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赵庚白

[周易注解] 《直方周易》系词上——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09: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译文】因此关闭门户称作坤,打开门户称作乾,一开一关称作变化,来往不止称作通达,看见的才能称作形象,表现出来的才能称作才能,
注释:“”关闭。《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欲阖口而无言兮。”
      “”打开,开启。《说文》:“辟,开也。”
      “”止,息。《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表现,显露。《孟子·告子下》:“有诸内必形诸外。”
      “”才能,本领。《礼记·王制》:“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译文】写作出来能够运用的称作方法,有利于往来反复使用,百姓都使用的称作神奇。
注释:“”写作,创作。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所制《山居四时序》,言之已祥。”
      “出入”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普遍,都,全部。《尚书·尧典》:“庶绩咸熙。”
      “”玄妙,神奇。《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译文】因此《周易》藏有太极,由此产生了天、地两仪,有了自然界的天与地才产生了春、夏、秋、冬四种现象,有了这四种现象才产生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利用八卦能判定吉凶,趋吉避凶就会生成伟大的事业。
注释:“”通“太”。《庄子·天道》:“大谩,愿闻其要。”
      “”指示代词。此。《荀子·王霸》:“若是百吏莫不畏法而尊绳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译文】因此标准象征没有什么能超过天与地;变化往来没有什么能超过春、夏、秋、冬四季;
注释:“”标准,规范。《左传·成公十二年》:“今吾子之言,乱之道也,不可以为法。”
      “”象征。《史记·孝文本纪》:“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
      “”没有什么。《史记·周本纪》:“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超过。《战国策·秦策二》:“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往来。《汉书·李广苏建传》:“数通使相窥观。”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12: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
【译文】高悬的象征并且显现光明没有什么能超过太阳、月亮;地位优越没有什么能超过既富裕又有显贵的地位;
注释:“”乃“悬”的古字。《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
      “”显现。《礼记·大学》:“其不善而著其善。”
      “富贵”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9: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译文】提供有用的或必须的设施物件给予人们使用,即位并确定标志名位的器物又给所有的人谋利益,没有什么人能超过圣人;
注释:“”提供或装备 [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 《韩非子·五蠹》:“事异则备变。”
      “”给予,赐予。《战国策·魏策三》:“敝邑有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请致先生。”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左传·隐公元年》:“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定《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
      “”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后汉书·刘玄传》:“唯名与器,圣人所重。”
      “”连词。表承接。层层递进。更,又,而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介词。替,给。《左传·隐公元年》:“为之请制。”
      “天下”所有的人。《孟子·公孙丑下》:“天下顺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6-11-6 11:50 编辑

【原文】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译文】寻究深奥求取隐晦的道理,探索深入传达久远,用来决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人,没有什么能超过占卜。
注释:“”寻究。《汉书·邹阳传》:“鲁公子庆父使仆人杀子般,狱有所归,季友不探其情而诛焉。”
      “”幽深,深奥。《汉书·律历志》:“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求取。《战国策·赵策三》:“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赂齐。”
      “”深奥,隐晦的道理。《后汉书·顺帝纪》:“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隐者各一人。”
      “”探索。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传达。《史记·赵世家》:“当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
      “亹亹”勤勉的样子。《汉书·张敞传》:“今陛下游意於太平,劳精於政事,亹亹不舍昼夜。”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译文】因此自然产生的神奇事情,圣人效法;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圣人模仿;
注释:“”天生的,自然的现象。《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天地”天与地。指自然界。《老子·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事情。《吕氏春秋·先识》:“去苛令三十九物。”
      “”效法。(效尤)《史记·夏本纪》:“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
      “”模仿。《吕氏春秋·疑似》:“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译文】天空悬挂的天象,能显现出吉凶征兆,圣人取法;黄河出现的河图,洛水出现的洛书,圣人效尤。
注释:“”悬挂,下垂。《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仑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
      “”天象。《王安石·字說》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气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易·系词》在天成象。《疏》谓悬象日月星辰也。
      “”显现。《孟子·滕文公上》:“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取法。《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无亲,参于日月,伍于四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07: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译文】《周易》有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是用来显现某种征象的事物;连结组合在一起的文辞,是用来告诉占卜结果的事物;确定的吉或凶,是用来判断事情是否可行的事物。
注释:“四象”春、夏、秋、冬。体现于卦象则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朱子语类·战国汉唐诸子》:“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
      “”谓语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用来。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自然界某种征象的显现。《三国演义》八十回:“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
      “联缀。(连结、组合在一起。)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7-1-4 10:14 编辑

