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5|回复: 0

《老子》之道本义解读(第三章)第十二节 执今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2 1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氏古风 于 2016-6-12 18:54 编辑

第十二节  执今之道(原书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稀)。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解析】
      ⑴“之”代指“大道的形状”。“名”作动词,但不宜指命名。考虑“道”被拟人化,当指给个名分。省略主语“我”。“微”的本义是“隐蔽”,①此喻无形。
      ⑵“之”代指“大道的声音”。“希”是“稀”的假借,此喻无声。
      ⑶“捪”(音:民)指抚摸。“之”代指“大道的质地”。“夷”有“平坦”之意,①此喻无质。
【译文】
   想看“大道”的形状却看不见,我给个名分叫“微”(无形)。想听其声音却听不到,我给个名分叫“稀”(无声)。想抚摸它的质地却没有感觉,我给个名分叫“夷”(无质)。

【原文】
       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寥),其下不惚。
【解析】
      ⑷“三者”有省略,指三者的量。“一”指一体的“大道”。
      ⑸“上”指上方天空。“谬”是“寥”的假借,即寂寥,指“空虚”。①“下”之指下方大地。“惚”即恍惚,指“不清晰”。①
【译文】
       三者的量不可计算,所以混为一体。一体的“大道”,其上方天空不空虚,其下方大地没有模糊不清。

原书译文:
      这三者不能分别清楚,原本混然一体。“一”这个东西,其先并非虚诞不实,其后也不是灭绝不明。②

【原文】
       寻寻(巡巡)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
【解析】
      ⑹“寻”是“巡”的假借。“巡巡”指游荡的样子,其省略主语“道”。“名”作动词,指确定名义。“无物”指空虚的状态。
      ⑺“沕望”应通“沕穆”。“沕穆”指“深微的样子”。①
【译文】
      它游游荡荡啊!不可确定其名义,它返回于空虚的状态。这叫做无状的状态,无物的形象。也叫做深微的样子。

【原文】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析】
      ⑻“后”指大道的尾部。“首”指大道的头部。
      ⑼“执”指持有。“道”指“大道”,与西周有关。“御”指驾驭、控制。①“有”与后文的“始”对应,当指现在社会的状态。
      因老子身处东周春秋,东周第一年距西周第一年已经330年,“古始”当指西周的初始状态。
      “纪”赋有“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之意。①根据前文之意,“道纪”当指道与人的关系。
【译文】
      跟随它不见其尾部,迎向它不见其头部。持有今天这个“大道”,以便驾驭今天社会的状态,以便知道古代(西周)的初始状态。这叫做“道”与人的关系。

原书译文:
      ······把握住现今的“道”,用它来驾驭现存的具体事物,能了解远古万物的起源,这就叫做‘道’的纲要,或叫做‘道’的规律。②

《执今之道》(原书第十四章)全译文:
       想看“大道”的形状却看不见,我给个名分叫“微”(无形)。想听其声音却听不到,我给个名分叫“稀”(无声)。想抚摸它的质地却没有感觉,我给个名分叫“夷”(无质)。
       三者的量不可计算,所以混为一体。一体的“大道”,其上方天空不空虚,其下方大地没有模糊不清。
       它游游荡荡啊!不可确定其名义,它返回于空虚的状态。这叫做无状的状态,无物的形象。也叫做深微的样子。
       跟随它不见其尾部,迎向它不见其头部。持有今天这个“大道”,以便驾驭今天社会的状态,以便知道古代(西周)的初始状态。这叫做“道”与人的关系。

【简评】
      从此文第四段可知,“一者”就是“今之道”,是治国之道,即上一节(原书第五十三章)所言的“大道”。但是第一段的描写,极像是描述泰道、玄道,极易误导人。

                                                                                                                                 2016年5月6日

      (声明:如有网友需要引用或转载此文内容,在下不胜荣幸!但请遵守《著作权法》,注明本书书名“《老子》之道本义解读”和译作者姓名韦雪槐或网名韦氏古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