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7|回复: 57

[综合讨论] 批儒、蔑儒、仇儒者懂儒几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14: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4:27 编辑

读朱熹“心说之辩”,甚感于宋明新儒学之理性成熟;
那些批儒、蔑儒、仇儒者究竟懂得儒学几何!
不妨请这些先生们看看朱子的实际言论——我敢说,这些先生们多半根本就没有读过朱熹的书,更不用说读懂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宋明新儒学近千年之前的精神高度是西方哲学直到海德格尔时期才得以望其项背的。

盖操之而存,则只此便是(心之)本体,不待别求。惟其操之久而且熟,自然安于义理而不妄动,则所谓寂然者当不待察识而自呈露矣。今乃欲于此顷刻之存遽加察识,以求其寂然者,则吾恐夫寂然之体未必可识,而所谓察识者,乃所以速其牵动而流于纷扰急迫之中也。程夫子所说“才思便是已发”,“故涵养于未发之前则可,而求中于未发之前则不可”,亦是此意。然心一而已,所谓操而存者,岂以此一物操彼一物,如斗者之相猝而不相舍哉!亦曰“主一无适”,非礼不动,则中有主而心自存耳。——朱熹答吕子约问目卷子

这个帖子主题是儒学和现代哲学比较,故而不便发在儒学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4: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9 09:56 编辑

有一种很有市场的说法:宋明新儒学是以道、佛补足儒学——我也曾经持此观点;
岂不知新儒学不仅坚持了孔孟道统,而且明确以规避佛家精神陷阱为思想要旨;
不管是二程、龟山、李侗、朱熹,还是阳明心学,这都是勿容置疑的事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4: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6 14:40 编辑

而对于儒学以及宋明新儒学的败坏,最动人的理由就是中国二千年尊儒历史的结果性失败;
这种理据就更是荒唐以致于不值一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6 21:07 编辑

且录朱熹“心说之辩”的又一节:

心说甚善,但恐更须收敛造约为佳耳。以心使心,所疑亦善。盖程子之善亦谓自作主宰,不使其散漫走作耳。如孟子云“操则存”、云“求放心”,皆是此类,岂以此使彼之谓邪?但今人着个察识字,便有个寻求捕捉之意,与圣贤所云操存主宰之味不同。此毫厘间须看得破,不尔则流于释氏之说矣,如胡氏之书未免此弊也。昨日得叔京书,论此殊未快,答之如此,别纸求教。——朱熹答石子重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4:30 编辑

现代哲学界都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艰巨难懂;
岂不知你只要有理学、心学的底子,读懂海德格尔并不难;
特别是海德格尔中后期转向之后的思想,与宋明新儒学更是趣味相投。

海德格尔本人对道德经十分赞赏;
依我看来,他老先生多半是不了解理学、心学的实践心性论;
道家固然与海德格尔有相通之处;
但儒家思想却实在是可以看作海德格尔哲学的精神先导——这是我的(自以为的)独家论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6: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6 21:25 编辑

“ 批儒、蔑儒、仇儒者懂儒几何! ”
不得不说,这个质疑对我自身也同样有效——我自己也有不懂儒学而大肆批儒的经历;
通过近来对理学、心学的学习,我不得不说儒学决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孔孟儒学是儒学的朴素实践阶段;
理学、心学则是其理论阐发阶段——我对船山儒学还没有发言权;
这种阶段性特征在佛法历史上也是如此——似乎道家是个例外;
但与佛法不同的是,新儒学理论并没有偏离原始儒学的实践宗旨;
而是十分自觉地在毫厘之差间避免了理性的滥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2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8 11:41 编辑

仇儒者有一个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的内在逻辑:
既然中国二千年皇权社会都是号称尊儒的,那么中国近代的失败历史就应该由儒家负责;
我们当然应该仇恨那个造成了中国近代血泪史的儒家文化;
而既然儒家是应该仇恨的对象,那么我们攻击、批判儒家也就用不着费心去了解儒家思想了!

