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8|回复: 1

山西偏关偏头关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2 10: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2-24 16:20 编辑 " J5 n/ L+ H! {) j3 s: f

4 y' `2 h* ?5 ^1 \  f' r山西偏关偏头关长城
% y* _1 N, k$ i- X来源:长城万里行8 f  j. Q  R: t% C
5 a7 h' a  X# l( b) @+ S
  偏头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
/ E" \! R5 B3 i1 u* e$ W( \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  偏头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战场。“赵武灵王略中山破林胡,取其地置儋林郡”。偏关秦汉属雁门,隋属马邑,唐置唐隆镇,名将尉迟敬德(585-658)在关东建九龙寺。偏头关城形状不规则,东西长1100米。东、西、南三道城门均建有瓮城。城高10米处砌砖石,南门至西门一带,砖石大部犹存。西墙、北墙多为夯土墙,东部城墙已毁。明代除设置“偏头关”外,在重山峻岭的长城沿线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22座,有桦林堡、老牛湾堡、草垛山堡、老营堡等。这些堡城的边墙现多仅存夯土,唯地处黄河岸边的桦林堡地段,约30公里边墙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于河岸,甚为壮观。
+ O* X3 `; N3 T- Y1 b3 S1 b ycjd2840.jpg ! v; d$ g) W" `# l$ W
ptg01442.jpg
  X0 k: n3 f5 n0 H6 e ptg03442.jpg
+ R; {' _+ V9 ~: T- F ptg02442.jpg   C; h9 B3 ~, |2 s
ptg04442.jpg
$ V1 ]) o( \( }0 ~
2 |$ B* ?6 B* I$ C) T老牛湾
. S7 w" W. o9 j  d1 T. U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9 o1 U8 }% b  w
ptg05442.jpg
4 N% k! j$ d; N% f2 W  U' B lnw015.jpg   u+ g0 m7 `; y, I1 M0 y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e6 X3 d( I% m6 S. [! J+ K9 }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偏关县万家寨镇附近,在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河段峡谷内,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起点,左岸隶属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8.9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45亿立方米。具有供水、发电、防洪、防凌等综合效益。- v4 T* H& Z+ g3 W4 Y8 u
wjz056.jpg
0 f1 c/ _" [% ?" Y1 [9 h  500多米长的万家寨黄河吊桥是亚洲第一桥,沟通山西省偏关县和内蒙古准格尔旗,原为万家寨水利枢纽施工所建,现已成为著名旅游景观。
5 N3 G( U* m0 M! A' A- i wjz156.jpg * y. {  K) _! Z" K! _
文笔塔
% s; t9 A! i6 g* S$ g  文笔塔,又称文笔凌霄塔,位于偏关县城东边的高地上,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历1621年),是一座七层砖石结的塔,崇祯八年(公历1635年)又增加4层,共十一层,上边写有“文笔凌霄”。, G& U3 d. |) j
ptg11442.jpg
# L* V/ L6 j% u) {9 C8 I# b$ b虎头墩" Q7 f% @  f6 `) T5 O, `
  虎头墩,明代偏头关城接传烽火的枢纽,与关城西城墙直线距离约370米。关城北方长城沿线四路烽火传至虎头墩,再三路烽火接力传往腹里山西镇、宁武关、神池堡等处,实为偏头关眼目要害。明万历年间将虎头墩包砖形成空心,亦称为护城楼。偏头东山顶文笔塔与虎头墩遥相呼应,为偏头八景之一。当地盛传:东有文笔塔,西有虎头墩、一文一武,青龙白虎。这是偏头关城的风水所在。虎头墩护城楼在“十年浩劫”时被彻底拆除,城砖运走修建水库。现已重建关楼。- Z. ~3 a4 q# G# Q% ~/ S4 F2 k( E
htd290.jpg
; f3 g* ?% |4 {' d7 U& M$ n' P3 X/ \' N& y1 C6 u7 }3 e  k
htd090.jpg ( U. A5 L4 G: `$ V
htd19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6: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2-24 16:16 编辑 0 m, k' Z2 H3 Q: P

