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0|回复: 0

初探儒学理论理性的逻辑循序 (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07: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理论理性的第一阶段,从《易经》天地人参的逻辑时代,到《易传》天地人参理论时代的完成。其中分为三阶段:一是《易经》卜筮问天意代人事的天地人同阶段,群体组织的生产活动,人类本性的合群与明分。二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实践理性阶段。卜筮内容涉民故,日用伦常的实事实务,开始培育出生产技能与生活技巧的科学常识,凭着科学常识的触类旁通,推天道以明人事,从生活中悟道出义理萌芽。凭着科学常识与义理萌芽,进入初期人参天地的实践理性阶段;三是实践理性渐行显著,走向成熟期。在初期论理学的孔孟荀后,《易传》天地人参本体论的理论形成。请参阅鄙贴《从义理学谈〈易传〉的出书时代与文化性质》。
为什么以《易传》为儒学初期论理学的终极阶段?理论理性的逻辑循序,文化的意义明晰:孔学是初期论理学的稚幼期,儒学创始人。创始人与稚幼期同一概念。孔学是诸子百家中一个普通学派而已,在春秋战乱的人心不古时代,非显学,孔学的历史逻辑本然。后世将孔学推到至高无上的儒学位置,“高处不胜寒”,难为孔子了。至高无上的儒学位置,淹没了孔学的本源文化,架空了孔子的文化地位。挺儒入天堂,反儒下地狱,失文化传承不接地气。孔学的现代境况与命运。文化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必从孔孟荀《易传》理论的逻辑循序,还源孔学的逻辑本然。
先儒论理学的孔、孟、荀、《易传》的理论循序,理论理性更多地研究道的哲学意涵,理道矛盾体的研究。从天地人同的合群明分物物道;进入实践理性阶段的神道设教和礼乐设教时代,物物与性性的共由道;进入论理学的孔儒时代是仁礼同体,天道与人道合一的诚信道与明诚道的探究。诚信道,以诚之者人之信道的仁义礼智,推助诚者天道之元亨利贞,诚信立本的物物道。明诚道,诚,诚信道;明,圣神形上導的明诚,探赜索隐,极深研几于致广大尽精微,神明诚信道的精微之几。实践理性是诚信共由道,理论理性是明诚的形上道。道的理论研究,纠正了春秋时代为显学的杨朱学和墨学的质野之心性形态(参阅鄙贴《闲谈墨学》);扭转质野心性,同时要纠正道家道法自然的理论歧路。孔儒论理学进入成熟期,从力行仁心主持的仁义道,转向务实言行礼义规范的仁礼道。儒学自然观,礼法合治的政制理论,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荀子学理论成就的再深化,道即本体的逻辑,显然催化出《易传》通志成务的三道三才理论,人参天地的本体论。儒学形上学本体论,首创在《易传》,为日后人参天地的理论成熟期奠基了。
六、人参天地的理论理性,经过理论异化期方进入理论清明期。甄别而清晰异化期与清明期的理论歧路,在于纠正现代文化研究乱相的批判错位与传承错位(请参阅鄙贴《批判错位与传承错位》)确立是,天地人参的理论清明期,传统儒学的理论成熟期。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思潮的船山学,儒学最高水平的薪火相传者,是寻找古今转换、中西会通的文化中介点,建设现代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
天地人参的理论清明期,因《易传》本体论的首创,进入理论探究的成熟期。从三道三才的易学逻辑,进入仁礼共体的理论研究。从探究本体论的极深研几,易简理得的义理逻辑,清晰为“人事尊卑,义奠于位”的名实逻辑,“循理而应乎事物”的性命学原理。人事名实与心性性命,是理解人事合理结构的易简义理。从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心性理论,礼角色的职能与规范的义理逻辑,进入到“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务实性的体用论探究。从刚柔地道地曰示的因果性研究,进入“善恶是非,义判于几”的精深化研究。人参的功能价值观,进入到“存亡进退,义殊乎时”的适用性研究,产生哲学新范畴的中庸体用论。“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大中,始以建中,终乎大始的中庸体用。对《易传》本体论的传续,同时纠正宋明理学中庸体用论的理论异化,进入本体论的成熟期,致儒学道的意蕴发生质的提升,存在意涵也清晰了。存在、道、本体的理论成熟与逻辑清晰,最高的理论成就是:道体论研究进入理论的首创期。
(1)中庸体用论的成熟适用期,扭转了宋明理学的儒学异化而成就。宋明理学的中庸体用论,中为心体,以道德内修为心体;庸守常,“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无为是用庸守常,儒道合流的中庸体用论。对儒教中庸体用论的纠偏,回归到《易传》本体论逻辑,中为体、庸定用的体用同源,从中庸心性论深刻为中庸体用论。心性人事合一的本体论,“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体用同源的义理所在,性性存神,推动物物过化的生生不息。中庸体用的“实函斯活”,蕴含理、体、用三范畴的实活兼容。“仁则活之理赅而存焉,仁则活之体赅而存焉,仁则活之用赅而存焉”。活化,大中关系的中庸体用。“先此之理,待此而叙”,有继往开来的意蕴;“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兴”,以推助诚道的元亨利贞,因利而贞见体之固,用之兴,元亨利贞体用过程。性性道与物物道相互推演的“蕴之乃以氤氲之”;人事运程的“流之乃以条理之”;心性活力的“浑之乃以发挥之”,实函斯活的中庸体用论。
(2)道的哲学意涵发生质变,进入理论成熟的适用期是:天道体用与人道理欲的物物道。天道体用,诚者天道的中庸体用;人道理欲,信者人道的理欲观。即纠正了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理欲观,过度的以性正情转负向,抑情止智,“无欲理亦废”的人性异化;也发展孔儒的仁道观,从忠恕人际的道德境界,走进仁恕天下的道德境界。“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天道体用的功能性;“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国家二次分配的合理安排。贞在理欲,发展理欲,人道理欲的价值观。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便是商品经济规律融入而限定的天道体用与人道理欲结合的共同体,物物道。
(3)存在意蕴进入理论的清晰期。思维应对的存在,存在追问者追问的存在。追问者是理性人,存在是心性人。心性内的民*意之音,心性外的事物之容,心性内外的音容天,存在的心性人。存在追问者是谁?圣神形上導,理论理性;追问的存在,实践理性的心性人。理论理性追问实践理性,一是容有迹而音有迹,容无迹而音无方,顺乎物则的心性唯物;二是始奏人的动力源,成音容天的因果路。逮音容成,还是音以节容,正确辨析而性性存神,走向逮音容成的因果路。疑乎人心,治理人心的心性辩证。圣神文化,思维探究存在,运用心性的唯物观与辩证法,担负起形上導向的作用,導向所要实现的社会效应是:“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因而,“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形上圣神,圣人文与礼。文,理论理性(神理)导向实践理性(理气),益国民质;礼,天道体用(礼)与人道理欲(仁)的仁礼本体,“仁心之大用,因乎礼之体”,载物物道。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