这样的思路在社会上或许无可厚非;
但在国学论坛就实在是荒唐之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22: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6-1-26 22:45 编辑

朱熹的这一段,修行修心,哲学的体认的方法+体认的深度,基本都包括了。
儒家的问题在于近乎于把孔子作为一个绝对化的标准。即便朱熹王阳明明知道孔子不来赛,还要把他树成一块牌子,否则这些后儒的存在就没有合法性。西方则很明确,敢于大肆批判上帝,笛卡尔,休谟,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等都是批判上帝存在合法性的哲学,把上帝从神坛上拉下马来。中国则完全没有基础,骂完了孔子还得捧孔子,历来如此。只有在王阳明以后才开始有条件的进行对孔子的反思。这种思想上的批判反思,是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剧烈动荡的。比如明朝王阳明以后的社会大动荡,西方宗教哲学大改革以后的世界性大开锅。
现在西方已经把宗教和政治、哲学、科学的存在定位理清楚了,有一句话叫做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凯撒。中国则到目前都还远远没有,什么是时候能喊出:孔子的归孔子,我们的归我们?马克思的归马克思,老百姓的归老百姓?有人想去中科院出人头地,基本是属于这一路还没理清楚的,还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定位在哪里,我们国家的存在定位在哪里。

海德格尔是肯定熟知朱熹王阳明哲学的,甚至连孔子他都熟知。王阳明在欧洲很早就风靡,酝酿了伏尔泰等等启蒙哲学巨匠。海德格尔的前任黑格尔说:孔子的破玩意儿,根本算不上哲学,在德国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些,中国就根本没有哲学。看了老子以后他话锋一转,说:所有古希腊哲学都起源于中国--老子。
真正的哲学家,心里有个结,打不开这个结的时候,他会寻找一切手段想方设法去打开。中国哲学在西方的启蒙时代大受欢迎就是这个原因。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中,花了大量篇幅描述良知,这也是王阳明心学的重点。
海德格尔说:良知是后验的,是必须在生活体验中才逐步获得,逐步建立,从而形成共识的(不是原话)。这个观点和王阳明一致。可惜现在中国的王阳明学人,一上手就说良知是先验的,错误明显,还不知道什么是良知,不知道良知的存在定位在哪里。现在的中国哲学早已落后西方太多。台*湾儒家学者龚鹏程:现在的中国,只能先追求孔子,要达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还为时尚早!不能好高骛远。台*湾是不管什么马克思牛克斯的,他这话就是说:马克思治下的中国,连孔子都不如。孔子不如王阳明。说点政治话:习大大上台前后的一段时间说要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王阳明都是传统文化的优秀者,都要好好向他们学习。满口马恩列斯是成就不了真正的汉唐气象的!现在呢?提都不提了,大大三令五声重述马克思的正统性,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坚持政治正确性,一度沉寂的马克思哲学现在又在学术界被高唱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0: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4:33 编辑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6 22:24
朱熹的这一段,修行修心,哲学的体认的方法+体认的深度,基本都包括了。
儒家的问题在于近乎于把孔子作为一 ...

可以看到十分明确的文本显示阳明心学与孔孟道统的一脉相承:

《孟子•尽心篇》: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中庸》的“未发之中”与“诚”论更是宋明新儒学的心性论核心。

我以为,阳明心学要在宋明新儒学的、甚至是儒学的整体道统语境中才能得到适当的理解;
阳明心学的一个历史脉络就是对朱熹格物于心之外的批判;
回归二程的诚敬功夫,并为“心即理”提供实践性的解释;
如果套用康德的方式可以说,王阳明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良知、良能究竟是如何可能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二程以下的儒学者;
当然,王阳明还是在实践的层面上给出了解释,并没有在理论上予以阐明;
这也是在其身后,钱绪山、王心斋、罗整庵们迅速流于歧途的原因所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4:20 编辑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6 22:24
朱熹的这一段,修行修心,哲学的体认的方法+体认的深度,基本都包括了。
儒家的问题在于近乎于把孔子作为一 ...

