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5|回复: 2

内蒙古西鄂托克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5 1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蒙古西鄂托克长城
/ _) J  u0 Z7 s0 H! _: P9 P- X3 e来源:历代长城$ A0 k. C! f( Y  n3 z- |3 o

0 ~" e& N9 H/ _) A  西鄂托克长城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部阿尔巴斯苏木桌子山一带,西距黄河约5公里。长城遗迹东起巴音温都尔山山脚,蜿蜒西行到山顶,然后向西延伸至苏白音沟沟谷,最后向西进入乌海,全长约30公里。墙体均为石块垒砌或石块堆积长城,墙体底宽1~3米,高0.5~1.5米。沿线分布有少量亭障、烽燧、石板墓等遗迹。由于该段长城遗迹破坏较甚,故对其走向、分布等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对于其年代、属性等,学术界也存在较大争议。
5 e  F% N6 U$ ^ cd2630.jpg # e' L/ L" ~8 H) v- D
# |8 o" a- U0 D  A5 B.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3: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6-6-17 06:59 编辑
7 ?: z+ z' |5 P3 O$ U$ i5 Y4 X& g* S. R
百眼井
5 Y' I7 l. R5 u, }  在鄂托克旗境内的“百眼井”,主要分布在棋盘井镇百眼井村,是一个千古之谜。百眼井,蒙语称“敖楞瑙亥音其日嘎”,用汉语讲就是“众狗之井”。在一望无际的大平梁上,有一东北向西南沿伸的凹形地带,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地上,分布着以10米左右的间距展开的80多眼水井。而原来这里有108眼井,因废弃多年,部分已被沙土淹没。百眼井是千古之谜,有三个理由。一是得名之谜,蒙古族牧民称其为“众狗之井”,这是何意?这些井是一群狗刨挖出来的?还是为一大群狗饮水之用?二是如何开凿出之谜,百眼井星罗棋布,深的百十米,浅的十余米,井壁光滑,无凿戳的痕迹,也没下井的蹬阶,百且穿透一层又一层坚硬的沙岩,鬼斧神工,叹为观止,谁有如此神力?三是百眼井周边地区多为荒漠化草地,古时也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咋知在层层沙岩之下,会有如此甘泉?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在这里屯驻大军,每日携带众多的猎狗,在草原上围捕黄羊、狍子、狐狸。一日,狩猎的人们人困马乏,猎狗焦渴,草原上既无清泉也无井水,成吉思汗心急如火,命令兵器巨匠尧勒达日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水源地,钻出108眼水井,解了燃眉之急。从此,当地牧民就称这片水井为“敖楞瑙亥音其日嘎”。为了防止泥沙淤塞,井口处以石块垒起的高约一米左右的圆形护墙,依然保存完好,俯视井下,幽幽然深不见底。
; u7 S1 B$ W% s, h byjc0911.jpg
! n" e) S3 {( a  T byjc1911.jpg 4 c6 N2 [$ U9 c9 U1 H! _# E( i; U4 B
byj69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06: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鄂托克恐龙遗迹旅游; v! Z2 w9 k* h: J

: g# L# Q) _: P! @) a' j7 T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也称作鄂托克恐龙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阿尔巴斯苏木陶利嘎查和阿如布拉嘎查境内。距乌兰镇75公里。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总面积4641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647公顷,缓冲区面积2273公顷,实验区面积4149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区内分布广泛的多种类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恐龙骨骼化石等。
% a7 n' L7 M0 W/ {  w- d# U  保护区内分布广泛的多种类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恐龙骨骼化石等。区内化石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分布面积之广,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极具科研价值。仅在一处长约30公里的早白垩纪灰色砂岩石上,就露出近万个各种恐龙足迹化石,既有大型食草类恐龙的足迹化石,也有罕见的龙鸟类和食肉类恐龙的足迹化石,其中一个最大的足迹化石直径达80公分。同时还发现了大型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I; Q: q8 M9 ?; D& L$ E8 A
etkl1220.jpg
" R3 s$ R3 T: c: r etkl1221.jpg
1 x+ \0 I1 [. t  c) N5 l etkl1222.jpg 1 d, ^/ ^- C6 P& }7 A
etkl123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