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元因哲学

[综合讨论] 求真之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6 1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实际上是不能有效地将佛与佛的肉身分离开来;
他没有认识到,佛肉身所受痛苦及其寂灭与佛没有任何关系;
他这种意识状态与“我执”在本质上相同;
都是没有把身心与佛性区分开来,没有把幻念与真如区分开来。

证得无上菩提的既不是佛的肉身,也不是佛的心灵;
正是要把这些蔽障之物都剥离干净,才能彰明佛性;
这里涉及一种主体性方面的重大理论关节;
也就是“空性”的最后一步:致空一切的“我”,最终也被致空!
“我”只是皈依真如的一个工具;
“我”也必须最终被消解,否则就无法完成这最后一步的主体性转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1: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1-26 11:29
今天地实际上是不能有效地将佛与佛的肉身分离开来;
他没有认识到,佛肉身所受痛苦及其寂灭与佛没有任何 ...

不是我被消解,也不是法被消解,因为我本性空,法本性空,而是我见被消解,法见被消解,无我见则无我执,无法见则无法执,无我执无法执,则证我非我平等,法非法平等,不得我,不得非我,不得法不得非法,与一切法平等而转,则证得无上平等正觉,名为转烦恼为菩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2: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0:57
你对不生不灭的法性不了解,对于诸佛的无二金刚身不了解,如果佛证得无上菩提之后,依然还要受苦,怎么 ...

其实到了缘摄受智就能看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

你说的也有道理,大乘的说法了。我是最近才转入南传,对大乘法有点根深蒂固,一开始就不应用空宗的说法,把自己套进去了。

最近去了大慈恩寺,里面的佛陀画碑中也承认了南传的说法:佛陀晚年因病患而痛苦不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5-11-26 12:22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1-26 11:29
今天地实际上是不能有效地将佛与佛的肉身分离开来;
他没有认识到,佛肉身所受痛苦及其寂灭与佛没有任何 ...


佛与佛肉身能分开吗?

举个例子吧,说名色分别智。逻辑的名法和识见的色法,是要区分的,不过说色法的时候还是必须用逻辑来说的。这叫不执名相,也就是学法上一楼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5-11-26 12:44 编辑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1:45
不是我被消解,也不是法被消解,因为我本性空,法本性空,而是我见被消解,法见被消解,无我见则无我执, ...


你说的道德经不根本,大多是套用大乘的说法。不过憨山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解错了。

其实道德经不是专对某一人而说,而是泛泛而说。没有人有针对性的提问的话,就只能泛泛而说了。真正的无为法本就不可说,不可思议。道德经也无必要在无为上多着笔墨,只第一句的非断非恒就能明确表述,佛也是这么说的。

憨山错解法:1,无,名天地之始。正解:无名,万物之始。
2,常无,欲以观其妙。正解:恒无欲,以观其妙。憨山不光断句错误,在解释常字的时候还错解成了寻常。大乘基本都是这么解道德经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1-26 12:49 编辑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1:45
不是我被消解,也不是法被消解,因为我本性空,法本性空,而是我见被消解,法见被消解,无我见则无我执, ...

学法先生陷入了“稻草人”情境。

我既没有说过“我被消解”、也没有说过法被消解”;
我再三说的是:“我”只是皈依真如的一个工具、“我”也必须最终被消解;
很显然:“我”与我很有些不同。

学法先生至少应该可以从语境中辨识其中的差别;
但你却自己制造了一个批评对象;
这可算是一个典型的“稻草人”谬误。

不过,“我”与学法先生所说的“我见”仍然是有区别的,甚至是本质的区别;
我认为,佛法在“我见”、“我执”这个关键问题上还有一个十分巨大的理论困难没有得到克服;
这就是我在31楼提到的主体性过渡问题;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观点,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5-11-26 13:27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1-26 12:41
学法先生陷入了“稻草人”情境。

我既没有说过“我被消解”、也没有说过“法 ...


