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3|回复: 2

辽宁北镇医巫闾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9 12: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0-9 12:36 编辑
" U1 a% H* S. B. @5 L8 L2 r2 A5 U: K: T% J, Y+ o8 t
辽宁北镇医巫闾山
* O3 \! y' F9 U来源:中国名山
4 x. V% [; |( @3 Q- `  ^, \
$ ~; G; Y/ `8 m: R; j; T  满语意为“翠绿的山”,简称闾山,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县级)市西北5公里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望海峰高达867米。自隋代开始, 此山便为“五大镇山(东镇山东潍坊的沂山、南镇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中镇山西临汾的霍山、西镇陕西宝鸡的吴山、北镇辽宁锦州的医巫闾山)”的“北镇”,从而声名鹊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
% o' n* Z6 k: Y0 E) p  医巫古建筑大多始建于辽、金,重修于清,其中,以坐落在山脚下的山神庙即北镇庙最享盛名。此庙西距北镇县仅2.5公里,建在山坡上,东西宽109米,南北长240米,占地甚广。山门、神马门、钟鼓楼、大殿、御香殿、内香殿、更衣殿、寝殿(后殿)等建筑,皆依坡势排列,上下相形,参差错落,十分壮观。大殿为主体建筑,内供医巫闾山山神。元、明、清帝王登基时,即于此殿举行仪式,以遥祭此山山神,托其庇佑国祚连绵。殿屋顶覆以绿琉璃瓦,殿梁枋饰以彩绘,殿内壁绘以星宿像,既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
! i0 o" U& K. b  c# I0 r  医巫闾山山形奇特,回环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山上,古木苍苍,鸟鸣啾啾,令人赏心悦目;碑碣、摩崖题刻随处可见,又能令人一发思古之幽情。每当春日百花盛开时,游者如云,满山遍野,都荡漾在欢声笑语中。 + a* P6 v8 C" s, l
yw00604b.jpg
( P7 s' ]/ {3 A$ |5 m yw01604b.jpg / P" w. \, E* @; v1 M
yw01614b.jpg
* `/ E; _6 I7 ]- l: R! J* A yw05604b.jpg
. y5 C6 i& O- [+ d. z7 T* Q# E yw06604b.jpg
4 x: H6 r4 ?) P: y+ ? yw07604b.jpg ( G5 _* L1 P# i. A& s
yw08604b.jpg
) P% b7 i, t3 m0 k. Z( E6 ]) { yw0b604b.jpg " L# e( e- Q" B6 @5 L8 j) h
yw0a604b.jpg 5 E' r( N" @0 z. z1 Q$ \
yw09604b.jpg
9 a8 L+ |9 X$ M  |: U yw0c604b.jpg 6 w4 X% Y) v, D" ~. K
yw0d614b.jpg # w  `* R: i( Z6 J% H
yw0d604b.jpg
7 E. |0 X, E* l, A yw04604b.jpg
' C( x. z' f' ]   北镇庙和无字碑  北镇庙,道教庙宇,是北方镇山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城西二公里处,坐落在医巫闾山下。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四年(公元五九四年),当时称医巫闾山神祠,于金代、元、明、清历次重修和扩建。
  F3 V- L1 X+ Q9 N1 s7 [- r! E yw02604b.jpg % p2 _' \  A$ {4 {5 F2 v% f
bz096350.jpg
