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3|回复: 3

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9 05: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家哲学体系包括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两部分。
在“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道体理论架构中,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属于中奏天的形上道与形上理(学)范畴,主导性的实践应用与理论应用,其社会基础就是存在的音容天,心性内外之音容天。思维研究的存在,存在追问者所追究的存在,音容天文化能的心性基础,“容有迹”的“逮音容成”。心性基础属于始奏人范围,理一分殊的各正性命。理一,非道德统同的心即理,性即理,是民所共由物物道,通志成务,逮音容成的物物道。分殊,非专*制主义成尊卑定理的定命定性,是易简理得成尊卑定位的各正性命,“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理一分殊,民所共由物物道。始奏人的理一分殊,也是中奏天形下器之道的理一分殊,个体与整体,人心与道心的心性存在。合群于仁心统同,明分(分工与分配)成礼义规范的理一分殊之物物道。“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心性之危微之几,也是理一分殊物物道的精微之几。人事尊卑定位,“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是非善恶,义判于几”;“进退存亡,义殊乎时”。追究存在心性的危微之几,音容天的精微之几,产生人文性质的哲学活动。政治哲学成主导性的实践应用,制度文化的社会限定,环境造人;心性哲学成主导性的理论应用,“文以载道”,“文以益质”,文化造就心性。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融入存在的形上之理道。
终奏物的顺乎物则,“容有迹”的“逮音容成”,限定着存在音容天,成历史的发生次序,心性动能成实践的学习次序,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的逻辑次序。顺乎物则,就是顺应民心,顺天应人之物物道,因此有儒家体系的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
一、心性唯物,顺乎物则的活化心性。
1)心性唯物,与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的义理接壤,人类的富有大业,日新盛德,容光不穷于所受,生存与发展的物物道之民本性质,质实着心性唯物的真理性。
2)“容有迹”的逮音容成,顺乎物则的活化心性,文质彬彬和合道体;音以节容有因果两极:文史的惉滞情,去人欲,执义失物;与质野的罪淫情,滥人欲,逐物失义。音以节容之因果两极,都是违逆物则,阻滞活力,成激化社会矛盾的危微之几。实践检验标准的物物道,顺乎物则的活化心性,心物两方面,都证实着心性唯物的真理性。
3)顺乎物则的活化心性,促动是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昭物以明物,物质文明演进的顺乎物则,带动中奏天与始奏人的自然之化,即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的文明演进,成“昭明天体”的心性文化之文明演进,“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理论,也在证实着心性唯物的真理性。
4)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逮音容成,“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知幽明不知有无的无极而太极,人能弘道的务实理性,证实着心性唯物的真理性。
5)综合上述四点,心性唯物,奠定心性科学的文化基础,以人为本位的一切科学的文化基础。“精于物者而物物”的自然科学,“精于道者兼物物”的社会科学,融入心性科学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心性唯物也是哲学,在科学之上成抽象真理的哲学。哲学与科学,抽象与具体,一脉相通。
心性唯心,传统文化史有二途:
1)在儒学史中,不因乎物的心性定命定性之尊卑定理。宋明理学心性学分理为二,一是心学的心即理,千百年不变的心即理;二是性即理,即天命之谓理,理一分殊成“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心性唯心的心即理与性即理,心性内外的惉滞情,心物隔断不通人,也不合乎天。心性文化领域的唯心论。
