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3|回复: 0

《老子》之道本义解读(第五章)第四十九节 保道者不欲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8 14: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氏古风 于 2016-7-8 14:44 编辑

第四十九节  保道者不欲盈(原书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妙)玄达,深不可志。
【解析】
      根据全文之意推理,此文之“道”是指一种特殊的修心养生之道。说“特殊”是因为“善为道者”具有前瞻性,深谙“月盈则亏”的法则,所以“不欲盈”,以避免功成名就之后带来灾祸。
      ⑴“古之”指东周以前。“眇”是“妙”的假借。
      “玄”比喻深沉。“达”有“豁达,心胸宽阔”之意,①此即此意。此句有省略,指“言语微妙,心性深沉豁达”。
      “志”有“记述”之意,①此指论述。“深”有省略,指“思想深邃”。
【译文】
       古时候(东周以前)善于修心养生的人,言语微妙,心性深沉豁达,思想深邃,不可论述。

原书译文:
      古代善于实行“道”的人,幽微精妙、深远通达,深奥得无法记述。


【原文】
       夫唯不可志,故强之为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氵春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解析】
      ⑵“夫”是语气词。“强”指勉强。“容”指容貌,有省略,指“描述形象”。
      ⑶“与”是“郁”的假借,指忧愁。“四邻”有省略,指“四周的邻居伤害他们”。
      “猷”的本义是“谋划”,①此喻思虑。
      ⑷“严”有“尊敬”之意,①此喻礼貌。
      “涣”的本义是“离散,散开”,①此喻散漫。
      ⑸“沌”的本义是“水汽圜转”,此喻混沌。“朴”的本义是“未加工的木材”,此用本义。
      “氵春”,电脑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无此字。原书“注释”认为,有“水深”之意。“浊”有省略,指“浑浊的深水”。
“旷”有广大,空阔“之意,①此即此意。
【译文】
       只因不可论述,所以我勉强描述他们的形象,只能说:他们忧愁啊!如同寒冬涉水。思虑啊!好像畏惧四周的邻居伤害他们。礼貌啊!如同客人。散漫啊!好像解冻的冰河。混沌啊!如同没有加工的原木。深沉啊!好像浑浊的深水。空阔啊!如同山谷。

原书译文:
      因为不可记述,所以只能勉强对他作些形容:他小心谨慎啊!就像严冬冒着寒冷趟水过河。疑虑谋划啊!就像害怕四方邻国来围攻。庄重严肃啊!就像作宾客。涣散不羁啊!就像冰凌消融。混沌无知啊!就像未经雕琢的素材。积厚深沉啊!就像江河的浑水。空旷开阔啊!就像空虚的山谷。

【原文】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葆(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解析】
      ⑹“浊”指水浑浊。“静之”是使动句,即“使之静”。“徐清”有省略,指“慢慢地清澈”。
      ⑺“安”指安定,省略主语“状态”。“以动之”指“用扰动影响它”。“徐生”有省略,指“慢慢地发生变化”。
      ⑻“葆”通“保”,指守住。①“盈”有“圆满”之意,①此喻完美。“不欲盈”有省略,指“不想人生完美”。
       "敝”可通“蔽”,即遮蔽,①此喻退让。如采用本义“破旧”,于文意不符,文理不通。
      “成”有“成功”之意,①此喻功成名就。
【译文】
       水浑浊而使之安静,它慢慢地就会清澈。状态安定,用扰动影响之,它慢慢地就会发生变化。
守住修心养生之道的人不想人生完美。只因不想人生完美,所以他们能退让而没有功成名就。

原书译文:
      混浊的水静下来,慢慢就会澄清。安静的东西动起来,慢慢就会产生变化。保持这个“道”的人,不贪求满足,正因为不贪求满盈,所以能安于陈旧有所亏缺而不尽完满,他就能永远不会穷尽。

《保道者不欲盈》(原书第十五章)全译文:
       古时候(东周以前)善于修心养生的人,言语微妙,心性深沉豁达,思想深邃,不可论述。
       只因不可论述,所以我勉强描述他们的形象,只能说:他们忧愁啊!如同寒冬涉水。思虑啊!好像畏惧四周邻居伤害他们。礼貌啊!如同客人。散漫啊!好像解冻的冰河。混沌啊!如同没有加工的原木。深沉啊!好像浑浊的深水。空阔啊!如同山谷。
       水浑浊而使之安静,它慢慢地就会清澈。状态安定,用扰动影响之,它慢慢地就会发生变化。
       守住修心养生之道的人不想人生完美。只因不想人生完美,所以他们能退让而没有功成名就。

                                                                                                                                  2016年5月27日

【简评】
      此文“不欲盈”的贤者在东周以前确实有过。
      《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谋,遂去。”⑥
微子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不欲盈”而返回自己的封地微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是他看穿了纣王的本性——不仅荒淫无道而且残暴。而少师比干与他完全相反,“比干···强谏纣···纣怒···剖比干,观其心。”⑥
      比干的“欲盈”是希望天子改邪归正,使商朝完美,但不懂“本性难移”,结果“盈”未成,就“献”出真心。这与历史上许多功成名就后被皇帝借故夺命的忠臣相比,就显得逊色了。
      周武王灭了纣王后,微子“不欲盈”,“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周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周武王请罪。周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③
      孔子评价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③


                                                                                                                               2016年6月10日

      (声明:如有网友需要引用或转载此文内容,在下不胜荣幸!但请遵守《著作权法》,注明本书书名“《老子》之道本义解读”和译作者姓名韦雪槐或网名韦氏古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