先生应该多读读佛经,以消解对佛法的误解。
我见的意思就是一切以我为中心的知见和认识,以及由此引发的我执和种种言行。
法见的意思就是认为一切法本身有其自性,比如认为世界有其自性,认为苦有自性,不明白一切法本来平等,本无自性,不可执取,世界不过是心之幻化对境,所谓一心化二境;苦也如是,本无自性,但因众生执取于法的自性,所谓被心所幻化的身心和境界所迷,不能证见诸法平等性空,不能见心与境不二,不能见苦非苦,不能见一切不平等的烦恼因缘是因为不平等的我见和法见以及围绕着我见和法见的思想和行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2:16
其实到了缘摄受智就能看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

你说的也有道理,大乘的说法了。我是最近才转入 ...

佛示现病患化度众生,不能说佛有病患。比如幻人化作病人,受人救度,不能说幻人是病人,为救度故,而幻化之,应认为幻人本无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5-11-26 13:33 编辑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2:38
你说的道德经不根本,大多是套用大乘的说法。不过憨山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解错了。

其实道德经不是专 ...


道德经有修无为的影子,但不明了。观佛应以法身观佛,不应以色身观佛。法身常恒不变,色身乃化身,常示现生灭来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3:26
先生应该多读读佛经,以消解对佛法的误解。
我见的意思就是一切以我为中心的知见和认识,以及由此引发 ...

读佛经或许可以消除对佛法的误解;
但如果佛法、佛经本身就是不能融贯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那么你所消除的就不是误解,而是质疑的理性。

学法先生在32楼犯了一个语文学层面上的错误,却在这里以这些初步的佛法知识来搪塞批评;
这种“四无碍辩”的技法连狡辩都算不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3:29
佛示现病患化度众生,不能说佛有病患。比如幻人化作病人,受人救度,不能说幻人是病人,为救度故,而幻化 ...

你这种说法用“睁着眼睛说瞎话”来概括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
佛法被你们弄成西游记、聊斋;
佛祖倒成了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呵呵,西游记、聊斋倒还有些文学价值,你这样的佛法实在是很没趣;
在一个没有了祥林嫂和阿Q的世界里,这样的佛法难免断灭;
这或许就是所谓灭法时代的历史机制所在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1-26 13:42
读佛经或许可以消除对佛法的误解;
但如果佛法、佛经本身就是不能融贯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那么你所消 ...

能否请先生明示。哪里不能贯通,哪里自我矛盾?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3:31
道德经有修无为的影子,但不明了。观佛应以法身观佛,不应以色身观佛。法身常恒不变,色身乃化身,常示 ...

道德经偏重于用,修行的法门也的确不如佛详尽,但不能说其不根本,放弃大乘的原因之一也在此,大乘的儒气很重,喜欢靠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如果没有大梵天王的话,佛是不是和老子一样销声匿迹了呢?

佛立戒之前,成就的阿拉汉要比之后的多。但是第一次结集后,一众阿拉汉也决定不改佛陀的制戒,部派分离也是因为对戒律持不同看法。

不以色身观佛,但硬把佛陀的病患说成无病患,是不是也有点着“相”了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5-11-26 14:09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1-26 13:51
你这种说法用“睁着眼睛说瞎话”来概括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
佛法被你们弄成西游记、聊斋;
佛祖倒成了 ...


眼睛所见未必真实!尤其是凡心见圣心更是如此。佛化现无量方便身,化度众生,不能说此是佛,彼不是佛,不能说彼此有差别,佛所证平等无差别。举一个简单的现实例子,警*察扮作劫匪与其同行,有旁人见其同行,以为是劫匪,其实不然,警*察有二心吗,没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4: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3:57
道德经偏重于用,修行的法门也的确不如佛详尽,但不能说其不根本,放弃大乘的原因之一也在此,大乘的儒气 ...

如果你能悟解法性不二的道理,就不会认为佛有病患和完好的差别,佛所证是无上平等正觉,如果有病患和完好的差别,怎么能配说证得无上平等正觉?此与事实不相符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4: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4:00
如果你能悟解法性不二的道理,就不会认为佛有病患和完好的差别,佛所证是无上平等正觉,如果有病患和完好 ...

智和慧这两个字具体是什么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4: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4:12
智和慧这两个字具体是什么意思?

智名无得,慧名无失,无得无失名为智慧;智名无来,慧名无去,无来无去名为智慧;智名无生,慧名无灭,无生无灭名为智慧;智名定,慧名慧,定慧等持名为智慧;智名福,慧名德,福德圆满名为智慧;智名方便,慧名觉了,觉了一切方便开发名为智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4: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2:17
佛与佛肉身能分开吗?

