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5|回复: 0

实践的学习次序——孔墨与孔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4 06: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践的学习次序,文化传承是张载、船山的气本说:理在气中与理在神中。气本说各正性命的格物致知,心性内外的穷理尽性,成为实践的主体精神与文化精神。实践的学习次序与历史的发生次序的连接,显然存在的音容天,人参天地,通志成务的哲学本体论。实践的学习次序,又是社会的心性形态与心性思潮,与理论的逻辑次序的连接,更多显现社会的文化思潮。无论是心性思潮还是文化思潮,思想文化与心性文化都不会单一,综合着社会阶级性与阶层性的性命分殊,汇集成多样化的心性思潮与文化思潮。有主流,也有支流。先秦诸子学,就是多种思潮汇集的诸子学。即是诸子学的理论形式,也是心性文化的实践形式。春秋时期的诸子学,显学是孔、墨、老三家。
春秋时代,历史的发生次序,从夏商周三代传承,二度陵替,王制天下,诸侯分封,随着王制弱化走下坡路。诸侯争霸,原有质朴心性质变,礼崩乐坏而人心乱性。道心统同,人心异同。失人心统同而人心不古,疑乎人心。人心乱时代云集诸多思想理论和心性文化,正常事。鉴古论今,经过WG及改革开放后,进入人心乱时代,不是有同样现实的文化反映?
一、孔子学,言人心不古,追思神道设教时代的人文文化,承继成孔儒的仁学体系。亲亲伦理,忠恕爱人;克己复礼,规范行为;文质彬彬,君子心性;德治务义,身正令从;人道施教,教化无类。孔儒仁学的基本理路,心性文化思潮有趋于认同的追随者。
二、墨子学,与孔子学歧义的主要观点是兼相爱、交相利。
近来出入地铁多,车厢内有传统文化宣传篇,其中有:“兼相爱则天下治”。此墨子观点,与孔子亲亲伦理观相左。孔子亲亲为仁的伦理观一直与世沿流,民间有深厚的伦理基础。墨子学过早湮没,何也?孔子的亲亲为仁,首要是巩固家庭(族)伦理,是巩固社会礼义规范秩序的伦理基础。忠恕心,崇尚亲亲伦理而推己及人;真诚心,爱人境界推及到人际及天下,这是民所共由物物道的天下大同,孔子伦理学的人文精神之理性务实处。以现今社会心性言,家庭伦理进入“危微之几”,夫妻婚变,单亲子女的不完整家庭;孤寡老人,子女失孝等文化失伦,其中有社会经济的实务安排缺陷性原因,也有文不能益质,致心性文化缺失道德底线的价值观,缺失基本的人生信仰及责任感。“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如此的心性形态,安有健康的家庭伦理?常态化的家庭文化传承?失爱父母,失爱夫妻,失爱子女,失爱之为人伦理之责任心性,会有真诚与恒常的“兼相爱则天下治”?我深表怀疑!墨子学之湮没,深层原因是否缺失亲亲伦理,忠恕爱人的理性务实?若属实,巩固亲亲伦理,忠恕爱人的伦理学,不管从社会治理与文化治理的两方面,都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伦理道德学。
至于墨子“交相利”,与孔子歧义是君子义小人利的层次规范,正义利物之谓宜,义利理一成天下利。从现代商品经济角度,经过资本主义自由阶段的洗礼,再经过全球经济时代的洗礼,可以断定,经济活动的“交相利”,有义利原则,“义利之别,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交相利”存竞争心性,促进文明;竞争条件不能失公平与无序,是公平与有序,共同富裕有互助精神,理性务实于社会供需平衡、市场的需求平衡的商品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实质对“交相利”作社会限定了。“于人欲见天理”的实务安排,实务安排的理性务实,是适应客观规律而理性平衡之实务,势有轻重以应乎人,致理有屈伸以顺乎天,顺天应人而防范道心微,人心危的危微之几。船山以人道理欲与天道体用的天人合道理念,一是提出“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防止“交相利”而失正义利物,导致逐物滥欲淫情的不良心性,害天理滥逐人欲。二是“因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逮音成终乎大始的中庸体用,也要防范逐物欲滥情乱中庸,违反人道原则成妄为而违逆自然,导致不必要的曲折与反复。所以,商品经济时代的“交相利”,务必“君子义”而其身正,秉承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管理与人心治理;务必“小人利”,循正义利物成天下利的礼义规范与社会秩序,实务安排成合理、公平社会原则的“交相利”,即可“人欲见天理”,也是“天理达人欲”的“更无转折”。“交相利”依然体现天道体用与人道理欲的天人合道原则。缺失实务安排的正义利物原则为前提,“交相利”是否走向无序的丛林竞争?在人心乱的春秋时代,提出“交相利”观点的墨子学,是否成湮没的主要原因?
