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7|回复: 1

陕西府谷逐虏台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陕西府谷逐虏台长城
( i4 y- E( T* j. c/ j来源:府谷在线/ }6 }4 ~' M4 w% i& D

, @% ?; B! U- k/ X5 M( S0 |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境内现在长城为明朝修筑,据史籍记载,明成化年间蒙古贵族首领毛里孩大扰边民,为了拱卫延绥,延绥巡抚余子俊奏请朝廷,率四万多人,历时三月,“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垒筑,或挑堑”,在原有基础上增修、连接,修成延绥境内长城,当时称为“边墙”。在府谷境内,长城是东起莲花辿保河台,与山西河曲县长城隔河相望,西至新民陈峁村(逼鲁墩)止,与神木境内长城相连。沿路据险为塞,高墩星列,城堡相连,缘边山巅或5里十里便有烽火墩台,经麻镇、大岔、清水、赵武家湾、木瓜、庙沟门、三道沟,全长100公里。* t( _; ]+ g: }
  莲花砧其实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由于风和水的侵蚀而形成奇形怪状的山峰,并且色彩斑爛,一个小山头形似一瓣瓣莲花,可能由于这样的原因,文人雅士就把它称为莲花砧。
! Q* e1 h3 N# j/ m' U, z  境内有墩台155个,这一带山峦重叠,分外壮观。长城入陕第一台为逐虏台,附近便是黄河入陕第一湾。巍巍长城与滔滔黄河交相辉印,蔚为壮观。6 g. e4 I% L. {7 c1 g/ V9 X2 Q
  逐虏台位于府谷县墙头乡墙头村附近,有峰火台一座,用当地黏土由糯米浆掺和,外边虽已无砖石保护,仍非常坚固。旁边有残存的四合院落,如果不是宙宇,可能就是古代守军的军营,因为其建筑工整,不像民居。
# F4 g" Z& U" n! ~. ?( p zl4p3235.jpg
  D; ]+ t; _8 f zl5p3235.jpg ; @! W5 e/ D+ r. m6 U# {; v1 q5 b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1: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6-1-20 11:16 编辑
" d& l2 v9 y& b
/ D0 T" Z2 |6 {7 Y. c0 ]2 f: o8 v转角楼
& k2 T; ~  k) w: G: p- O新旧转角楼0 |8 ]$ |  h; m; U: d% p# c( Z6 ?
zjl06231.jpg 6 u1 W8 Q  M0 r8 I  ~3 j' g
  明长城转角楼位于府谷麻镇的清水川和小南川沟交会处半山腰的一个石山峁上,背川面山,左陵右壑,地处要塞,雄伟壮观。前些年楼已满身的沧桑,正面一米厚的砖墙已垮塌大半,左右两个角的底部砖石剥落,楼顶破败,一个角塌陷,再不整修,过几年这里又会多出一个土墩。( d# R2 P! o. a  U
  如今再次路过此地,眼睛为之一亮,一座完整无损的古楼台呈现在眼前。有句话叫做修旧如旧,这座转角楼简直就像旧构。墙砖全部是从周围老百姓家里收购回来的,旧时边墙上的老城砖,几十年前或更早,被老百姓剥下来拿回家,有的垒了墙,有的垒了猪圈羊圈,有的散乱放着,为了使修葺后更接近原貌,他们是一块一块地从周围老乡家中以每块13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回来的,共计收回40×20×9 型号老城砖1 万多块,又以每块16元收回36×36老方砖数百块,这样才使修复后的台楼更接近于原貌。5 W% C+ u& C" c& C; J
  有木云梯可攀登上去,登楼时一手拽着绳子,一手扶着云梯,小心翼翼地攀上第一层。转角楼通高13.5 米,云梯搭至6.5 米处,便有1 米宽2 米高的石洞门,门口有大串棍墩,这是防止敌人窜上来的设施。进去看,嘿,里边的乾坤大着呢,一层和顶层之间,犹如房屋般大空间,中间用有3 个拱洞门隔成前后房,分两进,大约可容纳20来个兵士;进到里间,左墙角有一个土石台小床,应为带班的长官休息之处,右墙角有灶台,可供生火烧水做饭;有库房,可藏兵器之类。四壁共有14个高80公分的半圆形小拱门,有小窗为瞭望口,每一小窗平墙底下筑一尺见方的小口,如果有敌人欲攀墙而上偷袭,严阵以待的武士们便将长枪伸出小口把来犯之敌戳将下去,摔个粉身碎骨;对于接近楼台周围的来犯之敌,则可通过小窗放箭射杀之。由是观之,此转角楼乃长城边关口上的一座“戍楼”无疑。. Q4 o8 x0 |) p8 j
  一层和顶层有小石阶可攀登。站在楼顶,极目四望,天高云淡,宽阔的清水川尽收眼底,长城从对岸山头过来,接转角楼前山坡而上,距离转角楼百米处的小山上又置一座营堡,与转角楼相呼应;往东,堑土堙谷,元代芭州城遗址轮廓分明,长城再蜿蜒而上,烽火台一座连着一座,高墩密布。这里眼观六路,踞关为塞,曾是重兵把守的要地。此刻,仿佛看到当年戍边的将士冒酷暑、顶严寒,昼夜坚守于此,或在风沙弥漫、黄云滚滚之际,正与入侵之敌沙场鏖战。不由想起古人写于府谷的长城诗来:“ 谁筑长城亘古今,春风秋月总关情。莲花缠外黄云暗,楼子营前百草生。战士三冬仍卧甲,将军五夜未鸣金。当年韩范留奇迹,犹使余威塞外钦。”俱往矣,数民族和睦,正是今朝!- |# z2 s6 u, [, }
  这里更是边塞上的重要口子,长城内外商贸往来要经过此“口子”,也是府谷、保德、河曲等地走西口东线之必经地。当年山路弯弯,要从转角楼下绕过去,故名之曰“转角楼”了。
0 e6 f5 Y* o, x- Y  遥望蜿蜒雄伟的长城遗址,突又想到,明长城东起陕北府谷墙头,横亘榆林北六县,西接宁夏花马池,穿山越梁,跨沟渡渠,搬木运石,夯土筑梁,建堡造楼,5 里一墩,10里一台,40里一堡,蜿蜒2000余里,沿线36座城堡宛如不夜明珠缀其上。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没有一点现代搬运建筑工具的情况下,明成化年间延绥巡抚余之俊率其4万将士,“ 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筑垒,或挑堑”,仅用4 个月就全线竣工。联想到现在的一些马拉松式烂尾工程,对比明人修边墙那工程进度,实在感慨良多。$ b2 [  W) I8 N9 T3 h$ E9 w( X4 J! u; W
  是啊,保护好文物古迹,就是保护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保护了中华文化。府谷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据说,为了使这个转角楼能够恢复原貌,县上划拨160 万元专款,精心组织能工巧匠,参照北京八达岭等地的戍楼原样进行维修,于是今天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座底边长11米、顶边长9.8 米、高13.5 米的完整的明长城戍楼。这是值得称道的大手笔。
7 A4 B* w  {0 s% m: H. K4 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