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ooper

[百家论战] 新年开个帖,和大家说说“伦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7: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per 于 2016-2-11 17:50 编辑

功利主义的合理性:

    符合大多数人的理性,在强调个人幸福在伦理道德中首要地位的同时,也兼顾到了人们需要的各种自由;在论述个人幸福时,兼顾了人们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追求,避免了陷入庸俗快乐主义。在强调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兼顾到大多数的人的利益,从而避免了利已主义。

    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理论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功利主认认为,道德上的公平在于“行为合乎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大多数人的概念如何界定,最大幸福如何计算,这些都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性,同时也可能因为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走向平均主义,甚至可能出现为了大多数人利益的理由,牺牲甚至是侵犯少数人利益的情况。

    (3)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如果利己主义考虑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自我利益,则等同于功利主义;如果利己主义采取短期视角,则类似于评价单一行为后果的行为功利主义。

    区别:行为功利主义用所有利益相关者获得的总净效用来评价单一行为所有的后果,而利己主义根据行为人的自我利益评价行为所有的后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7: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per 于 2016-2-11 17:50 编辑

然而,这样的一种理论本身正确与否?值得讨论。

    作为对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这一概念的思考和批判,1967年,菲利帕·福特在其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的论文中,首次提到了“电车难题”这个思想实验。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

    如果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功利主义的批判者则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就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除此之外,还其他人认为,当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

    如果是,你会怎么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7: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界定一下道德的定义。道德传承于习俗,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简言之,道德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的一种规范。即,是一种对行为的规范。

界定了概念,就可以表达自己观点了。

首先,我不认可功利主义者的观点,因为,生命本身不能以价值衡量,所谓生命无价,也就是说,不存在所谓5个人生命的价值就一定高于1个人生命价值这样的说法。况且,谁都没有资格和权力去剥夺其他人的生命,这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和敬畏。

其次,我也不同意所谓“道德两难”的说法。理由是,道德是一种对行为的规范,也就是说,只有当你产生行为时,才受所谓道德规范的约束。而如果你没有行为,就与所谓道德无关。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的观点与非功利主义者的观点类似,不拉,应该更合乎伦理要求。

但我的观点又与非功利主义者的观点稍有不同,因为,不拉,固然不涉及道德,但涉及良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良知又是什么?与道德有何不同?

    黑格尔对良知的定义很特别,他说:“良知(conscience)表现了主观的自我意识之绝对权力,就是在它本身并且由它本身就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义务。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阳明)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3位对良知的定义尽管稍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良知是一种人的本能。

如果按汉字的字面意义理解,良是好的意义,那良知,应该就是一种好的意识。

然而黑格尔又说到:实际上“良知”是极易被人的有限精神给“篡改”、甚至遭“绑架”的。黒氏有见于此,特别指出:“依赖纯粹主观的良心,将会成为潜在的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黑氏的补充观点来看,似乎与孟、王的观点又有所不同。那所谓“所不虑而知者,”究竟是良知呢?还是恶知?这似乎又应该取决于人的本性究竟为何。

依中国的文化传承:
  A、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生而有之。孟子
  B、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C、性可塑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杨(子)雄
  
其中,孟子的性善论从来占主导地位。另外,孟子还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下愚不移。   
  
当然,西方也有同样的观点。比如黑格尔的A、C,以及基*督教的B。只是西方是性恶论从来占主导地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8: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更赞成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该假设强调,人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的本质特征。

由于自私是人的本性(能),故而无所谓善恶和对错,因为评价善恶和对错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可以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世间没有任何标准,那也就无任何善恶、对错。

只有当某人将其自私行为付诸于行动(行为),并涉及所谓的公序良俗,我们才能有机会去评价某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是对,还是错。

至此,我想给道德一个更简化的定义:建立在习俗基础之上的公序良俗。但道德可以是一种公序,但未必一定是良俗。

回到“电车难题”案例,如果某人拉了,则涉及道德;但如果某人什么也没做,则与道德无关,只涉及良知,但未必一定是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当然,也可能你不知道,只是客套话),自然法的概念在英裔美国人的习惯法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原理在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均表露无遗。

虽然上文强调:如果世间没有任何标准,那也就无任何善恶、对错。这样的结论。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断定是能够发现永恒不变的标准,以作为评价成文法优劣的参照物的。因为有一种无论何处均具有同样权威,并通过理性可以发现的自然法。他们认为,理性乃人所共有,自然状态则为理性控制的和谐状态,故,按照理性去生活,就是按照自然生活。

就这一点而言,西方文化中的“nature”,有点类似于老子的“道”,指的是一种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客观世界。由于“道”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这就决定了人性的普适性,同时也决定了人们必须用合乎“人性”的方式来对待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而人性本身,无所谓善恶、对错。所以,马里旦认为:人性的哲学基础就是自然法。

因此,任何给人性本身设定标准的,都是有违道的,都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一种恶的道德(其实主要是指“德”)。比如:万恶淫为首;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道德观念,或标准,显然就是一种恶的观念,或标准,因为它们是违背人性的。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一个正常人的性*交行为,怎么会成为恶之首,并一定要加以灭之而后快?难道他们不是性*交的产物?

