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0|回复: 2

[學者專題] 徐复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2 13: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O9 k" N4 O: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1 j# k) M3 _' e$ c+ E. z
5d6034a85edf8db172dc939f0223dd54574e745f.jpg " {1 g# L; g. U  c. Y
6 c3 j% v8 }4 K! L
* G' N) v2 ]8 k, S2 J, i; Z

$ C) I: T- \6 t5 z4 X, j徐复观(1903年-1982年)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中国湖北浠水县徐场凤形湾人[1]。徐复观是新儒学的重镇,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4 }% d$ `% y% s7 E
: _) n8 G2 z4 k) a  ~$ D! x

4 @! T+ T) [0 q' |【传略】6 E$ `3 v0 M% R1 |- a( b
早年曾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北国学馆,在此奠定其国学基础。后东渡日本,相继就学于明治大学和陆军士官学校。
# y- }9 I9 I3 k0 m- V曾任国军少将,抗战期间颇受蒋中正赏识,来到台湾后,弃武从文,精研儒学,发表不少学术论文,先后任教于台中农学院、东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1949年于香港创办著名自由主义刊物《民主评论》,并担任该刊主编,被视为“以传统主义论道,以自由主义论政”之人物。1960年代,钱穆与唐君毅于香港筹办香港中文大学,徐复观亦曾在中大讲学研究。于台湾期间徐复观因骂李敖“小疯狗”被李敖一状告上法院,但获判无罪。198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美孚新邨寓所。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文学精神》、《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公孙龙讲疏》等。& l# R% k5 G5 L8 g5 N4 t

' I! J; Z- C, [6 R/ z; c/ z- |座右铭2 {; p# B  f5 K0 ?
一定要把国放在党之上,党有功有过,国无功无过,一切的罪恶不能说是国家的罪恶,一切的错误不能说是国家的错误。不论国家怎么样,我爱国是问心无愧的。国家越困穷我越爱。现在你把党放在国家之上,先爱我,你才算爱国,我爱你爱哪一点呢?
6 ^% l# K9 G/ l0 s5 x9 v9 ^
# ?' k% h0 M8 T! o  w2 J) }; ~% Q
5 u; ]& W1 R, q5 s/ ^#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13: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著述资料】7 U6 r/ ]1 u, D) J, |. w0 ?

9 F) ?6 _: Y+ n$ L  O# f% _著作
9 q" ]  H. `! K# ?《学术与政治之间》
& Q- U) V$ M" W9 F; @( S- ~《中国思想史论集》 : b2 ~& u! X% x! h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 v2 y$ c7 S7 q6 m: Z' `9 t+ A" k《中国艺术精神》 ; ?: p; k4 Y: z* f  W. H1 y
《公孙龙子讲述》 1 D1 n! o. s* ?3 f
《石涛之一研究》 ) s0 o: p. e9 C
《徐复观文录》(四册)
) H! ]& R4 B0 K' u- _《徐复观文录选粹》(从文录四册中选录) 9 e8 f( z. ~( t6 @# P: z
《徐复观文存》(四册中未入选粹者) 7 I$ g/ i4 b+ W' d5 P
《黄大痴两山水长卷的真伪问题》
8 b  {  S+ h5 b2 \* `) {《中国文学论集》
4 J9 s- n" I8 B6 X& T; w, ^《两汉思想史》(三卷) 9 b& B5 X# {( h" X
《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
$ n8 `6 q. ^  A, o! N' l' |: Y《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 ( `) }: `# S, S; k- C9 @* w* D  u
《徐复观杂文集》(四册)
0 j1 C* k8 A* k《中国文学论集‧续篇》
8 ]" Z' B  C' x《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5 F- H+ I0 F; m: n( {4 `
《中国经学史的经础》   u" g: K& p0 E* J! x* Z* s
《论战与译述》
! g5 l! U4 E. n《徐复观最后杂文集》
; F: R% l% p6 A《徐复观教授纪念文集》 : p2 k: j2 J9 s! _" a7 n( e
《徐复观教授纪念论文集》
. X  c8 J' |" |. s《徐复观最后日记─无惭尺布裹头归》 " G/ o' d& Y' z
《徐复观杂文补编》(六册)

8 G( u, ?6 n8 X9 {6 ]( V. X: @( v- ^  A# o. L7 R6 ?" t  y
翻译:7 p; `) g' p& V; u
: |! j% z+ `) Q+ e6 ]8 H
《诗的原理》(荻原朔太郎 著)
( S, F6 x; T. e0 i《中国人之思维方法》(中村元 著)
. Y$ x+ q" J% E! @% O: a

