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0|回复: 12

攻击宋明理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5 2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易明义 于 2015-10-26 12:03 编辑

  科尔伯格对道德下的定义:一、道德行动是由一种价值判断所决定的或为前提的。二、道德判断是以其他价值判断为前提的。三、道德判断是与自视为善或恶的判断相联系的。四、道德判断所确证或根据的理由不局限于一定情境中的特定行动之结果。五、道德判断倾向于较高程度的普遍性、一致性、包容性。六、道德判断倾向于考虑行动者的目的。
   认可宋明理学的诸君,能把“道、性、理、心、气”如科尔伯格先生一般进行定义性阐述吗?不要讲“体悟、有所悟、不可言、不能言”之类的玄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尔伯格的这个道德定义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核心重述:行为主体明确的道德动机是其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的充要条件。

这个道德定义与宋明理学可谓如出一辙;
它明确排斥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可以说是基*督教道德观念的延续;
其理论困境在于:道德判断的终极价值依据从何而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1: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言与宋明理学如出一辙,在下不慎明白。如果说克尔伯格的“道德定义”表述不确,称之为道德描述应该可以。但宋明理学的诸概念还不如克尔伯格的“道德描述”吧?
切磋!{: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0-27 22:38 编辑
周易明义 发表于 2015-10-27 11:43
先生所言与宋明理学如出一辙,在下不慎明白。如果说克尔伯格的“道德定义”表述不确,称之为道德描述应该 ...

我说它们“可谓同出一辙”,当然不是指具体的表述,而是就其观念内在特征而言的。

它们都认为道德判断要有某种普遍必然的依据,这是最基本的理性方式的一致性;
虽然宋明理学的道德依据或许与科尔伯格的“价值”依据在表面上差异巨大,但如果追问后者“价值判断”的依据,他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即便他不诉诸传统形而上学理念,但也多半会面临某种形式的理论困难;
既然排斥功利主义原则,那就多半要走历史性和有限性的理论路径;
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与宋明理学的形而上学路径拉开了距离,但其基本的理性方式并无不同。

另外,显著的动机论和不唯结果论这二点尤为“同出一辙”。

明义先生明确区分“定义”与“描述”这二个概念,显示出很好的理论素养,佩服;
对于精神科学领域的复杂概念来说,“描述”或许是更适当的理论方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5: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自在 于 2015-10-27 15:47 编辑

儒的上半部分是论语,孟子,下半部分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即是中庸,还没听说过攻击中庸的呢?除非你用马 列攻击中庸,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7:0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周易的角度来看,儒释道的理论都是私避的,何况宋明理学。但如果站在西方的角度,中国的学人理论都是伟大的,西方理论的西方人只配喝稀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2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即“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亦即利己兼利人。儒德之目的在于“和合”,亦即“亲民而止于至善。”
可见其功利与目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06:3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自在 于 2015-10-28 06:39 编辑

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是我学问太浅,听不懂,你的学问太高了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06:4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o⊙)哦,听懂一点了,攻击儒学功利,真有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9 11: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明义 发表于 2015-10-27 22:13
德,即“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亦即利己兼利人。儒德之目的在于“和合”,亦即“亲民而止于至善。”
可 ...

如果把功利观念扩展到“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的层面上,那么科尔伯格的价值依据是否能够摆脱功利性呢?
我不了解后者的道德理论,不敢盲目判断;
不妨请明义先生考察其伦理观的哲学根据。

需要说明的是,功利、功利性与功利主义是很不相同的概念——这一点明义先生想必是清楚的,我这只是作个泛泛说明;
另外,把宋明理学的道德思想归结为“内得于己、外得于人”是否全面,进而“内得于己、外得于人”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功利性质,这还是很有些讨论空间的。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参考:道德观念的现代性还那么排斥功利目的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20: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即“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亦即利己兼利人。儒德之目的在于“和合”,亦即“亲民而止于至善。”这是儒学的道德。我这个回复好像发错了,应该放在“天命人性”文章后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1 17: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下面批上面,人人都会。借把梯子让你爬上来,不过经常是爬不上来还要拼命在底下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07: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儒过后,经汉唐方有宋明理学,理论的逻辑次序。终然,宋明理学异化孔儒,毕竟有理论的逻辑次序。“攻击武器”,莫过于船山学。船山言:“无欲理亦废”,“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不是有天道体用的功利思想?回应孔儒都存有功利思想。孔子圣境的博施济众,孟子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的“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易传》的富有大业与日新盛德,都有功利思想。弃功利是汉儒董仲舒“明其道不计其功”,宋明理学的“天命之谓理”,不因乎物的理在气先,不协于芚愚之化。所以发生朱熹与陈亮的功利之辨。“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回应孔儒仁礼同道(体),礼义明分的克己复礼,忠恕仁道,仁恕于人事实务安排(分工与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社会道德准则与原则。正义利物,道德的原则、功能与价值合一成矛盾理一的理欲观,被宋明理学去人欲的理欲观异化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