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9|回复: 0

《老子》之道本义解读(第三章)第十八节 国之母(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3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氏古风 于 2016-6-23 14:12 编辑

第十八节  国之母(啬)(原书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
【解析】
      ⑴“治人”即治国。“事天”指祭祀神灵。周朝一年(春夏秋冬)有四大祭祀,即“礿禘尝烝”。大祭排场、奢侈。《礼记·王制》云:“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⑦
      “莫”指“没有什么”。①“啬”的本义是“过于俭省,吝啬”,并有“节省,节俭”之意。①此指节俭。“莫若啬”有省略,指没有什么像节俭这样好。
      ⑵“蚤”当指跳蚤,比喻微小的东西。“服”有“敬佩,信服”之意,①此指敬佩。“蚤服”是老子所谓“道”使“万物将自宾”、“万物将自化”的范例。
      ⑶“重”(音:众)有“重视,敬重”之意,①此指敬重。
【译文】
      治国及祭祀神灵,没有什么像节俭这样好。只因节俭,像跳蚤这样微小的东西都会敬佩。“蚤服”,这叫做敬重积德。

原书译文:
      治理国家,养护身心,没有哪一种原则比得上爱惜精力更重要。因为爱惜精力而能先于别人顺奉“道”;顺奉“道”在先叫做多积“德”;②

【原文】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之母)。
【解析】
      ⑷“莫”指“没有谁”。①“其”代指啬(节俭)。“极”指极点。
      ⑸根据《老子》体现出的写作风格,前后句有递进关系时,前后句的遣词通常都是首尾重复。因此,“可以有国(之母)”遗漏“之母”,应是古时传抄中遗漏。笔者补之,以便正确解读。
      “母”有“根源”之意,①此指根。根据此句文意,“有”翻译成“栽下”更加通顺。
【译文】
       敬重积德则没有什么不能战胜。没有什么不能战胜则没有谁知道“节俭”的极点。没有谁知道“节俭”的极点,却可以栽下国家的根。

原书译文:
      多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没有什么不能胜任就不知道他能力的极限;不知道他能力的极限,就可以担负保护国家的责任;

【原文】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世)之道也。
【解析】
      ⑹同上,“母”指根,比喻“啬”,是以此强调“啬”(节俭)的重要性。“可以长久”承前省略主语“国家”。
⑺“氐”的本义是“根本”,①此用本义。“深根固氐”即根深蒂固。“视”是“世”的假借(或是古时传抄中的笔误)。

【译文】
      有了国家的根(节俭),国家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深蒂固,是长生久世之道。

原书译文:
      掌握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可以长久维持;这叫做深根固柢,长生久存的道理。②

《国之母(啬)》(原书第五十九章)全译文:
        治国及祭祀神灵,没有什么像节俭这样好。只因节俭,像跳蚤这样微小的东西都会敬佩。“蚤服”,这叫做敬重积德。
敬重积德则没有什么不能战胜。没有什么不能战胜则没有谁知道“节俭”的极点。没有谁知道“节俭”的极点,却可以栽下国家的根。
       有了国家的根(节俭),国家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深蒂固、长生久世之道。

【简评】
      此文以“啬”(节俭)为主题,是对上文“三宝”之一的“俭”的重要性作详细的阐述。原文“注释”认为“啬(se):吝惜。此指爱惜及畜藏精力”②,显然“跑题”了。
      如今,把“节俭”看作国家的一条“根”,把“节俭”发挥到极致的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以色列。以色列把沙漠变成菜园,发明了高超的滴灌技术,使用水达到极度节俭。这一技术已经传进中国。

                                                                                                                                2016年5月18日


      (声明:如有网友需要引用或转载此文内容,在下不胜荣幸!但请遵守《著作权法》,注明本书书名“《老子》之道本义解读”和译作者姓名韦雪槐或网名韦氏古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