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7|回复: 0

《老子》之道本义解读(第七章)第六十九节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0 1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氏古风 于 2016-7-20 13:53 编辑

第六十九节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原书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
【解析】
      ⑴结合后文“治之乎其未乱”分析、推理,“其”代指社会。“安”指安定。“持”有“控制”之意,①此即此意。
      ⑵“其”代指事。“兆”的本义是商周龟卜时龟甲产生的裂纹,引申出“预兆,征兆”的含义。①殷商时期,商王凡事均要龟卜,卜人据兆确定吉凶,商王再决定是否行事或谋事。
      此“兆”如果指征兆,事物没有征兆,如何“谋”?更谈不上“易谋”。逻辑上不通。“兆”有“开始”之意,①此处应指开始。
      ⑶“其”代指物体。“判”的本义是“分,分开,分离”,①此指分开。“散”指散失。
      ⑷“为”指有为于。第一个“之”代指大事。结合前文“未兆”推理,“未有”有省略,指“尚未开始之前”。“未乱”有省略,指“没有动乱之前”。
      第二个“之”代指社会。
译文
       社会安定,容易控制。事情还没有开始,容易谋划。物体脆弱则易分开,物体微小则易散失。有为于大事在其没有开始之前,治理社会在其没有动乱之前。

原书译文:
      事物稳定时就容易维持。事物没露征兆时容易筹谋。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消除。因此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处理它,要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时治理它。②

【原文】
       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解析】
      ⑸“合抱之木”指一个人可以围抱的大树。直径50厘米左右。“作”有“开始”之意,此指开始。
      “毫末”比喻细小的树苗。
      ⑹“九层之台”指帝王祭天的九级祭坛。《易经》泰卦六二爻辞云:“(王)亿,丧贝,跻于九陵”。
      文意:君王平安,但损失了钱财,于是登上九级泰坛祭天。④
      《礼记·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蔂”(音:雷)的本义是藤蔓(可编筐),引申出“盛土的器具”之意。①“蔂土”指一筐土。
      ⑺“仞”是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①
      “百仞之高”有省略,指“登上百仞的高山”。“足下”比喻第一步。
      ⑻根据后文“圣人无为······”推理,第一个“之”代指大事。第三个“之”代指天下。
      根据前三句蕴含的哲理(大事的完成需要较长或很长的时间)推理,“为之者败之”有省略,指“急于有为大事的人会失败”。
      “执”有“掌握,控制”之意。①此即此意。
      参照“为之者”的遣词,“执(之)者”遗漏“之”字(可能是传抄中所为)。笔者补上,以便正确解读。
      “执(之)者失之”有省略,指“急速掌控天下的人会失去天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与前面三句有因果关系,因此翻译时需要补上连词“所以”。
译文
       一人合抱的大树,开始于细小的树苗。九层庞大的祭坛,开始于一筐土。登上百仞的高山,开始于第一步。所以,急于有为大事的人会失败,急速掌控天下的人会失去天下。

原书译文:
      ······勉强作为反而会毁坏它,把持不放反而会失去它。②

【原文】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解析】
      ⑼结合前文分析、推理,“圣人无为”有省略,指“没有急于作为”。“无执”有省略,指“没有急于控制天下”。
      ⑽根据文意,“民”翻译成“普通人”比较好。如此也可区别于贤者、智者。“从事”指做大事。
      “恒”的本义是“经常,常常”,①此即此意。“恒于其成事”有省略,指“常常急于成功”。
      ⑾“慎终”有省略,指“做大事临近终点时依然慎重”。
译文
       因此,圣人没有急于作为,所以没有失败;没有急于掌控天下,所以没有失去天下。普通人做大事,常常急于成功,因而失败。因此,做大事临近终点时依然慎重如同开始,则不会失败。

【原文】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不)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解析】
      ⑿“不欲”指没有欲望。“贵”指重视。“难得之货”指珍宝。
      ⒀“不学”有省略,指“普通人不学的道理”。根据文意,参考前句“而不贵”的遣词,“而(不)复”遗漏“不”字(可能是传抄中所为)。笔者补上,以便正确解读。
“众人”指普通人。“复”指重复。“过”指过错。
⒁“自然”有省略,指“自然生长”。“为”有省略,指“急于有为”。
译文
       因此,圣人想要没有欲望,因而不重视珍宝;学习普通人不学的道理,因而不重复普通人所犯的过错;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生长,而不敢急于有为。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原书第六十四章)全译文:
       社会安定,容易控制。事情还没有开始,容易谋划。物体脆弱则易分开,物体微小则易散失。有为于大事在其没有开始之前,治理社会在其没有动乱之前。
       一人合抱的大树,开始于细小的树苗。九层庞大的祭坛,开始于一筐土。登上百仞的高山,开始于第一步。所以,急于有为大事的人会失败,急速掌控天下的人会失去天下。
       因此,圣人没有急于作为,所以没有失败;没有急于掌控天下,所以没有失去天下。普通人做大事,常常急于成功,因而失败。因此,做大事临近终点时依然慎重如同开始,则不会失败。
       因此,圣人想要没有欲望,因而不重视珍宝;学习普通人不学的道理,因而不重复普通人所犯的过错;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生长,而不敢急于有为。

                                                                                                                               2016年6月21日

简评
      “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有隐文(即深层含义),就是事先有计划、有预案。
      此文的主题是做大事,实现崇高的理想。“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老子通过通俗易懂的哲理之言,展现了主题思想:做大事,实现崇高的理想,除了事先要有合理的计划,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前行。不可急于求成。
      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7年实现了。但是很快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思想,并开展了“反右”运动,迫使全国万马齐喑。接着,MZD在1958提出“大跃进”,严重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篇文章写道:多年从事反右运动研究的学者丁抒教授说,(当时)“中共*党内对大跃进也是一片叫好,一片欢呼。就连刘少奇都说,‘大跃进大家都发疯,你不发疯啊?’大家都发疯为什么?没人敢说不同意见。所以才会三年大跃进造成三年大饥荒,饿死至少三千多万人。”(《大跃进~大饥荒史纲》凯迪网络“猫眼看人”)

                                                                                                                             2016年6月22日

注(引用、参考的文献、书籍及资料):
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修订版)
②《老子》(梁海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③互联网“360百科”
④《周易之道-神秘的预测和谋略》(韦雪槐著,美国学术出版社)
⑤《诗经》(武振玉注释,吉林文史出版社)
⑥《史记》(浙江古籍出版社)
⑦《礼记》(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⑧《左传》(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⑨《大跃进~大饥荒史纲》(凯迪网络“猫眼看人”)

      (声明:如有网友需要引用或转载此文内容,在下不胜荣幸!但请遵守《著作权法》,注明本书书名“《老子》之道本义解读”和译作者姓名韦雪槐或网名韦氏古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