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4|回复: 0

形上圣——民本圣与专*制“圣”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07: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孔孟后,“圣”声不绝于耳,“圣”意何解?
圣,通也。一是明达物物过化,“通达物理”,“产物者圣也”;二是通达于事,明察人伦庶物,审微定命有性命之理,循理而应乎事物的性性存神,“通明于事则为圣人”,“尽伦者也”;三是圣处乾位,形上道之導,“圣者为乾”,“通智之名也”;四是圣神一体,大而化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为神。预测学,儒学神。“通智之谓大”,“圣人者道之极也,“神用无方谓之圣”。四种意蕴,形上道之圣,归纳一:圣神合体,“无所不通之谓也”。经世治用则为圣,圣人有为之礼,“天治者,神以依”;会通古今通义则为神,圣人有为之文,人文化成天下,“文以载道”、“文以益质”。为何分民本圣与专*制“圣”?儒学传统的民本圣,在君主专*制时代异化成专*制“圣”。
民本圣,有实绩,正义利物利民生,精于道者而精于物者的物物道;容光不穷于所受,富有日新的继善成性。用孔子的话概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一是政治導之圣,礼法合治的经世治用;二是思想道之圣,神理,“文以载道”、“文以益质”,理论理性的会通古今通义。圣神合体,功能价值观与终极目标如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船山言:“圣人有为者,文与礼矣”。
专*制“圣”,为稳固政权伤民本。君舟民水,水可载舟可覆舟。秦始皇,始创基,千秋万代传基业。焉知,短命王朝二世亡。法家法术势,法治失礼治;玩弄权术失明诚;重势强权失公理。成专*制私,帝王富贵家,官场利益也抱团,舞弊营私,贪赃枉法,贪腐天下;成专*制蔽,集权体制,尊卑定理,下承上旨,势尊必蔽;文有法而礼无法,政统接管学统,思想道成奴婢,文失自主失载道,失益质,势必造成礼无法。独尊儒术,法家同化的帝制儒学,儒教社会意识形态,适应专*制环境的儒道佛互补。空谈心性的治世道德,虚空境的乱世道佛,祸害后世的文化专*制主义。对于民本圣与专*制“圣”的理论界分,借孟子一段论语与朱子集注比对,作逻辑表述。
孟子云:“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船山道体论,道出孔儒道体论模式是:“(因乎物)通于人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宋明理学的道体论模式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则执其常而不达于变”;“不因乎物,则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两种不同性质的道体论模式,在孟子论语与朱子集注中显然了。
一、“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可欲,出于人性自然的推己及人,中规中矩吧,人性之善。孟子说:“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庶物道通人伦道,物理事则天下则。诚者实,实践务实仁义行,察于人伦的务实理性;实践务实非行仁义,价值取向是,元亨利贞之天道诚,明于庶物。张载言:“志仁无恶之谓善”,孟子可欲善的义理逻辑;“诚善于身之谓信”,明诚善,恶恶臭,好好色,通情理欲有诸己。通情理欲,实者诚,“诚善于身则为信”。诚信道,人道信推助天道诚,诚信立本的明诚道。
朱熹集注:“天下之理,其善者必可欲,其恶者必可恶。其为人也,可欲而不可恶,则可谓善人也”。“物理固非度外,而人伦尤切于身。故其知有详略之异”。详略之异:“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则仁义已根于心,而所行皆从此出。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孟子表述,庶物人伦逻辑所具有的心物之间对流通融的物理事则,在朱子理论中,只剩善恶定理的原则了。仁义行乃生而知之之善性,非行仁义的安而行之,勉强行之,“非以仁义为美”。诚信立本理念异变成得道善性的善恶定理论。
朱子集注:“凡所谓善,皆实有之,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则可谓信人矣”。善实处有恶恶臭、好好色,善恶准则定信道。须知,世间音容天,有善恶是非的精微之几,道心人心的危微之几。人之大患,私与蔽而已。世间道,岂止有公私的善恶道;荀子解蔽,已明确有是非的理蔽道,私己,失天下公;偏蔽,乱天下理。失天下公,善恶有危微之几乱人心,失天下信;乱天下理,是非有精微之几乱公理,失天下明诚道。失明诚道,形上妄为或无为,造成形下妄为。妄为与无为,私蔽大患失信道,不是有善恶是非之几?朱子集注,也引用张载论语来论理,却曲解了张载的逻辑原真,异化了孟子的逻辑义理。
二、充实之谓美。充实有二:一是天文物物过化,生生不息的富有大业,精于物者的物物道;二是人文性性存神,继善成性的日新盛德,精于道者的诚信道。“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充实之谓美,就是物物过化的性命一也,循理而应乎事物;性性存神的理气一也,理论理性(神理)导引实践理性(理气)的理势天,顺天应人。
船山以实与活两概念言充实。“实,充也;函,量也;充其量斯活矣”。“蕴之乃以氤氲之,流之乃以条理之,浑之乃以发挥之”。“函之所至,无不至焉;与函相得,无不浃焉;函之所透,不容已而透矣”。这就是实之真,活之用。“先此之理,待此而叙;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兴”。充实量变过程的地曰示,因果见。定论是:“实函斯活”的仁则活之理赅而存焉;活之体赅而存焉;活之用赅而存焉。
朱熹集注:“力行其善,至于充满而积实,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矣”。实是力行其善的“实德”,实与人性自然的物物无关,“无待于外”。所以,道德内修,不需要宜人环境,适应环境而力行其善则可。
三、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有价值取向。“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恒心恒产两阶层,恒常健康心态的安居乐业,乃是“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社会基础和心性基础。理论传续,有荀子的精于道者与精于物者的物物道。恒心与恒产的安居乐业,是精于道者与精于物者的宜人环境,是成就“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基本条件。天命的环境造人,文化造就心性。
朱子集注:“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则德业至盛而不可加矣”。“德业盛业不可加矣”,中为心体,庸守常,“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和顺积中心本体,英华待发庸守常;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理在气先;畅于四支以仁义礼智通行,就是“德业至盛的不可加矣”。德业至盛不可加,没有心物的相资相成,“新故相资新其故”的日新盛德,不存有继善成性。质文心性的文明演化,仅是得道善性的道德内修。
四、大而化之之谓圣。如何理解“大而化之”的哲学意涵?孔子圣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大而化之”;《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大而化之”;船山的昭物明物的昭明天体,“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落具点是继善成性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大而化之”的物物道,始奏人。
朱子集注:“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则不思不勉,从容中道,而非人力之所能为矣。张子曰:‘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在熟之而已矣’”。张子论语提升孟子圣境逻辑,人能弘道之心志,“大可为也”,必有学问根基,内存学问,思辨于外,实践的理性务实。性性存神,信者人道的质文心性;物物过化,诚者天道的顺乎物则。性性与物物,“熟之而已矣”的心物两方面,穷神知几而明理。神理,探赜索隐、极深研几的理论工夫。存在音容天的精微之几,道心人心的危微之几。不熟,焉能神理精微几与危微几。熟,方能顺应自然之化而有为自然。如船山言“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熟,方知“化不可为也”的义理真蕴,音容天的性性与物物,始奏人、中奏天、终奏物,道体自然之化的物理事则,循序渐进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只能遵循,理性务实。妄为与无为,“化不可为也”。物物过化与性性存神有心物基础,可为者,循理自然之化的大中论。“极其大而中可求,中可得而后大有”。朱子集注,引用张子论语,扭曲张子的逻辑本义。“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又是“德业至盛不可加矣”,不思不勉的从容中道,又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中庸体。(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