如果某人晨勃了,那他是有德呢,还是无德?他是淫呢,还是非淫?这样的封建礼教为什么我们必须传承?难道太平洋上的那些食人族,就必须要传承他们的食人文化吗?

难怪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09: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恶淫为首,是说淫欲能够滋生无穷的他恶,当你处于恶劣的环境下,你就会以逃离为乐,而不会以淫欲为乐,只有一切安定下来,你才可能滋生淫欲的观念,当淫欲心受阻的时候,会引发激烈的反抗和斗争,这些都会衍变成恶因恶果,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而离淫欲的人,就不会受自心淫欲的困扰,不会因此滋生其他的恶,安于现状,离于我执,乃至于获解脱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1: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6-2-14 09:13
万恶淫为首,是说淫欲能够滋生无穷的他恶,当你处于恶劣的环境下,你就会以逃离为乐,而不会以淫欲为乐, ...

淫欲离得开吗?你从来没有过性*交的欲望吗?你的父母也没有过吗?
中国人总是那么喜欢装,有意思吗?你应该知道那个著名的出家人还有个女儿吧。
那个辜鸿铭也很会装,可是三妻四妾一个不少。那个南怀瑾也很会装,实际和流氓无异。
如果我们把王阳明的天理看成是道的话,那人欲就是天理。那你如何既存天理,又灭人欲?只能是一派胡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12: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er 发表于 2016-2-14 11:15
淫欲离得开吗?你从来没有过性*交的欲望吗?你的父母也没有过吗?
中国人总是那么喜欢装,有意思吗?你应 ...

说法对事不对人,你可以评价某人的理论如何如何,但还是要避免直接的人身攻击。在佛法里,这可是造业很重的,而且所攻击的人名望越大,你造的业越重。所以请避免直接对人。

对人不对事,也是儒家逐渐走向封建,而且封建愈陷愈深的主因。伦理伦理,逐渐就变成了论人论人。。。。没理可讲,直接对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良知又是什么?与道德有何不同?

    黑格尔对良知的定义很特别,他说:“良知(conscience)表现了主观的自我意识之绝对权力,就是在它本身并且由它本身就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义务。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阳明)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3位对良知的定义尽管稍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良知是一种人的本能。

如果按汉字的字面意义理解,良是好的意义,那良知,应该就是一种好的意识。

然而黑格尔又说到:实际上“良知”是极易被人的有限精神给“篡改”、甚至遭“绑架”的。黒氏有见于此,特别指出:“依赖纯粹主观的良心,将会成为潜在的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2: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喜欢写点评的,出来回复好吗?否则我无法回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12: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er 发表于 2016-2-14 11:15
淫欲离得开吗?你从来没有过性*交的欲望吗?你的父母也没有过吗?
中国人总是那么喜欢装,有意思吗?你应 ...

法是有次第的。

王阳明四句教的第一个次第,也就是为善去恶,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王龙溪说:下等资质者习此。
第二个次第,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天理是善恶分明的。王龙溪说:中等资质者习此。
第三个次第,无善无恶心之体。王艮将此描述为天理即人欲,注意:天理即人欲这句话,王阳明没有说过,是其弟子王艮说的。
王龙溪说:上等资质者习此无善无恶。六祖坛经的不思善不思恶既是指此。但未明善恶时,还是要从基础的为善去恶开始。

佛法基础是八正道,佛说坚持四圣谛,八正道的既是大乘者。

四圣谛:苦、集、灭、道。
八正道:正语,正业,正命,正定,正思维,正精进,正见,正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er 发表于 2016-2-14 11:15
淫欲离得开吗?你从来没有过性*交的欲望吗?你的父母也没有过吗?
中国人总是那么喜欢装,有意思吗?你应 ...

烟瘾是习惯,不是本能。

请把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以后再来,这样比较合适一些。

还有,去学点逻辑学,因为我这里说的伦理,是基于逻辑学的伦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3: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2-14 12:35
法是有次第的。

王阳明四句教的第一个次第,也就是为善去恶,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王龙溪说:下等资质 ...