今天地先生将哲学、政治、科学区分对待,我十分赞同;
现代中国社会的批儒、蔑儒、仇儒情绪正是主要根源于这个问题的模糊;
当然这种区分还有必要扩展到宗教、信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12: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6-1-27 10:53
可以看到十分明确的文本显示阳明心学与孔孟道统的一脉相承:

《孟子•尽心篇》: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

程朱都是在寻找自我,只有王阳明找到了---知行合一。“我”本身就是知与行的和合,而不是知行二分的。先秦儒家都还差得远。王阳明再走下去,就是佛,破我。


下一楼,就是存在。萝卜放在萝卜坑里,西瓜放在西瓜坑里,西哲是找到这些定位的,中国则不行,责任在孔子。问:何为仁?孔子的回答很含糊。造成的结果是萝卜西瓜都在不该在的地方,国家、人、政治、法律、制度、哲学、科学等等的存在定位都没找到,所以是整个体系混乱的。在具体世间法的运用上中国远远不如西方,这些都属于世间存在的有为法。南传佛法在存在的问题上说得很清楚,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北传则一概含糊,认为有为法没必要研究,人人都应该去成佛,去做菩萨,研究有为法的是下乘者。儒家、道教对此也有很大责任======当初选择了“大乘”,而非上座部佛法。总之中国的历代传承就是如此。

说孔子以及他的时代的演变
孔子的时候,中国是有言论自由的时代,各家都可以说话,各家可以通过敞开的言论,进行互相批评,互相借鉴。诸侯可以根据具体实用性来选择哪家,诸侯并不会用自己的权力来禁止打压言论。但是孔子以后逐渐就变了,儒家势力开始坐大,开始用权威打压言论,儒家对各家的攻击开始政治化。用政治权威打压言论,用一个名词就是-----封建。秦始皇看到这种情况对发展很不利,于是决定打压儒家。汉武帝更甚,儒家拼了老命都要从政,一改孔子时代政治不得力的颓势。汉武帝打压儒家的原意却不是要打压思想,而是为国家的前途着想,但是也逐渐使封建加深了。唐宋明一边挣扎着要摆脱封建,却一步步加深封建,总而言之,唐宋明都在努力对封建进行抵抗,还有能力对付封建。清朝则完全不行了,思想被完全禁锢了。百姓不论政治的严重封建起始于清朝的文字狱,并且延续到现在。这都源于谁--孔子和他的儒家。西哲,则必须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西哲大佬们都是热衷于政治改革的。那有研讨哲学不谈政治的?现在大概只有中国和朝鲜少数几个国家了,封建惹得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6 22:24
朱熹的这一段,修行修心,哲学的体认的方法+体认的深度,基本都包括了。
儒家的问题在于近乎于把孔子作为一 ...

海德格尔说:良知是后验的,是必须在生活体验中才逐步获得,逐步建立,从而形成共识的(不是原话)。这个观点和王阳明一致。可惜现在中国的王阳明学人,一上手就说良知是先验的,错误明显,还不知道什么是良知,不知道良知的存在定位在哪里。现在的中国哲学早已落后西方太多。
·············································
这段观点就不敢苟同了。

我不知道今天地先生有什么具体的文本依据说王阳明的良知是“后验的”;
但至少可以确定地说,对于王阳明而言,良知良能必定是“先天的”。
如果着眼于其天桥四句教,其良知的先验性倒是颇为真切——良知毕竟奠基于天理。
但我仍然以为这是阳明心学的一个缺陷;
这也是我在9楼说王阳明没有在实践上予以阐明的理据所在。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在《存在与时间》中拒绝用一个上帝或者绝对他者作为良知的根源;
但也仍然只是在人类整体上将良知归结于“后验”、经验;
对于个体来说,良知还是具有显见的先天性;
这在其中后期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就更是明显了;
所谓无底深渊、倾听道说、最后一个神,等等,都是强调真理的先天性。

其实我倒是更倾向于狄尔泰的历史性的获得性关联*总体以及生命范畴理论;
这与海德格尔早期的前理解结构思想颇为接近;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继承了这个思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7 12:12
程朱都是在寻找自我,只有王阳明找到了---知行合一。“我”本身就是知与行的和合,而不是知行二分的。先秦 ...

这个说法更是不敢苟同了。

二程直到朱熹的启蒙老师李侗都强调内向体验未发之中;
涵养、操存本心以至于洒落气象的浩然正气、孔颜之乐,正是二程心性论的核心;
存养于未发之中则足以处事应物,这也正是知行合一的思想根源;
只是到了朱熹手里才有“学道”之于“学问”的转向;
但就朱熹心说之辩来看,似乎也基本回归了二程的道学正统。

知行二分从来都不是儒家的观点;
行与知同现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行之时也就是知之时;
这是诚敬思想的唯一解释;
王阳明只是把儒家的这一道统予以明确化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3:38 编辑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7 12:12
程朱都是在寻找自我,只有王阳明找到了---知行合一。“我”本身就是知与行的和合,而不是知行二分的。先秦 ...

