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8|回复: 1

[综合讨论]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7 08: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伏羲祖.jpg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是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可惜的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亟需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传承。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传统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落后,因为智慧、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每日常新,给万物生灵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和美满。
  老祖宗怎么教我们的?教我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东西跟现代科学研究所发现的完全相同。这是什么?性德,这是人的本性,中国人所谓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善。你能够守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开这些,你身心健康,你家庭美满,你幸福快乐;你居住这个地方,社会安定,社会祥和,风调雨顺,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你随顺性德,性德是最美好的。性德,我们一般也称为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不会有灾害。
  儒教以恢复本性,利国利民(亲民),止于至善而成圣为教化目标。儒教之教义,就是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心的和谐相处之道。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圣人说:“我只转述古圣先贤的道理而不创作,深信而且爱好古道”。孔圣人集华夏先祖教育之大成,儒教继承和发扬了中华先圣的道德传统,是中华传统教育的核心。
  宗圣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圣人之道,可以概况为“忠恕”。
  【尽己之心谓之忠】心上有中,意指不偏不倚,中正无私,尽心尽力,无半点虚心假意,心专诚一。
  【推己及人谓之恕】如下有心,时时处处要从他人的角度去设想,人我一体,仁慈博爱,舍己利民。遇事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化凡心为圣心,化自私为大公,则恕道常在矣。
  忠恕,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一个保证,也是为人本具之良心!
  忠恕为孔圣人立教之真旨,人伦以忠恕为根本。
  人伦就是五伦,五伦大道是人伦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础。人伦道德源自于中华始祖三皇,是治国安天下的纲领,人人当知,人人当行,如此才能圆满人道而达圣道。
  人伦道德,就是人道之根本,也是为人最根本的道德。能守人道,则是君子,才堪做人。人伦不缺,就是善人。道德是人之根本,也是人所应行的正道。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臣有义:居上位者(君)要以礼对人,下位者(臣)要奉上以忠以敬,君仁而臣忠,则君安而臣乐也。
  父子有亲:父母教化子女当仁爱教导;孩子侍奉父母要孝顺恭敬,父慈子孝,则父子有亲也。
  夫妇有别:夫敬爱贤妻,妻敬爱夫君,相敬如宾,家有诸事商议而行,家和万事兴,自然白头偕老也。所谓夫妇有别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淫乱,而破坏人伦道德。虽是自己之夫或妻,身为夫者应待其妻如待友,为妻者须事其夫如事宾客。
  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年长者,须尽其责务,以教爱幼辈;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长辈。长幼各守其道,而不乱纲常,则一团和气,尽享天伦之乐也。
  朋友有信:朋友之间,善事助而成之,恶事劝而改之,以信义相往来,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逢有事,则能尽心竭力相顾相助,此即是仁义道德之益友也。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者,纲领也。何谓之纲领,即上领导下,而归向光明之善路,于遵奉道德,服从人伦也。
  1.君为臣纲:居上位者(长官领导),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无有偏私之情,领导爱护下属,若有疏失过错,则虚心接受部下劝谏。身为下位之人,须顺承上位之领导,有差错则急速改正,才合于君臣之道。
  2.父为子纲:长辈做好模范,晚辈自然会明理而知孝敬。若有疏失,也要谦虚听取晚辈之劝解。晚辈之人,须要遵从上辈之教导,若有过错,则听劝改悔。
  3.夫为妻纲:丈夫要作道德模范,妻子要助夫成德,夫妻二人要克尽孝道,教养子女,有事商议,家庭自会美满幸福。夫妇要能欢喜接受对方之劝谏,多为对方着想,同时互助互爱,体谅对方,一家人相处必会安乐祥和。
  五常: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之德,乃人道之纲领,为圣为贤,全得五常之道,世人若失弃五常之道,则为恶,就无仁、无义、无礼、无智、无信实,已成愚痴之人矣。
  仁:孟子曰:“仁者人也,亲亲(敬爱父母)为大。”仁爱之心,天生俱来,仁爱即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正道。仁心就是圣人之心,众生本是一体所化,同是兄弟姐妹,要慈悲为怀,济人之困,利乐有情,救度众生。
  义:符合道义,履行义务的意思。知恩则报,见善则行,于心无愧。
  礼:表达真诚恭敬之心,卑己而尊人。礼节是天地间自然之顺序,也是人与人相处的规范,重视礼节的人,必能远离一切淫乱背德之行为。
  智:本性无恶,有过必改,有善必行,学习圣贤,济世救人。
  信:人言为信,诚实无欺,为修道之准绳。若人守信,则是正人君子。
  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先天至善本性所赋,故称为性德。
  孝:父母深恩昊天罔极,行孝尚不能报答于万一。鸟兽尚知孝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为万物之灵,更应该尽孝道。不孝父母之人,虽有行善之功,亦不能赎其不孝父母之罪。
  悌:长辈当关爱晚辈,年幼者要敬顺年长者,这样家庭就不会失和。对于晚辈来说,礼敬长兄是人道之所在。
  忠:真诚心就是忠,爱心就是恕,能忠心待人则为君子,恕就是入圣之道,对自己良心无亏就是忠。
  信:处世的原则就是真诚之心,诚信便是真心,有信才能受人尊重。
  礼:谦卑之心就是礼貌,心谦有礼就可以现出真心。
  义:人若有感恩心,就是有义。
  廉:没有贪求就是廉。
  耻:羞恶改过之心就是耻。
  伦理道德,又叫人道,人能遵守人伦,就是走向圣贤的大道。
  儒教不立门户,以正心诚意修身为本,五伦八德为归,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用。为了泽及苍生,儒教不限门墙,不拘信仰,志在化天下为大同,育万民成圣贤。只要平时落实先圣教诲,力行忠恕之道,落实三纲五常、五伦八德,在家作孝子贤孙,工作中尽职尽责,心行造作不违反礼教,则不愧为贤人君子。更能乐善好施,立身行道,宣扬圣贤之理,则今生成就完美之人生,将来还可以安享大同之幸福。故可以说儒教乃是先天至善之教育,人人需要此理,教教皆需依此而修。可见儒教乃是根本之教,万世开太平之纲纪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7 1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 道产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就是财富,所以讲:“道生利”;同时,道产生的财富是天地万物所共有的,就是:“道义”,所以,道的内涵是由【利义】共同构成的。这是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可道非常道”的“常道”的理解,“非常道”就是老子讲的【道的本体】,是超越利义内涵的本体,属于形而上的超验部分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道家老子《道德经》的道,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中的宇宙本体论。“道”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本体的道,是非常道的道;是形而上的抽象存在。二是万物表现出来的运转规律通常也称为道,实际上是德,也有道德合称的;道是本体,但本体要经过“德”来感悟,得出的规律就是“论”,所以西哲讲都比较严谨''一个现象的最终实质"叫本体论。三是法道,也就是我们学习本体论而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将自然规律作为人类社会管理方法的指导的原则,之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才相配而有道德仁义礼法兵的不同层次, 分为“天道、地道、人道”三个方面构成。

本体论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其实,我为什么赞成说中国真正哲学在《道德经》呢?从本体论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句话就是区分了“道”与“德”了,“最终本性”是“道”,“一切实在”就是“德”,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洞悉了世界本源的最终本质了,登上了最高哲学殿堂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