5 J" I8 p; p( |' m, Z+ i 0 `5 n* B2 E, A6 e" l1 M9 F/ M+ |
《中国思想史论集》

0 {- K6 b& ?; j3 h. R+ a

0 o  r3 q" f/ ?+ _+ X) v5 w  j$ J) V! V# o3 [4 k, v8 }

7 d% }- H; V1 d: m0 `. V0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1 ~9 c/ [5 ^$ c- H' ^1 R7 n4 g
【作  者】徐复观
【出 版 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版次印次】2004年6月第1版
【开  本】16开
【国  别】中国大陆
【ISBN书号】7806781463
【装  帧】平装
【页  数】348
  在新儒家当中,甚至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人文学术史上,徐复观都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转向学术界以后,不同于思辨型、书斋型的学者,徐复观以思想史论、时政杂文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学术与政治之间思考和探索,力图把儒家政治理想与民主政治追求结合起来。在书中,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思想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的同时,致力于儒家传统和现代民主理念的嫁接问题。思想深邃,立意卓特,文风雄健,并且涵盖中国经学、史学、哲学诸领域。期间一以贯之的主线,即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阐释”,阐扬蕴涵其中的中国人文精神。最近几年,徐复观的名字越来越为文化学术界所关注,上海、天津、湖北等地先后出版了他的著作,讨论他思想的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大学联合举办。本书的出版将对深入了解徐复观思想起到重要作用。
" n3 f: w+ E3 L# _1 {
* n3 c* D/ j$ @/ ^' h3 w
目录
象山学述: D0 j9 P* N) C; r2 P
一 小传
' r, `% j6 E5 Z* H二 象山学术思想的时代课题
9 V+ i4 w' K' H( A三 象山思想的结构- D: \4 H' n( V; d" I; E. i$ ^' k
四 象山对书与事的态度" x* |# r3 M: O$ p
五 朱陆异同-朱子自身的矛盾
. j; L/ R2 u; U9 f, {六 朱陆异同-知识与道德界域的混淆与厘清
8 h! S8 N/ D, ]7 x! T七 朱陆异同-由对心性认识的不同而来的修养功夫之各异
. \+ L4 a5 U! x( t八 陆王异同; f. q; p. L8 y, I3 x9 l- U
九 象山与佛老
5 _* k; n$ ~6 p/ g, j& b十 象山的政治思想+ h: x- n, O2 p
《中庸》的地位问题9 w/ A1 A, G' C& u. W3 x  P4 ?9 C
有关思想史的若干问题$ B: y6 \( I* ~# B$ G; x7 ^5 C
一个历史故事的形成及其演进
* s; F/ O& y- _5 ~7 O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结构及人治与法治问题. G0 ^  X- I, h3 e1 n
……

5 s3 M" O4 z$ Y# o: h
书摘
  象山学术思想的时代课题# v0 {7 d6 S+ g; H$ C
  象山的学术渊源,在《宋元学案》的《象山学案》中,全祖望谓“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王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其前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在《横浦学案》(张无垢)……

" _, ]8 e8 Y9 [; [
( C4 z7 {; M% c1 m1 ]
* j9 Y. S- |3 W; U9 ~! G
《中国人的生命精神》

) U7 X: i6 h% k1 x1 R! u' w
徐复观自述# C) r8 V  i/ x+ D+ Z9 E7 D; n

" H/ F; P) H* j
【作  者】徐复观著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书号】7561733933
【装  帧】平装
目录
导言:任天而动9 ?6 c* s/ n; |1 ^$ w3 e. e
怀乡记亲
, p/ W4 w( y% @& ?旧梦·明天7 n, Y- i0 c  C8 w: I
我的母亲
! b8 M& [. G# U% D, F5 n我的父亲$ p9 s) I1 J  h7 o+ b0 D8 d$ H
感旧
2 j# j  G, c! A& n- W+ ~我的读书生活
7 p5 ~# M; C1 X3 _- U和妻在一起
* \( x; f5 e4 C6 D. P春蚕篇0 a+ y( u$ E: w! p; q: H
忆往记人
) q6 R0 o9 {" c/ n5 q有关熊十力先生的片鳞只爪
8 C- [6 k2 ~) x" h2 v辛亥革命精神之坠失——痛悼居觉生先生
4 {) B7 I' t, Q4 r5 b五十年来的中国学术文化
% K' A8 r) n9 ]黄震遐先生之死
; a% m5 n7 h3 d1 l曾家岩的友谊——我个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p, W) u; x  ^- Q3 e
悼念萧一山、彭醇士两先生
: L& z4 r# C, z: C, [“死而后已”的民主斗士——敬悼雷儆寰(震)先生
& a% {! Q* l# E/ e哀悼欧阳百川先生5 s1 i7 c. Q/ s$ [5 a' X8 K2 f0 O
一个“自由人”的形象的消失——悼张深切先生
! T3 L2 ?5 C' E7 ?& J$ q悼蓝孟博(文徵)先生
" U9 R% o5 D; H" V) H3 j哭高阮) v# H# ^, @0 N5 g. M
一个伟大书生的悲剧——哀悼胡適之先生2 O# v; o2 j6 z; ^+ D1 N  H
悼念新亚书院( K( R' B5 l$ w4 |; E
无惭尺布裹头归
/ I8 P' m6 c, s+ {$ _家书传情
6 ]& u# P, F5 Y4 ]2 d( D& _( l2 S. S9 P3 f+ R5 O9 X; N  c8 [
0 c) ~: `9 T' W* b
三二
* V+ \9 L/ _" V# r4 X: Z三五
- K& N+ }9 }1 X5 E  }五七9 f- _; O) |1 b% ?
五九, B& }0 `3 p' A
六一+ O4 l$ B7 L% ]& p
七一: N: E4 b. M* I, L2 S* ]
观点写真
, D% m+ x% n1 m! H' t! x# U& e游记寄意; {6 G) |8 E* C0 P& S
心情记实
  i+ e* s0 i  Z. x! c序跋缀思
7 d) B& K5 b( h  G5 z' V( f- M晚境录要0 ^3 P( i. j& ]. S' i# ~0 r: t& y0 _
……* G% u9 ~0 Z6 b