程朱都是在寻找自我,只有王阳明找到了---知行合一。“我”本身就是知与行的和合,而不是知行二分的。先秦儒家都还差得远。王阳明再走下去,就是佛,破我。
······························
令人庆幸的正是王阳明没有“再走下去”;
没有“再走下去”并不是缺乏这样的“充分智慧”,而是一种基于成熟理性的主动拒绝;
这个拒绝早在程朱时代就已经十分明确了;
这是有丰富的文本依据的;
而到了明末清初,儒学就更是以剥除自身的佛道沾染为主旨。

关键在于,“破我”原本就是儒学的要务——所谓廓然大公,所谓洒落气象也;
只是儒学采取了与佛法不同的方式而已;
其特征也是没有“再走下去”;
而这少走了一步,却正可谓止于至善,免于过犹不及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13: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说不辩,不赞同的话只有自己去参了。

未发之中最多也只是达到良知而已,离先验的无善无恶本心还差很远。
按道家来说: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未发之中仅仅是“三”而已。两端不立,中之不存。所以是二生三。二的基点在于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到了这个“一”。又:天得一以清。。。天无以清将恐裂。人得一灵。。。。人无以灵将恐歇。必得一而立身正,仅得三则显然不行,通常摇摆不定。具体修行的时候,得一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出离心,对世间的争辩已经毫无兴趣,而孔子还在努力求政,王阳明早已不争,人家请他去出任内阁他都没心情去,人家请他去学术辩论他都没兴趣,只为,而不争。已经离道家相去无远。明朝大儒有真正这种出离心的不在少数--为而不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5:35 编辑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7 13:37
只说不辩,不赞同的话只有自己去参了。

未发之中最多也只是达到良知而已,离先验的无善无恶本心还差很远 ...

呵呵,这倒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式。

不妨我辩我的,今天地先生你说你的;
如此则既少烦扰,亦免于冷清,可谓善之又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3: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3:59 编辑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7 13:37
只说不辩,不赞同的话只有自己去参了。

未发之中最多也只是达到良知而已,离先验的无善无恶本心还差很远 ...

未发之中仅仅是“三”而已。两端不立,中之不存。所以是二生三。二的基点在于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到了这个“一”。又:天得一以清。。。天无以清将恐裂。人得一灵。。。。人无以灵将恐歇。必得一而立身正,仅得三则显然不行,通常摇摆不定。
··························
有必要请问一个问题:这个“一”是先验还是后验?
而关键在于:道德经又是如何对待这个“一”的?
如果“必得一而立身正”,那么“道法自然”又作何解?
“知行合一”的“一”真的是指道一之一吗?

四个“?”,其实是一个问题。
当然,我问我的,不必定要答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4: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7 14:25 编辑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7 13:37
只说不辩,不赞同的话只有自己去参了。

未发之中最多也只是达到良知而已,离先验的无善无恶本心还差很远 ...

未发之中仅仅是“三”而已。两端不立,中之不存。所以是二生三。二的基点在于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到了这个“一”。又:天得一以清。。。天无以清将恐裂。人得一灵。。。。人无以灵将恐歇。必得一而立身正,仅得三则显然不行,通常摇摆不定。
·····························
今天地先生把未发之中的“中”理解为“中间”之中,这实在是很有创意;
由此也可见西方现代哲学大师为什么都有一个“语言学转向”的问题了;
语言既是存在之家,也可以是幻相之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19: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6-1-27 13:54
未发之中仅仅是“三”而已。两端不立,中之不存。所以是二生三。二的基点在于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到 ...

