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2|回复: 9

[百家论战] 李幼蒸文章绝妙:文化研究精辟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17: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幼蒸老师的《中国封建社会史的第一特征为法家而非为儒家》,绝妙文章,乃罕见的文化研究精辟作。李幼蒸以睿哲的文化观,从历史分期的文化综述,展述出明晰的传统文化思路。
一、上篇认知前提:“中国符号学”在认识论上的第一重要任务在于探索和规定”,明确指出:“现代科学时代要求文史类学术也须在‘社会科学’层面上进行‘社会科学方式的’观察和思考,守旧大师们则坚持要在传统资料学层次上进行‘文学考据方式的’的观察和思考。其本质仍然是:用旧语言、旧方式来对新对象、新材料进行思考。一方面,坚持前科学时代的话语范式并因而可在民族学域内进行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式文史话语实践;另一方面,对于因此存在的传统式模糊语义表述,因其属于‘喜闻乐见’形式,而可永远听之任之【结果形成了今日学界的自我矛盾结果:自然科学须促其日新月异,人文学术须防止其“数典忘宗”;自然科学要科学化,人文学术则要反科学化】”。近百年传统文化研究史,为何一直处于坎坷性的曲折循环,义理学研究欠缺,会通古今通义的义理学研究更欠缺。未能在“社会科学”层面上进行“社会科学方式的”观察和思考,李幼蒸老师文章,切正文化研究之弊结!
二、中篇历史现象,“ 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一向以‘儒家’(儒术,儒教,儒学)为第一标志,而其第一对立面即是‘法家’”。
“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儒家’作为中国封建帝制特点的第一标志确立下来,并以此划界法在历史上区分了秦始皇的‘前儒家’帝制和秦后的‘儒家’帝制”。
“‘儒家’概念扩大为‘儒教’后,形成了历史上‘三教合一’思想史格局,此一‘教’字既指社会制度又指教条体系;对后者而言,即形成了一个以儒为‘主导’、以道、释为‘辅佐’的封建主义社会共生意识形态系统,从而使得封建历史的‘儒’中心主义进一步得到确立”。从法家同化的独尊儒术,走到满清时代,君师一体的独裁政治,赤裸裸暴露无遗的法家专*制。专*制帝王史,“‘儒家’实即‘法家’”。
“这个封建主义的帝王制度的本质,因此应该更准确地定位于‘法家’,而非定位于作为‘上层建筑’的官制、文教、文化之标志的‘儒家’。决定性的硬件核心为法家,被决定的软件部分才是‘儒家’。如果仍然为了合乎习惯而沿用‘儒家社会’的说法,那么此时的‘儒家’或‘儒教’就应该重新定义,其核心部分须包括法家,或干脆以法家为其存在论基础。道、释等亚文化现象则具有更为明显的纯文化性、思想性特质,其依附于儒家并形成三位一体的特点,当然也须间接诉诸于在深层次上仍然依附于法家之事实。儒家或儒教作为更具有社会文化综合性存在的标称为一事,其作为思想方式或意识形态之标志为另一事。儒道释三者作为儒教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当然均以其服务于基础性的法家制度和法家价值观为其本质”。儒道佛互补的文化性质,“服务于基础性的法家制度和法家价值观为其本质”,李幼蒸老师的论理十分清晰。
