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无屮

[综合讨论] 【转载】俞宣孟: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4: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本体本身我选择存在,本身存在形式(本体论)可以见仁见智。本身存在与否不能模糊,也不是批判、解构能力所及的范围,那是超验的事。

2:现象学最终的是对规律的追寻,运用,自然是确定一些好,来不得马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6 15: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2-18 22:19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16-2-16 14:10
1:本体本身我选择存在,本身存在形式(本体论)可以见仁见智。本身存在与否不能模糊,也不是批判、解构能 ...

我是建议你思考,而不是回答;
你没有深入思考的过程,依据什么作出回答?
你毫不犹豫地就要进行“选择”,这就是一种非哲学的态度;
教徒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就只好“选择”;
我相信张无屮不至于会甘心做一个教徒。

思考首先就是要学习,看看人类精神史上那些伟大思想家对有关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这个学习过程愈充分,你的思考也才能愈有素材和参照;
你不知道别人思考的方式和成果,你的回答就难免要么零散琐碎不值一提,要么重复那些早就被抛弃了的幼稚期错误。
学习最艰苦,因而哲学和任何科学一样拒绝精神懒汉;
可巧的是,精神懒汉们又总是会满足于自己的小聪明,并就此找到舒适的去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06: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6-2-16 10:55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建阴阳,阴阳物也,乾坤气也,刚柔气质也,天地物化的阴阳大系统】从这个理解可以看 ...

建议先生认真思考:“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的哲学义涵。太虚即气非生气,阴阳本是天地气化的自然物,物化矛盾体,有同一性和差异性。差异性,可以引出差殊性、分离性。阴阳物在变化运动中,聚散客形为无序,人参太和方有序,同一性走向统一性,矛盾理一,避免差异性恶化走向于差殊性和分离性,方有人参太和道。参即叁。参与成行便是道,“阴阳与道为体”。参与,便要探究其物理,循其规律有事则,理则便是理。理道一体而参与,“性性为能存神”,“一故神”;“物物为能过化”,“两故化”;穷神知化,“此天之所以参也”。人参性性与物物,“道建阴阳以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扯谈!还视为形而上学?请细读《易传》,参阅张载《正蒙》的太和篇、参两篇与神化篇,船山《周易外传》,以现实逻辑为参照,请思考:太虚生气,还是太虚即气?道生阴阳,还是道建阴阳?是无为无不为的道法自然,还是人参天地的有为自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0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6-2-17 09:19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6-2-17 06:01
建议先生认真思考:“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的哲学义涵。太虚即气非生气,阴阳本是天地气化的自然 ...

阴阳从因果而来,太虚之气乃阴阳之幻化,所以就是因果之幻化,生死从于因果,并非从于自然,自然包括生命的个业和共业。人之个业师法于地之共业,地之共居业师法于天之共住业,天之共住业师法于因果业识之道,因果业识之道即是自然生灭之道,众生业果相杂故有天、地、人之出生和灭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0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6-2-17 09:11
阴阳从因果而来,太虚之气乃阴阳之幻化,所以就是因果之幻化,生死从于因果,并非从于自然,自然包括生命 ...

前因后果是人为的,自然的人为;也是自然的,人为的自然;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运动,成因果连环。个体的因果链,研究性命学与理气学;共体,即形下器之道的因果链,研究人(心性)、天(社会),物(物则)的道体论;形上道之道之導的因果链,则更研究政治道与思想道,船山所说的圣人有为之文与礼,礼是制度,礼法合治的天命论,各正性命的人事刚柔地曰示;文乃神理的理论理性,导引理气,实践理性,“文以载道”,“文以益质”,心性质文显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理性务实,非虚空佛道。船山云:“人事尊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存亡进退,义殊乎时”。又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义有两类:一是物理事则成天下则的精微之几;二是心性鬼神的危微之几。神几明理而知义,义者宜也,宜与不宜,看明与诚,有诚者天道之元亨利贞;看明与钦,有信者人道,仁义礼智。社会大环境,天人合道的诚信立本定因果。如此说,也许先生不会明。一句话:因果论的深刻化理解,如《易传》所说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错综复杂,肤浅理解误道。从属社会人生观方面,可肤浅;从属于哲学观方面,绝不可以肤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08: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哲学有不少字义重叠的概念,依我浅见,表述着形而上学的哲学义理。
一、“性性为能存神”。性,人的本性。孔子前的合群与明分;孔学时代的仁统同,礼明分;船山学时代的人道理欲观,天理达人欲,人欲见天理。理论的逻辑次序,都归属人的本性。本性有自然人性,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的继善成性;本性有能动心性,质文心性合符道体自然之化的文明演进,顺乎物则之则,昭明天体的易简理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性性,孔子忠恕,以己之人性自然,推己及人。因乎物通于人成于事,却未能合乎天成于道。船山仁恕,以己之人性自然推及天下人,“性性为能存神”的人道理欲观。智神一体,智内神外。智是明诚内质,智质定神质;神察洞明思辨于外,发展智质。智质基础是学问道之知质,阅世达人,智为神节定智质。神质基础是气质与情质,理在气中成历练的气质;心统性情,性为情节,成情才、情商、余情之情质。在知质、气质、情质基础上的智神体,显然处是因人成然,性性所得;离开性性,何来智神?质实心性鬼神的危微之几,有知几神理说,于人的心性学而存神;“审微而定命之谓神”,有“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神化性命说,易简理得的尊卑定位,于人的性命学而存神;“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神以依,随着事变体易与时俱进的神有方,社会治理。归根结底是:民心治理是最大的政治。性性所具有智神的形上導性质,形而上学所属,有心性文化与心性哲学,归根的人类本性是:人道理欲观。
二、“物物而能过化”,物化,诚者天道之元亨利贞,“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大业,昭物、明物之天道体用,形下器行成人参天地的本体道。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提供“精于物者而物物”宜人环境的物物道,显然形上導意义的兼物物,明诚而明以钦为本,導向权威性,成就信者人道之仁义礼智,推助成天道元亨利贞之诚道,即物化天道。形上導向的诚信为本,形下器行的“物物而能过化”,人参天地的天道体用观。
“性性为能存神”,引出人道理欲观;“物物为能过化”,引出天道体用观;“此天之所能参”的穷神知化,不是属于形而上学的理论范畴?
三、明明德。明德的道德之得,得者二:一是天文之一定理道成物化所得,收获之得是富有大业。酬勤天道成体用之诚,实也,实函斯活。活化心性顺乎物则成终奏物之物化所得。二是始奏人心性动能,成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所得。信诚为德本,顺乎物则成始奏人心性动能的物理事则,也是中奏天限定的物理事则,人天物道体自然之化的物理事则成天下则,日新盛德的天下则。
物化所得的富有大业,文化所得的日新盛德,合之为形下器行成天地人参实践理性之明德。明明德,明的是明德成所以然,形上導向成理论理性的明明德,蕴含形而上学的哲学义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