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3|回复: 0

《老子》之道本义解读(第五章)第五十一节 知止不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0 1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氏古风 于 2016-7-10 11:43 编辑

第五十一节  知止不殆(原书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解析】
      ⑴“名”指名声。“身”指身体。“亲”指亲密。此句有隐文——身体亲密。
      ⑵“货”的本义是“财物”,①此即此意。此句有隐文——财物多。
      ⑶“亡”有“失去,丢失”之意,①此指失去。“病”有“担心,忧虑”之意,①有省略,此指“使人担心”。此句有隐文——“失去”使人担心。
      ⑷“爱”指喜爱。“费”指花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确定“爱”有“吝惜,舍不得”之意,但独以此句“甚爱必大费”为例。①笔者认为不妥。
      此文最后一句显然是对前文反问句的回答。因“费”指花费(或耗费),结合前文“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推理,“大费”是与“货”和“得”有关。为了财物,为了得到心爱的东西,必须“大费”,怎么会“吝惜,舍不得”呢?所以,此句的“爱”应该指“喜爱”。
      “甚爱”指过于喜爱。此话有省略,指“过于喜爱财物”。
      显然,“过于吝惜(过分节俭)必然大费”是个悖论,逻辑上不通!假设说得通,则与老子提倡“俭”(“三宝”之一)、强调“啬”(节俭)的思想及主张不符。所以,还是存在逻辑问题。“大费”有省略,指“大费金钱和精力”。
      “藏”指储藏。“厚”有“看重”之意,①此即此意。“亡”指失去。
      “厚亡”有省略,指“看重财产的失去”,有隐文——陷入为财不要命的境地。
      上述解读,与后文“故知足不辱······”的文理和思想完全贯通,彰显了老子得道者知足、知止,保道者不盈的思想。
      此句与前文有递进关系,翻译时应该补上有关连词。
【译文】
       名声与身体哪个亲密?(身体亲密。)身体与财物哪个多?(财物多。)“得到”与“失去”哪个使人担心?(“失去”使人担心。)因此,过于喜爱财物必然大费金钱和精力,储藏过多必然看重财产的失去。(陷入为财不要命的境地。)

原书译文:
      名誉地位与身体生命哪一个更可爱?身体生命与财货家产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样更令人担忧?过分吝惜必定会造成极大的耗费,过多的贮藏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②

【原文】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析】
      ⑸“不辱”指“没有耻辱”。“不殆”指没有危险。“可以长久”承前省略主语“名与身”。
【译文】
       所以,知足者没有耻辱,知止者没有危险,其名声和生命可以长久。

原书译文: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使自身生命保持安全长久。②

《知止不殆》(原书第四十四章)全译文:
       名声与身体哪个亲密?(身体亲密。)身体与财物哪个多?(财物多。)“得到”与“失去”哪个使人担心?(“失去”使人担心。)
       因此,过于喜爱财物必然大费金钱和精力,储藏过多必然看重财产的失去。(陷入为财不要命的境地。)
       所以,知足者没有耻辱,知止者没有危险,其名声和生命可以长久。

                                                                                                                                2016年5月28日

      (声明:如有网友需要引用或转载此文内容,在下不胜荣幸!但请遵守《著作权法》,注明本书书名“《老子》之道本义解读”和译作者姓名韦雪槐或网名韦氏古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