' {  F- k+ y; l. l9 H  北镇庙的神马殿内,有块无字碑,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拨款重修北镇庙,命马晓昌监修。要求正殿七间,偏殿五间。结果,马晓昌贪恋钱财,偷工减料,把正殿修了五间,偏殿修了三间。并为自己做了一甬石碑,准备给自己立传,可还没等往石碑上刻字,就已东窗事发,立斩马晓昌于北镇庙前。但庙已修成,也就形成现在北镇庙的规模。而那块还没有来得及刻字的石碑却安然的躺在那里,直到解放后,北镇县委在万紫山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在扒掉北镇庙行宫时,把这块碑用作纪念塔的基石。1983年3月,辽宁省文化厅拨款维修北镇庙大殿,置一甬新无字碑立于神马殿内。2010年,北镇庙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的“三色四品”的廉政文化品牌定位。以“四品”之一的“碑品”(单指北镇庙的无字碑)来诠释和警告我们的党员干部,务实、为民、清廉的核心价值观。只有龟趺的赑屃还依然昂首挺胸的驼着一清二白的空碑,而那有影无形的碑首之上,正如贪腐的官员一样早已遁走龙形了。3 @+ S2 ?- V* y! J7 R
yw03604b.jpg . c. N5 L4 O& e, J- L
  万年松2 w( C$ ^8 B% T* D
  高二十余米,树干围长4米,据说是辽代东丹国王耶律倍(899-936)亲手所栽。清乾隆时期赐名“云巢松”,并在树干上镶有“云巢松”三字的铁牌,此树古松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称为“万年松”。# M$ f, \# q, o: f' h* i# k9 X( [5 d
yw0e604b.jpg 1 z. |/ K8 A0 E
yw0e614b.jpg
! [7 `: n: z. k0 T8 ?3 l5 {9 k  明代风井/ K: e8 d' S) u. {4 K: Z
  风井宽不到一米,深6.5米的井,井中无水而有风故称为“风井”。昔日井中风很大,从井底不断上冒,若将草帽投入井里,可被子风吹出井外,实际是井与其一侧的桃花洞相通,洞中之风顺山洞由井口吹出的缘故。1 G% Y2 ~, J  ?4 m* Z+ v( e; z6 R( t( ]
yw0f604b.jpg

相关帖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0-9 12:19 编辑 1 g6 f6 A( F5 K2 H: ?& `$ W" o6 R

) p8 j# L8 r& r! y) a) Q9 L) }- K- g* |北镇双塔
: e/ Y2 f9 {+ s: Z  c9 b  双塔(崇兴寺双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区东北隅,是两座风格一致,秀丽挺拔的辽代古塔。6 R; V4 U: J4 z( p
  两塔东西相距离43米。东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基座每面宽7米,基座上雕有各种花纹,下部雕有狮子、负重力士和莲瓣。向上为仰莲座,座上承托塔身,塔身每面都有拱龛,内雕坐佛,外立胁侍,上饰华盖、飞天和铜镜。塔檐十二层,由下至上逐层内收,每层檐角俱挂有风铃,随风摇动,声音清脆悦耳。塔顶的莲座、宝瓶、鎏金 崇兴寺双塔刹杆、宝珠、相轮均保持完好。西塔中部还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兴寺塔记》小石碑。! _$ \% a! q3 @8 |" n
bzst9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2: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宁古城
5 w% {3 ?2 {, o& ~& H  广宁古城位于医巫闾山脚下的北镇市广宁镇,它历史悠久, 历千年风雨,经数次战火洗礼,多次毁于动荡,但都未有太大规模的破坏,到清末,广宁古城仍保留着旧时建制、形址。1943年,日伪勤劳奉仕队扒掉西门瓮圈。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后出于军事需要,扒掉城头女儿墙,又扒开五处大豁口以便出入。1957年城内修建工人俱乐部,拆用小南门的部份城墙砖。十年浩劫中修看守所和防空洞等拆取大量城墙砖,随之许多单位修筑防空洞和个人家庭建筑,都去争相拆取城墙砖。1972年9月修县体育场时,又扒掉西门一带的城砖。至1973年,除驻军营房的三百八十米城墙得以幸存外,其余大部已是残垣断壁。1976年县革委会委托交通局在古城墙基址上修建环城公路。至此,经历千年风雨的广宁古城只留下了380米的城墙遗址,城中古建筑绝大多已毁,仅存少数遗迹,仍在细说古城昔日的辉煌。