三、下篇名称功能。“历史的反理性逻辑最终却将孔学在儒教语用学中加以倒置,以使其为其对立面所‘用’。其对立面者何?法家是也!历史学的深奥于是首先表现在中华文明中的此一第一历史名词‘儒’字之‘直接所指’(denotation)的空虚性上。而此一意指的空虚性或不定性却在符号学语用学层次上表现出其含蕴着‘大用’,因其相应的‘隐含所指’(connotation)却因此而可既丰富又确定。我们凭借此直接意指不定的‘儒’标称,反而可在所涉及的‘儒经’(儒学与儒家之‘核心’)、‘孔孟’(仁学之核心)、‘法家’(权力哲学之核心)三者之间发现了微妙而复杂的历史意指关系。按此儒学语用学观点,我们看到了汉武‘独尊儒术’之意识形态革命性创举中完成了一个最重要的反历史性嫁接:将孔孟学与五经学混立于一体,并进而将仁学思想家孔子编造为作为代表王权意识形态儒经之教主。经此混立,仁义学与王权学被混为一谈,并使其相互支持,相互为用。此一复杂的历史性嫁接即可通过一空洞的‘儒’字来‘既含混又明确地’加以表达。(直接意指的模糊性和间接意指的明确性之间的巧妙符号学关系于兹形成)”我在《感概之儒学》一文中,明确表述了孔儒义理在汉宋后被颠倒,被帝制儒学的反历史性嫁接;传承孔孟为名,孔子编造为作为王权意识形态之教主了,“这样,儒家就成了‘法家’的隐蔽性‘能指’;此一隐蔽性的技术性安排,在于将孔子嫁接为儒学儒经之宗主,结果反法家的孔子反而成了法家精神和‘法典’的主要‘代表’,也即仁义学(在儒教的历史语用学中)成了权势学之装饰性标称!简言之,‘儒’字因此完成了两套隐蔽性意指任务:它既掩蔽了‘儒教社会’的法家中心主义之事实,又掩蔽了仁义学与权势学之间对立关系之事实。同样,在长期复杂而混乱的儒教语用学的思维实践中,‘儒’字甚至于与作为具体历史人物的‘孔子’被下意识地加以混同,从而强化了儒字对于法家权术学和权势意识形态‘经学’的双掩蔽功能”。事实上,君主专*制时代,民本与专*制并存。汉唐是专*制生长期,有道伐无道的正义战争,维持着王朝的正常陵替,维持着民本与专*制之间的均势。进入宋后专*制衰落期,忠君报国,再不存在正义战争的有道伐王道,汉夷王朝陵替取代正常的王朝陵替,专*制彻底压倒民本。帝王专*制现象的“法里儒表”,一种重要符号学功能之体现:“‘浑水好摸鱼’!此一历史性事例实为《论语》‘紫朱学’之另一显例:法家操盘手一定会明智地不断实行‘以紫乱朱’之术。法家最早只指一套‘术’,儒家最早也只指一套‘术’。董仲舒时代的‘儒’其实特指‘术’(前汉的‘经学’其实尚处于‘术’的阶段上),难怪其可与灾异论合二为一以为用。(此为后世至今‘天人合一’神秘学之滥觞)”回应上篇认知前提,区分非君主专*制时代的孔儒文化与君主专*制时代的帝制儒学之间义理的颠颠倒倒,实质是“法里儒表”、阳儒阴法的“以紫乱朱”之术。传统文化研究,当以历史分期,按理论的逻辑次序作文化综述,切忌视紫朱一体,成儒学铁板一块,导致文化研究的跌跌撞撞,坎坷循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 18: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6-1-12 18:07 编辑

《中国封建社会史的第一特征为“法家”而非为“儒家”》,第一是法家,只是西周末期之后的事,西周之前是道家。而且不是【外儒里法】,而是【内用黄老外饰儒术】,黄老实质是【道、法】。
SHZY是【老子自然道德+孔子伦理道德+法治】,法也不是过去的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9: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懂历史的逻辑次序,也不懂现实逻辑透彻的根本性问题。为什么“儒表法里”演绎到“马表法里”?法家专*制主义惹出的祸害!为什么专*制主义异化成理想主义?请认真研读李幼蒸老师的文章吧!君王专*制的性质是什么?独尊儒术的文化性质又是什么?宋后宣扬忠君报国论是民本还是专*制?满清君师一体的独裁政治,满、蒙、汉分列三等,原有的官场等级森严,加上民族的等级森严,大兴文学狱等,以理杀人,礼教食人,不是文化专*制主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易轩 发表于 2016-1-12 19:50
“外儒内法”是学界与民间一直公认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专*制秩序。
儒家的终极诉求在于“内圣外王”,儒家士大 ...

