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3|回复: 4

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龙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12: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丁香的歌 于 2016-6-19 23:49 编辑

    和谐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当然也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画龙点睛。
    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和变化,自然而然的兴生和衰亡;自然是自然界法则和规律,是天规。自觉与自然就不同了。自觉是自规自能自创自觉自为和主动主观主义的生命过程,是人规。自觉知道自己是什么,要做什么,不能什么等一系列后天生存感性经验、理论认知和实践。人类的任何 文化收获一律不遗传;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经验,一代一代的升华,一代一代的进步。生物只有天生的道(遗传);人类有天生的道(遗传),也有自己摸索的道(德)。这个后天摸索的道(德)就是先人对人类文化的感性认知;它有,若有若无;它却在心中指向自己。先人自觉到了,他不知所措;他烦恼又确定无疑。哲人感觉到的这个幽灵正是人对人类文化认知的初识阶段。人类文化性的第一认知应该是从德性*感觉开始的。文化是人类自觉的收获;是人唯一不是天生带来的东西。通过学习造化自己是文化的人文背景。语言文字是文化“大乘”。
    人的主观自觉性的标志是进取性。在动物界,自然不变化,它会永远的不变。动物的变化是自然的是被动的。人的出现,改变了自然规律;在人类生活中可以主动的改变自然规律而自主制定规定规矩。自然对生物造是照顾一切,也不照顾一切。这就是自然完整。自然给人类留下的这个完整遗产就是生存竞争,没有青红皂白;它在自然界是完整的,而在社会也就不完整了。人类需要后天将自己完整起来。自然没有正误美丑善恶。正误美丑善恶是人类和谐文化对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损益的自觉和自控。它是对自己自然遗产的反思取舍的探索,以致修证和改造。我想这应该是远古哲人天人合一的感觉所在;这个感觉也就是宇宙自然与人类自觉的融合;这个感觉也就是社会谐文化对社会对立文化的刻画的感觉。
    说国学伟大是说国学之中对和谐文化的历史感知的伟大,是说中国和谐文化的历史积淀的伟大,是说国学这个中国古董的历史价值的伟大。国学复兴绝不是复辟。我们今天应该将古典善与恶的焦灼升华到人类文化的和谐文化与人类进化的对立文化的焦灼商榷的复兴。别解释了;佛教来了;老子被道教了。当年基*督教打进了中国;现在中国打出去的会不会是孔教?我想如果一味的解释国学本身,宗教意味是跑不了的。
    对立文化是对恶的理性认知和自觉;对立文化是社会生命动荡的根源。都说宇宙有一个反物质或暗物质;自然科学家们把眼睛放在外面找啊找啊;这个东西就在人的身上,在影响社会导向。哈,它就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对善的理性认知;现今中国和谐文化对善文化的理性光阳。即使在中国阶级斗争时代,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至今仍是世界外交的灯塔。
    中国和谐文化已经是中国政权文化的核心组成。它是国学经典水到渠成的历史升华。为此,中国自古至今仍在探索和履行。中国和谐文化的历史形象就是“国家”杖子——长城。今天中国长城大门四开;又将丝绸之路拓宽加长提速。今天的世界已经今非昔比;如今的对立文化冷战已经有了暖风吹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2 09: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精神二点:一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文化学研究当有此精神;二是勤敏于思,学问道不可缺失的思辨道。此点,即有赞赏,亦提点楼主不要偏失。学与思辩证理一,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得出结论是:学而不思非真学,思而不学非实知。船山从学术探究角度论学思:“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愈困而学必勤”。胜孔子论理多矣。
文以(仁理)益质,文以(礼知)载道,文化科学的实用与实证,非表面文章的泛泛之谈。一要探究历史的发生次序,实则探究事物本质的因果链路。五四运动批文化专*制,因果链接的是满清专*制,与满清专*制链接是宋明理学,为什么不予批判,却要批二千数百年前,非皇权文化专*制时代的孔子学?不靠谱吧!批判错位造成后世的传承错位。二是探究理论理性導引实践理性的逻辑次序。孔学是儒家源,老子学是道家源,都有演变的逻辑次序,不能撇开进程次序,视文化源等于古今源。孔子代言中国文化,老子代言中哲学,文化怪异事。孔老思想,时代心性人何以能跨越二千数百年,与现代思想与心性接轨,纯属表面文章的怪异之思。二千数百年的思想与心性,经过岁月流逝,与现代思想与心性衔接,会通古今通义:实践理性的逮音容成,避离非实践理性的音以节容,这就是文化科学的实用与实证。历史文化的博厚精深,吸取前人的文化精华与智慧结晶,有学问道;学问道是思辨道的理论基础,通过思辨道的精深探究,促成学问道的清澈和提升。应用到对世事人情的审察思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那文章”。现实应用,学问道与思辨道紧密联结成矛盾理一。学问道与思辨道不能得一失一。此点,我赞赏楼主的勤敏于思的同时,提醒楼主务必加强对学问道的“修炼”,以船山一段论语共勉:
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
依我见解,“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通过思辨,质正学问,所以,“学愈博而思愈远”,不要导致学问理解的偏蔽与肤浅;“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决其思辨之疑”。现实社会的事物矛盾,主次混淆;广大与精微,错综复杂,如何应对思辨之疑?古人的理性水平低,无法决疑,惟是卜筮决疑。现代社会,必要提高理性水平,儒学神,学问道为基础的思辨决疑。所以,“思愈困而学必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谨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7 18: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和谐,可以不要公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8 0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7-7 18:10
为了和谐,可以不要公正

公平制造和谐,和谐需要公平。公平与和谐,如同矛盾体,有度。度内同一性,度之外差异性、差殊性、分离性。公平与和谐的相对性,有度,度内,维持着基本底线的公平与和谐形态;度外超出基本底线而出现问题、大问题,表明:不公平,失和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