未证道时候而得的一,都不能完全说是“正”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个人只看到月亮的一部分而已。但是一,对于行世间法来说,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之前的儒家,除了陆九渊,陈献章少数几人之外,还没见到有证的。王阳明之后就多了,有些就直接归道、佛了。

先验后验,是套用西哲的概念方便而说。他是出世间入世间的节点,不能说是先验,也不能说是后验,而从西哲的角度来说是先验的,不能凭经验得知---道德经第十四章。一切世间法起始于一。西哲经验哲学,少有人证到一。所以西哲称之为先验,不能求证到的。相比于可以用佛教的说法,一就是缘起,存在的起点。二是因果---天因地果。西哲求证到因果的有大批,触证缘起的则极少。
很多佛陀弟子在听说佛法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后,就瞬间证道了。


中间的中,这个还要从存在的角度来说。从“二”的角度来说,中的确是中间,但在万物阴阳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孔子,却认为“中”已经是“天下之大本”了。程解中庸,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8 09:42 编辑

录几条维特根斯坦有关语言和哲学的表述:

维特根斯坦:没有一种关于世界与语言的普遍的话语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目标不是在我们的语言之中放进什么新的东西,而是从中去除掉一些误解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之中,我们不能获得比我们在生活与科学中所表达的更伟大的普遍性。……哲学关注于正在实存中的语言,而不应该假装处理的是抽象的语言
维特根斯坦:语言已经为我们每一个人准备好了陷阱;密集的容易陷入的网。……人还会继续撞在同样的神秘困难上,并且瞪着这个没有任何解释能去除的神秘。并且顺便说,这个满足了一种对于超验的渴求,因为他们既然看到了“人的理解力的界限”他们当然也能看到这个界限背后的东西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语言的终点建立一座墙
       ——都见于《大打字稿》

我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特别是中期转向后的维特根斯坦哲学所知甚少;
但一读之下实在是如遇知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1: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7 19:05
未证道时候而得的一,都不能完全说是“正”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个人只看到月亮的一部分而已。但是一, ...

中间的中,这个还要从存在的角度来说。从“二”的角度来说,中的确是中间,但在万物阴阳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孔子,却认为“中”已经是“天下之大本”了。程解中庸,就
········································
“中”不是某种具体的存在,也不是具体的存在者,更不是普遍性的本体;
而是一种状态,是精神与天理相符合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境界;
人达到这个境界有多种方式,儒家诚敬就是一种实践性途径;
达到这个境界时,人就会获得一种洒落气象,亦即孟子所谓浩然正气。

把境界、气象与存在、存在者混为一谈,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幻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5: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9 10:02 编辑

朱熹答何叔京书:心说已喻,但所谓“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天理纯全”者,即是存处,但圣人则不操而常存耳。众人则操而存之,方其存时亦是如此,但不操则不存耳。存者道心也,亡者人心也。心一也,非是实有此二心,各为一物,不相交涉也。但以存亡而异其名耳。方其亡也,固非心之本然;亦不可谓别是一个有存亡出入之心,却待返本还原,别求一个无存亡出入之心来换却。只是此心,但不存便亡,不亡便存,中间无空隙处。所以学者必汲汲于操存,而虽尧舜之间亦以精一为戒也
这是淳熙初年朱熹心说之辩的结论之作。

“心说之辩”的核心论题是道心、人心究竟是一是二;
吕子约、石子重等人都在语言幻象的推动下,认为道心、人心在存在论上是不同的二个精神实体;
朱熹则反复阐明,本体之心与人欲之心只是“心”的不同状态、境界,而不具有存在论上的区别;
我们不能在理论上割裂二者,更不能在实践上要到人心之后、之外去寻求所谓本体、本性之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操存舍亡,这都是在精神境界上谈论同一个精神对象,所谓“心一也”。

中国哲学的体用关系与西方哲学(包括佛法思想)的本体-现象关系还是颇有些区别的;
前者是实践心性论的、境界气象的区分,反对实体层面地割裂为二,而后者则是形而上学存在论的二分、二元;
二分、二元这种幻相性的对立,又进一步制造了从现象向本质、由外在向本体的哲学问题;
也就是说,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不过是自导自演的语言幻象游戏而已;
哲学如果说还有任何价值的话,就是揭露幻相,回归事情本身。

我不得不说,儒学在朱熹那里已经达到了很精微的哲学高度,而不仅仅是一个朴素的经验体系;
特别难得的是其批判精神,十分清晰地规避了语言幻象的二分陷阱;
西方哲学直到600年后的康德时期才逐步获得这份理性成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15: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什么时候成了二元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5: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6-1-28 15:42
佛法什么时候成了二元论了?