我认为:外儒内法的提法不合事实逻辑,“外则儒术”之外儒,难道不是“儒表法里”的内法吗?以后出现“马表法里”,我认为都是一种文化异化现象。这样回答先生的问题,不知先生是否认可。
中国学术史已写成第一个哲学圆圈,正在写第二个哲学圆圈。学术界未有普遍认定与认同而已。
第一个圆圈的肯定阶段是先秦孔儒(孔孟荀易)。进入君主专*制时代,由秦制赤裸裸的法家专*制,转折为独尊儒术的专*制方式,盛唐过后的“外则儒术,内则道佛”,到儒道佛互补,“儒表法里”的文化专*制史,属否定阶段。进入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的船山学,实学必要心性启蒙,心性启蒙走向实学,实学与启蒙一体的船山学,孔儒更高复归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第二个哲学圆圆以船山学为肯定阶段,经满清文化逆转,五四运动后的反儒与挺儒的争执,中西文化碰撞出现的新儒学思潮,众所周知的“马表法里”的文化史,承前启后的文化点不是孔子,便是宋明理学,“法里”的专*制文化延续为文化特征,成为第二个圆圈的否定阶段。船山学丢荒被搁置三百多年,这是文化研究史不争之事实。船山学未昭明日,否定阶段将反复循环下去。先生说到费孝通的书,很久时我读过他的书,费孝通是前辈著名的社会学家,有卓著见识。在否定阶段,也有先知先觉者。如北宋张载,古今传颂的四言句。气学即实学的文化传续。张载与船山对比,其理论及体系极未完善。只有船山学,承负而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化地位。更高复归船山学为文化基础,建设现代儒学体系。船山学昭明日,第一个哲学圆圈盖棺论定,第二个哲学圆圈的文化研究进入坦顺路,将出现名副其实的现代儒学大师,引领文化潮流,文化复兴的曙光展现。所以,我热切期待船山学昭明日早日到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0: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易轩 发表于 2016-1-13 08:51
真正的“儒”即是“人需”,为王者谋,为王者吏。
我所认同、体认的是儒家孟子一系“道德人格主义”。这是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需”之“儒”,首先是民本之“儒”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如何提供立心立命的宜人环境?恒心恒产的安居乐业,方有“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的文明向前,“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吧!为王者谋,为王者吏,价值座向不是“民需”之“儒”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6: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何止先生痛苦经历,我又何尝不是痛苦经历,同在屋檐下,推己及人,推及天下人,推及二千多年文化专*制史所经历过文化灾难事。个人微薄事。知其然,探究其所以然。我的想法是:做个明白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7: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你提出过船山的《俟解》,船山痛疾小人禽兽和流俗禽兽,认为“庶民之祸所以烈于少人也”。普天下成质野流俗,不愿附俗随风气,确实,入佛求清静,不理尘世事,也是一条幻化人生路,理在气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3: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也,仁义入虚位,好人是傻子。世间不平事教精许多人。包括思想家在内。船山言:“理有屈伸与顺逆,势有轻重成可否”。所谓天命之谓性的理在气中。治世道德通行,奉行道德;乱世的理在气中,则信仰佛道。远离祸患因果,与世浮沉。不做无谓的傻子,远离仁心虚位。提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1: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易轩 发表于 2016-1-18 14:23
是………………

提倡仁智同用智为先,务实于实际效果。不伤人,不伤己,做人可以了。
对于儒学道德观,不要误会失自我。孔子忠恕,以己之人性自然之情欲,推己及人,不失自我。失自我,焉能推及他人?船山仁恕,君子义的社会管理阶层,以己之人性自然之情欲,推及天下人,方有更无转折的天理达人欲,须有安排的人欲见天理,不失自我。失自我,安有“精于道者兼物物”?孟子言:“穷则独尊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自我,“命也,性焉,君子不谓命也”。不会因命而自我定命,尽心尽性于人能弘道。如《易传》所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不失自我。仁智同体,“仁智同藏仁为宝”,做道德的我;“仁智同用智为先”,做智慧的我。珍重的我,非失自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2: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心性归纳三类:一是质胜文则野,过度无节制的我,小人禽兽,流俗禽兽,最终恶果是失我。一是文胜质则史,过度节制成惉滞情,无理欲,失人性自然之根本,失我。三是文质彬彬的君子心性,中正平衡之质文心性,即是道德的我,也是智慧的我,珍重的自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