儒教一边说,人性本善;一边又说,灭人欲。前后矛盾,显然没有逻辑么。

所以前面我说,中国意识形态文化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不精细,不科学,似是而非,笼而统之,从而经不起推敲。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永远正确,反过来,其他人也可以认为他永远不正确。

这个道理,你懂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13: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6-2-14 16:15 编辑
cooper 发表于 2016-2-14 13:04
烟瘾是习惯,不是本能。

请把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以后再来,这样比较合适一些。

本能又是什么?淫欲心有大有小或无,难道本能也有大有小或无?淫欲心有大小或无不正说明淫欲心是习得的,不是本具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7: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6-2-14 13:48
本能又是什么?淫欲心有大有小或无,难道本能也有大有小或无?淫欲心有大小或无不正说明淫欲心是习得的, ...

那涉及度,另一个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1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6-2-14 19:40 编辑
cooper 发表于 2016-2-14 13:09
儒教一边说,人性本善;一边又说,灭人欲。前后矛盾,显然没有逻辑么。

所以前面我说,中 ...


朱熹王阳明纠正了孟荀,儒家不是只有一个人,而是一直在发展的。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王阳明说:人性本无善无恶。

西哲也是在不断批判过去的。你可以看看西方哲学史,罗素几乎把他之前的所有哲学家都批判了一通。罗素就是逻辑分析主义哲学的,以为逻辑名相是一切的根本。佛说:逻辑仅仅能用来表述,交流,仅仅是概念法而已,哲学却研究的是--真实法。海德格尔说:逻辑使我们无家可归,西哲多少世一直沉迷于逻辑,是西哲最大的弊病。

哲学,不是玩逻辑的。中哲在心体悟方面,比西哲精细得多。什么是心,你懂吗?西哲还没有完全把什么是善恶搞清楚的。哲学的核心在于存在----无为无不为。要达到无为,请先无欲,欲望是遮蔽善恶的凶器,是贪嗔痴沉迷的罪魁祸首。西哲在这方面比中哲差很远。不过西哲的优势在于能够不断批判过去,审视现在,展望将来。中哲抱着老祖宗不肯放,缓慢流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23:4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2-14 19:30
朱熹王阳明纠正了孟荀,儒家不是只有一个人,而是一直在发展的。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 ...

“中哲在心体悟方面,比西哲精细得多。
西哲还没有完全把什么是善恶搞清楚的。
哲学的核心在于存在----无为无不为。要达到无为,请先无欲,欲望是遮蔽善恶的凶器,是贪嗔痴沉迷的罪魁祸首。”

“心体悟”,本身是非常感性的体验,所以“性本善”,“性本恶”,“性无善恶”,等,都是对的。
正因如此,所谓“中哲”基本上感善则善,感恶则恶。以至于今天否定昨天,更不知明天会否否定今天。

至于“无欲”,哪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欲”的作用,与道家的“无为”是不搭格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2-14 19:30
朱熹王阳明纠正了孟荀,儒家不是只有一个人,而是一直在发展的。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 ...

看看黑格尔吧,如果你看得懂的话。

坦率点说,你以及你们,根本不是搞研究的料,还是省点功夫吧。

在你们的眼里,只有领导、上级、尊者、名人。。。去讨点赏钱吧。你们的所谓做学问,不就是为了这个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1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2-14 19:30
朱熹王阳明纠正了孟荀,儒家不是只有一个人,而是一直在发展的。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 ...

哲学,还就是玩逻辑的。

真心不喜欢看到你的跟贴,尽管这是一个公共论坛,我没有权力说这样的话。

不说层次不同这样的话,至少你、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实在没有交集,所以这样的讨论就很无聊,希望见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5 1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2-15 15:48 编辑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6-2-14 23:49
“心体悟”,本身是非常感性的体验,所以“性本善”,“性本恶”,“性无善恶”,等,都是对的。
正因如此,所谓“中哲”基本上感善则善,感恶则恶。以至于今天否定昨天,更不知明天会否否定今天。

至于“无欲”,哪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欲”的作用,与道家的“无为”是不搭格的。...