举个例子吧,说名色分别智。逻辑的名法和识见的色法,是要区分的,不过说色法 ...

我建议今天地先生想想自己究竟要说什么,或者尝试把这句话说完整;
把名色分别智与所谓“逻辑的名法”搅在一起,你多半是误解了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
对于一个稍有哲学逻辑素养的人来说,名色分别智只不过是很初步的观念论思想而已。

佛与佛肉身不能分开,呵呵,你以为是物理层面的切割?
你的分别智难道说还不如一把手术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4: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3:26
先生应该多读读佛经,以消解对佛法的误解。
我见的意思就是一切以我为中心的知见和认识,以及由此引发 ...

人家都不信佛,你叫人怎么读佛经?而且佛经的难度和深度也不是这些人能随意看懂的。劝人归佛是功德,很敬佩大乘的这种精神,但也要从实际出发。

佛陀身平说法,不说能使人反感的东西。这等于培养这些人的贪嗔痴了。而这些人又都把贪嗔痴当作快乐的资本。。。。。。。

这些人别说名色分别智了,就连心清净,心外无物,一切外法均由心所造,基本的存在功底都没有,还在纠结什么本体论的东西,你叫人怎么读佛呢?佛以慈悲现众生的目的也在于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4: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4:18
智名无得,慧名无失,无得无失名为智慧;智名无来,慧名无去,无来无去名为智慧;智名无生,慧名无灭,无 ...

你这说法也有道理,不过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天书了。

唯识的说法是这样的:智:对一切精妙的分别。慧,对分别的正确取舍。以无分别心,观一切细微分别。道德经: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5: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4:28
你这说法也有道理,不过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天书了。

唯识的说法是这样的:智:对一切精妙的分别。慧,对 ...

你用回复,咱们聊聊。

所以说正确的分别是很重要的,也是大智慧的根本。不着相于佛陀的病患,但也不回避不否认他。回避否认本身就是心虚的表现。

随顺佛道还早着呢,以十六观智:
戒清静第一,这是南传一切修行的基础。
心清净第二,也就是存在,心外无物。
1,名色分别智,分别名色,见无我。连“我”都是虚妄不实的,开始往超越存在走。
2,缘摄受智,看清自己的三世因缘,不再怀疑佛法。
下面开始观身心。
3,遍知智
4,生灭随观智
5,坏灭随观智
6,怖畏现起智
7,过患随观智
8,厌离随观智,厌离自己的身心,必须出家了。
9,欲解脱智,开始摆脱欲望,逐渐进入出世间法。
10,审察随观智
11,行舍智,
12,随顺智,到这一智才开始升起涅盘心,随顺不生不灭,也就是你说的随顺道佛。
13,种姓智,打破种姓凡夫,开始向圣流平等心迈进。
14,道智
15,果智
16,思维返照智,以出世观入世,正觉圆满。

道德经的那一句: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缴。把这些全说了,不过只说了最后一智,之前的都没有。

不知道大乘有没有这样清晰的道次第,细致入微的修行法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5: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1-26 15:31 编辑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3:57
眼睛所见未必真实!尤其是凡心见圣心更是如此。佛化现无量方便身,化度众生,不能说此是佛,彼不是佛, ...

呵呵,来看看学法先生所展示的“四无碍辩”。

眼见的确未必真实,但并不因此就能说眼见的就必定不真实,更不能说眼未见的反倒是真实的;
学法先生在这里正是试图以一种虚假的语言诱导方式“证明”有所谓真实的“圣心”和孙悟空式的七十二变;
这是“四无碍辩”的一个常见法术:把某些有限的事实普遍化,趁机推出与之相对立的虚假命题,似乎后者因此就能获得证明;
我建议将这种法术命名为“以真立假”。

眼睛所见未必真实”,这是一个真命题;
学法先生用这个真命题暗示:眼所未见也未必虚假——这也是一个真命题;
但学法先生的意图却在于借此给听者建立起这样一个印象:似乎“眼所未见的”比“眼睛所见的”反倒具有更大的真实性;
于此情境下,他再以含混的说法提出原本会遭到质疑的观点,也就似乎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证明。