【原文】《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译文】《周易》说:“获得丰收本来就是上天的佑助,吉祥如意,没有什么不利的。”
注释:“”原来,本来。《韩非子·显学》:“恃自圆之本,千世无轮矣。”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战国策·魏策》:“休祲降于天。”
      “”迷信指神灵的帮助,保佑。《广东军务记》:“彼苍默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08: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
【译文】老师说:“祐是帮助,上天所帮助的人,是和顺柔爱的人;
注释:“”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和顺,柔爱。《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7: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译文】人所帮助的人,是诚实守信的人。实行诚信原则,心思和顺柔爱,再依靠超过别人的勤劳辛苦。所以‘获得丰收本来就是上天的佑助,吉祥如意,没有什么不利的。’”

注释:“”实行。《礼记》:“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

      “”再。《论语·公冶长》:“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

      “”依靠。曹丕《与吴质书》:“鲜能以名节自立。”

      “”超过。《论语·里仁》:“好仁者无以尚之。”

      “”劳苦。(勤劳辛苦。)《诗经·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1: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译文】老师说:“一本书不可能收录作者全部言论,一部著作不可能表达作者全部意思。”既然如此圣人思想就不能够从其著作中完全看到了吗?
注释:“”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言论,学说。《汉书·张释之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
      “”著作。贾谊《过秦论》:“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则”既然如此。《孟子·滕文公上》:“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圣人”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译文】老师说:“圣人确定用相似的事物去表达他的全部思想,设立了六十四卦用来体现他的全部道理与举止行动,连结组合在一起的文辞是用来尽力对这些内容进行说明的。
注释:“”确定,决定。《史记·陈涉世家》:“复立楚国之社稷。”
      “”相似。《孙子·用间》:“先之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
      “”表目的关系。去,用来。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道理,情理。《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通“为”。行为。《荀子·儒教》:“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行为:行伪。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联缀。(连结、组合在一起。)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尽力。竭尽,尽力表现出某种动作行为。《左传·成公十六年》:“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此战之所由克也。”
      “”代词。这(种),那,其中的。《汉书·苏武传》:“虞常等七十馀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说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其利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07: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译文】不固守陈规灵活应变并且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周易》去尽力展现其好处,鼓动人们研习《周易》去尽力展现其神奇。

注释:“”不固守陈规,灵活应变。恒宽《盐铁论·相刺》:“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

      “”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通晓(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懂得。《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第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利益,好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

      “”鼓动。《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玩弄。(赏玩,研习。)《史记·张汤传》:“舞知以御人。”

      “”玄妙,神奇。《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4: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译文】阳与阴是《周易》包含的基础元素,阳与阴按其特有的规律组成排列,因而《周易》六十四卦就建立在这个基础元素之上了。

注释:“乾坤”阳与阴的总代表。“阴阳”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楚辞·屈原·涉江》:“阴阳易位。”古代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包括:天地、日月、昼夜、寒暑、春夏和秋冬、雷电和雨雪、君臣、夫妇、男女、奇偶、动静、强弱、开合、死生,生杀、……等。

      “”包含,收藏。《大戴礼记·保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也,则太师缊瑟而称不习。”

      “”表示判断相当于“也”。《庄子·天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09: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译文】阳与阴毁灭,那么就无法看到《周易》了,《周易》不能够看到,那么阳与阴也许几乎要熄灭了。
注释:“”或许,也许,或者。《周易·系词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译文】所以形状如果在上面的(日、月、云、雷电等。)称作万物之源;形状如果在低处的称作有形的具体事物;