呵呵,没想到吧!
那就不妨再想想——你得先弄清楚什么叫二元论,还要弄清楚其广大的外延;
这就像学法先生说“信唯物主义的不信因果”,你也应该先弄清楚什么叫“唯物主义”。

什么叫幻象?
那种身陷二元而不自知的情形才是彻头彻尾的幻象;
那种逻辑上必定会“说话做事不计后果,对个人乃至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人,却非要说别人是不道德的人,就是身处幻象之中的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16: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6-1-28 15:54
呵呵,没想到吧!
那就不妨再想想——你得先弄清楚什么叫二元论,还要弄清楚其广大的外延;
这就像学法 ...

没想到,呵呵。
先生能否解释一下佛法为什么是二元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6-1-28 16:14
没想到,呵呵。
先生能否解释一下佛法为什么是二元论?

我得检验检验学法先生究竟是如何理解二元论的:请问学法先生,你否认佛法的二元论性质,为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16: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6-1-28 16:40
我得检验检验学法先生究竟是如何理解二元论的:请问学法先生,你否认佛法的二元论性质,为什么?

佛法不是一元论,更不是二元论,也不是多元论,这些都是无明意识所执作的幻相,一切法本性是空,不可取,不可执作,没有常住自性,所以也无所谓几元论,只有远离这些对幻相的执作,远离僵化的一元论,远离割裂的二元论,远离支离破碎的多元论,才能见性,才能见真。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8 銀子 +8 收起 理由
蒙山城 + 8 + 8 佛法不是一元二元的单纯逻辑理论,而是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0: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29 09:23 编辑
学法 发表于 2016-1-28 16:55
佛法不是一元论,更不是二元论,也不是多元论,这些都是无明意识所执作的幻相,一切法本性是空,不可取, ...

你、或者佛法宣称自己是什么论、不是什么论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或者佛法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究竟是什么。

同样,你、或者佛法是无明,还是非无明,这也与你自己所宣称的无关;
你如果身处无明幻象之中就能自知,那也就算不上无明了。

另外,你以为“佛法不是一元,更不是二元,也不是多元”、“一切法本性是空”,这就能免除佛法的幻象性质?
呵呵,你看我有几次提出的论证不是完全在你的意料之外!
佛法的幻象之术——它被幻象所迷惑而不自知,进而又去迷惑他人——对普通民众(这甚至与学历无关)或许有效;
但哲学却正是以揭穿幻象——包括自身的幻象——为己任;
而揭穿的理据当然是佛法本身所不能预见到的——佛法所考虑的只不过是如何满足普通民众的欲望。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青竹大哥 + 10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7: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6-1-29 17:21 编辑
学法 发表于 2016-1-28 16:55
佛法不是一元论,更不是二元论,也不是多元论,这些都是无明意识所执作的幻相,一切法本性是空,不可取, ...


你喝下去的开水能烫到你,这是真的吗?
能烫破你的皮,这是真的吗?
佛能不能感觉到烫?能不烫破佛的皮?

中国为什么一直在努力汇编大藏经,却从来都没有汇编成真正的北传大藏经?答案在此:这不能怪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去印度取经的时候,即便在印度的译师帮助下,仍然不能得到完整的佛经,因为那时印度伪佛教徒仍然在继续不断地编造着大量佛经,或者把更古老的佛经进行篡改。这时已经距离佛灭500~1300年。真正的佛经却在斯里兰卡,那时没有记载有中国人去过斯里兰卡取经,包括玄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30 17:22 编辑

国学论坛似乎有被佛法笼罩的趋势——谈论什么都免不了与佛法碰撞;
这也很容易理解:在人类理性成年的时代,或许也只有佛法还具有理性自负的少年情怀。
我们不妨干脆借这个帖子谈谈朱熹是如何辨识佛法二分幻象,并予以坚决拒斥的;
这应该足以向学法先生阐明二元论的内涵及其外延。

不过等我阐明之后,学法先生多半只需要再增加几个“不是······”、“才能······”就足以应付了;
其中的技巧就在于:“绝对真理”之所以绝对,那不过是因为只求“绝对”而不在意“真理”;
所以,这样的“绝对真理”就总是感到有能力、也有动力去笼罩一切;
它所遭受到的任何驳斥,即便足够可以解除其“真理”,却无论如何不能损及其“绝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