但他有意无意地“忘了“提及这两个真命题的另一方面:眼睛所见毕竟多为真实、眼所未见也毕竟多为虚假;
更为重要的是,他故意遮盖了(或者原本就不知道)如下事实: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仅靠眼睛去判断真假,甚至不会仅靠感官去判断真假;
人还有各种各样更为高级的心灵能力,那是一个承自历史世界的关联*总体结构;
不仅如此,人们还建立了各种科学方法和体系去鉴别真假。

圣心和孙悟空式的七十二变即便是可能的,也不能由学法先生的这种语言法术获得证明;
而你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倒是恰恰说明你所试图证明的那些东西实在是无法以合理的方式获得“真实”身份。

其实佛家信仰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理论证明;
你们的这些作为不仅多此一举,还暴露出对信仰本性的无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5: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4:24
人家都不信佛,你叫人怎么读佛经?而且佛经的难度和深度也不是这些人能随意看懂的。劝人归佛是功德,很敬 ...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5: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5-11-26 15:39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1-26 15:13
呵呵,来看看学法先生所展示的“四无碍辩”。

眼见的确未必真实,但并不因此就能说眼见的就必定不真实 ...


“但学法先生的意图却在于借此给听者建立起这样一个印象:似乎“眼所未见的”比“眼睛所见的”反倒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完全是臆测。
不依教奉行的人,当然无法理解佛法。因为佛法就是行法,不行则不能知,当然也就不能证。有善根的人也可以从信入手,虽然不理解,但信也可以帮助人逐渐领会佛法。只要看看那些吸毒人的教训就可以明了佛所言不虚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5: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1-26 15:10
你用回复,咱们聊聊。

所以说正确的分别是很重要的,也是大智慧的根本。不着相于佛陀的病患,但也不回 ...

你认为这些智慧是一体的,还是多体的?如果是一体的,何必立多,如果是多体的,再修行也是不可能圆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6: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5:38
“但学法先生的意图却在于借此给听者建立起这样一个印象:似乎“眼所未见的”比“眼睛所见的”反倒具有 ...

我这的确是“臆测”;
你这些说辞、手段其实并非出于有意识的规划,而不过是在长期被质疑的过程中所积累的零散对策;
我的“臆测”实际上是在对你进行现象学分析;
而你却并不明白自己言行背后的精神过程。

你既然强调“眼睛所见未必真实!”,如何还会对“臆测”有如此反对?
你的“圣心”与七十二变的佛,除了来源于“臆测”还能如何?
质疑“臆测”,可见你对佛法也就是个迷信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6: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1-26 16:52 编辑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5:38
不依教奉行的人,当然无法理解佛法。因为佛法就是行法,不行则不能知,当然也就不能证。有善根的人也可以从信入手,虽然不理解,但信也可以帮助人逐渐领会佛法。只要看看那些吸毒人的教训就可以明了佛所言不虚假 ...

我倒是“只要看看”你的这些言论“就可以明了”你在思维上是多么无序。

不过你的前两句倒是说明了一个事实:佛法无法在理论上予以阐明。
佛法就是行法,不行则不能知,当然也就不能证”;
你可以再推进一步达到这样的认识:即便是通过行而得证,那也仍然无法在理论上阐明;
因为佛家信仰和所有信仰一样都不是根源于理论理性;
它们的观念都不具有认知上的意义;
你把佛法当作某种知识四处兜售,把“佛”当作绝对真理,正说明你没有理解信仰的本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6: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1-26 16:26
我倒是“只要看看”你的这些言论“就可以明了”你在思维上是多么无序。

呵呵,我无奈。说得再多有什么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6 19: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1-26 15:41
你认为这些智慧是一体的,还是多体的?如果是一体的,何必立多,如果是多体的,再修行也是不可能圆满。

和体有什么关系?这是修行的次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哲学都在寻找真实。佛家 的真实境界是涅槃。真如。哲学的真实是理念,理念是真实的,物质世界是感官中的真。是现象学的真。理念的真是本质的真。绝对的真是存在的,才能有无限接近真的纯度的追求。儒释道三家还限于现象学阶段,儒家是表象的,礼仪都是表像。道家的道似乎是真,但是又回到道德的范围,道德与道的隔阂,造成道是遥不可及的。佛家的终极真实是涅槃,但是这个涅槃与死亡接近。又是人们办不到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