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1|回复: 2

[原创] 守根——一篇孩子的小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6 1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一个生命、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机构、一颗树,乃至于花花草草,都有“根”,有一个根本。
    除了根本以外,其他一切的食物都是建立在它之上德,没有它,就好比一个空架子。
    所以,根本是永远不得忘记,时刻要记得把根扎实,把根做好,不要因为一些虚景而改变这一切。
    而虚景的出生地就是自己的心,将心收一收,静一静,回到本质,其他的皆是妄念。只要有心,不需理他,有心自坚定。

    守好它,保护好它,让他生根发芽,越美越深。

    既然它是根,它已扎深,就可以慢慢让它藏深了,露出枝叶,等待开花结果.......


                                                                     恒德/文     2015年1月


10-1404042303362H.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4: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小文二
童文鉴析——恭敬之明德

                                                                  

       这学期,予学习了《尚书》,对君、臣、他其治理之道, 予看连古之百姓都不如,这几日,读了《尚书》, 予 有所体悟。
       为君者,必从心关怀体恤百姓,考虑人民危难之处,盘庚曰:百姓之不好,必是君王不是,百姓之好必不是君王有好之处。君王者必考虑百姓之生生,君王不正之时,臣之要告诫于君王,君王必定考虑百姓之安乐,此为君之道也。
       为臣者,必从治国之道,为民之道,为天下之道,辅佐于君王,一心为君王百姓着想,必让君王是有德之君,才克治于国家。臣者,不从奸,不贪,时所谓忠德贤臣之也,必是忠臣,君王之好也。如是奸逆之臣,君王不是,百姓之痛苦,所谓臣者,体察于四方于百姓,上辅佐于君王,此谓臣之道也。
       予从君、臣之道里学之,要关心于同学,对师长要有恭敬之心,敬上之心,体谅同学, 予 要做到这些,此之谓稍学古之圣君、臣子也。

                                                                                                                                                                                        无难/文

        注:俗语说文如其人,此文从题目就能感受到孩子内在的特征和品质,此文从为君之道、为臣之道阐述,自然而言的引到了己身之为学之道,整体思路流畅,语言几乎都没有任何修改的地方,这和她一贯的严谨非常有关系。孩子写完之后,很开心的从教室飞奔出来,喊道:“*老师,我写完了”,言语之间充满了成就感和自信。相信孩子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收获,都在充实中成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14: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执大象 于 2016-5-25 14:27 编辑

《庄子》里的智慧(一)

上周我们一起和孩子学习了《齐物论》,可真是体会到了先哲的苦口婆心。开篇以南郭子綦步入“丧其耦”的境地,向我们阐述了“人籁”“地籁”和“天籁”之境,细细咀嚼,深感古哲之心,与天地相连,与万物相通,方能将地籁写到如此动人心魄之境地。紧接着,庄子回到了人的世界,告诉我们,那个日常“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的反应其实就如同“乐出虚,蒸成菌”一般,莫知其如何萌生,并且慨叹道:“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只要有朝一日明白了他们是如何萌生的,也就明了了其萌生的源头了。紧接着庄子引发我们进入了探索生命真宰之旅,让我们认识到百骸、九窍六臓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身国之内是否有真君此深刻问题。接着言到,即使我们将这些内容弄明白,又对生命之真有何益损呢?简而言之,不过是求知的本能罢了。

讲到这儿,大概是的确需要棒喝才能敲醒我们的心灵了,故而言到:“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所有的芸芸众生,都摆脱不了这样的一个规律,一旦有了此身,便“吾患有吾身”,而无法跳出有形的枷锁,直到它本身消亡。终生疲于奔波而却未曾对于生命本身有任何裨益,也未能知晓自身的归路,真的是好可悲的一生啊!如此还并非大哀之状,更悲哀的是不仅形体未能跳出固有的轨道,连精神都未能跳出有形,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悲哀。诵读至此,不禁掩面而泣,在春秋庄子的时代,人们都如此昏盲而不知所归,而我们所处的一个真正的霸治时代更是什么样的面貌呢?慨然而叹,上苍赋命于我们,难道便是让我们真正如此在言语的荣华与心灵的蒙昧之中不知觉醒的么?生命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如何我们才能不是庄子告诫我们的“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若《德道经》一部万经之王的话,《庄子》便是引导我们的后天认知如何参透有形,顿悟万经之王,如何真正的进入“我退位,吾登台”的与《德道经》相应之境地。

感恩上苍,今日还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沐浴着世间最难得的上乘经典《德道经》,要论宇宙大道之理,未能有超越《易经》的,要论内圣外王之圣治之道,未能有超越《黄帝四经》的,要论医学宝典的,未能有超越《黄帝内经》的,要论给我们提供仙风道雨一般人生真谛,并能让我们超越有形、纵横飞跃的,未能有超越《庄子》的,要论治世论政的典籍,未能有超越《尚书》的,要论史学之祖的,未能有超越《史记》的,要论诗歌文采、以及淳朴情怀之美的,未能有超越《诗经》的,加上书道之篆,画之工笔,琴道之养性,和着《金刚经》的遥远佛音,《六祖坛经》的娓娓之震,我们真的是福分非浅啊!

感恩,生于华夏、逢于盛世、得遇明师,并有路可走的难得福慧,珍惜,前行。


001WnXILzy6Tv0WFVLkf2&69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