字解釋爲“讓”,究竟是孔子的表達如此另類還是樓主在貶損孔子?
2、古文裏,“使”固然不乏用爲“命令”之例,可迄今沒有發現作爲名詞者,民可使=老百姓能够听从命令,這實在是無稽之談。
3、“不”雖然可通“丕”(pī)作“大”解,但令“大”=“大多數”就不是通假的問題而是“語知”的問題了。至於從一個“不”字讀出“大多数前文提到的诗、礼、乐知识都”這樣的意思,天下恐怕只有樓主一人纔有這樣豐富的想象、虛構與理解能力啊。
4、有了第3點所提到的發明能力,[由之=派遣他们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认真照着办]這樣的“新見”也不算很奇葩了。

以其昏昏果能使人昭昭否?青竹不知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 07: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10-2 09:14 编辑

1、“使由之”與“使知之”句型結構、表意方式完全相同,樓主竟然可以把第一個“使”字解釋爲“命令”而第二個“使”字解釋爲“讓”,究竟是孔子的表達如此另類還是樓主在貶損孔子?

关于古文字一字多义的问题在下给您举个例子:《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前四个“知”与最后的“知”就是一字两义。同样是孔子说的,为何“使”就不能有作两种翻译呢?况且“命令”与“譲”还是意思相近的。

再说就是在下翻译的有缺欠,本义也不是有意在贬损孔子,您何必凭借在论坛多混几天,自以为了不起,就乱扣帽子吧?看来您像是WG过来的人,留有那时的色彩,那时扣帽子打棍子是常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14: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起了胡适的话,历史是让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我想孔子也是个小姑娘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14: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请教一下赵先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孔子愚民的是从WG开始的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 15: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10-2 15:11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15-10-2 14:10
我想请教一下赵先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孔子愚民的是从WG开始的吗?

详细情况请见如下:

在下是从互联网上了解此情况的:http://baike.haosou.com/doc/203381-215054.htm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15: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句读古之有之,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发明。文化大革命时期不过是借这句话来攻击孔子而已。何晏的《论语集释》、邢昺的《论语疏》、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都是这样的句读。古人在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一般都从正面解释。说,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不让他知道呢?何晏的解释是"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何晏《论语集释》),邢昺的解释是"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邢昺《论语疏》)。既然不易知,知起来很麻烦,所以就不用知了。近代学者对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都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孔子把民看作愚昧无知的人,可使由(服从)之,不可使知之……"指出孔子政治思想保守。又如冯友兰在《论孔丘》中说: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让他们听从驱使。"指出孔子鼓吹愚民政策。WG时批判孔子的愚民政策,大都数人也都是引用这两位学者的话。

应当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没有什么错。但这只是几种可能中的一种。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愚民政策。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那么古今学者之所以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学者王蔚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意辨析》一文中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从整体思想上去把握孔子,这样就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二是以自己的好恶来解释。喜欢者极力为孔子辩解,如何晏与邢昺,不喜欢者则极尽诋毁之能事,如范文澜与冯友兰。好者使其偏,恶者使其冤。批林批孔时大批孔子的所谓愚民政策,就是使孔子蒙受了许多不白其冤。

还有的人从"民"字上做文章来解释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这里的"民"指的是奴隶,既然是奴隶,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当然就不需要"知之"了。持这种观点的是部分台*湾学者。这种解释有两大问题。一、中国古代是不是实行过奴隶制到现在学术界仍有争论;《孟子》中有关于井田制的记载,很多人据此认为中国没有实行过奴隶制。二、外国的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中国古代社会是不是这样没有人证明过。至少没有人证明孔子生活的那个时期是如何对待奴隶的。三、即使孔子那个时候有所谓的奴隶存在,从孔子一贯的主张来看,孔子不大可能认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主张爱人的孔子是不会有如此主张的。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一书中对此的解释也极有参考价值。原文如下:

上章言教化,本章言行政,而大义相通。《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中庸》曰:"百姓日用而不知。"皆与此章义相发。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即论教化,诗与礼乐,仍在使由。由之而不知,自然而深入,终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终不真,而相率为欺伪。《易传》云:"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亦为民之不可使知,而谋求其可由,乃有此变通神化之用。近人疑《论语》此章谓孔子主愚民便专*制,此亦孔子所以有不可使知之嘅欤!

因此钱穆先生的白话译释即是:"先生说:'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用意所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1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姓名:范文澜
生卒:1893年(癸巳年)11月15日-1969年(己酉年)7月29日
------------------------------------------------------
看来愚民只说不是学术精神下的产物,更多的是政治环境的产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16:4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章摘句先亡本,
立圣为尊后化妆。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 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昼耕夜读 + 1 + 10 大多数玩的是借尸还魂。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16: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中心·哲学论文》有成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意辨析》,有往来贴,论友可阅看后参与讨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16: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张无屮先生见解,愚民说更多的是政治环境的产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4 07: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多大的事,怎么就拎不清呢?什么愚民的啊?与百姓更是无干。

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知”,与‘知识’无干,“支”、“歧”而已。
“由”嘛,“任由”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4 11: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10-4 12:06 编辑

没谁家的文化像中华家的文化延续几千年。这几千年中华文化并非没有进步和变化。但这种进步和变化的方式就像行进在一步三叩首的朝圣路上。
对圣人言语的诠释成为中华文化自春秋战国后主要的社会文化形式,这种诠释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变化的形式,也是社会文化价值核心体现的形式。
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历史高峰,但也没必要把它作为中华文化的绝对标高,仅以诠释演示出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
张大师,圣人确实是任人诠释打扮的,但你不会跪拜一个小姑娘。{:soso_e122:}
另外能够任人梳妆打扮的还就是死人。{:soso_e120:}
活着是大师,死了有人原意打扮你,你就是大圣。{:soso_e120:}
死人和大师是被称圣的两个必备的两个条件。
活着挺好,你就死了那份称圣的心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4 12: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说的小姑娘不是暗指“俏丫儿”吧!{:soso_e113:}
装“神”弄鬼你是贼胆贼心两不具。{: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4 14: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人和大师是被称圣的两个必备的两个条件。
活着挺好,你就死了那份称圣的心吧!
----------------------------------------------------------
昼耕夜读 的老观念早该与时俱进了,紫微是以道学成就成圣,后来修炼为弥勒佛祖。
紫微获得认可后,首先是振兴道学,不会忘本。
其次,利用两三年时间以道学振兴软实力,打造中国传统哲学,助推复兴梦。
最后,隐退,修学佛学,几十年后成佛,弘扬佛法。
都是清水衙门,靠稿费生存,是他的理性状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4 22: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黑是玄德,漂白了就成浅薄了。  发表于 前天 16:50
…………………………………………………………………………………………………………

呵呵,张先生这句话要是用大白话说出来,那就不仅仅是浅薄的问题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20:2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那一套是文化,是简单的愚民吗?赵先生的理解没有错误,要说愚民,欧洲文化不愚民吗?那是文化,不要硬扣个帽子,说是愚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22: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5-10-12 20:06 编辑

就给楼主助推把完整的:

新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0151008085611.jpg


补充:

“知” ——
《爾雅·釋詁》匹也。
——“另支为头”成为双头、并头,不就是“匹”配的“匹”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