% R5 }8 p+ s0 k# Z: L" v7 o老营堡- ^) p2 F; a  ?9 u5 r
  老营堡明长城是山西镇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偏关县老营镇境内。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正统末置,弘治十五年(1502)、万历六年 (1578)增修,周四里有奇。
5 M" J' A, I, \: t' z ly5526.jpg 7 f; {5 L. |# |* X
  简介7 f2 u" X1 o3 ^( t- K
  老营堡,位于偏关城东40公里,关河北岸,建筑规模为偏关县境仅次于偏关县城的第二大城堡。
! B" b" D" H; E, Y1 G9 |0 H ly5506.jpg
' `: \3 c' T8 O+ c2 Z$ z: C8 w  历史
. \8 A2 S/ Q; j/ B0 L  老营,地处关河河谷,建于明正德年间,扩建于万历年间。初置参将,后设游击,立守御千户所,总兵管辖官兵3000多人。城堡依山而建,有3座城门,被四周的山围成“凹”字形。城北山顶上是古长城,长城外便是今日的内蒙古清水河县。城的西头通往偏关县城,距离约有80多里,东头通往平鲁、朔州。老营堡周围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坦,其东、北两面紧靠长城,关河又绕城南西下。从战略位置来看,老营堡北控平鲁,西衔偏关,东接宁武,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堡城原为砖砌,今砖多已拆走,只存夯土。从高大的夯土墙尚可看出城堡原来的规模。老营堡有东、西,南三门,各门皆存门额石匾两块。东门瓮城内门额石匾已风化字不可辨,瓮城外门额石匾事迹清楚,阴刻楷书“老营城”,并署有“万历六年”等字。西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晋北锁钥”四字。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威望关河”四字,两匾皆署“万历八年”。南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南控雁宁”四字,署“万历八年”;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保障”二宇,署“隆庆五年”。老营堡外长城上,原有老营东关河隘口,此关口外筑券拱砖洞三座,上置有关楼,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建,万历二十九年(1601)重修,此关口今已毁。  y* w8 Y& b# b. N, k
ly5516.jpg . m8 n. D! B; Q4 `; M) b
  现状
2 H+ ~8 U$ ?% ^0 ^9 J  古城的城墙全部用砖石砌成,非常坚固,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登上城墙还是可以一览曾经的宏伟。城内都是东西向的大街,房屋多数仍为1996年之前建的窑洞,窑洞冬暖夏凉当地人特别喜欢;1996年之后,新建的房屋为砖砌的平房;老营城中央有条主道,路面宽阔,两旁有不少商店,日用百货、小吃、肉铺、蔬菜、水果样样俱全。随着近几年外出打工者较多,平日里多数为老人妇女;城内残留着一些庙宇和古戏台,居民住的瓦房和新砌的石窑和谐相处。5 |" A! U0 F: a' U# n1 R: Q
  城墙上的砖石已被拆得所剩无几,裸露出来的黄土被风雨侵蚀,不断剥落,因南城墙向阳避风,又因城墙厚重异常,所以当地村民就城墙上掏了洞,称作“土窝窝”,这也就自然形成了“老营堡特色”。村民大都年轻气壮,本可以另择地方修建新居,但宁肯让老营堡的城墙上的土让风刮尽了,也不肯离开自己祖辈创建的家乡。$ V0 L$ C! j3 H/ Z) s/ Z
ly5536.jpg - x+ H0 ]6 H4 s1 K+ k. c9 U" p
ly5546.jpg
; F3 ~; `# `" g& ]9 e( l  风俗
0 C- Y9 l8 R- k6 q8 a2 M6 J( i  老营一直比较出名的两个大集,一个为农历的端午节一个为农历六月十八,每年必定会请来唱戏的为村民们演出,往年这两个大集十分的热闹,附近的村民也会通过步行、农用三轮车等各种交通方式来参加,有看戏的,有做买卖的,也有从外地赶回老家,跟家人朋友团聚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两个大集也越来越没那么热闹了。' N. D) L- z) D" c. a) [
ly5556.jpg
, N3 h% e  N9 a0 a  偏关老营堡所辖柏杨岭新堡2 p4 c7 ?$ A# G( a* U) y
bly580.jpg
6 k' U/ S7 y$ {* a0 @1 D# W8 }; a; J bly58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