混先生总是敢于对不了解的对象肆意妄言。

儒学之所以有道统之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基本命题的传承;
你只有把握了儒家思想的体系脉络,而不是孤立的对待命题本身,才能理解这些看似冲突而其实理一的观点;
实际而言,强调承继批判不足这倒是儒家思想史上最令人遗憾之处。

也就是说,你所谓“今天否定昨天,更不知明天会否否定今天” 这刚好不是“中哲”的特点;
你以为“非常感性的体验”就必定是飘忽不定的,那只能说明你对人类知识完全缺乏哲学的理解;
儒学心性论所要体验的恰恰是摆脱了“人欲”的、确定的普遍人性;
而对于普遍人性的追求,也正是西方哲学的要义所在,虽然二者在哲学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你以为“无欲”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欲”?
就此而言,你对于道家“无为”的理解那才必定是“不搭格”的;
“无为”、“无欲”作为一类常见的古代表达方式是儒道思想领会的基本理论*功夫;
你以无知为本钱,对于自己所无力企及的思想高度大放厥词,这是学术批评的大忌;
而你却如此持之以恒,也可见你原本就无意于学术批评,而不过是发泄一个无知者的仇恨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11: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著名法家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现在土豪的仓都很实,相当、相当的实,但他们却从来不懂什么礼仪,并且还从来不屑什么礼仪。


请您睁大双眼看看兲朝吧,有谁懂什么是礼仪?难道他们的仓还不足吗?

本来以为那个王石还不错呐,蛮懂礼仪的,现在一看,纯土豪。评论人家时,可以满口礼仪,一涉及自己,马上土豪。这就是中国的名人,有钱人,道德家,包括那个管仲。

其实,我发这个帖子就是想说明,中国的传统价值,基本没有哲学上的意义。

不过除了老子。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5 12: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er 发表于 2016-2-11 17:34
然而,这样的一种理论本身正确与否?值得讨论。

    作为对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这一概念的思 ...

但功利主义的批判者则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就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
假如一旦拉杆,从道理上来说,不是为这一个人得死负部分责任,而是全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5 12: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er 发表于 2016-2-13 10:08
大家知道(当然,也可能你不知道,只是客套话),自然法的概念在英裔美国人的习惯法发展史上, ...

性*交行为,不等于恶,就比如,不行善,不等于在做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5 13: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er 发表于 2016-2-11 10:39
继续梳理一个老套的伦理话题:如果你母亲、妻子、孩子均落水,距离相同,而你只能救其中一个,你会选择救谁 ...

对华人的调查结果顺序为:母亲(72%)、妻子(21%)、孩子(7%)。
对美国人的调查结果顺序是:孩子(66%)、妻子(33%)、母亲(1%)
-------------------------------------
这个调查,只是理论上的面子问题,不知道这个华人与美国人之间的调查,是出自谁的手,但没有实际意义,假如把这两个调查放在一起来批判,有目的的情况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5 13: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er 发表于 2016-2-10 09:38
再强调一次,所谓伦理,是对基于传统习俗所形成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梳理。因为,道德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恶的 ...

央视播24孝,并不一定是在宣传愚孝,应该我们还明白一个主题存在,24孝,是中华精神文化的传承,就如美国总统现在宣布就职时,手按《圣经》,呵呵,奥巴马就职时,据说对着两部圣经宣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5 23: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6-2-15 11:36
混先生总是敢于对不了解的对象肆意妄言。

儒学之所以有道统之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基本命题的传 ...

笔下千言毕竟空空如也。。。。。

感性如何稳定,脱离了人欲的人性。。。。
一派胡言之余就是强加别人帽子,以示自我的高深。

这是您最大的缺陷,也是您最惹人讨厌的作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09: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黑氏的补充观点来看,似乎与孟、王的观点又有所不同。那所谓“所不虑而知者,”究竟是良知呢?还是恶知?这似乎又应该取决于人的本性究竟为何。

依中国的文化传承:
  A、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生而有之。孟子
  B、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C、性可塑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杨(子)雄
  
其中,孟子的性善论从来占主导地位。另外,孟子还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下愚不移。
    
当然,西方也有同样的观点。比如黑格尔的A、C,以及基*督教的B。只是西方是性恶论从来占主导地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更赞成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该假设强调,人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的本质特征。

由于自私是人的本性(能),故而无所谓善、恶,因为善恶本身就出自于人性。至于对错,却是理性和逻辑的结果,以及一个对“度”的衡量,但这又显然会涉及到不同的立场,那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标准。当然,对、错对应伦理,善、恶对应道德,故,对“对错”的衡量,最终也必然会影响对道德的善与恶的评价。因此,可以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世间没有任何标准,那也就无任何善恶、对错。

只有当某人将其自私行为付诸于行动(行为),并涉及所谓的公序良俗(度),我们才能有机会去评价某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是对,还是错。

至此,我想给道德一个更简化的定义:建立在习俗基础之上的公序良俗。但道德可以是一种公序,但未必一定是良俗。

回到“电车难题”案例,如果某人拉了,则涉及道德;但如果某人什么也没做,则与道德无关,只涉及良知,但未必一定是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