2)在传统文化史中,人为与自然矛盾分理为二,一是道家自然的虚无境,无法解释人为因果路的吉凶祸福现象,入社会人生路的心性困惑;二是佛门治心说,解心性困惑,弥补道家理论空缺。借道家虚无境为工具入世,展现佛教空境、真如之佛门心性。幻化世间实相(缘)为空境,幻化人生入真如。“内则道佛”,道家自然,与世浮沉;佛门治心,解心魔,避因果。虽道是人为与自然分割为二,性质殊同。心性内外的惉滞情、心物隔断的不通于人,不合乎天,人为与自然分隔成两极的心性唯心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5: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心性辩证,与心性唯物一样,都在论证着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的义理。不同的是,心性唯物论,则重于终奏物的目标性,“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顺乎物则之则,限定始奏人与中奏天,必要适全和遵循其原理规律,继善成性于共由之物物道。心性辩证在肯定心性唯物的顺乎物则理论前提下,因中奏天的制度与文化的客观条件限定,人的动力能发生逮音容成与音以节容,顺逆两种因果之走向,辨析于音容天的精微之几,心性文化的危微之几,“是非善恶,义判于几”。洞明矛盾因果路之极深研几,探究一条活化心性的顺乎物则路。
(1)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的存在过程,是心性变化的过程。“人物之元,鬼神之绍”,“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鬼神心性的地曰示,显然音容天的精微之几。质实鬼神,顺天应人的心性科学,心性辩证之理性务实。
(2)“明有性情(礼乐),幽有鬼神”,鬼神心性,乃社会矛盾激化的乱相时代的心性形态,心性危微之几出现智诈两现象,势有轻重成可否之客观性。礼崩乐坏质野性质的鬼域流行,物极必反,钟摆成神道显的顺天应人。自然而必然的心性科学,心性辩证的智神境觉。
(3)矛盾与因果之间的相因性,矛盾运行的相成与相反的因果路,内存精微之几。正如心统性情,理情通天下情;存惉滞情与罪淫情之两极。理欲有“天理达人欲”与“人欲见天理”的天人合道;两极是存理去欲与人欲横流。义利有君子义与小人利合道体的天下利,正义利物;两极是执义失利与逐物失义。质文心性有文质彬彬和合道体;两极是质野与文史。文史的惉滞情,去人欲,执义失利的心性形态,钟摆成质野的罪淫情,人欲横流,逐物失义的心性形态,相互往来成钟摆自然。理有屈伸与顺逆,势有轻重成可否,必然走势是神道显的顺天应人,政治清明与理论清明。矛盾理一的心性科学,心性辩证的深层哲理。
(4)逮音容成的活化心性,知幽明不知有无的无极而太极的精深义理。明,就是活化心性穷尽事物之明;幽,是未穷尽物之幽。知幽明方见物质生化之有无。穷理尽性,命之条件限定的认知实践路。仁礼心性的中庸本体,逮音容成,推助天道体用的心性科学,心性辩证的实践哲理。
(5)心性辩证的极深研几,透过鬼神心性的客观存在,探究是存在音容天,矛盾理一和大中体用的精微之几,探究质文心性和合道体,道体形态与动态成顺天应人的精微之几,避离质野文史两极的危微之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5: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15-11-19 17:10 编辑

三、心性唯物与心性辩证是不可分割成心物矛盾理一体,完善的哲理性,
(1)心性唯物,更多体现为民所共由物物道的终极目标,存在本体的运行目标,实践检验的唯一标准。终奏物的目标确立顺乎物则之则,限定着天人理道,成为人、天、物道体自然之化的决定性要素。因于物则要素,确立人为必以顺应自然的客观性与必然性,明晰事物的原理性与规律性,事物运行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由此波及到思维研究的存在领域。
(2)心性辩证,因于天人理道的心性动力能,理有屈伸与顺逆,势有轻重成可否,显然着人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辩证于人为的心性变化路,“人物之元,鬼神之绍”,纠偏中正,树立顺乎物则之终奏物目标,理性务实的实践方向,顺天应人。前者体达自然,终奏物的自然;存在本体的事物自然;“循理应乎事物”,成易简理得各正性命之自然;认知对象的事与礼之自然,诚者天道。后者质实是人为,理势天之实践方向的把握,对心性动态,鬼神心性的把握,质实心性,质实鬼神,通志成务的逮音容成。心性辩证,由知性进入神(理)性,智神一体,智为神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透过知性的知事知礼,提升到仁礼同体,