( W9 d' r. i  M7 }. N* I gn8296.jpg 3 n% J8 ^: S( `* u8 e4 H7 M; b' P
大市镇边堡古城遗址
8 R& p5 v+ s5 t, W  团山沟长城址,位于大市镇大一村西北,即团山沟屯东600米处的山梁上。东距小五台沟200米,西距魏家岭山口1.3公里,沈阜公路经由此地,是明代辽东长城(辽西边墙)的一段。但遗址破坏严重,
7 ]4 @  \  W$ L  大市镇在明代叫镇边堡,自明清以来是北镇地区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重要关塞。由于大市镇地处辽西四县交界处,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镇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笔者对镇边堡残留的城墙遗址进行了考察,与山海关的包砖城墙相比,镇边堡的城墙为土石混杂型城墙,城墙遗迹高约5米,墙体蒿草丛生,墙上杂树林立,城墙内有一颗柏树,树龄已过百年。镇边堡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是辽东长城98座边堡之一,内外由花岗岩、片麻岩石块包砌,中为夯土,墙上有垛口,内有女儿墙,现墙址已破损,2005年省政府对镇边古堡依据“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局部修复。镇边堡内侧有一座永宁寺(遗址尚存),庙前有一棵白果树,庙后侧有50多棵柏树,虽经历五百多年,依然繁茂翠绿,年年开花结果。 沿镇边堡西北关门遗址两侧有明长城遗址,远看似一段长满荆棘的土垅。明长城由义县进入闾山山区,山上尚存石筑烽火台,这段长城建筑风格是“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烽燧斥堆,珠联壁贯”,此长城由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皋和指挥佥事毕恭修筑。魏家岭关在镇边堡西与义县交界处,是明辽东长城的七关之一,它凭借闾山天险而设,以险制胜,易守难攻,为辽东长城险关之一。
. m2 u( ]& O& p7 S( `8 l  当地老百姓习惯将大市镇所在地称为“三展皇边”。在辽西地区,经常会听到“边里”或“边外”的说法,所谓“边”,是指清政府为了表明禁区界限,护卫其“龙兴之地”,从辽西开始至吉林北部,掘土为壕,筑土为墙,插柳结绳,以定禁区内外而修建的一种人防工程,所以叫“柳条边”,也称“柳墙”或“条子边”。清康熙年间,曾三次向西北拓展柳条边,人们称之为“展边”或“三展皇边”。
' E) n' K1 X$ f* @* M: l% \  镇边堡及其附近的长城遗址可视为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缩影。明朝立国伊始,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率军北伐,元顺帝携残余势力弃中原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为抵御北元劲旅的袭扰,明廷开始于东北地区屯兵筑城以固边防。正统七年(1442年)至成化五年(1469年),陆续筑长城,建边堡,又于山海关至辽东都指挥使司之间设立驿站,继而制定屯田、冶铁及煮盐等一系列制度,以供军需;并置总兵官镇守辽东,一个完整而严密的陆海防御体系自此形成。+ J4 H( R$ e! t3 J3 u: A( G# I$ T
  千转烽燧半月楼,
& @! _, P7 e# \& L; {  残垣迤逦团山沟。, ?/ P4 U3 Z2 s
  靖远狼烟掩壁户,
, g, P7 n- q' m6 S4 b$ c" q2 M+ O/ G  万里长城此为头。% i8 K8 R  l3 G# P5 o0 q
  荒凉谁解忧国恨?1 O4 B! _7 z0 i0 ~  K4 B1 r
  百万兵戎枕关愁!1 g4 Z# B9 y3 h$ i" T  G9 W
  但喜今朝风云换,/ G; T% S/ F: {) _7 ]) I9 a
  碧草荫荫满神州。/ D; `  a5 \! u. ~
zb8396.jpg
- P/ ]+ Q* @5 L' L* V, J: 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