三、老子学,人心復古,寻回质朴心性。质朴心性已去,可以寻回吗?汉初无为之治,养民生息,当质朴心性回归吧!岂之,当生产恢复正常,财富有了积累,无为而治的国策不变,结果是:形上无为造成形下妄为。贫富悬殊,豪强兼并,地方富而中央穷。匈奴入侵,国力潺弱而国内外矛盾激化,因果结局就是汉武所谓有为的“独尊儒术”。法家理论潜隐在君主专*制文化中,同化儒学,成帝制儒学,开始专*制祸害后世的文化妄为。WG时代的红卫兵运动,质朴心性吧!!愚不可及被弄成怪异。献忠心,四无限,破旧立新的彻底革命性行为,伤了多少良知人心,害了多少有为生命,六十年后真诚忏悔。过来人,质朴性。无欲望,无需求的惉滞情。雄心壮志为何物,成名成家封资修。知识愈多愈反动,权威专家脚下踩。人似螺丝钉,无个性,无理想。不存在易简理得,血统定理尊卑人,要你干啥就干啥。自然人、无为心,质朴心性两特征,与老子质朴相似乎?
追寻质朴心性,方有执古道纪,知天不知人,混沌道知有无,不知幽明之物物道。道法自然而无为无不为,无为自然而不知人参天地要通志成务,存在有音容天。汉初的无为政治,形上无为成形下妄为;魏晋南北朝的儒道合流导致对名教的人心困惑;儒道佛三教鼎立,宋后显现无为人生、自然心性的与世浮沉。从无为自然,续无为政治,续无为人生,老子学之理论的逻辑次序,难道还不证见老子质朴心性的两特征:自然人与无为心?
质朴心性不可寻,继善成性方探寻。船山言:“继之为功于天人乎,天以此显其成能,人以此绍其生理者,性则因乎成矣,成则因乎继矣”。天显其能是中奏天的社会限定,正义利物之物物道,“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音容天。绍人的生理,逮音而顺应人对物质需求欲望之日益增长,欲望成动力能,理在气中的性为情节,理在神中的智为神节。理情通天下情理之功贞情才与余情,焉能追寻惉滞情的质朴性?“循理应乎事物”,昭明天体之性命学,不是“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的“性则因乎成矣”,顺乎物则显天能,“循理应乎事物”的性命学,绍人的生理者之动力能,不是“成则因乎继矣”。继善成性的基础理论,体现在自然之化的道体理论中,“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动力能是始奏人,心物合一的心性唯物;天显其能中奏天,社会限定成制度与文化的显其能,顺乎物则却疑乎人心,凝聚人心的心性辩证。探究质文心性规律,“人物之元,鬼神之绍”的音容天。道体理论的落具点,始奏人的动力能:继善成性的国民心性,仁义健康与礼义健顺心性的社会质文合道合体,这才是发展是硬道理,“继之为功于天人乎”的始奏人。
四、墨子学湮没,孔老之理论的逻辑次序,进入战国时代,诸侯争霸转向强弱兼并,走向大一统的秦政,法家理论从微而著,法术势理论盛行,私蔽妄为大行其道,奸智诈行的社会环境彻底改变了人的心性,也改变了孔老理论。明确言,从孔子到孟子所循理的仁义道德,业成虚位,若不与道同行,与时俱进,成腐儒了。孔孟学发生转折期的质变,这就是荀子学与《易传》学,战国时期历史的发生次序,变化成孔儒之理论的逻辑次序,也是实践的学习次序。老子入世的《道德经》,道法自然的理论体系,走向出世之庄子道教,同样也是三次序归一成道学之理论的逻辑次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