“义辨于事”的知人用人,辩证于心性的人为路,完善知事知礼的顺应自然路。正如神化性命学之人为,辩证心性的顺应自然,易简理得各正性命,功能效应与价值取向是“循理而应乎事物”。诚之者人之道的明诚合体。
3)心性唯物与心性辩证为完善性的哲学理论,是思维研究存在,存在者追究的哲学理论。人为顺应自然为最基本的矛盾理论,融化成矛盾理一说、存在中庸本体论,道体论以及知幽明不知有无的无极而太极理论中,融化成哲学的理论体系。缺失对人为顺应自然的理论研究,也就失去了心性之唯物辩证的哲理性。
心性之唯物辩证,主导性的实践应用是政治哲学,主导性的理论应用是心性哲学。
4)心性之唯物辩证,显然着活化心性顺乎物则之哲理性。道体形态的因乎物通于人合乎天,前提是因乎物;道体动态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明确终奏物的目标,定在为实践方向。心性内外为心物一体,人为顺应自然的唯物辩证。宋明理学的心性唯心,不合心性辩证在于: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道法自然观,引出不因乎物的惉滞情。漠然心性鬼神的客观存在,也就偏蔽于终奏物的目标性与实践的方向性,偏蔽于“合乎天”,道德统同之定命定性,成专*制主义的尊卑定理,以封建礼教的以理杀人,囚拘心性。
5)道佛的自然与人为分隔两极的唯心论,不合心性辩证在于,视音容天存在的一切实相为虚境与空境,失去民所共由物物道的事物实质,事物,人也的心性文化能;将人生运程性命学之真谛,纳归入道法自然之三无:无为自然、无为政治与无为人生;幻化心性入佛性真如。道家无为心性与佛门幻化心性,虚境与空境,失去了人为顺应自然的理道之实。
四、心性哲学的知幽明不知有无的无极而太极。“容有迹”,却要“逮音容成”,知幽明不知有无。知有无,有无相生成万物化生的事物现象;知幽明,有无相生现象成所以然之义理。首先是心性哲学的逮音容成,包括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合体的物物道,实践方向性来自终奏物的目标性。“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目标性。明,可穷尽的事物,一定理道成逮音容成之太极,“无有不极”,无极而太极之太极。幽,未穷尽物,未成理道之无极,“无有一极”,无极而太极之无极。“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命的条件性出自终奏物之自然而然,可穷尽事物与永无穷尽物之间,明从幽中生之无穷尽的万物化生,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命的条件性出于人为的中奏天与始奏人方面,制度与文化的环境宜人,中庸本体的实函斯活,仁义健康与礼义健顺的质文心性活化,顺乎物则致力于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可穷尽事物的“循理应乎事物”,昭明天体与昭显心性,与物质文明共同进展的社会文明与心性文化文明,无极而太极。历史的发生次序,理论的逻辑次序,实践的学习次序,明从幽中生,永无穷尽的三次序。
知幽明不知有无的无极而太极,主导性的实践应用是政治哲学,主导性的理论应用是心性哲学。
五、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分属为主导性的实践应用与理论应用。应用的理性务实是民所共由物物道。先秦荀子提出礼法合治,蕴含三大意蕴:一是对至善者施以礼治,“性命一也,理气一也”的仁礼规范;二是法治,对不善至者施以刑法惩治,维持礼治天下;三是礼法合治的前提条件,有一个制度订立与实施的礼义阶层,积文学,正身行的德才兼备,公正廉明。在荀子政制思想基础上,船山提出:“天治者,神以依也”。神理,明察精微之几。为何不能逮音容成,音以节容?制度与文化的存在问题,其中,专*制政治的三大弊政:贪腐天下,势尊必蔽,文有法而礼无法,该如何治理?处在君主专*制时代常态性的文字狱,政治专*制主义对思想文化的压抑,文失载道,文失益质,文有法成礼无法,政治方面非船山所为。文化方面作为,根据道体形态是因乎物通于人合乎天,道体动态的“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掀动着实学与启蒙的社会思潮,掀动着儒学哲学体系的变革与创新。经过儒道佛思潮后,重新思究,吸取、扬弃、再否定,走出一条复归孔儒传统的更新路。对存在音容天的思究与追问,音无方而容有迹,终奏物目标,永无穷尽物的容有迹,心性唯物;防止音以节容成文史与质野的两极走向,逮音容成,把握天人合道的实践方向,可穷尽事物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心性辩证。心性的唯物辩证,知幽明不知有无的无极而太极,发展儒学的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05: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