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0|回复: 0

山西黎城东阳关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4 10: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黎城东阳关长城
# v3 N7 f4 i5 }来源:古代史迹
1 N0 w9 q* z" Z( Y% M' T3 K/ M! u! t+ u+ R
  长城现状' \# ^+ s& _$ a9 v( e( I3 Y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的长城,位于现东阳关镇杨家地村,皇后岭村,长宁村附近,南起于杨家地村南侧,经杨家地村西侧,皇后岭村东南侧,长宁村东南侧延伸至长宁村东北侧的山体顶部,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总长度在10千米左右,现存7.8千米。该段明代长城全部位于重要的峪口两侧,这些峪口今天仍然是山西省通往河北省的交通要道所在,长(治)邯(郸)铁路、长(治)邯(郸)高速公路、309国道、黎(城)涉(县)公路等均经过这些峪口。长城凭缘众山之险,利用自然山石垒砌或高原峁梁取土夯筑而成,墙体多建造在曲折蜿蜒的山脉分水线上,特殊地形依山崖峭壁筑堡防守。
4 [+ B- k. L( [8 v9 m czcc0d.jpg
+ J- Z$ v% P4 u' A  L7 L  长城修筑年代
2 ]) V! q: f% ?: m6 G- Y9 m: v9 u  o  在黎城县文博馆内保存的两块石匾,原系东阳关关门的匾额。这两块石匾,文字内容相同,均为楷书阴刻,中部横刻“中州外翰”四个大字,上款竖刻“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季春吉旦”,下款竖刻“巡抚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枢建”。其中一匾“中州外翰”四字字痕浅且宽,另一匾则较深。根据石匾题款,黎城县东阳关及附近长城应建成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3 ~/ G# E. g0 B: `+ T: |9 Q

* V# [& e, g1 K8 c  长城是谁建的2 L; K5 s% G1 G( [8 S  O0 w' `
  关于黎城境内的这段长城,《黎城县志》《黎城县续志》《潞安府志》都没有提及。这样大型构造物,官方没有记载是不正常的,只有一个可能,这段长城的修建不是由黎城县主持的。田野调查也证明这一观点。从现残存石墙体貌上看,长城墙体修筑时多沿山脊而行,但主要是沿山体脊线靠西一侧(即山西省方向)修筑,这样就导致墙体两侧高度不一,面向河北省一侧因地势较高,墙体较低,面向山西省一侧因地势较低,墙体较高。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长城墙体面向山西省一侧的山坡较陡,面向河北省一侧的山坡则较缓。因此从墙体两侧不同的高度及地形来看,这些长城应是河北省一侧防御山西省一侧的设施。结合一些保存有垛口的墙体,垛口位于墙体靠山西省一侧,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另外,“中州外翰”匾额,“巡抚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枢建”题记也表明,该长城的主建方是河南。
7 _; P1 j4 d, d6 }5 s: ]
. }" v# J/ S" ~& l2 F5 k  长城是为了防谁
. s. R2 Y3 ~0 u9 c+ b- {- p  明代“九镇长城”是抵御蒙古族南下、东进的庞大的防御体系,我们所调查区域见到的长城墙体,面向河北省一侧要低些,面向山西省一侧要高些,而且,面向山西省一侧的山坡较陡,面向河北省一侧的山坡则较缓。这样从墙体两侧不同的高度及地形可以判断它们是河北省一侧修建用于防御山西省一侧的进攻的。, U0 p' a, _0 o) T* c. o/ k. |
  据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九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郑芸所上呈《乞恩议定地方载入敕谕以便行事以防虏患疏》,称“近年以来自后沟口(时为平定州乐平县与真定府交界处,今在昔阳县境内)而南,顺德等府及大名兵备道所辖地方,该巡抚衙门修设隘口数多……”又据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九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秀春所上呈《乞恩议定地方载入敕谕以便行事以防虏患疏》,称顺德府“所属内丘、邢台、沙河三县边山一带地方隘口,北自锦绣堂口起,迤南至数道岭有名大口共十处,近来因达贼声息,蒙抚按衙门修筑,并真定府隘口并入井陉兵备道……”。可见从嘉靖二十年(1541年)蒙古俺答汗大举南下后,真定府、顺德府等至少用了三年的时间大规模地修筑了许多关隘。而且蒙古族的南下,已经试图突破传统的“九边”范围,甚至准备从黎城、涉县一路入犯北直隶、河南。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正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郑芸上呈《广集议以御虏患疏》,称“查得丑虏东犯之路,紫荆关、故关等处亦既有备矣。止有河南彰德府涉县地方,逼近山西黎城等处,山坡平漫,虏可上下。近日山西拿获奸细声言,今岁东侵,多由黎城,盖即涉县一路也。释此不守,纵之过山,欲以决战于平原旷野之地,岂计之得耶?说者以为,河南地方不必过为干预。然丑虏逾山而东,直冲广(平府)、大(名府)、真(定府)、顺(德府)等府,其祸不在河南而在畿辅,虽山东临清诸处,亦有所不免,此殆三省门户不可不慎。合无题请或先会同河南、山东并三省之力,共守此险。”这份奏疏明确指出在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加强防备的重要性。# ^* i% Y" h* }  l& x
  郑芸的奏疏是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正月上呈的,黎城县的“中州外翰”,黄泽关的“飞磴盘云”几块石匾的款识均是“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季春吉旦”,从时间上可以看出,是年正月郑芸上疏后,河南巡抚李宗枢为加强防备,于季春时修筑或加固了重要隘口附近的关堡或长城墙体。
* B3 @8 k8 L: G1 O0 y0 l" w; \  明长城防御蒙古族南下、东进的性质如上所述,非常明显,但是其作用不止于此。据黄泽关内现存的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所立《辽州黄泽关重修义勇武安王庙工峻记》石碑,记载巡检霍儒“立墩饰堡关,南泼井岭北摩天。羊角保障,百草藩篱,奸寇缉捕,商途宁谥”。另据《晋中碑刻选粹》所载的天顺八年(1464年)所立《重修义勇武安王庙记》碑,有“以验往来诚伪之人”之句。因此检查过往行人、防止匪盗也是本区域明长城的重要作用。《西关志》明确指出了龙泉关长城的性质,“拒墙而守,虏必不能越”,并能防止游僧奸细、“僧商合党”的为害。" ?7 _; Z& R% N) g4 G$ f
$ m' V' {7 w9 `( X; |' T8 C% I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