7 P: i2 P/ A, ?3 a8 m
书摘
  我母亲姓杨,娘家在离我家约十华里的杨家塆。塆子比我们大,但除一两家外,都是穷困的佃户。据母亲告诉我,外婆是“远乡人”,洪杨破南京时,躲在水沟里,士兵用矛向沟里搜索,头碰着矛子穿了一个洞,幸而不……
' R: N8 |  y  a0 E
7 O# F8 k/ ?- ^, M
& c+ W1 `1 A3 l( G& j
《中国文学精神》
+ {' w1 j6 p' H& h9 @1 _5 R) C

& V6 i  r( g+ d- l+ e
+ q4 e! J5 h% g6 b9 s- b. }

( c& [' V9 b2 _$ ~3 P' V,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1 Q$ I* ?& w% \- T3 o- ?
【作  者】徐复观
【出 版 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版次印次】2004年6月第1版
【ISBN书号】7806782966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国  别】中国大陆
【页  数】451

9 H) o, b" R3 i2 S4 U  《中国文学精神》一书是由《中国文学论集》和《中国文学论集续编》汇集而成,本书完整地收录了徐复观先生的文学研究论著。全书以汇编的方式,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出发,阐述了作者对于中国文学史上一些著名作家、作品、思想见解的个人观点及看法。全书内容涵盖广泛,举凡有关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大家和重要典籍,他都加以讨论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肯阿附陈说。从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作者严谨扎实的学风,他的研究建立在第一手资料的考证、解释、概评上。他有眼光、有识见、坚决反对投机取巧,这在学风浮躁的今天尤有重要意义。$ R* d( _1 t, D* V% t8 ?) O) L; N
目录
传统文学思想中诗的个性与社会性问题3 f6 D& s0 t1 g! z* @  V& x9 e& s
儒道两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人格修养问题, `- W* ^' l4 j7 Q/ \" d% p) u8 h% J
释诗的比兴+ E# N* I5 g. x3 K# q% V9 {
释诗的温柔敦厚
9 h- s1 z9 ?1 w2 z2 b诗词的创造过程及其表现效果  b( ]/ L1 M% g" m( `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试评: b* N6 s0 h! {; ~# j2 x- o
中国文学中的想像问题
& M7 c1 `) O$ D, w中国文学中的想像与真实
+ ^1 q5 [, |2 N* v& \% N中国文学欣赏的一个基点+ K4 |9 o1 S8 M! X" u
中国文学讨论中的迷失# ~# R, a* Z7 n; Y; L. P
中国文学中的气的问题% g3 b# h0 j3 i, Q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
1 c" J9 l$ V- `1 Y, e《文心雕龙》浅论之一
' y4 X7 I' v9 U* d: }0 \5 j% o1 n3 m# u《文心雕龙》浅论之二* B* Y0 d8 L5 f
《文心雕龙》浅论之三
& q8 ^  ^# L9 ^& |《文心雕龙》浅论之四
/ Z3 K1 M8 d* l" W0 I! s《文心雕龙》浅论之五6 x; M. v( y9 k2 p7 w9 w/ b
《文心雕龙》浅论之六
6 }, j) v- _" ~% X# s. ?) Z2 F/ j" m《文心雕龙》浅论之七! \) R9 @0 Q5 |  T, A. y
……
& ^0 i9 l6 R$ M" s" f
  c2 D; }/ P2 ~) G8 u0 U: x& \
书摘
  诗是“情动于中”的产物。照我的看法,“温柔敦厚”都是指诗人流注于诗中的感情来说的。诗人将其温柔敦厚的感情,发而为温柔敦厚的语言及语言的韵律,这便形成诗的温柔敦厚的性格。要由此作更进一步的具体把……8 g* V" z8 U, e' C* \3 S$ {

6 {+ ^2 ^4 y( o! t: @" f' M6 J* g
" r6 R# p9 q7 R$ P: K$ b  |

: n% W1 Y$ O0 b) g4 I' z. q' S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1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所有著述资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