注释:“”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假如。《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道家所说的万物之源。《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相对。木华《海赋》:“且其为器也,包乾之奥,括坤之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7: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译文】改变了并且要裁断判定的称作变化;推广并且能实行的称作通达;措施如果得到施行这对天下百姓来说称作事业。

注释:“”改变。《礼记·乐记》:“和故百物化焉。”

      “”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裁决,决断。《韩非子·初见秦》:“唯大王裁其罪。”

      “”措施。《后汉书·刘玄传》:“臣非有憎疾以求进也,但为陛下惜此举厝。”

      “”同“措”施行。《商君书·错法》:“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7-8-23 07:16 编辑

【原文】是故夫象,圣人有以⑴见⑵天下⑶之赜,而诸其形,象,是故谓之象。
【译文】所以“象”是这样的:圣人有介绍天地间深奥学说的办法,就是斟酌众多事物,从中对照比较找出可以效法的事物,再从这些相似的事物中选择最标准的,所以称这些最标准的事物为“象”。
注释:⑴“有以”有……办法。《战国策·燕策三》:“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之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⑵“”(旧读xiàn)推荐,介绍。《左传·昭公二十年》:“初,齐豹见宗鲁于公孟,为骖乘焉。”
      ⑶“天下”自然界,天地间。《吕氏春秋·察今》:“知天下之寒。”
      ⑷“”深奥。《汉书·律历志》:“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⑸“”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揣度,斟酌。《周易·系词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⑺“”对照,比较。《淮南子·齐俗训》:“短脩之相形也。”
      ⑻“”法则,规律。《韩非子》:“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法则”效法、奉以为法。)
      ⑼“”相似。《孙子·用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
      ⑽“”代词。这(种),那,其中的。《汉书·苏武传》:“虞常等七十馀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⑾“”观察,选择。《左传·成公二年》:“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⑿“”通“仪”。法度,标准。《诗经·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⒀“是故”所以,因此。为承上启下之词。《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⒁“”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 09: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译文】圣人有用来介绍天地间各种活动的方法,就是观察其中符合普遍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传统习惯中的内容,连结、组合在一起写入卦的文辞之中用来推断吉凶,基于这个原因称这些被写入文辞的内容为“爻”。

注释:“”符合,投合。《淮南子·俶真训》:“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

”共同的,普遍的。《战国策·赵策二》:“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谊:通“义”。)

”已经。《史记·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做,实施。《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法律,法规。《周礼·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论语·为政》:“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联缀。(连结、组合在一起。)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表目的关系。去,用来。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0: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译文】天地间最深奥的学说存在于六十四个卦中;鼓动天地间各种活动的办法存在于六十四个卦的文辞中;

注释:“”最佳或最坏的境地。《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鼓动。《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05: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7-12-14 05:47 编辑

注释】“”活动,举动。《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6 19: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1-7 10:42
【原文】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译文】天地间最深奥的学说存在于六十四个卦中;鼓动天 ...

注释】“”言辞,文辞。《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注:“说事之言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1-7 10:42
【原文】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译文】天地间最深奥的学说存在于六十四个卦中;鼓动天 ...

注释】“”深奥。《汉书·律历志》:“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09: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化⑴而⑵裁⑶之⑷存⑸乎⑹变⑺;推⑻而行⑼之存乎通⑽;
【译文】能感化、转变人心并且写作下来的是存在着正确的道理;经推行能够传布的是存在着共同的道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7: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2-23 09:17
【原文】化⑴而⑵裁⑶之⑷存⑸乎⑹变⑺;推⑻而行⑼之存乎通⑽;【译文】能感化、转变人心并且写作下来的是 ...

注释:⑴“”感化,转变人心。《公羊传•桓公六年》:“正月实来化我也。”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2-23 09:17
【原文】化⑴而⑵裁⑶之⑷存⑸乎⑹变⑺;推⑻而行⑼之存乎通⑽;【译文】能感化、转变人心并且写作下来的是 ...

注释⑵“”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2: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2-23 09:17
【原文】化⑴而⑵裁⑶之⑷存⑸乎⑹变⑺;推⑻而行⑼之存乎通⑽;【译文】能感化、转变人心并且写作下来的是 ...

注释:⑶“”写作。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