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5|回复: 0

历史上出现闰月“异数”的次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8 11: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出现闰月“异数”的次数?
                  史 纪
      中华历纪十九岁七闰是一条由实践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拉长时间距离说,四章岁76岁间应有940朔月并有闰月28次。如果因为闰月位置的移动,导致76岁间只有939月,或只有27闰的情形发生,我们可称之为“异数”。比如公元 410 岁到公元 486 岁那一蔀岁单元的 76 岁,却只数得 939 朔望月,比传统的 940 月少了一个月。这一异数发生时,刚巧被大科学家祖冲之在世时遇见了。祖冲之是历史也是历法的大学者,这一“异数”在他所知的历史范围内没出现过;而被祖冲之敏锐地察觉到了,他顺藤摸瓜,逐一统计了从公元57年至447年间“390年”来的闰月;所谓的 390 年,分解开来就是 5 个 76 岁再加 10 岁,按 76 岁闰 28 次的规律,应有 28 × 5 + 4 = 144个闰月。因为第 14 闰的月份位置向后移动了一岁,即要 391 岁才有 144 闰。如是祖冲之将 391岁 144 闰作为历法史上的新发现,记入史册,遂有 391岁 144 闰“闰周”新说。踵祖冲之之后,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实施《戊寅元历》时,鉴于同样的原因,历法家们就发出了废除 “闰周” 动议。到了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李淳风编制《麟德历》时,采取了不以“闰周定闰”的措施。近世学者,如陈久金与杨怡两人合著的《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一书中介绍说:“随着科学发展,19 年 7 闰显得粗略。”自唐李淳风《麟德历》“开始就废了。”
      实际上,从祖冲之算起,到1998年商务版《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一书中关于“19 年 7 闰显得粗略;自唐李淳风《麟德历》开始就废了。”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倒是祖冲之391岁 144 闰“闰周新说”,真只算得是历闰规律中偶然有之的“异数”!
历法是一门实用科学。或有人问:既然闰月“进动”是一条普遍性的规律,那么,是不是因为闰月位置异动造成的“异数”现象会普遍存在呢?答曰:搜索西元前后各三千年的结果,共发现因闰月位置变动造成 76 岁间朔望月数只有 939 个月的情形共三次,祖冲之时代遇到的属于第二次;第一次出现于公元前1339 年岁首(即1340年十一月)至 1237 年岁末的103岁。按历法闰月规律,除了19岁7闰律外,还有“103岁1274朔月应包含38闰月,而公元前1339年岁首至1237年的103岁间,只有37闰,属历史上统计到的第一次闰月导数。吾人所知历史上的第三次闰月异数我们这代人“恭逢其会”,尚无人提前察觉。这次起始于西元1984年,表现于2061年。翻开历书,可以看到:西元 1966 年闰三月,隔 19 岁后的1985年应是闰年的,却提前一年于1984年闰了十月;于是由1985年算起的 76 岁的最后一闰,是2061年。这年如果也闰2060年的话,就不会出现76岁少一个朔望月的情况了。可是2061年闰二月,在76岁之外,如是就出现了祖冲之遇到的大致同样的情形,从1985年算起的 76 岁只有939个朔望月。这是历法史上第三次出现的异数。
       历法“异数”出现的频率  试取岁长平均值365.2422天,朔望月平均长29.530588天,刚103岁有365.2422 × 103 ÷ 29.530588 = 1273.93151(朔望月数)。历法每103岁取 1274 朔望月,则每103岁浮差为 0.0685(朔望月),于是,得出历法“异数”出现的几率为:1 ÷ 0.0685  × 103 = 1503.65岁/次。
      历法史上异数的出现是阴阳两历长短不齐互动的必然结果   用以上得数与实际出现的三次历法“异数”间隔1600年相较,有很高的符合率。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历法“异数”的出现,根本原因是由日月运行的内部原因造成的,与闰月位置并无必然的联系。前文说:闰月位于进动造成了异数的出现,只是皮相的说法;真正原因在于阴阳两种历法长短不齐在位置关系上互动的必然结果。
祖冲之发现4章岁只939历月异数.jpg
历史第三次闰月异数于1985至2060年出现_副本.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