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元因哲学

[综合讨论] 求真之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9 15: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追求生命真理的人,最重要的是发心立志,视死如归而不悔,最主要的是找对方向走对路,这样,今生就有希望实现认识生命真理,把握自己生命的目的。
  可以肯定的说,人类至今真正正确的认识,证明生命本质绝对真理的最完全系统通俗的书,就是《生命本质的论证》,只要你能沉下心,认真的反复的修学,就一定会由浅入深的不断的进步。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引人入胜话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20: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21: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这是佛家所执,无我,则善恶无根基,因果无处置。无我则佛在心头坐,坐于何处?所以否定我是办不到的。我是存在而且无法否定。因此才能佛在心头坐,善恶由此分。因缘和合是因果均等,谁知何为因,何为果?因果倒置,则比如被杀的人是自己撞在杀人者刀上,这符合逻辑吗?所以,信因果,则不能因果倒置,信因果,则不能无我,无我则与人为善之主体性丧失。佛家如真实,则不能否定我在世间,我之烦恼,不能解除烦恼则已,如何否定得了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1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明确的是,没有明心见性,没有亲证生命本质的人,是不可能正确的彻底的明白无我的真义的,是永远的处在迷闷的状态中的。一个立志探求生命本质真理的人,一定要把第一目标定在亲证生命本质或者明心见性上,如果偏离了这个目标,无论学习了多少知识理论,都是有害无益的。
    供你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1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因哲学 发表于 2015-12-29 21:28
无我,这是佛家所执,无我,则善恶无根基,因果无处置。无我则佛在心头坐,坐于何处?所以否定我是办不到的 ...

应该明确的是,没有明心见性,没有亲证生命本质的人,是不可能正确的彻底的明白无我的真义的,是永远的处在迷闷的状态中的。一个立志探求生命本质真理的人,一定要把第一目标定在亲证生命本质或者明心见性上,如果偏离了这个目标,无论学习了多少知识理论,都是有害无益的。
    供你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2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元 发表于 2015-12-30 10:55
应该明确的是,没有明心见性,没有亲证生命本质的人,是不可能正确的彻底的明白无我的真义的,是永远的处 ...

                张载四句教,本质是没有说清楚,如康德说“人为自然立法”,此句比张载“为天地立心”具体真实。人为自然立法,是人的基本理性的表现。而且是“人”,是所有人,不是儒家,一种独特的人。天地是自然的侠义,自然不仅是天地,康德的表述自然比张载广。人为自然立法,立法的基础是科学理性,这种途径是最可能的。而张载说,“为天地立心”,其中心比理性广义,泛化。所以造成理解的错误。就基本的原理,儒家的心始终未能进入“理性”,儒家说,理,而不说,理性。为天地立心,应该是为自然建立人的理性。只有理性才能职守万世太平。可是在儒家没有理性,仁义道德和仁义礼智信是感性的,还未能形成理性。什么是理性?理性就是知道自我的局限性和自我的能力的范畴。而为天地立心,就是超范围的,把人不可能的事情看成是可能的。而且儒家还未进入到科学理性工具理性的阶段。这样就不能为天地立心。这里的心如果不是理性,就更加泛化。更何况,孔子云,随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心,还是随心所欲的心,还不是本质规范的理性。儒学一开始的概念就是模糊的。到宋明理学时期,何谓理?也未能解释。概念模糊。所以心学乘机攻击理学,理学也攻击心学。最终二者都崩溃。
         本人的理念是,哲学不是诗,不能任意,哲学的判断应该是理性的,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而四句教是把神的事情看成是人的事情,看成是儒家的事情,儒家在历史上实际志大才疏,在历代历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连基本的现实都难以应付,(比如,存天理,灭人欲,在理与欲的取舍中不能兼顾平衡,走向极端)何谈为天地立心?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四句教恰恰相反,是孔子批判的言过其实,君子耻言过其实。孔子本人也不管如此说,论语中没有疏狂失真的话,就是因为职守中庸之道。四句教是神话,是过激言论,虽然是正面的,但是是不切实际的,忽悠人的。
        学习古人,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说大话空话。而儒家恰恰犯了言过其实的自律。儒家在整个进程中提出仁义道德,但是还未把仁义道德看成是人的基本理性,以经验的感知作为尺度,这是很模糊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依据不是外在的工具理性,而是我的内心的经验,任何学术性的东西如果不能丢弃经验感性,不能进入理性的概念,就不能建立。儒学如同不用衡器,而以经验把握事情的程度,难免就是按照自己的随意性,好恶而判断事情。比如孔子对学生白天休息,就大骂,朽木不可雕也,这本身是不理性的,不知道学生的特殊性,可能是身体的疲倦的原因而如此。孔子的批评就是非理性的。也是随心所欲的。这样的例子在儒家很多。
       就事实而言,儒家就是唯意志论。匹夫不可夺志。士可杀不可辱,是可忍孰不可忍,,,,,这都是非理性的愤激之言,这些话都不是出于分析理性,而是随心所欲。儒家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做性情中人,随心所欲,而不加理性的分析。举一个例子,耶稣基*督在见到众人要用石头打死淫妇时,耶稣基*督说,可以打死她,但是只有从来没有犯过这种行为的人有权打死她。大众都散了。这就是一个理性的处理,这也就是理性分析。这个例子也改变了大众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认识纬度。孔子骂学生白天睡觉,脱口而出就是“朽木不可雕也”,这就是非理性的,无理的,也是无礼的。孔子的榜样导致儒家的思想和行为丢失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随心所欲痛快自己脱口而出。

       儒学的基本理性未能建立,但是提出了仁义道德这样的理性的内容,仁义道德却未能形成理性,理性形成之后无不言行中规,如本体建立之后,本体的作用源源不断。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在处理儒家和道佛的关系时,儒家也是走极端的,唐代为了压制佛教,毁寺庙,杀和尚。这也是非理性的。统治阶级利用儒学之后,对待人民也是非理性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有什么道理可言?粗疏地说,儒家这是蛮不讲理。
        正式由于儒学与现代性的鸿沟,新儒家致力于儒学的现代化,但是这种弥合始终未能完成。新儒家的大师都是出国留学,具有深厚的中西学术思想的大家,他们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儒学对中国的功过是非造成历史的起起伏伏,其中男尊女卑,君臣等级制度,以等级制度的礼的形式而丧失人人平等的观念,(佛家对此有贡献)儒学的现代,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既没有学术实体,也没有正统的社会活动。所以虽然口头提,还是无济于事。佛家寺庙,道家的道观都有实体,有信徒,有社会学术活动,而且几千年一以贯之。儒家呢?从历史看,儒家没有建立学理,也没有建立人的理性,只提出了仁义道德这样的形式,这就难免失之空言。四句教的实质也是“空言”,毫无实际价值。四句教和儒学的传统是一致的,就是随心所欲。好大喜功而毫无切实价值。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20: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真是人类价值的核心。人类对于真的追求表现为人生的价值,存在的目的,以及自我存在的意义。真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善是目的的,美是意义。对于真的追求体现了人类信仰。也就是说人类的信仰集中在绝对真理方面。人们不可能信仰假的东西,假作为存在是虚无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弄虚作假不仅是扭曲事实,而且是卑鄙的,不道德的。人们为何信仰真还要弄虚作假?这是与人性的虚伪相关的。人们总想绕开真而存在,这就需要弄虚作假。虚假的语言,虚假的思想,自欺欺人的行为,扭曲事实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人们弄虚作假是自知的行为,弄虚作假者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6: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贪欲无限。父母做得再多,孩子还是不知道感恩,男人做得再多,妻子不知道感恩,人民做得再多,统治者不知道感恩,把老百姓的东西拿去反过来给老百姓,叫老百姓感恩。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总是丢失,做人怎么成功?做人失败,做事如何成功?教育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知道感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3 08: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6-5-13 08:58 编辑

在孔子那里,尚不离道,道不是主观臆测,而是遵循的法则,也是修心的规范,修心与人事本是一事。而后来的儒家,逐渐地偏解孔子,以为孔子是崇尚等级差别的,而不知孔子所昌的礼仪本意不是崇尚等级差别,而是要从和谐的角度来遵循道,一般人不能够行道,但可以以礼仪的方式使之趋向于道,以道德的方式趋向于道,礼仪是道的形式化,道德是道的意识化,但总的目标是引导向道,至少是引导向和谐之道。君不尊道,不尚德,不能称为君,乃是贼,臣不尊道,不尚德,不尊礼仪,不能称为臣,乃是家贼,乃是内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